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初识泰山魂
来源: | 作者:王本道  时间: 2010-07-15

  鲁中泰山,方两千公里,主峰海拔高1545米,在中国众多的名山之中,论幅员和高度,绝对算不得上乘。但是翻开中国的历史典籍,从《十三经》到《二十五史》,泰山几乎无处不在。历代文人墨客吟诵泰山的诗句更是林林总总,不可胜数。民间与泰山相关的俚语也随处可见:“稳如泰山”、“有眼不识泰山”、“人心齐,泰山移”……即便是“十年动乱”期间文艺界万马齐瘖,只剩下几部“样板戏”的时代,四处的高音喇叭中还高唱着“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呢!
  泰山是世界上首例文化与自然双遗产,被列为全国“十大名山之首”,既有自然景观又是人文名胜,冲它的名气,总该去爬一次的。早听说进山的路有两条,西路可乘车直至中天门,然后乘缆车或步行上南天门。东路则是一路台阶,从山脚直到中天门都要步行。尽管已愈花甲之年,但思前想后,感觉泰山诚如一部大书,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只有登,才能将自己融入其中,才会真正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感悟。于是,文友们义无反顾,一致选择:登!进红门之后,曾是一路坦途,坡路也并不陡峭,常见到路旁的苍松翠柏之上挂有铭牌,写着序号,彰显着它们饱经沧桑的资历。许是天公作美,节气虽已过小满,但山里的空气仍是清凉凉、甜丝丝的。我和文友们一行,经万仙楼到斗母宫,依然没有感到丝毫疲惫。自经石峪起始,才感到泰山的与众不同。这里石碑林立,青色的岩石上,鲜红的镂字耀人眼目。经石峪之上,斗大的隶书镌刻着一千四百多年前摩勒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据说原有两千五百多字,经岁月盘剥,现只剩下1067个了,康有为曾夸它是“榜书第一”。壶天阁一带,山路渐陡,路旁枝繁叶茂的大槐树下,许多茶馆掩映其中。我们选择了路边的一家,门楣之上的招牌是“正宗泰山女儿茶”。用竹杯盛的茶,两块钱一杯,细看那杯中之物,呈鹅黄绿色,喝入口中,清香甘甜,绵软爽口。一杯喝进去,又连添了两次水,觉得通体新鲜干爽,困顿尽消。据店家介绍,那茶叶是从扇子崖后青铜涧采得的,明清时就有人在此采青铜芽制茶。名为女儿茶,是因为当时采茶人必须是未嫁的少女,且在身子干净清爽时,用嘴唇采摘,以避免染上异味。
  终于到了中天门,我们一个个早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在泰山脚下看泰山,由于其他峰峦的遮挡,往往“不识泰山真面目”,到了中天门,泰山才真正露出峥嵘伟岸的胸怀。从中天门看南天门,真是既亲近,又遥远,似乎清晰可见,却又高悬天际。由三个“十八盘”辗转连缀成的“天门云梯”,共有1597级台阶,不足一公里的盘道,垂直高度却有四百多米。自下仰望,但见山峰突起,石壁耸天,云雾萦廻,天水飞溅。而那倒垂的云梯之上,游客着装各异,加上五颜六色的遮阳伞交汇到一起,恰似彩色的瀑布,缓缓流动,又如五彩祥云,在山间徘徊。重峦叠嶂之中,那红墙金瓦的南天门,对朝天者实在是极大的诱惑。尽管众多游人都已经精疲力尽,但还是手足并用,侧身斜上,完成最后的攀登。
  在泰山极顶,俯临千嶂,自然会有一番感慨。自然又造就了人,人类又发现了自然,发现并成就了泰山之美,所以人与自然是高度和谐,天人合一的。俯瞰十八盘之上那彩色的人流,我又想到,千万斯年,这彩色的“瀑布”大概从未停歇过。在中国,到过泰山的人不计其数了。然而此刻我注意到,众多的朝天者登上南天门后,有的狂呼大叫,有的颓然拭汗,更多的则顾不上疲劳焦渴,一次次在照相机前故作姿态,留下难忘的“茄子笑”。只有极少数人在回望来路,指点山河,品味“一览众山小”的喜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来泰山旅游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但是能够说出自己来泰山的真实目的,或者想要知道泰山之所以为泰山的人似乎是越来越少了!
  在群山耸峙的华夏大地上,泰山的高度在“五岳”之中,只屈居第三,且单就其“雄伟壮丽”而言,也和其他名山大同小异,见仁见智。千百年来,泰山之所以为众岳之统宗,被称作“五岳之长”、“五岳独尊”,在于它所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和被全民族认同的“泰山精神”。就文化的功能而言,只要这个民族的文化存在,这个民族就会存在。历览泰山的每一座碑刻、每一幢建筑、每一座山峰乃至每一座桥梁、石坊、亭台,无不具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含量。据考古发现,早在五千年前,在中国就有了对泰山的崇拜,当时的人们在泰山最高处堆柴点火,顺着缕缕上升的青烟实现与“上天”的对话,这便是史书上记载的“柴望”,也就是最早出现的泰山封禅文化。而此后从先秦七十二代君王到秦汉以后历代帝王无不到泰山封禅祭祀。到了明代,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在北京天安门东侧,正对泰山的方向创建了天坛,明嘉靖九年又在北京北郊另建了祭祀地神的地坛,在天坛祈年殿东侧的旷地上放了七块石头(泰山石),称为七星镇石,祈求江山的稳固。
