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城泉山海岛,五星耀兴城
来源: | 作者:郭宏文  时间: 2020-04-01
  城泉山海岛,一字一颗星,颗颗相辉映,五星耀兴城。也许,“五星兴城”的叫法便由此而诞生。
  兴城坐落在古老而又厚重、年轻而又秀美的辽西走廊,明、清两朝时期,这里是闻名遐迩的军事重镇。这座浓缩着两朝君王和文臣武将斗智斗勇历史的古城,承载着无尽的故事和符号,也承载着“关外第一古城”“海滨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盛名,成为东北大地乃至全中国唯一一个集城、泉、山、海、岛为一体的旅游疗养胜地,成为西渤海湾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城之星,嵌亮半部明清史
  提起兴城,许多人都知道这里是一座古城,古称“宁远”,那些熟悉明清两朝发展历史的人,也许都会这样说:“一座宁远城,半部明清史。”这样评价兴城古城,实在是太恰当不过了。
  兴城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也就是1428 年,与陕西的西安古城、湖北的荆州古城和山西的平遥古城,并称为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兴城古城也是四座古城中,唯一一座方形古城,城的四面正中皆有城门,城中心设有钟鼓楼。登上鼓楼,古城风光尽收眼底。城门外筑有半圆形瓮城,城墙四角筑有炮台,用来架设红夷大炮。
  在漫长的明清战争史上,明朝所布防的宁远城一直固若金汤,始终让清军无法逾越,成为明朝政权稳固的城堡。
  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清太祖努尔哈赤亲率13万重兵浩浩荡荡杀奔而来,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气势围攻宁远城。
  面对前有劲敌、后无援兵,处境极其险恶的局势,仅仅不足两万人的宁远城明朝守军,在担负守城任务的按察使袁崇焕的指挥下,临危不惧,采取坚壁清野之策,同全城民众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共同守城。
  在众将士面前,袁崇焕刺血为书,誓与宁远共存亡。他的言行,让全城军民为之感动,抗敌信心更加坚定,抗敌斗志更加昂扬。
  清军在努尔哈赤的亲自指挥下,集中优势兵力,连续两天向宁远城发起了车轮战式的进攻。可每一次进攻,都在守城明军红夷大炮的攻击下,败退下来,人马损失惨重。
  战斗中,作为清军统帅的努尔哈赤被明军的红夷大炮炸伤。无奈之下,身负重伤的努尔哈赤只好沮丧地下令退军。
  这次宁远之战,是历史上明军第一次战胜清军,史称“宁远大捷”。
  这次战斗结束仅仅过了半年,一代枭雄努尔哈赤便因伤势过重,不治而逝。
  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皇太极再次统帅清军为父复仇而来,强势攻打宁远城。已经升任辽东巡抚的袁崇焕,率领明军将士精心排列防守阵营,用红夷大炮痛击清军。同时,明军还在城外与清军展开肉搏战,清军死伤惨重,落败而退。这次阻击,成为明军赢得整个“宁锦大捷”中的关键一战。
  “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正是“一座宁远城,半部明清史”一说的由来。
  走进兴城古城,会看到祖氏石坊、城隍庙、将军府、周家住宅等许多著名景点,无不诉说着古城历史的沦桑和文化积淀的灿烂。
  这些景点中,兴城文庙为抢眼。兴城文庙占地面积达1.68万平方米,是东北三省保存最为古老、也是辽宁省境内面积最大的一座文庙。兴城文庙与古城同龄,分为内院和外院。内院建有棂星门、泮桥、戟门、大成殿、崇圣祠、祭器库、更衣亭、乡贤祠、名宦祠等;外院则重点以美化绿化的风格,与内院形成浑然一体的呼应。
  泉之星,温暖汤池沐浴人
  或许,那些到过兴城的人,都会洗一洗兴城的温泉,尽情地享受一次“温泉漾碧处,舒心浴汤池”的奇妙境界。
  查一查史料,就会知道兴城温泉发现于唐朝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古称“汤池”,又称“汤泉”。但从这名字,就让人充满了神奇之感。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朝廷派遣许亢宗出使金国。许亢宗在出使的途中,倾情写了一部《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在这部书中,许亢宗作了这样的记载:“ 第十八程,来州八十里至海云寺。离来州三十里海东岸,俯挹沧溟,与天同碧,穷极目力,不知所际。寺去海半里许,寺后有温泉二池。望海东有一大岛,楼殿、窣堵波,之上有龙宫寺。见安僧十数人。是夜,行人皆野盘。”
  许亢宗在书中所提的“海云寺”,就是现今坐落在葫芦岛市龙港区的双泉寺;“龙宫寺”,就是现今坐落在觉华岛上的大龙宫寺;而“温泉二池”,所指的就是兴城温泉。
