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虎啸二中——记国画家画家冯二中
来源: | 作者:冯金彦  时间: 2020-04-01
  人杰地灵。这句话,是说人杰是地上长出来的,只有地灵了,才能有人杰,就像怎么好的庄稼都是地上长出来的一样。这话尽管不全对,但确实有一定的道理。雪莲如果不长在冰山上,就没有这样的风采了。
  冯二中的老家,也是在一个地灵的地方。
  冯大中和冯二中,也是故乡的土地上长出来的两朵美丽。
  二中的家在盖县的矿洞沟乡,一个只有五十多户人家叫大西沟的小村,二中家的门前的有一条河,河的名字挺漂亮,碧流河,但水却不大。河边有一座山,并不险峻也不磅礴,山形却怪,形如笔架。远远望去,仿佛是哪一位高人,刚刚放下笔去云游去了。就有两个少年把画笔拿了起来,这笔尽管不是马良的神笔,却也有一种神韵。
  于是,拎着这画笔,两个小小少年,一头撞进了五千年的文明之中。正像他们的姓冯,”冯”是二个马,这两匹闯入画坛的黑马,真的卷起了一股虎虎雄风。
  小时候,他是哥哥的影子,哥哥长,他也长,岁月长,他也长。
  二中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家里只有爸爸一个人在本溪矿务局上班,不但没有房子,全家人住在一个养鸡的鸡舍里,20多平米的草房,夏天屋里渗水,床底下的土里长出了青苔,长出了不知名的不能吃的蘑菇,长出草。
  5个兄弟,更把本就艰难的生活变得苦涩。没有办法的办法,1960年就把大中送到姥爷家。1960年,是这个美丽的山水之城永远的疼痛,呼啸而来的洪水,在这片土地上写下了忧伤和回忆。幸运的是姥爷是当地最大的富农,舅舅是小学校长,爱好书法。大中的字写的好,和这段经历有光,和舅舅有关。
  生活和命运就是这样,你以为生活是把你摔到了,其实是生活在教你怎么站起来。
  童年贫困的生活,让二中懂得了珍惜,懂得了奋进,而这是他以后的生命岁月里,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和财富。
  苦涩的滋味,让他很小就尝到了人生的味道。
  第一次学哥哥画的喜悦,却是在8岁那年。那次,他把哥哥画的一幅关羽头像拿到学校去显摆。老师问是谁画的?二中毫不谦虚地说,我画的,没想到老师说,那正好,学校有一个画展,你参展吧。
  谁也没有逼,二中自己把自己逼上架了。
  于是,二中就照哥哥的画画,画的汗都出来了,一宿没睡好,第二天一看,他笔下的关羽一点没有关羽的风采,尴尬自不必说。但许久之后,当二中终于有了自己的成就和风采之后,二中还要感谢自己当年的看上去有些幼稚的举动,因为人生的成功,常常就是自己把自己逼出来的。自己让自己没有路了,才有了飞翔的翅膀。
  那时候,大中画人物没有成名成家的功利,为的是用画换小人书看,当时甚至连画画用的都是图画纸,1964年用上窗户纸。大中是在十二中念初中的时候认识李笑如老师的,有了老师,大中画的更好了。
  哥哥画画,二中就看。
  哥哥画山水画的时候,就让二中去院子里把外边的山轮廓或者是后院的大梨树的轮廓画下来,二中画不好,但是却让他对美术有了更明确的兴趣。受哥哥影响,他也经常照着哥哥的画涂涂抹抹。小学四年级上美术课,老师夸奖了二中的一幅画。画是一幅山水画,画面上,一个木房子,一个凉亭,一个小桥,一个小人打着一把伞,桥下是清澈的水,甚至水里面还有一群游泳的鱼,意境很美。一幅江南的风光,一地诗情画意。尽管那时候,他根本就不知道江南是什么。可他骨子里沉淀了对江南山水的迷恋和沉醉。这是潜意识的东西,这是骨子里的东西。
  当然,他真正的第一幅作品不是虎,也不是人物,而是梅花。他自己还题了款: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长大了,他读懂了哥哥,才知道,哥哥是一座山,一生都爬不过去的大山。
  自古华山一条路,在兄长大中这座艺术的大山面前,却一条路也没有。
  路不在脚下,甚至也不在心中。
  艺术创作和体力活不一样,不是靠时间和勤奋就可以弥补的,大师所以称为大师就是他们是不可复制的,有一些甚至是不可超越的,因为他们不是一个城市的高度,一个民族的高度,他们常常是人类的高度。
  大中也不可复制。
  二中在画虎的时候,就给自己选择了一个最大的难题,怎样学到大中的精髓而不仅仅是技巧。
  学大中者生,似大中者死。
