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大鹿岛祭海
来源: | 作者:胡志伟  时间: 2019-12-02
  苍茫浩瀚的黄海之滨北域,矗立着我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丹东。出丹东市区,至西南八十七公里的大洋河口,坐落着一个灵秀的千年古镇,名叫大孤山镇。这座赋予了黄海灵性的千年古镇滋养着因大鹿岛而远近闻名的码头——大孤山码头。从大孤山码头向南19海里,便是举世瞩目的大鹿岛。
  海云生辉,海天一色。乍一看,大鹿岛与别处的海岛相比并没什么特殊之处。可她却声誉显赫,名扬海内外,这都是因为悲怆的历史创造出了大鹿岛超出自然,超出平常的历史地位。世人也是因了那场中华民族惊心动魄的甲午海战对她肃然起敬的。海战的古战场就在紧邻大鹿岛南端12海里的黄海海面上。所以大鹿岛交融了太多的历史,太多的悲壮,太多的千丝万缕的情愫。铭心刻骨的对民族英雄的崇敬和缅怀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祭奠英灵,追溯历史,缅怀先烈,使许许多多的人,身未到,心早已到了大鹿岛。改革开放以后的三十余年间,我曾先后两次访问大鹿岛,最近的这次是二零一三年的金秋。
  北起丹东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近两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好似祖国母亲的一条蓝色的项链,而穿缀起来的港口,码头便是项链上的明珠。丹东东港大孤山码头无疑是这条项链上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人站在大孤山的码头,思绪早已随着涛声飞向了大鹿岛。隔海望去,海中的小岛就像一颗镶在蓝缎子上的绿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坐在游艇上观海,悠哉游哉,别有一番情趣。眼前叠映着不同画面,蓝天、白云、海鸥、浪花、岛礁……虽19海里的距离,还是感觉有些远,恨不得一步跨到岛上去。恰在这时同船上有一位返回海岛的当地老渔民给我们讲起了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天宫中有一仙女私自下凡,与杨三郎结为夫妻,玉皇大帝闻之大怒。派天兵天将捉拿仙女回宫问罪。仙女奋力拼杀,突出重围,化为一只梅花鹿跃入黄海中。天兵立即用箭射杀,鹿中箭身亡,即化为一尊巨石露出海面,这便是今天的大鹿岛。
  边听边便目不转睛盯着前方的小岛,觉得蔚蓝的海面上果然伏着一只黛绿色的鹿,在滔滔的海浪掩映下,或浮或沉,或升或降,时隐时现。渐渐接近了,黛绿变成了翠绿,慢慢的放大,缓缓的延伸,终于接近了,这回看清了,真像一只尾在东,头在西,横卧在黄海上的梅花鹿。美丽动人的传说已成为久远的过去。可眼前跳跃着的确是苍翠、鲜活的大鹿岛。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与浩瀚无尽的大海相映成趣。让人好个快活!好个激动!
  岛上海礁嶙峋,岸线迤逦,山峦叠翠,林木葱茏,野花竞放,芳香袭人,蜂闹蝶舞。空气格外清新,灿烂的阳光透过蓝天白云,俯下身来,轻轻的抚摸着你,让你感到无限温暖。海风柔柔的吹,让你感觉特别的爽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明丽隽永的海岛风光。一路参观下来,感慨良多,岛上的战史古迹将你带回记忆的深处。有古战壕遗址,有旗语台,有炮台,有砌甬道,有明末总兵毛文龙等将士所立的复国碑,有邓世昌墓及邓世昌手握舵轮的巨幅塑像……大鹿岛虽仅6平方公里,但改革开放后,大鹿岛人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处处旅游村,度假村相继落成。渔民的家宅宛若豪华的乡间别墅。虽然全岛东西只有8华里,南北不过3华里,但为了方便游人,岛上开通了公共汽车。一座小小的海岛已被开发建设成了富丽繁华的海上乐园。更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因崇拜大鹿岛的历史地位,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人慕名而来,或缅怀,或旅游,或度假,生生创造出一个旅游胜地。
  宽阔旖旎的海岸道路紧靠着天水一色的大海,漫步在这洁净的海滨路上,情趣盎然,心旷神怡。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尽情地欣赏着这瑰丽无比的海岛风光。当随着众多游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邓世昌墓前时,我被眼前偌大的场面震撼了,感动了。人群中没人号召、没人提议、更没人组织,但人们却不约而同,有秩序地齐聚在邓世昌墓前,表情凝重,肃立默哀……此时,六十年代的经典老电影《甲午风云》浮现在眼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饰演的邓世昌银幕形象顷刻间鲜活起来。此时此刻,我敢断定,所有拜谒过邓大人墓的人,都有同样的感觉,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太需要“致远”舰的这种民族精神,尤其是近代遭受凌辱的历史中能有像邓世昌等这样的民族英雄做脊梁,誓死抗倭,英勇忠烈,实乃国家幸甚,民族幸甚。焉有不敬之理!
