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生活因此而美丽
来源: | 作者:王本道  时间: 2010-12-15

 

   寓所东墙外,仅隔一条三十米宽的小路,便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居民小区。差不多五十几栋楼房鳞次栉比,成“井”字形排列,大多是建自十多年前了。房客结构也较复杂,有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有城乡结合部的动迁户,也有多年租房的农民工。小区里面,遍布各种超市、药店、理发店、干洗店、快餐厅、修鞋店……中间的一条三十米宽的街道两旁是一个“马路市场”,除一个封闭大棚外,另有不计其数的摊床雁阵似的排在路的两旁,蔬菜、水果、水产品、五谷杂粮、烤地瓜、炸肉串、日用品应有尽有,平日里人流熙来攘往,热闹非凡。
  每天早晚我都有散步的习惯,特别是退休之后,闲暇的时间相对多了起来,散步之后常在小区市场徜徉,有时应家人的嘱咐也在这里买些水果、蔬菜和生活用品。久而久之,市场里诸多店主、摊床业主以他们商人特有的敏感开始留意我这个时常在这里闲逛却又无所事事的人了,我也渐渐跟他们混得脸熟,见面打个招呼问候一下。别看马路两旁的摊床似乎摆放有些杂乱,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各有各的位置,哪一个来晚了或是因故没有来,别人也绝不去挤占他的位置。每天在这里闲走,看着两旁的光景,听主顾双方讨价还价的对话,特别是看到小区居民们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时和孩子们边走边吃着小食品时惬意的笑脸,我觉得是一种极好的享受。在党政机关供职三十几年,政务事务缠身,往来应酬频仍,市区里最大的商场每年也难得去上一两次,对这类居民小区的市场更是没有涉足过。如今,每天早晚都来这里溜达两次,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分享了却衣食之忧的人们对各自生活的喜悦,觉得格外闲适惬意。
  小市场里各个摊位的开业时间不等,最早的一个天刚蒙蒙亮就开始忙活了,主要经营小笼包子、炸油条等早餐。业主是两位年近花甲的老人,还雇了一男一女两个帮工,因为讲信誉、价格合理,所以生意一直红火。他们炸油条的油从不隔天再用,加上面发得适度,油条个个清爽,透亮。小笼包子也是当众和馅和面,现蒸现卖,一些起早上班族和学生经常在这简陋的棚子里吃了就走,人多时还要排一阵子队。每天我从这里路过都要停下来与他们寒暄,那位老妇人脸色黝黑,扎着个头髻,衣着俗艳但很洁净,手脚麻利地和着面,身边的男人胖得有些臃肿,脸色赤红,不时翻腾着油锅里的油条,乐呵呵地边劳作边和我闲聊。他们总是习惯性地称呼着我原来的职务,我纠正说:“我现在跟你们一样,是普通百姓了!”他们却应和着说:“哪里一样啊,你现在无官也是一身轻,我们还在劳动着呀。”我说:“有事干好啊,生命在于运动嘛!”他们回话说:“也是,跟过去在家种地比,也累不着。这不,炸了十来年油条,还买了套房子,一个女儿也找到了称心的女婿。托改革开放的福啊,我们知足了!”
  小街中间有一个卖小菜的摊位,是婆媳俩经营的。她们的小菜种类繁多,且物美价廉,所以常常供不应求。遇到有朋友小聚,我常在这里买几种小菜带去佐酒,深受朋友欢迎。每次从这里走过,那婆媳俩都笑呵呵地与我搭话,还慢声细语地告诉我,今天哪几样菜卖得好,蒜茄子怎样才能做得又嫩又软,海带丝和干豆腐卷怎样拌味道才能更鲜美。听着她们的喁喁细语,心中总是有股暖流在汩汩流淌。
  市场边缘有处小理发店,店主是位四十几岁的中年妇女。十七八年前夫妻俩从乡下带着孩子来城里谋生计,男人找到了个修理汽车的差事,女的从学徒开始,自己开了个理发店。她干活手脚麻利又勤快,而且刮脸的程序全部是按传统办法。一年四季小区里几个理发店属她开业最早,我的头发胡子都长得快,每月都要去店里修理几次。她的公婆也同他们生活在一起,一家人和和睦睦,邻里关系也极好。遇到没有活儿干时,许多邻居都愿在她家扎堆闲聊或是甩会儿扑克牌。只有一个女儿也很争气,在本省一所重点师大毕业后,又考取了教师职业资格,如今也已经找到如意郎君。三年前老父亲因癌细胞转移,已处病危时期,她听说后,带着全套理发工具,自己打出租车赶到医院病房,有些腼腆地说:“听说大伯病重,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就让我给老人家理一次发吧。”说罢就慢条斯理地仔仔细细做了起来……
  还有许多这样的人,都能给我这种难忘的感受。满面灰尘的清洁工,一刻不停辛苦劳作的水果小贩,双手油腻腻的修理自行车师傅……看到他们那样坦然无憾,那样不忧、不惑、不惧的神情,我不免沉思:生活如此艰辛,但在省吃俭用、不怨不尤之中,也有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存在。在他们心中,对于未来一定会各有一份虔诚美好的信念,因此,所有的清贫困苦都不能让他们削弱什么,反倒让他们在有限的物质环境里,觉得温饱平安是莫大的幸福。
  小区之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普通人群让我觉得这个平凡的世界是那么可爱,我就是生活在他们日复一日的操劳和奔波之间,生活也因此变得美丽。尽管他们平凡得似乎卑微,但他们顽强、乐观、真诚、守信的品性永远震撼着我的心灵。

