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粤北老区新故事
来源:中国艺术报 | 作者:刘兆林  时间: 2020-08-31

  我在美如桂林山水似的粤北老区,耳闻目睹的新故事。

  实打实凿的梁书记

  一条清清的江,和一群紧密相拥的山峰,合围着共七八百口人的3个小村。村子被一条小路串起来,通往外界的路,就是连山羊都不愿走的羊肠小道了。曾经,令外来人一见便可浓生诗情的羊肠小道上,每天都会看到一只或少得可怜的一群羊,不情愿地跟随身担稻米的主人,艰难地行走。走得最多的人,肯定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孙汉佳。这跑腿汉子,无奈地往小道尽头的集市赶了多少次,连他自己也懒得想了。每次,他都明明知道,到了集市,集就散了,那他也得往那儿赶。四五十华里的山道,实在是走腻了。从他家去集上,一是乘船从小北江上去,二就是从这条羊肠道跋涉着去。乘船得交船钱,他交不起,只能想着徒步长征的红军,长年累月地走。到了集上还得露天过一夜,不然花一夜店钱,羊和稻米再卖不出去,反倒赔了。好在他已苦惯了。

  忽然间,广州市黄埔区派出的扶贫工作队,来到了南塘村。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梁小瑾,言语不多,凡事却特别实打实凿。到村不几天他就知道了单身汉的最大愿望,是把通往集市的羊肠道修宽点,宽到两米,可以开小手扶拖拉机就行。单身汉本以为自己也就是说说,痛快痛快嘴而已,没敢当真。起初,梁书记也没敢当真。那可是总共二十七八公里山路啊,3个小村子不过七八百口人,那么大个工程,哪里去弄恁大一笔钱?后来挨家挨户摸如何脱贫致富的底,从村主任到全体村民,都是一句话,南塘要想富,必须先修路!这浅显道理,他个梁书记何尝不懂啊?可南塘村通往外面的路,一共28公里,光是孙屋小村那4公里,就有700米栈道悬挂在依山而流的小北江上面,那是羊都怕走的小道,上学的、看病的、赶集买卖日用品和农产品的,都靠它。本村的潘书记说,孙屋、马屋、何屋3个小自然村,不敢走悬江栈道的,只能靠小船在贴壁而流的小北江上摆渡出去,水旱两条路都很险,不敢走也得走,敢走也不可能富。3个自然村贫困率达14.5%。不修路怎么富?!于是,梁书记一狠心,重重拍了板说:修路!不修出一条双向通卡车的路,南塘脱贫永无出路!

  但是,另一个事实,也明摆着:只有将路面拓宽至5.5米,方能双向通卡车;而双向通车的5.5米宽水泥山路,没150万元人民币绝无可能!

  弄钱的办法也在那儿明摆着:只有从我扶贫第一书记带头做起,先带动全村尽量自捐一部分;依靠当地政府解决一部分;感动全区对口帮扶单位支持一部分;还不行,再通过全省全国多渠道筹捐!

  第一书记第一个将行李搬进村,第一个带头捐款1万元,带动村民力所能及多捐一点。沿路村民再无偿让出一点自家承包的地边儿。最后这一点,竟没一家村民提出青苗补偿要求,这给了他一丝慰藉。

  梁书记兴奋不已,一切布置停当了,吃了几次安眠药也难以入睡,直到开山的第一声炸响和村民的欢呼声同时响起,他才在隆隆炮声中睡了一大天。

  2018年8月某天,梁书记终于又兴奋得无法入睡了。4公里的羊肠小道真的变成了宽4米可通卡车的水泥路。

  3个月后,整个南塘平地的窄路,又全部拓宽至5.5米,可双向通大卡车工程彻底竣工。全村700多名靠小船摆渡出行的村民,至此告别小木船,也告别肩担牛驼赶集贸易的生活史。年轻人呼喊蹦跳,老年人则泪流满面,有的过于动情的受益者,甚至抓住梁书记的手,哽咽地摇。那个腿不灵便还得挑担赶集卖粮的跑腿子男人,可以开着他的手扶拖拉机,早出午归,就可卖了粮、羊、鸡蛋,再买了烧酒、香肠、糕点、日用衣物回返了。不定哪天,这个光棍汉还会拉回个媳妇呢!