  夜宿在岛上的度假村,推窗就能看到大海。伴着涛声与房东聊起了甲午海战。我们俩的年龄都在六十岁上下,共同的梦想,共同的民族爱憎,使宾主一聊起这个话题便觉得庄严、神圣,俩人都直抒胸臆,甚是投机。房东把他知道的一股脑儿都讲给了我。并透露说当年他的爷爷就见证了黄海大战,随后朝里屋一指说:“要想知道更多甲午海战的故事那得问我爸爸。”这时我才发现里间屋有位精神矍铄,慈眉善目的老者。一问岁数方知已年过九旬,但耳不聋,思维清楚。我缠着老人请他讲讲甲午海战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老人沉思一会儿,慢慢地打开了尘封的记忆……老人说他的父亲就是当年甲午海战的见证者,那天是1894年9月17日,那场仗打得可真叫惨烈,黄海的天空都染红了。海战之后,大鹿岛渔民无数次出海寻找邓大人等将士的遗体,终未如愿。但大鹿岛上的大人小孩儿无不对北洋水师官兵肃然起敬。以后每年的9月17日用不着谁去组织,也不用村委会号召,全岛上下,大人小孩儿,不约而同自发地祭奠英灵。看吧,整个大鹿岛上烛光荧荧,香烟袅袅,洁白的祭花一朵朵撒向大海……这种自愿自发的缅怀方式,代代沿袭,年年祭奠,已成规矩。忠魂有知,安息九泉,黄海作证,大鹿岛将永远与民族英雄相随相伴。
  入夜了,海边传来一排排前赴后继的浪涛声,那浪涛声在夜深人静时显得格外的厚重,仿佛是从岁月之海的极深处传来,声声震颤着心房,久久地,久久地不愿散去。
  带着崇敬,带着缅怀,枕着涛声我入梦了。
  不知过了多久,记忆的时空之门徐徐打开了,甲午海战中悲壮的一幕出现了:但见苍茫的黄海上硝烟滚滚,致远舰威风凛凛,英勇无敌。弹无虚发,重创日舰“松岛”。在炮弹耗尽、战舰重伤情形下,管带邓世昌率领全舰将士,视死如归,全力向“吉野”撞去……但不幸中了敌舰鱼雷,全舰将士壮烈殉难。落入海中的邓世昌抛开侍从送过来的救生圈,义不独生,手按爱犬,与其同沉海底,……邓大人……邓大人……在撕心裂肺呼喊声中我惊醒了,真个是应了那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话。                                           
  此时已将近午夜,涛声如万马奔腾。耳畔仿佛传来喊杀声,舰炮声……辗转反侧,再无睡意,翻身下床,梦游一样来到海边,冲着西南方向的海面痴痴的伫立了许久,许久。然后毕恭毕敬地鞠了三个躬……这时正在海滩景点附近喝酒谈天的十来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小伙子见状围拢过来,关切地询问:“您怎么半夜里跑到这儿来鞠躬?”
  “祭海!”我的回答简单而坚定。我不想多作任何解释,只觉得此刻用这个词语最恰当。我想但凡读书的人,不会不知道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不会不知道一百二十年前的那场中日甲午海战,不会不知道眼前的黄海之中曾经沉睡的致远舰,经远舰。不会不知道邓世昌、丁汝昌、林永昇、刘步蟾……
  这些年轻人立刻心领神会,神情凝重起来,也毕恭毕敬地冲着西南方向的海面深情地鞠了三个躬。然后彼此都默默无语深情地注视着波涛汹涌海面,心照不宣……
  此刻,面对着这汹涌的黄海大潮,我心潮澎湃,更想替这些年轻人喊出我们共同的心声:啊,滔滔的黄海啊,是你见证了惊心动魄的甲午海战!是你见证了英勇悲壮的中国北洋水师!是你见证了威武不屈的中国战舰!美丽的大鹿岛啊,请你永远记着这些伟大的名字吧,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的骄傲!
  沐浴着海滨路璀璨的灯光,大步流星地走在回度假村的路上,此刻我的心情感到无限的快慰。从刚才年轻人祭海的举动,联想到白天在邓大人墓前祭奠的场面中那许许多多青少年崇敬的眼神,真挚的情感,让我深信:我们的下一代,是大有作为的一代,是可信赖的一代,是战无不胜的一代,是能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一代!有了他们,我们还担心什么呢?伟大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猛然间,我想起了先哲梁启超先生的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默念着,默念着,同时又好像要对天下所有人说:中华民族青少年雄于地球,伟大的中华雄于地球!
  实在舍不得离开我崇敬的海岛。我多么希望再多看一眼这岛上留着历史遗迹的一草一木,再多看一眼这黄海潮激起的每一朵跳跃着历史沧桑的浪花。可游艇还是带着我的深深的眷恋,徐徐驶离了大鹿岛。我本能地回眸凝望,这座超乎寻常的岛屿,这座见证历史的岛屿,这座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岛屿,令我肃然起敬,令我无限遐思。忽然,眼前又叠映出那个美丽的梅花鹿的传说。望着,望着,她的形象在慢慢变幻着,变幻着……蓦地,眼前的这只梅花鹿幻化出一艘巨型战舰,这分明是英勇的致远舰,对,就是邓世昌的致远舰!我们民族的英雄舰!此时正开足马力,从鸭绿江口出发,带着神圣的使命,护卫着祖国的万里海疆。此刻正巡航在浩瀚无垠的黄海上,转眼又到了寥廓苍茫的东海。这会儿正威武地向钓鱼岛驶去……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