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2018年辽宁文学蓝皮书儿童文学夏之卷
来源: | 作者:王 宁  时间: 2019-12-02
  本季度儿童文学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领域均有佳作诞生,亦有可圈可点之处,显示出辽宁儿童文学新的生长点。
长篇小说
  马三枣近年致力于创作“烙有中国印的小说”,追求具有中国传统美学效果的创作风格,塑造了新时代的“小和尚”--慧宽,这一儿童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人物形象。从短篇《冰窟窿》、《鸟衔落花》开始的积累,到长篇《溪山雪》的推出,马三枣做到了厚积薄发,内外兼修,以丰厚的文化素养酿造出有品位的儿童文学。他的小说似中国传统山水画,工笔写意,形神兼备。在小和尚慧宽身上,我们读出了汪曾祺笔下小和尚明海的几分神韵,两部小说的风格气韵也有相似之处。慧宽的性格中除了有着佛家慈悲为怀、平和散淡、成人之美的善良天性与美好情怀,更有着一个十二男孩应该有的对世界的好奇心、探索精神,还有对母爱与亲情的无限渴望。这部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写溪山禅寺的一师一徒的生活,但又并非不关世事,禅寺之中与禅寺之外的世界是一个以人物情感关系的勾连起来的有机体。小说写出了当下生态环保、农村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还关注到少年友谊、情感沟通,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思考等各个层面的思考,主题似乎多义,但最终都指向了在生活的自然流动中对人性人情美好的颂扬,对充满人道主义精神、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秩序的构建与寻求。
  小说不以情节而以意境取胜,在叙事上注意空白、留白,言近旨远,有分寸感,所呈现的节令也是从冬到冬的圆满循环。那种闲庭落花、禅意幽深、宁静致远的意境被自然地铺排到故事当中,令人留连。意境、禅境、心境三者很好地关联于一体,对一个小场景、小瞬间的感觉都捕捉得非常精致到位。作者不但展示了清丽、散淡的文笔,而且加入了奇异、瑰丽的想象,以唯美清新的故事含蓄地完成了对善良人性的褒扬,对丑陋人性的批判,在故事中令聪慧善良的小和尚慧宽形象渐次丰满立体。而溪山禅寺所负载的文化意义、对传统价值观的承接和延续,无疑增加了儿童小说的文化含量,与当下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回归旨趣不谋而合。
  薛涛出版了长篇小说《孤单的少校》,这是一部关于“归属感”的作品。描写了一群生长在东北男孩,带有一种酷酷的劲儿,对一切抱有距离感和怀疑的态度(这反而是一种朴素的可爱正),他们在各自的命运洪流中寻找成长的归属感的故事。背负着寻找姐姐的使命的少校、一个执着于造飞机的护林员、不被谷子团和豆子团接纳的乒乓……有着不同人生目标的孩子,汇聚到一个生活的叙事舞台上,演绎不同的个性。《孤单的少校》在叙事上多用口语和对话,注重向灵魂深处进行挖掘,呈现对人物在灵魂深度的探索。小说从写实开始,走入虚幻的境界,特别是“长白狼”这个角色的出现,以及“我”、少校、护林员的如梦如幻的幻境之游,显示了故事之外的幻想力量。
  闫耀明出版了“生态环保奇幻小说系列丛书”三部,以城市小学生金豆豆到女儿河边的乡下姥姥家度暑假为线索,通过离奇曲折而紧张有趣的故事情节,开启孩子们对大自然万物的关注与同情,开启他们探索自然万物的兴趣,激发他们关注生态保护,构建和谐自然环境的决心。其中的几个故事均承接了幻想文学的衣钵,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力开拓了儿童思维的边界,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故事性较强。
短篇小说
  本季度的短篇小说,几乎不约而同地以乡土作为叙事背景,刻画了在清苦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儿童主人公丰富的精神世界,颂扬了他们身上舍己为人,无私无畏的品格,更为他们渴望亲情、寻求理解、呼唤大爱的情感需求而代言。
  闫耀明的《在海边》是凄婉感人的故事。男孩小毅执著地坐在海边一直等待爸爸的归来,他纯真的心灵一直认为爸爸能回来。成人们耻笑他的天真,只有陌生女孩、小狗才能听他的倾诉。殊不知他的爸爸为了抢救全船人的生命,在暴风雨中爬上桅杆抢修缆绳,已经不幸落入大海……小毅执著的行为感动了被爸爸救下的黑脸渔民,他早已承受不了自己的负罪感,意欲收留小毅。一个情节并不复杂的故事,在渐次推进的情节中得以还原,舍己、忏悔、救赎……巧妙地将这一切融入了细腻优美、如诗如歌又如泣如诉的故事中。如小毅一般儿童干净透明的心灵,对亲情的无限渴望,对理解和爱的呼唤,又令作品充满了荡气回肠的绝响。
