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温度与筋骨
来源: | 作者:邸玉超  时间: 2019-12-03
  2014年下半年是朝阳文学“秦朝晖年”,10月14日,辽宁省作家协会公布了第八届辽宁文学奖获奖名单,秦朝晖的文学评论集《守望与诉说——辽宁作家个案研究》忝列其中,而且填补了我市辽宁文学奖文学评论奖项的空白。辽宁文学奖是辽宁文学的最高奖之一,相当于辽宁的“诺贝尔文学奖”。就在坊间传说他的一万元奖金已经被众多男文友女文青喝去九千元的时候,11月14,又有喜讯从盛京传至龙城,秦朝晖入选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你要知道,全省才有5名作家入选啊。也许有人质疑,说下半年是“秦朝晖年”,那上半年是谁的年?其实我的提法相当严谨,如果哪位觉得我的说法不科学,那么上半年就算是您的“年”好了。当然是玩笑话,别当真。
  我与秦朝晖是三十年的朋友,在《辽西文学》编辑部对桌工作也已经18年,我略知他的脾气秉性。朝晖最大的特点是“慢”。酒烫窜了,他还未到桌,电话催,他准说“马上到”——多半是刚出家门,马上到……自家楼下。慢,让人平静,让人从容,让人看清这个纷繁的世界。朝晖经常提到写作的“比慢精神”,这点我十分认同并成为践行者。慢工出细活,这是我们的先人说的。朝晖用五年的慢功夫雕琢了一件精品——《守望与诉说——辽宁作家个案研究》。
  这部文学评论集对辽宁近四十位中青年作家和作品进行了或深入或全面的个案研究。其中不乏大家名家,比如诗界的林雪、阎月君,两位女诗人都是八十年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小说家孙惠芬、于晓威、白天光、津子围等,在全国小说界颇有影响;著名文学批评家高海涛、韩春燕,散文家丁宗皓,报告文学作家刘元举,等等,可谓群英荟萃,星光璀璨。而这部评论集中评论过的朝阳作家多达二十余位,占总数一半以上。我和朋友闲聊时说过,秦朝晖这部评论集的价值有两个“绕不过”:研究辽宁当代文学史绕不过这本书;研究辽西文学和朝阳文学绕不过这本书。是说这部书的史料价值。
  文学批评是独立的体裁样式。秦朝晖的文学批评文本价值不可低估。秦朝晖的文学批评是以文学阐释和鉴赏为出发点,对作家作品进行分析、研究、认识和评价,进行具有个性的解读、阐释和批评。他的文学批评容纳了尽可能多的信息量,包括客体作品的、评论者主体的,既巨细无遗、又提纲挚领地把握了文本的内涵。他的批评不是板着面孔说教式的,也不是罗列术语的论文式的,而是充满文采美,思辨美,内外兼修,文质彬彬。他对作品的理性解析、真诚批评,既有学术的严谨,也有随笔的洒脱。《在缪斯蓝色的天空下面——论林雪的诗》,开篇是散文随笔的笔致,自然、亲和,让人情不自禁地走入论者设置的情境。紧接着的文本主体由三部分构成,“至情:从葡萄到酒的的路径”、“另一种生活:没有翅膀的悲哀”、“微火:一个谜用另一个谜来注释”。从三部分的标题就可读出脉脉人情,读出生命温度,整个文章都弥漫着理性诗意。《永恒人生的不倦歌者——韩辉升论》则是一篇洋洋洒洒的“宏大叙事”,条分缕析,解读研究,不失为深入浅出的“宏论”,我们读过之后,对“使命诗人”韩辉升和诗人的创作会有深入而透彻的了解。《人性底线的寻觅与坚守——读于晓威的小说有感》,通过对小说家于晓威的中短篇小说的细致入微的分析,得出“在现实生活的四面楚歌中,于晓威用他的小说进行着抗争与突围”,于晓威对“死亡主题”的探究,对“人性底线的寻觅与坚守”,对“人的处境”的找寻,使其作品有了形而上的意味。
  常言道,近墨者黑,近秦者胆肥。活到天命之年,我干过的最胆大的事就是今天给评论家写评论,批评批评家的作品。之所以敢写,主要是受秦朝晖评论高海涛的影响。《守望与诉说——辽宁作家个案研究》中有一篇秦朝晖对“高海涛先生散文的读解”。高海涛是著名文学评论家,以秦朝晖的胆识,评论评论家的作品,不算什么事,关键是秦氏朝晖评论的评论家还是他的导师。秦朝晖挺“长脸”,我不止一次听到高海涛老师对秦朝晖这篇文章的肯定,认可之一是准确地定位了他的散文个性特征:“在世界与乡土之间”。笑谈归笑谈,朝晖这篇评论确实很见功力,可谓学院派与“非学院派”兼容之作。文章严谨、博学,有专业高度,而且不乏文采与思考深度。
  2001年至今,秦朝晖连续13年被辽宁省作家协会聘为特邀评论家,作为独具个性的文学批评家,绝对称得上业内的领军人物之一。作为读书人,秦朝晖2013年12月创办乾隆以降朝阳第四个书院——“龙翔书院”,自任山长始,喜穿中式衫。他身上既有古代文人的悲悯情怀,又有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担当意识。这些,或许是《守望与诉说——辽宁作家个案研究》隐含的精神元素,用流行的话说,叫有温度,有筋骨。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