  但关键的是,许多的东西是学不到的。是需要用心去悟的,而在感悟的艺术进程中,哥哥的点化非常重要。哥哥的指点才使他没有走弯路,才使他最后能够战胜自己,挑战自己。其实,在五个兄弟中,两人的感情深,长的也特别相象。只是二中比哥哥少了稳重多了风趣,他调侃自己的小眼睛是绝配,小但咱聚光。聚光是为了把艺术创作的道路看得清清楚楚。
  二中说,他忘不了哥哥的眼泪。一次哥哥和他谈画时,他目光游离,心思在画之外,把创作看得圣洁,看得高于一切的哥哥的竟然心痛地哭了!在他的眼里,大中不只是哥哥,也是他崇拜的画家。能让“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冯大中哭了,二中真的看到了自己的懒惰或者说是不上进。男儿有泪不轻弹,哥哥的泪,让快要而立之年的他放下了懒惰立地勤奋。
  画山有路,哥哥说,画画要用心领会,不能傻画,要凝聚自己的文学修养,提高综合素质,多看看理论书籍。
  这些听上去没有什么高深的普通话,正是大中多年的积累和感悟。2009年的5月,一次全国画展,二中创作了一幅《双虎》,拿给冯大中看,哥哥说,构图再放松一些才好,两虎的距离再放远一点。
  哥哥让他画一只单虎参展。
  二中用3个多月的时间,夜以继日,画了一张《松泉高逸》让哥哥看。冯大中评价说好,并说:“老二,这幅画很美。抓住层次和横断面的转折点,抓住关键结构上的一点一线一面,虎画的活,很好。”
  画虎是一件难活,画虎难画骨。画出形容易,画出神难。画虎,是一件细活。拔一幅虎毛,要3-4个月。一年能画出来3-4张。
  他和哥哥的虎的虎纹和虎毛都特逼真,有自己的特点,看上去用外行话讲就是绒嘟嘟的,画展的时候,许多人都禁不住要用手去摸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这是大中的独创画法“冰裂纹皴法”,或泼墨,或泼彩,或留白,或擦或点,或皴或染,画面雄浑野逸,苍润博大,远看有势,近看有质,绝非挽雕虫小技者所能比拟。他将此传授给二中,凭着这种技法,二中的虎也虎虎生威。
  这也是对他的一种肯定。
  走出去,江南是他解开自己的一个结
  二中去了一次江南。江南给了二中的不仅是美丽,还有惊喜。惊喜之后,江南的宁静和古朴,清秀和灵巧一如江南的霏霏细雨,打湿了这个北方的画家。小时候就显现出了的那份淡定和诗意的情境,在这份细雨中,宛如一颗寂寞的种子,开始发芽了。江南对于二中,是一双柔软的手,轻轻的解开二中内心的一个结,一个文化的结,一个情感的结。才子们大多喜欢流连于山水之间,这种流连不是贪和痴,而是忘归,是一种采菊东篱下的境界。
  于是,他画中的一景一物,笔下的风情,从此多了一分陶然之乐,多了一点浪漫,多了一份深思,江南,让他深藏于心。
  归来之后,画虎,虎除了父亲的雄峻之外,还多了一份母性的温柔。
  成功之后,他明白一个道理,水应该往高处流,人应该往低处走
  全国第七届“庆奥运全国工笔画大展”,二中的工笔虎画《松泉高逸》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入选。
  为了准备这次画展,二中从5月份就开始琢磨,下了很大力气。全国从7月份征集作品,经过省市的层层选拔,一共在1万多幅作品中评选出200多幅参加国展,很不容易。
  组委会把他的画放在了醒目的位置,他默默地站在画前,看着一拨一拨的人来欣赏品评他的画,心里充满感激。他知道他的“虎”凝结着哥哥大中的心血,但是他此行却没惊动哥哥,甚至没有人知道他是大中评委的弟弟,他不为虚名,让实力说话。
  他的《双雄图》,曾在画展上独树一帜。冯大中题词:长啸一声,夜幕惊飞。恰如其分地展现了画的气势。而《君临清泉》、《惊飞》、《双清》、《待月》《睥睨大千 王者之风》无不成就冯氏风范。
  一直严格要求他的大中看了二中的《松泉高逸》《双虎》等作品时,笑了。在第十一届“新世纪之声·和谐中国”征文活动表彰大会上,冯二中榜上有名。二中的国画作品《春雪》, 获得本溪市委、市政府的“天女木兰奖”
  说到自己的发展和前途,哥哥大中对二中就说了三个字:你就画!
  水往高处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只不过水不是自己走上去,借树的脚,借草的脚,借所有的根。人要往低处走,高处不胜寒,在高处站久了,难免伤风,难免感冒。走向低处,不是后退,是休整,是修心养性。无论是画家、作家还是书法家,到了一定的时期,创作水平的提高就不是技巧的事,是心的事,灵魂的高度决定作品的高度。  一个作家和艺术家,往高处走的只是作品,往低处走的做人的旋律。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