  显然,自元代开始,兴城温泉就已经被人们广为利用,并在这里建有致爽亭和汤泉寺等设施。
  到了明宪宗成化年间,辽东都司都指挥佥事、副总兵官韩斌,再次在温泉处修筑亭阁,并把主泉口砌成“天井”,便有了“温泉为井”之说。对此,史料上是这样记载的:“翼亭于上,旁为堂三楹,引流于中,以为澡雪之所。”
  后来,经过反复修建,“温泉为井”便成为了“兴城八景”之一。在《宁远州志》中,将“温泉为井”称之为“雪窖汤池”,而在《兴城县志》中,又将“温泉为井”称之为“温泉漾碧”。
  现代民国年间,有着“东北大帅”之称的张作霖在兴城温泉处修建别墅,居住疗养,让兴城温泉似乎拥有一种霸气之感。
  兴城温泉素有“一大一高”之说。“大”就是出水量大,每天涌出泉水1800多吨;“高”就是水温高,温度始终在68℃以上。
  兴城温泉含有多种化学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既可冲洗、浸浴,也可口服。无论是洗浴,还是口服,都会对人的肌体产生温热、机械和化学作用,对风湿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神经衰弱、高血压、慢性妇女病、皮肤病、胃病等几十种疾病有着良好疗效。
  令人高兴的是,2010年12月,兴城市与云南的洱源县城、辽宁的辽阳市弓长岭区一起,获得了“中国温泉之城”荣誉称号,让兴城温泉再次登上大雅之堂。
  如今,在兴城温泉区域内,共建有40多家疗养院,成为我国最大的海滨温泉疗养区。
  山之星,秀美风景甲一方
  来到兴城的人,也许都要慕名登一登首山,体验一下“登高首山秀,放眼品风景”的苍茫高远。
  首山风景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兴城东南2.5公里处。首山海拔329.7米,总面积800公顷,因外形像人头得名。首山之巅因为三峰并立,且状若人首,故也称为“三首山”。
  首山之上生长着30余种树木,松树、柏树、柞树、枫树、山榆、家榆、椿树、杨树、柳树等或独木成林,或连片丛生,各有风姿,各显风采。
  首山拥有苍松奇石、山路古迹、亭台流水、鸟语鲜花、碧空白云等各种妙不可言的景致,无不令人飘然欲醉,流连忘返。
  登上首山,西可鸟瞰古城全貌,东可纵观大海波澜,山海关内外的美丽景色几乎尽收眼底。
  首山地势险要,扼守着辽西走廊的通道,是屹立在兴城古城东北的天然屏障,素有“欲守古城,必扼首山”之说,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辽东巡抚袁崇焕率领明军击退皇太极所率领的清军,取得“宁锦大捷”,首山就是主战场之一。
  首山之巅,有一座烽超大的火台,用条石和青砖砌成,高7米,直径13米,为明代所建,是传报军情的设施。
  山的西北麓,坐落着乾隆皇帝御口亲封的古刹——朝阳寺。寺中挖有一口水井,一条铁链挂在井中。站在井口,向上拉铁链,一时半会儿难见尽头。而放手后,铁链会慢慢地滑回井中,宛如一条蠕动的蛇。
  令人遗憾的是,朝阳寺在1960年代惨遭破坏。
  而今,朝阳寺得以重新修复,正殿六间,建筑面积为120平方米。因殿中无梁,故称“无梁殿”。这样的结构,让大殿无形之中拥有了庄严典雅的特色。
  朝阳寺建立峭壁之上,山门前的石阶漫长而陡峭,两旁的空地上栽满桃树。每年报春桃花开放之时,桃花美景掩映着登山石径。
  而每当朝霞初放,便会满寺生辉,故称“朝霞赏春”,令人心旷神怡。
  到过首山的人都知道,首山俊美多姿,夏季常常是云雾缭绕。每当云雾绕峰之时,就会出现“三首云冠”的奇妙胜景。峰峦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好似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三首云冠”历来都是兴城最美的风景,被称为“兴城八景”之首。
  如今,首山又新增添了的亮化栈道,展现着整个首山景区的夜景魅力。
  海之星,环绕栈道寄闲情
  兴城拥有103公里的海岸线,是名副其实的海滨城市。海可谓是兴城的灵魂,是兴城的骄傲,更是兴城的希望和未来。
  行走在兴城海滨,自然会体验到非同寻常的“海滨大浴场,栈道寄闲情”的惬意。
  兴城海滨是一个水质洁净、坡缓沙细的半月形海湾,素有“第二北戴河”之称。
  兴城海滨拥有四个天然浴场:兴海湾,港口湾,邴家湾和老龙湾。四个浴场绵延14公里,整体距离兴城古城约7.5公里。浴场个个都是滩缓沙细,海水洁净。
  尤具特色的是兴海湾浴场,不仅景色秀美,而且水质优良。这个浴场的海岸被黑松林所环抱,浴场内建有兴海广场、观海广场、菊花女塑像、三礁揽胜等各具特色的景点景观,让广大游客尽情地享受洗浴浏览、憩息乘凉的雅致。
  步入兴海湾浴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四柱三门二楼单檐庑殿式牌坊,牌坊上边有著名书画家范曾题写的“洪波涌起”和“古城在望”八个大字。兴海湾入口前行,便有一尊用花岗岩雕刻的高大的菊花女颌首相迎。
  兴海湾浴场北端建有多功能的渔人码头,不仅停泊着往返于码头和觉华岛之间的豪华游船和货船,还停泊着各种大大小小的渔船。
