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勤学自律伴我远行
来源: | 作者:陈 升  时间: 2019-12-02
  1991年,我出生了。母亲常说我出生的“很是时候”。那时候父亲调到沈阳工作,有了我的这个家,没有让我经历到父母最初白手起家时的艰苦岁月,而是开始收获着父母拼搏奋斗带来的果实,伴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三口之家生活得越来越好。
  我是父母一手带大,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都长居外地,在沈阳我们也没有其他亲人,我的成长史也是我们这个小家的奋斗史。留在我儿时记忆里的,有条件简陋、冬天冷得跟冰窖似的的筒子楼,有父亲时常出差、加班的忙碌,还有母亲对我照顾上的细致入微。父亲是名军人,工作很忙,时常下部队,有时几个月见不到一次面。母亲那时每天也工作到很晚,上幼儿园后我时常在放学后最后一个被接走。记忆里最深刻的就是父母的努力拼搏、敬业奉献,它们深深触动着我,一直影响着我。
  父亲虽然工作忙碌,对我却十分严厉,“不放低自我要求”,大概就是他对我唯一的要求,即使在我年纪很小时,他也没有放低过标准。父亲教我知是非、有原则、懂得自律。严格的要求和传统的教育,让我成为一个沉稳得体的人。在个人修养上,父母看似无心实际非常用心的教育,也足以让我受益终生。在我咿呀学语的年纪,母亲总是喜欢朗读文字给我听,鼓励我朗诵、讲故事,随着年龄增加,我的话越来越少,但是如今对文字的敏感度,追溯源头还要从母亲那时的启蒙说起。而愿意表达文字,还要得益于父亲无意中的鼓励。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散文,描写回家路上常见的槐树林,父亲无意中看见这篇作文,随口说开头的排比句写得不错,鼓励我修改之后给报纸投稿。那之后,我开始在《辽沈晚报》发表文章,写得就是生活中的故事。说父母对我教育的“无心”,是他们从来没有左右和扼杀过我的兴趣爱好,干预我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而他们的“用心”,又在于他们在我摇摆不定的时候,热血沸腾的时候,总会全力以赴帮助、支持着我。父亲有很深厚的文学修养,17岁时就已经有若干小说和散文在当地报纸发表,还得过不少奖。以前家里地方不大的时候,也总会有半面墙的书架,放满了书。虽然父亲热爱文学,却没把这种情感强加在我身上,当他发现我对文学的自发喜爱后,父亲鼓励我多读书、多写作,时常把报纸上好的文章和观点圈画出来,每次都会在留白处写上“供女儿学习”。不过他很少读我写的作品,说夸奖我的话,甚至反对母亲赞美我。在父亲眼里,认识自己的不足,比认识自己的优秀更重要。我刚开始写长篇小说的时候,刚刚高中毕业,那一年我19岁,凭着满腔热忱,就开始了创作之路。当中的酸甜苦辣,让我痛并快乐着。父亲在我每当停滞不前,犹豫不定,想要放弃的时候,或严厉的话、鼓励的话,陪我撑过了每一个难关。严厉的话,自是“只要做了,就不可以放弃”,鼓励的话,是那句 “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你简直不敢相信你离成功有多么的近”。
    我父母对我的期许,并不是要做一个有多大成就的人,但一定要是一个终其一生去学习奋斗的人,一个懂得坚持不轻易退却的人。他们用自己身上的踏实、上进、敬业,鞭策着我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即使现在,父亲母亲已经年过半百,我们家的学习氛围依然浓厚,还时常展开激烈讨论,交流彼此的思维和看法。他们对学习孜孜不倦,奋斗精神生生不息,我看不见人过中年的疲倦,还常常比正值青年的我的精神头都足。时常让我看到自身的不足,让我永远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并想要努力更加优秀。勤学自律超越了一切,成为了他们毕生的追求。我常常感到庆幸,我照存了父母的心态,不功利地做任何事,不急迫地想要去得到,只是踏实前进,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扎实的积累和无尽的收获。
  我是个家庭观念很重的人,家庭对我来说,是我全部力量的源泉。离家在外,支撑我的精神力量就是家的力量。这些年,我按部就班地完成了许多目标,实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梦想,回想起来,感到很幸福。而这一路,勤学自律的家风萦绕在我左右,一直陪伴我砥砺前行。

上一篇:家旗

下一篇:我奶我妈教我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