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王向峰教授在马加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会的专题发言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10-03-02

         马加文学之路的方向启示

                       王向峰

         

  马加同志是辽宁新民人,九•一八事变后,为了抗日救亡,在北京、山西等地积极从事以文学为手段的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投奔延安,参加八路军战地文工团,之后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编过《解放日报》副刊,八•一五光复后回东北,参加北满土改。朝鲜战争爆发后,到抗美援朝前线。后又参加农业合作化,下乡落户。“文革”中走“五七道路”多年。在几十年的革命经历中,马加一直生活在时代生活的历史潮流之中,成为中国当代作家中最有革命历史光彩的作家。他的文学道路具有十分突出的方向启示意义。
  一、爱国主义的起点
  马加生于新民的弓匠堡子。念小学时即听过祖父讲过朝鲜青年安重根刺杀日本政要伊滕博文的壮举。在新民会文中学念书时参加过声讨日本纱厂枪杀中国工人、制造五卅惨案的大游行。到东北大学念书时,受进步同学于卓、李英时的影响,读进步书刊,在《平民日报》主编、地下党员苗勃然的影响下,写反映现实和大众疾苦的文学作品。旧中国当时的国弱民穷,封建主义的统治,帝国主义的欺压,使马加萌生了对黑暗现实的极度不满。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在沈阳实行全面的武装占领,大肆屠杀东北人民,变东北为殖民地,激起了马加以身许国的壮烈情怀,他流亡北平,为抗日义勇军募捐,办刊物,写作品,1932年写的诗歌《火祭》刊于左联的《文艺月报》,号召中华民族奋起反抗:“睡吧,这风的威,电的光,烽火的狂焰。世界上有一支新兴的势力随着杀声推展!我们久已饱尝饥荒中的灾难,谁说是两年的压迫中还没有把褴褛的衣服剥夺精光?谁说是帝国的刺刀还没有插遍每个人的胸膛!百年的大梦也该睁开朦胧的睡眼!听呵!历史的血钟终有它一声的响亮!全世界被压迫的朋友们。在革命怒潮的澎湃中不许我们流连!”故乡沦陷,国家遭侵,民族危极,人民涂炭,在马加的心中怒火燃烧,他不能平静,他这时选定了以文学唤起民众的伟大使命。1935年马加在北京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从此开始了一个东北爱国青年真正自觉的革命文学之路。
  二、献身革命的人生
  马加流亡北平之后,积极投入抗战救亡宣传,不断向革命圣地延安靠近。马加在九•一八之后由不满日伪统治,走出东北,到北平等地从事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生活条件是极艰苦困难的,但他却矢志不移。在七•七事变后北平陷落,他参加平津流亡同学会,辗转于山东、河南、山西、西安等地,沿途宣传抗日。1938年1月由西安到临汾,参加了民族解放先锋队,在我党领导下的晋西北动委会工作团当团长,到山西岚县农村进行宣传发动抗战工作,为八路军120师扩军。4月到山西朔县参加由续范亭领导的游击队,在雁门关外打游击。5月,步行14天到达延安,从此开始了马加早就响往的革命战士的人生。
  马加参加革命,从以笔投入抗战到枪笔并用,有真正八路军战士的光彩人生。马加到延安以后,进陕北公学学习,结业后进入边区文协工作,不久就参加八路军文工团,随朱德总司令过黄河,进入太行山,到达八路军总部,之后即随129师活动,与战士同甘共苦,体验生活、写作品。之后又到冀南军区,随政治部活动,参加了著名的陈庄战役,滹沱河战斗,打温塘战役,在平西军区遇辽阳藉的团长白乙化,两人为辽宁同乡、革命同志,结下深厚友谊,后白乙化壮烈牺牲,令马加终生怀念。马加在八路军里见到过中国革命中大多数军政领导人,如朱德、刘伯承、陈赓、杨秀峰、吕正操、肖克、贺龙,关向应等,并先后做过他们的麾下之兵;曾与大多数著名的革命文艺家都有过交往, 如柯仲平、艾思奇、卞之琳、魏巍、田间、周而复、刘白羽、柳青、丁玲等,并由刘白羽、柳青二人在1941介绍入党。