  这个语不惊人的梁书记,真是个让每个村民都服气的能人。很快,他又令村民意外地将上世纪80年代初建成,只有百十平方米,且已成危房的便民服务中心,一夜之间彻底推倒,很快原地建成一座200平方米的便民超市。还没等村民对超市习以为常,2019年初,一栋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3层村级综合服务站楼,漂漂亮亮建成了,集公共服务、农村金融、店商服务、培训教育功能于一体。南塘村男女老少,再不用冷冻食品,再不用犯愁有病找不到医生,在家就能经商贸易赚钱了。南塘村的绿水青山,至此不再独自美丽清高。

  应急上瘾的陈党员

  广州市黄埔区政府的应急局,有个应急上瘾的共产党员,名叫陈明峰。他被选派到广东清远市阳山县清廉镇明塘村扶贫,现已任驻村第一书记。我是在明塘村新改造出的500多亩标准化旱地水西芹富民田里见到他的。他每天必到西芹种植基地和村民一起参加采芹劳动。眼下,全村已有68户村民靠自家的承包田入股分红,再通过参加采摘劳动收入现金,已解决脱贫问题,正奔向高标准致富。之前,在市扶贫指挥部曾听说他是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预防专业毕业生,自愿分配到黄埔区应急局的。应急局,一听名便可猜知其使命了:一有急难险重任务,就得派人上阵的部门。陈明峰刚分配到该局,恰巧赶上北京抗“非典”的特急任务,他二话没说,奋勇报名,戴口罩参战40多个日日夜夜,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都是戴着口罩握拳发出的。9年前,党中央面向全国发布10年内全民脱贫奔小康的伟大动员令,陈明峰再次率先请缨,参加了黄埔区派赴清远市阳山县扶贫工作队,先当队员,后又相继成为驻村工作队长、驻村第一书记。见到他那天,他正在油绿似锦已远近闻名的水西芹田里,和西芹种植合作社社员一同劳动。从村民和相关领导口中,我听到几个关于他的故事,拢起来,比他单薄的身材厚实多了。

  陈明峰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便令我怦然心动:“情怀,这两个字,是我的脊梁骨!我的工资是从人民群众税收中出的,是人民养着我,我没理由不为他们中的贫困户呕心沥血!”

  在相关部门指导下,他耗费许多心血,创新组织水西芹种植和营销合作社,使全村60多个贫困户,不出村就可就业上岗脱贫的事,在清远名声不小。但返贫因素或明或暗潜在着,所以他从未放松心态。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许多情况骤变。他的第一反应是,马上到春节了,明塘一带在全国各地打工的青壮年和在外读书的学生,马上要大批返乡。气势汹汹的疫情会随之而来,必须及早弄到一批口罩,不然一旦有人感染,蔓延开来,扶贫成果会前功尽弃。于是,他立即发微信,向国内各地的医学院同学求援。可是,回应却大同小异: “抱歉!爱莫能助,请谅! ”谅当然能谅,但能坐以待毙吗? !再次联系,更是大同,连小异也没了。他不得不改给国外就业的医学院同学发微信。终于,2月2日大年初九,一位大洋彼岸名叫陈惠娜的学妹,也在关心国内疫情,两人立即遥相呼应,通过几处亲友,紧急筹措到3万元人民币,又借助几个国外的学友,迅速购得口罩两万只。学长学妹二人又隔山隔水商定,购口罩由学妹出资,捐赠学长所在的清远市各扶贫单位。航运周转所用报关费、运费、税费两万元,由学长陈明峰捐献。两人日夜不眠,与国内外学友接力,很快联系妥国内外航班,又在10多个亲友接力下,不足4天,防疫口罩飞临广州机场,连夜送往陈明峰扶贫所在地清远市扶贫指挥部,扶贫干部所在村落应急口罩问题及时解决了。

  今年3月4日,陈明峰又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则信息,和大家分享了孩子们疫情期间没条件在家上网课的困难,呼吁有条件的爱心扶贫者支援。为此,他还特别邀请学妹陈惠娜,带上自己的两个孩子,假期来阳山县明塘村现身说法,为孩子们树立看得见、学得着、真正起长远作用的活榜样,开眼界、立志向。这个学医出身,在抗“非典”中火线入党,又在抗新冠肺炎疫情前夕任扶贫第一书记的陈明峰,几近挖空心思,不仅发动国外学妹带孩子来助学,今年暑假,他还把妻子和儿子也召唤到明塘村自办的少年网课班授课。

  眼下,陈明峰已将收到的70台爱心电脑设备,包括电脑、平板、手机、学习机等,发到孩子们手中。为防止疫情过后,孩子们可能沉迷网络游戏,这些设备已收放到在学校建好的多媒体教室。陈明峰已计划好,尽量亲自到多媒体教室,为孩子们授课,从基础起步,培养高素质致富接班人。

