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兴隆沟村里的映山红
 作者:杨成菊  时间: 2021-04-20

  岫岩的兴隆沟村是兴隆办事处所属的六个行政村之一,在去之前,我就知道岫岩产玉,兴隆沟村山上有映山红,山路很远崎岖不平,虽然现在是在冬季,满山荒芜可依然壮观的样子。这个村是脱贫攻坚战役中,成功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脱贫工作中的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去宣传和推广,因此我们把探求的目标投向了那里。在县里扶贫办同志的引领下去走访这个村,从县城到村里一路上看到都是硬化路面,这跟以往县城沙土路、乡村泥泞沟的印象完全不一样,从中就可以看到乡村脱贫的具体呈现,兴隆沟村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果,这都得益于乡镇村扶贫干部的艰苦努力,全村整洁的样貌足以说明现在村民生活的安稳程度。

  走进村部,见到凹进的宽敞的门脸儿两侧挂着村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两块竖匾,大门的上方则是悬挂着红色的“党群服务中心”几个大字,门楣上则实实在在地写着“为人民服务”。看上去就让人感受到了温暖、贴心和信任。我们都有一种如家的仪式感,开放式的院落少了一种威严和距离,更贴近了村民的心坎儿。

  刚走进门里,就出现了很诧异的一幕,一个年长的大妈正眼含泪水,跟着村领导说些什么感激的话,我很是疑惑,一种同情的心理悠然而生,认为老人一定遇到了什么难处在寻求着帮助。村干部一边安抚着老人一边把我们让进会议室。我也一直闪念在心疼着那位老人,心想她一定是很无助的时候获得了帮助,但不知道是什么诉求满足了才值得这么感激。

  看着大厅墙面上的展板,写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计划,也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你我中国梦,就是实现人的幸福”字样的宏伟蓝图,我记下了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的名字,于长远和刁玉辉。知道是他们在为村民肩负着这些重任,有激励也有志向。看到这些摆在门里显著位置的宣传展板,我想,这些何尝不是扶贫干部们自己的奋斗豪情呢?感受着室内弥散着持续的暖风,还有一些摆放在两边的大型盆栽绿植,也预示着村民就是想要这样的精致生活,那就是温饱之后的小康状态。

  走进会议室落座后,村主任向我们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并一再推荐介绍村第一书记于长远。我才想起来,刚刚在门厅里看见接待村民的就是村主任。他也一同介绍了村会计及村妇女主任所分管的工作。如果不是陆续听他们的讲述,很难相信,就是这些村民的贴心人,带领村民们一起实现了脱贫目标。因为急于想知道他们的具体工作,也想尽量记录下他们的做法、想法,我不停地记录着他们的谈话内容,以至于现在想不起来了他们的模样,只知道都是刚毅的性格慈善的脸带着笑容,很奇怪,记忆这东西,容不得我去分身记清他们的长相。但是我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业绩,并且把他们的感人事迹刻在了脑海里。

  于长远,是兴隆沟村的书记,也是驻村第一书记。以前我们只知道村官、驻村书记的提法,但是能近距离接触这还是第一次。在我的印象里,下乡挂职锻炼的干部们都是不辞辛苦、抛弃小家为大家的先进典范,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干部也不在少数,他们为乡村建设付出了青春和热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见到于长远的那一刻,我还是被他儒雅的形象和轻声的言语所感染,但得知他是退伍军人和脱贫攻坚带头人,这两种身份标签聚合成驻村第一书记时,瞬间就令人肃然起敬。

  其实在来之前,我手里也有了一个几页纸的资料,大致都是介绍村容村貌村集体经济项目的,丝毫没有提到村干部的身影,更别说村干部的名字了。这跟我常看到要按照领导大小级别排序的公文通稿资料完全不同。村干部作为基层组织是最接近村民的存在,这与他们长期工作任劳任怨的孺子牛精神是分不开的。他们放下身段低到尘埃里的工作作风很快就能与村民打成一片,难怪老年的村民愿意把感激的泪水流在村干部面前。而每一双期待的眼神、每一滴泪水,都是软化村干部内心思想的催化剂,更是激发他们脚踏实地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动力源泉,他们也是村民们老有所依、贫有所靠、病有所医的精神支柱。