  马加在八路军随军战斗,但一直是把笔从戎,不断写出反映八路军指战员战斗生活的作品。从1938年10月到八路军129师随军行动,三年中走遍华北六个抗日根据地,参加过大小战斗十几次。他为《解放日报》、《文艺路线》、《八路军军政杂志》写过《杨秀峰的片断》、《肖克将军在马兰》、《过甸子梁》等作品。在当时的部队文艺工作者中,马加是写前线题材并发表作品较多的作家。他在八路军中找到了用武之地,也找到了从文之路,从此,一个革命文艺战士经过战争洗礼后产生了,一个从外围靠近和追随革命的爱国青年已作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出现了。
  马加参加过延安整风,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抗战胜利后他奉命走上烽火征程回东北,写出了《开不败的花朵》。参加北满的土改,写出了《江山村十日》。参加抗美援朝,随志愿军后勤分部领导的民工支前队一起战斗,写出了《在祖国的东方》。合作化开始,他先后在盖县农村体验生活,在新民兴隆店安家,在长山子农村深入生活,写出了《红色的果实》。文革中被批判斗争,走五七,到内蒙宁城四道沟落户,直到“四人帮”垮台,才又重新走上辽宁的文艺工作领导岗位。计数马加的革命道路,不论哪一段都是中国革命的非常阶段,他都是参加者,受足了考验,是一个响当当的革命派,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革命文艺战士的榜样。
  三、坚守的文学信条
  马加是一位不好发议的作家,是一位不好空宣信条的踏实战士,但他的作品、他的实践,却都向我们表明了他的文学信条,直到今天仍能给我们以重要启示。
  马加为革命时代需要锻造自己,积极投入革命洪流。他在九•一八前即有大学学历,如想苟全于乱世,谋得庸人的温饱生活是并不困难的,但他不愿做亡国奴,他要做一个走救亡之路的民族先进者,他一直有一种向前奋争的上进之心,在流亡过程中宣传救亡,到农村去发动群众,去打游击战,投奔延安,到八路军里当战士,枪笔并用,以革命战士身份写革命战士的战斗生活。我们在解放后口头上常说的“做革命人,写革命文”,在当年马加身上是一种不言自明的实践统一。鲁迅1927年在《革命文学》一文中说:“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马加的为人与为文之路,是深得此中真谛的。
  革命的文艺家必须热情歌颂人民及其所从事的伟大革命斗争。马加选择文学之路,对此日益明确,愈加坚定。马加到八路军中随军参加战斗,他亲身感受到那些指战员的革命品格,受教育,受鼓舞,他写他们,歌颂他们,是笔由心动,发于自然。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亲自聆听了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后,更加明确了革命文艺工作的这个天经地义的道理:“对于人民群众,对人民的劳动和斗争,对人民的军队,人民的政党,我们当然应该赞扬。”“对于人民,这个人类世界历史的创造者,为什么不应该歌颂呢?无产阶级,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应该歌颂呢?”对此,马加以终生的文艺实践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他有多部长篇作品,如《滹沦河流域》、《江山村十日》、《开不败的花朵》、《在祖国的东方》、《红色的果实》、《血映关山》、《北国风云录》等,都是以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为歌颂对象的史诗一样的作品。
  革命文艺工作者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投入工农兵革命生活,取得丰富的生活源泉,这是马加从文的坚定信念,也是他的作品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原因。马加在几十年的文学创作中,始终是生活在革命的实践第一线的,如抗日救亡宣传工作第一线,八路军武装斗争第一线,土改第一线,抗美援朝支前第一线,合作化运动第一线。在这些“第一线”上,他一边战斗,一边积累素材,每次深入之后即以创作成果回报社会,每部从生活源泉里汲取的艺术之果,都是丰富而圆熟的,作品既满足了革命群众的欣赏需要,也能服务于时代革命和建设的需要。马加用一生的文学创作表明,他是无产阶级文艺队伍里的一个非常合格的革命文艺家。