                  都市邂逅

  参加省作协一个文学奖项的评定活动,我又一次来到了省城。便捷的京沈高速公路,把我居住的小城与省城的距离缩短到只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因头天下午并没安排各类事项,我遂踱出下榻的酒店在街市上徜徉。正值圣诞节的前两天,大街小巷被装扮得花枝招展,虽然是个“洋节”,但由商家制造出的浓情浪漫氛围也是无孔不入的。
  差不多每月都要来省城几次,有时因工作关系还要多住些日子,对这里的街道乃至店铺也都了然在心。去了一家常逛的书店,选购了两本很中意的书,又到了毗邻书店的一家咖啡屋,在二楼临窗的一个座位坐定。大抵每次买到满意的书,我都习惯于在这家咖啡屋小坐,先浏览一下书的篇目和梗概,以便安排适当时间细细品读。彬彬有礼的服务小姐随即送来一杯美式摩卡咖啡,这是我经常点要的,咖啡炉的余温依然保留在杯子里,上面一层乳白色的奶酪还装饰了好看的图案,搅动之后喝上一口,是带有微微苦涩的浓香。
  正在不经意地翻阅着书页,似有一股柔曼的轻风飘过:是一位年轻的女士朝我对面的位置走来。室内只剩下对面这个临窗的座位了,她犹豫了一下,便轻轻地坐在了我的对面。她看上去四十岁左右,或许还要年轻些,身材修长,短发齐颈,戴一副银白框的眼镜,藕荷色的短大衣更映衬出她清秀白皙的面孔俊美的轮廓。她要了一杯绿茶,却只是握在两手之间,双眸凝视着窗外,是在数着街上的行人,抑或是瞧着哪一处街景?我照例翻着眼前的书。
  “先生,给您的这位阿姨买件礼物吧,后天就是圣诞节了。”——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站在面前,胳膊上横挎着一个编制精巧的篮子。
  我抬起头,对面的她也刚好抬起头,继而像是明白了什么,她又局促地把头低下。
  啊,冒失的小姑娘显然是误会了。从装束上看,她并不是本店的服务员,那又是做什么的呢?新来的打工妹,还是临时到这里打工赚取学费的学生?那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里闪出的求助的目光,我实在不忍让她失望。
  片刻的尴尬之后,我对小姑娘说:“让我来看一下吧。”小姑娘立刻微笑着递过篮子。里面盛的礼物真的很齐全:各种花哨的饰物、巧克力糖、五彩纸包成的“圣诞果”,还有几种鲜花。“就买束花吧”。因为我觉得买别的东西实在不妥,只好这样顺水推舟。篮子里面的花有玫瑰、百合、康乃馨、郁金香。选哪一种呢?玫瑰、百合、康乃馨?似乎都是有着某种寓意的,还是不妥。就选郁金香!这是当今欧洲人心目中最高贵的象征、美好的化身,而国人对她还知之甚少。我付了钱,把一束郁金香插进了茶几上的小花瓶里。艳丽的色彩,优雅的姿容,几枚含苞未开的花瓣和半露的花蕊,顿时让眼前熠熠生辉。
  “为什么要送我花,我们并不认识啊。”她摆弄着手中的茶杯,有些迷茫地说道。
  “不是专门送给你的,插在花瓶里我们都会看到啊!”我边翻着书边答道。
  一席话打破了沉闷的僵局,周遭的空气也似乎灵动起来。
  “每个周末,我都要到这里接女儿的,她在对面的一所高中读书,平日里住校,难得周末一聚呢。”她轻声说道。
  真是一位细腻又有爱心的母亲,我思忖着。并随意答道:“是啊,现在的孩子真是幸运。”
  “哦,她来了。”随着一个惊喜的声音,我看到窗外不远处,一个身段极像她的十七八岁的姑娘匆匆朝这边走来。
  我收拢了书,站起身朝她说道:“我该走了,祝你们母女今天好心情。”
  她也款款地站起身来,微笑着与我挥手作别。走出咖啡屋,街市上节日的氛围越发浓重了。熙来攘往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善意的微笑。啊,萍水相逢的人们,“相逢何必曾相识”,只要大家都存有一颗与人为善的心,我们这个世界就会多一分和谐美好。如同那束郁金香,虽然不含任何寓意,但那清纯淡雅的芬芳是每一个人都会领受的。

 

 

上一篇:从劳动中走来

下一篇:平顺喊山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