  于长远书记是2010年转业到地方的军转干部,在城市有着优越岗位的工作,如果持续干着机关的工作就会有着丰富的社会资源,也更方面照顾一家老小。但是就在工作的第四个年头2014年的时候,上级领导委派他下乡担任驻村书记的工作。这个部队培养了20多年的军人,依然保持着部队时的良好作风,根据党的需要、一切服从党的安排,二话不说舍弃了与小家朝夕相伴的日常欢乐,在爱人的积极支持下,愉快地接受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来到了当时还是穷乡僻壤的兴隆沟村为这里的村民服务。他说:我虽然愧对小家,但是我是党和军队培养出来的,党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我感到无比神圣和无比骄傲!我为了党在做工作,一切都是值得的。现在我把孩子也交给了国家、送到了部队去锻炼,全家人都很支持,而我在以驻村书记身份能为党继续工作也非常自豪,军人就是要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他刚到兴隆村的时候,村委会还是一个冬季阴冷潮湿、夏季骄阳烘烤的小平房,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尽快取得村民的信任,他们没有急于改善村委会环境,直到2017年,为村民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村委会确实需要更加规范的办公环境,才筹措资金,建成现在这样更利于村委会工作、功能配套齐全的标准模式,鼓励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

  于书记告诉我们,这些成绩都是在领导班子的积极配合下取得的,大家都是困难时期拧成一股绳,都有积极的上进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一心为百姓做事。要想富先修路,这个基础设施要先行。通过多方筹措资金,现在的硬化工程已经完成,并且安装上了150盏路灯用于村里公共路面沿线照明,使得以往夜里伸手不见五指、整个村庄土路漆黑一片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事故多发事故频发的现象消失了。

  去年政府下拨专项资金,筹建了十栋暖棚用于村租赁。为此村委会从农户手中租借来55亩土地用于该项目的落地。暖棚用于草莓、小柿子等当地蔬菜反季节的科学种植;冷棚则用于培育香菇系列品种,还派专人进行负责技术指导,经济效益很可观,使当地村民可以采取加盟或者帮工的形式取得收入,村民的生活水准就地达到了质的飞跃,一些村民既能照顾一家老少也不用出去打工。通过这些工作的努力,为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村民亲身体会到了党的扶贫政策的英明,切实感受了帮扶干部对百姓的付出,因此更加信任和依靠村领导,也一改昔日对村政府不信任、冷漠的态度,再次见到都是笑脸相迎。每当有困难村干部都能帮忙解决,群众发自内心地表达出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现在对村干部都特别热情,纷纷表示相信政府、相信党,感谢党恩、感谢政府。

  2016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根据具体情况起早贪黑地开展了一户一扶,户户都做到了精准扶贫。每家每户都是挨家多次走访动员,以实际行动带动这些自身困难群体脱贫。从房屋修建到捐资助学、再到大病救治都给予政策扶持。使得这些困难的村民在小康路上都有了奔劲儿,赶在了2020年的脱贫攻坚最关键的一年成功脱贫。

  对于在村里事无巨细的工作,于长远书记是侃侃而谈,脸上一直洋溢着骄傲的笑容,但当我们问他自己家里的小事儿时,他瞬间就沉默了一下,然后叹了口气。他说这些年家里完全顾不上,20多年在部队,为国家奉献;等到地方想到弥补亲情的时候,又来驻村。失去了一家人时刻团圆的欢乐,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在村书记的岗位上。一年也回家不了几次,来回往返需要2个多小时。村里好多工作等着去做,与百姓打成一片也成为他的工作日常,即使回家也是心里不踏实惦念着这里的工作。试想村里能有这样的村书记空白村咋能不巨变?他吃住在村里已经有6年时光,6年来他一直把驻村书记的责任扛在肩上。

  正是由于长远书记的积极肯干,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当地村民的充分认可,村委会班子成员以及村民不舍得他到期卸职,上级领导犹豫再三还是决定让他继续留下了续任,这样他又干满了一届又一届,正如他自己所言,看来下一届还是会留任。他也常说,扶贫好不好,村干部带头带得对不对,领导说话不算村民说话算。

