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张皮匠抗战记
来源: | 作者:徐凤林  时间: 2019-12-03
砍川岭负伤
  张皮匠是个孤儿,十八岁时经亲属介绍进了桓仁县城马家皮革作坊。小伙子干活长眼色,东家一瞅什么,他就知道该干什么,很得东家的欢心。
  当时在桓仁县西边,有个铧尖子乡,乡里有个大地主叫李向山,家里光是土地就有五百多亩。他虽然财粗气壮,却非常重视教育。看到很多穷人家的孩子念不起公办学校,就自费办了所民校,起名“三乐学校”。开办之初,生源很少,许多农民只顾养家糊口,不想让孩子读书,他就到处劝学,讲道理不听,抡起马棒就打,往往都是在一顿马棒后,家长看看惹不起,才把孩子送去读书,所以人送外号“李大马棒”。
  这一天李向山穿着长袍,头戴礼帽,骑着大青马,手拿马棒进了桓仁县城,他要去马家皮革作坊订做一根马鞭,看到张皮匠这小伙子挺精神,就劝他去“三乐学校”读书,张皮匠也想认几个字,自然愿意,可东家不让。马老板说我雇他来是干活的,他去念书,我这皮子活谁干?李向山就劝马老板,说让这孩子识几个字,以后你这买卖记个账什么的,也不用另找人了,不是也省下份工钱吗?可马老板认准了自己的理,头摇的象抽疯的病人一样,一个不行十个不行的,把李向山惹得火起,抡起手中的大马棒劈头盖脸就把他打了一顿,挨了打马老板也不吐口,倒把李向山弄得也没有了办法。张皮匠虽然书没念成,但从此却对李向山佩服的五体投地,只要是李向山说的话,办的事,在他看来就没有错的。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炮轰北大营,发生了闻名中外的9.18事变。1932年春,唐聚五在桓仁举义,成立了辽宁民众自卫军。李向山在铧尖子广散家财,组织了一个大刀会,大刀会的部分会员就是“三乐学校”里的学生。 李向山率领所部参加唐聚五的部队,被委任为团长。6月,日军分两路进犯宽甸,自卫军副总司令兼第五路军司令张宗周率军阻击,在宽甸与桓仁交界的坎川岭处设防。这一带山高林密,地势险要。7月16日,敌军700余人进攻坎川岭,他们自恃有机枪、迫击炮等优势装备,一路逼近岭顶。关键时刻,张宗周指挥数百名自卫军大刀队会员手执大刀长矛呐喊着跃出战壕,李向山手提大马棒,带领大刀队的战士一路棒打刀劈,冲向敌人。混战中,敌人被砍死了40多人,丢下大批弹药逃回太平哨和牛毛坞据点。大刀队也有18人牺牲。后人为了纪念那次战斗,在坎川岭下修建了18人的合葬墓,此墓葬至今仍在。
  在砍川岭阻击战中,张皮匠和他的结拜兄弟李铁匠一起,瞒着各自的东家偷偷地赶来增援,他们要去帮助李向山打鬼子,俩个人拿着刮刀和大锤兴冲冲地就往砍川岭奔去。去的第二天就赶上肉搏战,张皮匠手持刮刀跟随众人就向敌人冲去。刚跑了十几步,一颗子弹飞来,打中了他的右腿,他一个跟头栽倒在地。结拜兄弟李铁匠一看不好,扔掉大锤,抓起他背在背上,一路不停地跑回县城。腿治好了,张皮匠也成了瘸子,养伤期间,马老板的独生女马大凤看中了他,精心地侍候着。后来马老板也想开了,一个瘸子,应该收住心了,也不会再乱跑,只要能好好和女儿过日子,瘸子也不耽误生儿育女。找了个算命先生一合八字,还挺好的,于是就把张皮匠招为上门女婿了。马老板死后,这份家业就留给了张皮匠。他不知道,后来的张皮匠虽然腿瘸了,却在李向山的发展下,秘密加入了抗联。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张皮匠的皮革作坊迁到了普乐堡镇的牛毛沟村,在去往瓦房村的路口处,一个新的皮革作坊建立起来了。
 

暗  哨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
  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份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报,除了发布最新的党的抗战指示,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
  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收来的皮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7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
  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来,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一张驴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了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了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军把江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把个小鬼子看的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高兴,撅着驴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五百大洋
  省委机关报要转移了,临走前,杨司令派自己的警卫员小山子给张皮匠送来了五百大洋,留下话说这些大洋要好好保存着,抗联需要的时候他会派人来取。
  东北解放了,全国解放了,杨司令也没有派人来取。等啊等啊,过了一天又一天,过了一年又一年,张皮匠怕杨司令派来的人找不到他,也一直在原地干着老营生。
  1956年公私合营,张皮匠的皮革作坊算是入了国家的股份,这时他再也等不下去了。 
  一天,辽宁省委大院来了一位瘸腿的上访者,他只要和当年跟杨司令打过仗的人说话,并说这是当年他和杨司令之间的秘密。这位上访者惊动了省委的副书记,副书记决定亲自接待他。
  谈话是秘密进行的,这位瘸子不许有任何外人旁听,谈了整整一天。最后,省委副书记眼含热泪把他送出了门,吩咐工作人员安排他的食宿。
  第二天,副书记带队,开着一辆军用吉普车从沈阳直奔桓仁县的牛毛沟村驰来,张皮匠在自家院子的老榆树下,挖出了一个大瓷罐,瓷罐外层是用牛皮封的口,揭开封口,里面装满了银元,张皮匠一五一十地和前来交接的工作人员数了起来。数完了,张皮匠坚持要副书记写下一张收条,收条上要写收到当年杨靖宇司令寄存在张皮匠处的五百大洋,分文不少。下面是省委副书记的签名和日期。
  这件事惊动了十里八乡,也惊动了县委的领导。解放这么多年了,竟然还有一位做秘密工作的老抗联,这位老抗联竟然还藏着这么大的一个秘密。
  县领导想要对张皮匠提干,可他不是党员,不过这没关系,这么坚定的老抗联,早就应该是共产党员了。动员他填表入党,张皮匠说,他做的工作少,和杨司令及牺牲的战士比起来,他不够资格入党。县领导一看他脾气挺倔,提干的事就搁了下来。
  后来有一天,省委副书记到桓仁地区考察工作,点名要见张皮匠,问张皮匠现在做什么工作?张皮匠说务农,副书记一听就火了,说这样一位对革命做出过贡献的老抗联战士,县里为什么不安排他工作?县领导说他不肯入党,文化水平也不高,不知道他能干些什么事!副书记就问张皮匠,你能干些什么?张皮匠歪着头想了想说,我的老本行就是会摆弄皮子。副书记说这样吧,周边几个县现在也没有皮革厂,要不然就在桓仁县成立一家县办皮革厂,你来当厂长,建厂用的钱省里给批,你看行不行?张皮匠一听乐了,说这样好。
  再后来,桓仁县第一家县办皮革厂成立了,张皮匠是第一任厂长,直到退休,他这个厂长也没有动过,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才因病去世。
  再再后来,听知情人说,张皮匠临终时,已经是意识不清了,嘴里还在小声地叫着杨司令和李向山的名,说你给我的任务啊,我完成了!那五百大洋啊,我交给组织了……
 
 

上一篇:背影

下一篇:王老凿抗日故事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