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卢沟桥之感怀
来源: | 作者:高培福  时间: 2019-12-02
  最近,我应出版社邀请去北京参加审稿会。会后,来到了卢沟桥。出京城西30里穿过宛平古城,卢沟桥便横卧在我面前了。
  旧卢沟桥亦作芦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这里是著名“七、七”事变的发源地。
  我怀着对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神圣敬意和无限怀念革命先辈的深情来到卢沟桥,带着一颗激烈跳动的心,在卢沟桥上留连徘徊。
  夏天悠长的风穿过空旷的桥面,桥身两旁的石狮披着多年的风尘,寂静而沉默。在这深深的静默中,我却仿佛听到了刺耳的枪声:1937年7月7日夜,屯兵卢沟桥西的日军悍然炮轰宛平城,进攻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反抗。那一声枪响,掀开了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全民抗战序幕。回想起半个多世纪前发生在这里的许多令人回肠荡气、潸然泪下的故事,仿佛看到:29军弟兄们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抗战的一天来到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同仇敌忾,前仆后继,英勇斗争,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的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面……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卢沟桥,因为在这里中国人民开创了洗刷耻辱的新纪元,“卢沟桥”这三个字,已经用金笔镌刻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上,永放光芒。
  当我从迷茫的幻境回到现实的时候,阳光洒满大地,游云如丝,晴空万里。
  桥头走来一群年轻英俊的解放军战士,面色深沉,那一张张还带着些稚气的脸庞上,显示出与他们实际年龄不符的凝重。带队的军官告诉我,到卢沟桥参观是他们部队每年新入伍战士的必修课,在卢沟桥上看一看,摸一摸宛平古城墙上的弹痕,在训练场上他们的干劲会倍增。是啊,在和平与战争的跷跷板上,军人们必须牢牢的肩负起自己神圣的使命与职责。
  远处又有一辆旅游大客车在桥头缓缓停下,这是一个来自台湾同胞的旅游团。在桥上,我问其中一位年轻的女士:“北京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怎么想到来卢沟桥呢?”那位女士爽朗地说:“小学时在教科书上读到卢沟桥,记住了那一段悲壮的历史,就一直盼望着能亲眼看一看卢沟桥,数一数那桥上数不清的石狮子。不管在天涯海角,我们都有中国心……”我被感动了。是啊,“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抗日战争胜利已经这么多年了,但日本一小撮右翼分子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阴魂未散,企图否定二战胜利成果,我们万万不可麻痹呀!很多憎恨侵略战争的人都会认真看一看卢沟桥,这是我们所有爱好和平的民族和人民共同之情。
  今天,经过战火的洗礼,我眼前的石狮子依然千姿百态,情调优美,有的低头沉思,有的仰天大笑,有的伏身静卧,有的活泼嬉戏,各有特性。特别有趣的是那些小石狮子,顽皮可爱,有的爬到大狮子的背上,有的咬住大狮子的颈铃等等,艺术上真是达到了完整和谐的高超境界啊。
  不仅石狮子是出自精心的艺术创作,而且长桥的石栏也都是汉白玉石巧手砌成的。还有大桥两头树立的四支华表,以及桥头两侧的两对巨大的石狮子像,无一不是精雕细刻,光彩美观。这是800多年前金代的宏伟工程与精湛的雕塑艺术,给中国文化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们不得不赞叹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奋和智慧啊。
  卢沟桥除石狮子名闻遐迩之外,还有桥头上一座盘龙碑亭里的一块镌刻着清乾隆帝御书“卢沟晓月”的大石碑使人十分注目。据说,汉、唐时人们离别京城长安,送行的人都要送至灞桥,折柳赠别。金、元、明、清定都北京,送客出城,都至卢沟桥,小住一夜,次晨起程过桥,所以后来才有了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说法。据说,清晨的卢沟桥的月色特别迷人。黎明时站在卢沟桥上,凭栏仰望,幽蓝的天空上几颗疏星,一钩淡月,西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景色十分美丽。现在,正是初秋季节,我设想置身于卢沟桥上观赏晓月的感觉:脚底下似是波浪微微的河水,头顶是晴空圆月,周围是曙光普照着的苍茫大地。此情此景,我真想立刻化为汉白玉的石人,与卢沟桥合为一体,在“卢沟晓月”的清辉中,世世代代怀念那些为在抗日峰火中牺牲的先辈们……
  凭栏远眺,初秋如画,柳色青青,大野茫茫,宛平城墙魏峨,西山重峦含烟。卢沟桥侧新建的大桥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我多么怀念卢沟桥过去和现在今天啊,情思绵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需努力奋斗啊!

上一篇:英灵可歌可泣

下一篇:瞻仰红船的遐思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