  他把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了,上到找资金跑项目,下到村民的一句家长里短的诉求,他都记在心里落实在天天的跑腿上。他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儿,在外人看来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儿,落在困难难群众头上就是大事儿,小事儿不解决就会失去民心,失去村民对政策的误解,只有把小事儿也都做好了,才是村民的好领导。连村民用来跳广场舞的音响都是村里来解决的,这看似不起眼的举措虽然增加了额外工作,却无形中赢得了百姓的好口碑。

  在此基础上,还投资研究了村委会大喇叭设置,特别在疫情期间,方圆十里村民不让随意走动,所有情况都大喇叭通知这种特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被誉为乡镇第一个喇叭村,目前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防火、防汛工作以及突发情况的快速传达都带来了便利条件。总体来说五年多的工作苦乐参半,所有工作都要靠软磨硬泡,去哪里都是要排队抢先抓早,未来工作也一样,还得继续这样执著努力。

  村民都把第一书记比作映山红,还提议我们现在可以到山上去看看。说现在的山上都是映山红,那些灌木丛一样漫山遍野,只要一开村温度适宜了,映山红就会逐渐开放,红彤彤一片,到时候各地的游客就会纷至沓来,整天热闹非凡。我想想天气也不太冷,一出门就会看见山,但是还是觉得路途是远了一些,看着挺近走起来尽管是慢坡道,还是有些气喘吁吁的。带我们上山的村民倒是走很很轻松,还得不时停下来等等我们。

  他边走边给我们讲,哪些是映山红哪些是橡子树等,我虽然听着点着头,但是看着都似乎是一样的树枝,真的分不清到底啥是啥。他接着说,映山红的枝条插在水里半个月左右,就能开花,通常节点多的枝条开花就多,每当有外地游客来,他们都会向游客介绍这个旅游项目,水插花就是能让游客直观看到映山红的美丽。这也成了当地人的习惯,村民们说,除了玉的名声远播,映山红的产业知名度也在扩大,这也和村里的大力宣传是分不开的,山区的有些区域不适合作物的生长,为了不浪费山区土地资源,每一处都要合理规划。

  映山红就是当地村民致富的法宝之一,原来只是零星分散在山上,后来村委会看到了每到开花季节,前来摄影的人多了起来,就想到利用映山红拓展旅游景点,不但把家乡的山地利用起来,而且把村里的资源丰富了起来。随着各种脱贫项目的实施,映山红的开垦面积也达到了上千亩,这在当地也成了旅游的名片。现在随着游客的越来越多,一传十、十传百地宣传,再也不用愁没有游客了。村民需要做的就是搞好旅游资源配套经营,让远道而来的游客能切身感受到映山红的美丽,使众多游客流连忘返记住兴隆沟村的映山红花海。

  如今兴隆沟村已经实现了脱贫目标,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国家脱贫政策的贯彻落实,也离不开扶贫干部的艰苦付出,映山红也是贡献产业之一。现在村民们正向着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的目标迈进。当我问起村书记和村主任,现在是不是村民都脱贫了,工作就相对轻松了时,他们告诉我们,现阶段虽然原有的贫困户都实现了脱贫,但还要预防不确定因素返贫,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脱贫工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为了村里百姓的幸福生活能够持续下去,使脱贫村民的整体收入都高于贫困线以上多一些,扶贫工作总在路上,现在还远远没有达到他们理想的状态。

  他们说有些现实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这些也是农村工作的特色,只能在不断改进中。比如阻止焚烧秸秆防止空气污染、禁止山上放牧保护植被等问题。虽然现在还没有更好的方法,但是村民的思想意识在提高。知道不能光看眼前效益,要看长远利益,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同时,也要打好蓝天保卫战,要为子孙后代建设好家乡,保护好绿水青山这些宝贵资源。在我们要离开兴隆沟村的时候,村书记和村主任也对我们发出了邀请,希望来年映山红开放的时候前去参观!我们也期待那时候,看看这个旅游项目带给兴隆沟村的一片兴隆。我们想说,脱贫攻坚战中兴隆沟村村民百折不挠的精神,就像那满山的映山红。

上一篇:母亲

下一篇:水的记忆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