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2018年辽宁文学蓝皮书报告文学夏之卷——时代旋律的交响变奏
来源: | 作者:周 荣  时间: 2019-12-02
  报告文学是一种时代文体,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时效性,在反映现实生活、弘扬时代精神方面具有突出的价值和作用,是叙述与传播“中国故事”的最好载体。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新历史时期赋予文学的使命与担当。与时代、生活的积极互动是报告文学的基本功能。新世纪报告文学对于意识形态写作的淡化,对于启蒙写作主题预设模式的分化,使其在题旨价值、话语空间和叙事形式等诸多方面显示出相当充分的开放性,而这种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新世纪文学边缘化时代的报告文学创作的活力与张力。多维多态的“复调”与“复式”,成为新世纪报告文学文体重要的特质。2018年第二季度,辽宁报告文学在讲述中国故事、弘扬时代精神上呈现出题材广泛、体例多样的艺术特质,刘国强的《罗布泊新歌》(《中国作家》2018年第4期)、李青松的《无人机》(《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8年第5期)、胡世宗的《洪流万里——记中国学雷锋运动潮流》(《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8年第3期),多种题材、多部篇章交相辉映,在对不同对象、题材的叙写报告中,形成了“中国故事”的复调式书写。
  我省作家刘国强多次进入新疆腹地罗布泊,采访、考察罗布泊钾肥工业发展、壮大的历程,创作了多部同类题材的作品,其中短篇报告文学《爱在罗布泊》发表于2017年第5期《人民文学》。长篇新作《罗布泊新歌》在前作的基础上,不但全景式描绘了中国钾肥事业从无到有、曲折发展的历程,讲述了李守江和他的团队在新疆罗布泊艰苦创业的动人事迹,更是在凸显思想性、人文性上下足功夫,在结构布局上寻求突破,作品呈现出雄浑厚重、大气磅礴的艺术特色。毫无疑问,《罗布泊新歌》是当下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重要收获,作品接地气、有温度,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是对时代精神的真实书写和生动阐释。李守江和他的团队奋战在没有水、没有电、没有土、没有生命的罗布泊“无人区”,吃不上菜,洗不上澡,克服了气候、地质、技术、设备等诸多方面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打破了“中国生产不了钾肥”“中国技术不过关”等魔咒,技术创新,为国争光、创造了多个行业纪录,震惊了世界。作品中所贯穿的奋斗精神、理想精神和创业精神,在新时代的语境中具有强烈的感召力量。
  作者多次走进新疆,深入罗布泊腹地采访考察,亲身感受当地残酷的气候环境和生活条件,同时又做了充分的案头准备工作,对罗布泊的人文历史进行了细致而详尽的掌握。因此,《罗布泊新歌》一方面继承了《生死罗布泊》《爱在罗布泊》等同系列作品的精神气质,充满了饱满昂扬向上的力量,唱响了一曲雄浑有力的时代“大歌”;另一方面,历史典故、史实传说的穿插点缀,又赋予作品深厚的人文气息与诗意。恶劣的地理环境与丰富的地下资源、枯燥的现实生活与历史往昔,构成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与对比加深了作品的艺术深度,也更加凸显了钾肥工业发展壮大的艰辛。
  《罗布泊新歌》在作品结构布局上立意求新。作者采用了音乐谱曲中的形制布局谋篇,将整部作品分为“起、承、转、合”四大乐章,对应着罗布泊钾肥起步、发展、转折、未来四个阶段,“章”下层层细化,分为“歌”“间奏”。作品庞大的内容被分门别类归纳入各“章”各“歌”,构成了一个形式与内容既互相呼应又有机融合的整体。
  李青松是新世纪以来最为活跃的报告文学作家之一,他对社会问题有着敏锐的触觉,并迅速反映在作品中。他的一系列生态报告文学作品《遥远的虎啸》《告别伐木时代》《大地震:卧龙人与熊猫》《茶油时代》《大兴安岭时间》等,题材独特,叙事简约,精于表达,富有意蕴,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写作风格。李青松的报告文学篇幅并不长,但在题材切入点、叙事对象的选取上别具匠心,总是能从一个独特的对象或小切口,将读者带入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斑斓缤纷天地或深邃的精神思考中,在给读者提供丰富新颖信息知识的同时,也提供独特的感受与理解。
  《无人机》是他继系列生态报告文学后的又一部站在科技最前沿,迅速反映时代发展的作品。可以说,无人机与载人深潜、高铁、天文、桥梁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一起,成为中国在世界上占据领先位置的高科技进步,是中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先进成果,也是中国故事最具时代精神高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复杂深奥的高科技生活,李青松紧紧抓住深圳大疆公司在无人机领域的发展这条线索展开叙事,深入而客观地反映了无人机科技的重要意义:无人机不仅在民用市场上具有重要的功用,能够在极端条件下完成人类所不能完成的任务,同时在军事国防、国家战略安全防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品在对大疆科技研发的叙写中勾连出中国、甚至全世界无人机领域的发展动态,更加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科技战线特别是无人机领域的激烈竞争现,突现了这项工程对国家建设、国家安全以及国家实力的意义。
  报告文学是时代生活最敏感的温度计,报告文学作家应该积极投身生活,勇于抓住重大题材,打造突现时代的主题,反映火热的现实,同时,在创作中不断呈现生活最鲜活的气息,融入伟大激奋的时代精神之中。《无人机》这部作品不仅站到了时代科技的制高点,也开拓了报告文学表现的新领域,对报告文学的文学价值的构建,有着自己的新发现新思考新理解,在平实的文学表达中,给人一种立意高远、广博睿智的感觉,使读者在有限的阅读中收获到丰富的信息量。作品叙事流畅,语言简洁,富有节奏,短小精致。
  《洪流万里——记中国学雷锋运动潮流》通过详实的资料梳理,记录了从雷锋去世到新世纪以来,全国各地学雷锋运动展开的情况。无数感人至深的英勇人物、无数光辉的事迹,传递着恒久的人性的伟大,弘扬着超越性的信仰与力量。雷锋精神能够在半个多世纪依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我想首先是其中蕴含着一种人类普遍性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就是个人局限与私利的超越,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事业的担当与责任。这也是这部作品所要呈现的。
  瑕不掩瑜,这一季度报告文学创作中也反映出当下辽宁报告文学创作存在的普遍问题,如:思想观念的陈旧造成的叙事方式的陈旧;写作者对文体理解的狭隘;叙事能力的欠缺导致的对作品结构布局掌控力的不足,等问题。期待今后的创作中不断完善。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