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格桑花依然灿烂
来源: | 作者:王本道  时间: 2010-04-27

  这个虎年的春天真是让人备受熬煎,进入四月以来,多数时日的天空依旧寒云四合,萧萧春雨之中还时常夹带着雪花,节令与花期在“非典型厄尔尼诺”现象面前似乎也显得万般无奈。怀着抑郁与烦躁交织的情愫踏上了黄山之旅——只是为了去兑现先前与文友的承诺。抵达黄山脚下的翌日,便从媒体中得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的消息。随后电视屏幕中频频出现了断壁残垣的县城,废墟遍地的街道,纷乱、哭喊、烟尘的画面。更有中央领导同志亲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救援队伍集结驰援,社会各界捐助款物八方汇聚,爱的洪流在祖国各地奔腾涌动的场景。这一切让我对眼前的“神秀黄山”已经感到索然无味。顶着“雨脚如麻未断绝”的萧萧春雨,乘坐缆车在山上匆匆游走一遭后,便赶忙取道上海飞回家来。
  玉树,曾经美丽、纯净并且是我十分熟悉的地方。十几年前,作为与玉树对口援建城市党政机关的一名公职人员,我曾与那里众多的人有过联系,至今在我埋头写作的案头,还摆放着玉树朋友馈赠的一幅精巧玲珑的木制座屏,座屏上的图案是康藏同胞奔放的舞姿,生机盎然的格桑花和独具民族特色的建筑群。玉树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覆盖自治州全境,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和中华水塔的美誉。孕育了中华民族两大母亲河的玉树雪城啊,承载了多少中华儿女心中的神圣向往。然而7.1级地震突兀袭来,让曾经恬淡宁静的小城满目疮痍,电视屏幕上接连播出的图像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眼睛。
  灾难的骤然降临再一次考验着中国人民承担灾难的坚强脊梁,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爱无疆。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灾区、心系百姓的爱民情怀,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战胜灾难的勇气与信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情系玉树,心急如焚,想灾区安危,念同胞疾苦。何惧寒风凛冽,抛开高原反应,军队武警公安民政医疗及众多的志愿者奋力战斗在紧张的救援之中。经历了两年前汶川大地震的磨练,各级政府和民众,都有了更丰富的经验去应对自然灾害,13亿同胞和海外赤子与灾区人民相亲守望,风雨同舟:我们和玉树是一家人,同是祖国大树上的片片绿叶,身心相接、血肉相连,天塌下来也压不夸中华儿女的坚强臂膀!
  玉树灾区人民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奋起自救的顽强精神更是感人至深。许多灾区群众和各级干部,从地震废墟里爬起来,不顾擦拭身上的血迹,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立刻投入到救灾的行列;一个年轻的女孩,被压在了水泥板下面,救援人员想尽办法,终于将她解救出来。而在救助过程中,女孩清晰地说:“真的谢谢啊,我打扰你们了”;年仅10岁的藏族少年才仁旦舟,主动在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给医疗队当“小翻译”,为受伤的小伙伴和乡亲们服务,被称为“年龄最小的志愿者”……这感人的场面让我想起两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时,三岁的小男孩躺在担架上向救援者敬礼,年轻的警察妈妈敞开胸怀为死去母亲的婴儿哺乳。更忘不了汶川地震,举国默哀三分钟后天安门广场上那经久不息,排山倒海似的加油声。尽管科学技术日渐发达,地震仍然不可预知,唯有团结的民族才会在灾害之中锤炼得更加坚强,整个社会也会焕出更强大的活力。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这些天来,鲁迅的这首诗总是在我耳畔响起。但是通过诸多媒体的及时传播,我也欣慰的看到,连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政军部门强有力的领导和指挥、参与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一场生命大救援正在玉树展开,加上在地震中坚韧顽强、积极自救的玉树同胞的努力配合,亘古高原之上正在谱写着一曲曲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在奋力救援的同时,玉树的重建规划也已经启动。那里的雪山、河曲、草原尽管无言,但是刚刚经历的震撼却让我们对珍贵的自然和人文宝地更加珍惜。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美丽的家园将在废墟上重新屹立,孩子们的歌声和笑声将重新在校园里荡涤。玉树不倒,青海长青,亘古高原上那秀美的格桑花依然灿烂!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