  在古树参天的兴海公园里,游乐园、民俗园、植物园和动物园依次排开,让游人尽享观赏和娱乐休闲之情致。
  兴城海滨建有宏伟而美丽的兴海栈道,全长约6300米,在龙湾中央商务区内,栈道的长度就达3500米,让人走起来有种“路漫漫其修远兮”之感。
  兴海栈道东起龙回头广场,南至邴家湾比基尼广场,栈道沿途一边为大海潮起潮落,一边为山峦相依相伴。
  漫步于栈道之上,时而经过木桥、索桥,时而经过下沉式谷地、观海长廊,时而经过凉亭和休闲广场,让人不会产生疲劳之感。
  2017年8月,广大游人再得福音,新建成的兴城红海栈道景观和观景平台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兴城境内一处既古朴厚重,又大气壮阔的景观。
  红海栈道是国家蓝色海湾建设项目辽宁三项工程之一,总投资1.25亿元,铺架栈道总长7300多米,栈道面积600多万平方米。
  在红海栈道的一侧,会看见“启航”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给人以力量之感,也会让人充满无限的遐想。
  红海栈道的建成,形成了一条北起三一三龙回头、南到兴城海滨、兴城红海滩和徐大堡金沙湾浴场,长达50多公里的兴城滨海公路景观带,让游人们一饱欣赏海滨风光的眼福。  
  岛之星,引领纳凉菩提树
  来到兴城的许多游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说:“不登觉华岛,就会让兴城之行减少了很大的成色。”
  在觉华岛,那种“漫步觉华岛,纳凉菩提树”的宁静,总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觉华岛又名菊花岛,俗称大海山,位于兴城东南10余公里的海中,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辽东湾内最大的岛屿,素有“北方佛岛”之称,更有“南有普陀山,北有觉华岛”之美誉。
  在唐宋时期,由于岛上盛开桃花,因此被称为桃花岛;在辽金时期,因为岛上来了一位法号为“觉华”的和尚,因此被称为觉华岛。民国十一年,也就是1922年,因当局记载地名的人误将“觉华”二字听成了“菊花”,因而被称为了菊花岛。
  觉华岛与兴城古城、兴城温泉并称为“兴城三宝”,也是兴城城、泉、山、海、岛五大景观中最不可或缺的要素。
  觉华岛的整体形状为长葫芦形,面积为13.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98.2米,海岸线长27公里,是渤海湾内的第一大岛屿,有着“北方小澳门”之称。
  在辽金时代,觉华岛是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辽圣宗时期,著名僧人圆融大师来到岛上,开始修建大龙宫寺。圆融大师的法号为觉华,来岛之前就被辽圣宗封为“拓岛先师”。当时,觉华大师在中国佛教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辽朝的“字太师兼侍中”,被尊为国师。
  觉华大师在岛上修建大龙宫寺后,随即就成为辽代的佛教中心。大龙宫寺的每块柱础石,都是1米见方,厚达0.7米;每根立柱,直径都在0.7米。整个寺院东西长30米,南北宽19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首次登上觉华岛,并于至元七年(1270年)将桃花岛正式更名为觉华岛,以追念觉华大师的开岛之功。
  令人称奇的是,觉华岛上生长着大量的菩提树。说到菩提树,自然不能扯开它与佛教的联系。在印度、斯里兰卡和缅甸等国家的寺庙里,普遍栽植菩提树。在《梵书》之中,菩提树被称为“觉树”,更被虔诚的佛教徒视为圣树。传说在20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的。
  菩提树喜光,喜高温高湿,但不耐寒冷。菩提树抗污染能力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幼树在热带地区生长迅速。菩提树在中国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海拔400米至630米的区域易于栽培。菩提树不仅身世特别,而且实际用途也很广泛:它的枝杆富含白色乳汁,取出后可制硬性树胶;用树皮汁液漱口可治牙痛;其花入药有发汗解热、镇痛之效。菩提子不仅可以作为药材入药,而是最早用作佛珠的材料。
  在大龙宫寺内,千年菩提树与千年八角井组成了一道别致的景观。菩提树下的八角井,也是当年觉华大师挖的,井深数十米。这口井虽然距离海边仅有 30 余米,但水质甘甜,没有苦涩味道。虽然历经千年,这口井的结构没有任何变化井水依然清澈,来寺院的人经常用辘轳打水解渴。
  在觉华岛上,还有传说中燕太子丹所避难的唐王洞、觉华大师主持修建的大悲阁之遗址、明朝囤粮城遗址和古代码头遗址等古迹,向人们述说着觉华道的历史故事。

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