  泰山封禅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祭祀典礼,其隆重程度超过历代帝王的登基仪式。但帝王到泰山封禅是必需具备一定条件的,即:更朝换代,太平统一;太平盛世,政绩显著。另外,还必需要有天意。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后,便将泰山封禅仪式变成国家正式的封禅大典,现存十个残字的“秦刻石”便是佐证。做了五十四年皇帝的汉武帝一生之中,击退匈奴入侵,建立系统的政治制度,将儒学提升为国家信仰,推行新的行政官僚机制,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洲的政治经济中心。此间,汉武帝曾八次登泰山,在玉皇顶立下无字碑,意喻自己大功无言,大道无形。嗣后,唐高宗有了“永徽之治”,唐玄宗有了“开元之治”才得以上泰山封禅的。此外中国历史上自汉至清,历代帝王凡国中有大的典礼、大政务,或征战,或祈雨,也常常遣使告祭泰山。
  泰山封禅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已有定评,它不仅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同时客观上对历代帝王在施政、道德等诸多方面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到明清时代,起于秦汉的帝王封禅已经停止,但民间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贫者求富,疾者求安,耕者求岁,贾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者求嗣”,自然又是一番热闹景象。
  千百年来,在漫长的岁月衍进过程中,上至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在泰山寻求精神寄托,泰山又以自身的特征与人的意识融合,引导人们的精神投向,这就使泰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山。饱览华夏历史的泰山,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又是什么呢?这么深奥的问题,仅凭登临几次泰山是难以解答的。积以往阅读过的国史、国学知识,加之纵览从岱庙至泰山极顶那蜿蜒的山路两侧留下的诸多艺术珍品,对内涵丰富的泰山精神也只能领略一二。追溯历史,伴随着古代原始崇拜的发展和海岱文化的传播,历代帝王都把泰山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封禅、祭祀一直是国家太平一统、国泰民安的理想表达。所以中国自古就有“泰山安,则四海安”之说,泰山脚下的州县,一直被命名为“泰安”。泰山的巍然挺拔,激发人们自强不息的精神。登山沿途,一天门的“登高必自”,十八盘上的“共登青云梯”,玉皇顶上的“登峰造极”等,感染和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保持奋发向上的勃勃生机。由于泰山脚下养育了孔子、孟子这样的思想家,泰山文化有着浓厚的儒家特色。泰山文化氛围充分彰显着崇尚科学知识、重信义、正品德、利他人、倡勤俭、求和谐、遵法纪等思想。碑刻之中的“从善如登”,“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都在启发人们加强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正是对泰山人格精神的感悟。泰山的雄姿,泰山的松柏以及“泰山石敢当”,都意在激励人们昂首天外,保有一身正气,并居高不傲,持容纳万物的操守和气节。泰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深植根于华夏子孙的心灵,融化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诚如北京大学教授杨辛先生所言:“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泰山如坐。它厚重刚健,气象岩岩,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始终不渝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越来越多的国人心向泰山,这是前所未有的好事。但是,真正读懂泰山,感悟泰山精神,融入华夏之魂,才会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江河入海般地奔涌前行。
 

上一篇:白羽草原

下一篇:阴性汉字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