  九年一贯的林民警

  “连续9年参加脱贫攻坚战,老婆说我还毛愣愣像个新警察!”这是广州黄埔区派出参加扶贫工作的民警林卫忠对我说的。

  “抗日战争8年才打胜,林卫忠却连续9年攻坚脱贫不下岗,非打到最后决胜不收兵,地地道道一个了不起的老战士!”这是我由衷说的。

  林卫忠刚参加扶贫工作时是广州黄埔区的民警,他敢作敢为朝气蓬勃,妻子怕他惹事牵扯到女儿的安全,才说他一看还像个新警察的。他被派到阳山县扶贫时,是领导小组的主任助理,兼七拱镇隔坑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刚驻村时,岳父正半身不遂,妻子得天天骑自行车跑回娘家照料,还得早晚接送七八岁上小学的女儿,所以他这一心挂三头的“新警察”,才被妻子千叮咛万嘱咐说,你千万别出马一条枪愣闯啊,得罪了人,孩子的安全都让我提心吊胆!林卫忠父亲是军人出身,他身上,那股军人和警察混合的凛然之气,让人很容易看得出来。

  他驻村扶贫的第一件事,是按标准定出一份贫困户名单。正调查摸底时,他外出开了次会。回来时村委会已将贫困名单定好了,请他认可。凭他掌握的情况看,漏掉了一些贫困户,也有不怎么贫困的名列其中。如果顺情说好话轻易表态同意,往后困难会更大。他便旗帜鲜明公开表态:“如果你们敢保证名单公布后无人告状,我就拍板。如果不敢保证,我就亲自按名单摸一遍底再定。 ”没一个人敢保证。他真的亲自逐一摸底,然后又这样决定:“先投票选出代表,由代表协商定出贫困户条件,再按条件张榜公示每户经济状况,然后全体村民投票选定。 ”结果原定名单中有23户落榜。有位落榜户听说这条件是林卫忠亲自主持定的,竟提刀威胁要杀他。他当众回话:“我爹当过多年兵,我在公安派出所当警察,杀我,你武力不够,不杀我,你有啥具体困难好好跟我讲,不够标准贫困户,我也好好帮你解决困难,还能看情况使你得到适当补助!”该户主乖乖扔下刀,讲了具体困难,林卫忠也诚心诚意帮他解决了。于是,全村脱贫攻坚之战顺利展开。那个要动刀的有困难群众,成了积极分子。

  林卫忠不仅有魄力,而且特别能“屈尊”。原先,村干部不是全天上班的,自家田的活要自己干,生活也挺清苦,谁家有事请上门吃点喝点都不算事儿,所以工作队有急事找他们,一时半晌也找不着。而扶贫内容都丁是丁卯是卯的,大小都得齐心合力了才能干得起来。干的时候,还没处成朋友的,你批评一回就结个疙瘩,这就得自己掏钱找理由请他们喝顿酒,虽然胃遭些罪,但说事能痛快。建感情处朋友这阶段过去了,才能开始干大点的实事。林卫忠已理清思路:阳山县属喀斯特地貌,风景奇特如桂林山水,但水质不佳,可耕地面积严重不足,脱贫致富的难点多在迁旧房、建新楼、腾退可耕地种粮、打深井饮健康水等,而最重要也最难的,是先建一座桥解决对外交往贸易等大事情。

  在村头建一座桥,主要是治水害、跑运输、拆平房、建楼房、腾出土地、解决粮食自给,再发展经济作物对外贸易,以便生产加旅游双向致富。

  建桥需筹280万元人民币,是整整开了3天会才定下来的。他先跑分管副县长那儿磨了半天嘴皮子,只摸到了一个信息,有个华侨村民刚好到了县里,准备回村看看。当天下午林卫忠就成了个要饭的,先在县里与那华侨热热乎乎喝到推心置腹,第二天就把人家请到村里,参观忆旧。参观到需花一笔钱建桥那地方,老华侨问建桥得多少钱时,一听280万,便怔住了。他林卫忠也只字没提捐款的事,一个劲儿只讲建成的前景。没等说到口干舌燥,老华侨便主动带着歉意开口说,先表个歉意吧,这个数目太大,我先带头捐10万元表个心意,待回去和亲友商量商量,也都出点力!就这样,林卫忠的嘴和胃,加上腿和政府,帮他把280万元的桥建成了,连带着把破旧平房也先拆了些。山根建起楼房,腾出的成片可耕地种上连片水稻,变成了既产粮食又可观赏旅游的风景,与四周奇特如桂林山水的喀斯特地貌相映衬,引来各地游人。后来他又分项解决了优质水饮用问题和50多个贫困户30多位残疾人的生活就业问题。

  因而,林卫忠一次被评为广州市劳动模范,两次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扶贫干部。现在,他已被提拔为黄埔区新龙镇副镇长,但仍在阳山县驻镇扶贫。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