  四、人民作家的荣誉
  2000年2月在马加90岁的时候,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马加以“人民作家”的光荣称号,这是实至名归的褒奖。在“人民作家”的四个大字里面,包蕴有丰富的历史与现实的内涵,分量极其贵重。我体会,能承得起省人民政府授予这一称号的作家,至少要有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这个作家必须在长期的实践经历中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能忠实地为人民群众代言,显示心声。马加在这一点上是当之无愧的。他在中学、大学、关内流亡经历中,一直为民族觉醒、民族抗争做宣传鼓动,以不少作品呐喊惊呼;他参加八路军,在军中写作品歌颂人民军队。在以后的革命经历中,一直没有离开人民革命的第一线,始终有歌颂人民大众的作品贡献社会,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意愿。
  第二,人民作家必须贡献人民,这个具体贡献必须是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大量文学作品。这个条件具体说来,首先,所写的内容必须是人民大众的生活内容,人民在作品中占有主体性的历史地位;其次,作品的思想是时代的、人民先进思想情绪的表达,在艺术审美表现上达到典型真实创造的文学性程度;最后是要有相当数量,这有质量保证的数量,标志着努力贡献的功劳程度。在这三条上,马加都是充分具备的。他的多部有代表性的小说,都是写现实社会生活的作品,每出版后都有广泛社会影响,得到好评,能从作品看到中国革命生活丰富的历史内容,都有精到的艺术表现。
  第三,人民作家必须是为人民所熟知和认可的作家。马加为人忠诚、宽厚,“敏于事而讷于言”,虚己临众,恪尽职守,善与人同,不论在同志间,在与工农兵大众一起生活、战斗的日子里,都没有架子,在农村体验生活中与农民和基层干部都相处甚好。他有土生土长的农村生活经历,熟悉农民语言,作品中运用了生动的口语,使之文学化,加强了艺术表现力与大众接受的亲切感。所以马加的作品在工农大众中广有读者,是为人民所熟悉和热爱并认可的人民作家。在当时的辽宁,要在作家中评定“人民作家”,除马加之外没有他人可以足当。
  马加的文学道路贯穿于20世纪,他为人贴近群众,为文贴近现实,找到了作为人民作家的正确方向,用大量作品反映了从三十年代以来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也为辽宁争得了文学的荣誉。他的道路与方向,是与工农兵相结合、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这对于社会主义文学与文艺工作者,直到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为了铭记马加同志光辉的人生道路,特作七律四首收结此文:“风云世纪百年长,笔史同行写海桑。不忍黍离生故国,曾寻火种向朝阳。盈怀戎马经纶志,尽化诗书五彩章。长葆壮心伏枥远,枫红晚节傲秋霜。”(《赞与史同行奋笔》)“民仇国难势苍黄,热血男儿任救亡。笔共刀枪驱寇虏,心同万众筑坚墙。神驰圣地寻延水,奉献丹心向故乡。榜样常留人共仰,递传薪火续文章。”(《颂光辉道路之行》)“岁月崢嵘世纪间; 人民革命涌先贤,披荆斩棘推陈腐,除旧布新任勇担。轰动神州曾有日,领文辽海总争前。名归实属马加老,一代荣光百代传。”(《承人民作家荣誉》)“江山村里翻身日,红色果实贮满仓。寒夜沉沉寻火种,花开朵朵绽心房。滹沱河水流新韵,北国风云录彩章。血映关山人去远,中华崛起在东方。”(《为八部长篇录名》)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