  马三枣的《春水东流》将故事的发生地设置在乡村,创新之处却是以城里孩子小林,跟随到乡镇挂职的父亲及母亲一起回乡生活的视角而展开。小说以脚上穿的鞋子为叙事线索,引出了不同生活阅历、不同的物质条件、以及不同价值观的碰撞,更有少年之间的同情理解、城与乡之间观念上的矛盾冲突,到最后的以爱化解冲突。这样一系列庞大的主题被作者巧妙地贯穿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故事当中,显得举重若轻,信手拈来。小林、老夏、肖虹云几个城乡少年形象更具神采,语言自带马三枣式的诙谐传神。
  贾颖的《我梦过的梦》是本季唯一一篇写城市生活的小说,延续了作者善于对社会问题进行反思的小说风格。小说记叙了十三岁的少年“我”所经历的最怪异最不寻常的事情。家境清贫的我为自家的便利店送外卖,偶遇了被我称为“老机器人”的轮椅老人,老人以一百元钱陪伴他四小时为条件留下了我。在这个过程中,他为我打开了一个与我的日常生活不同的世界。我们看电影,读书,谈论人生情感、文学艺术,让我体会到了生活之上的诗和远方。最终老人送了我许多书,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老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原来他留下我只因我像他儿子小时的样子……小说以少年的“奇遇”,反思了空巢老人的心灵抚慰问题,更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彼此理解体恤的重要意义。
  王海燕的《鹰攒儿》,以作者一贯生动活泼、温馨感人的乡村儿童故事模式,展现了新时代儿童的新风貌。 我不小心将石子打在同学小梅的胳膊上,给她留下了永久的疤痕,我不敢承认,却阴错阳差与小梅成为好朋友。为了帮助腿受伤的小梅爸爸康复,又不伤及小梅的自尊心,我想出了将自己家的鸡伪装成“鹰攒儿”,让小梅“无意”中拾到办法。在我妈妈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小梅爸爸很快康复。其实小梅早知道扔石子的是我,关于“鹰攒儿”的事我决定永远隐瞒下去。小说颂扬了儿童之间急人所急,于危难之间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叙事当中的土气息、泥滋味、诙谐感、儿童心理都把握得当,小说洋溢出对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追求。
  李铭的《桃花吐的听风少年》是关于乡村留守儿童的故事。少年豌豆有一双神奇的耳朵,从风里能听到许多人们不知的事情,而且都被一一验证。但他后来又经过特异功能失效,被人揭穿真相,原来豌豆只是听到别人说话,加上自己分析判断和敏感的预测所得。最终,这种奇异的功能又失而复得,林林总总,不得其究竟。小说对少年的这种特异功能的描写,不以猎奇为目的,而是呼唤了一种对留守儿童的情感关怀,表达了儿童对亲情的强烈呼唤,以及对他们细腻敏感的内心的诗意观照。作者笔下唯美诗意的桃花吐自然环境与乡村现实生活的琐琐碎碎相得益彰。
散文、童话等
  谢淼焱的散文《打秧歌》以疏朗淡雅而饱含着深情的文笔,将视角切回到儿时的江南水乡——月塘村,追忆了春天插秧季节的一片繁忙而美丽的景象。作品描写了那种劳动中获得的充实感,劳作之美感,农人对生活、对天地、对自然的无限敬畏之感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全文情感质朴自然、语言唯美诗意,实属难得美文。
  葛欣推出了“杜小默励志成长故事(童话版)”和“中华传统节日故事丛书”两套童话丛书,前者拓展了写实方式的杜小默故事的创作空间,以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想象力推进童话构思,以儿童身边事物作为童话人物,更具亲和力,更易于低龄读者的接受;后者以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因素为故事蓝本,复原传统神话传说,传递中华传统文化与传统习俗,传递温暖、善良、勇敢、团结的正向能量,激发儿童读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由周莲珊主编的“冰心奖获奖作家丛书”,“一带一路人物传奇丛书”两部丛书出版,其中囊括了我省作家薛涛、周莲珊、叶雪松、李铭等作家的多部作品。
  辽宁儿童文学在这个夏天走向了羽化成蝶、成长蜕变的过程,它坚定信念,执著进取,必将走向新生。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