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超越国界的母爱——读《日本遗孤》有感
来源: | 作者:周 霞  时间: 2019-12-03
  “他们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日本人;他们既是中国人,也是日本人。他们处在历史的夹缝中,他们成为了一段被人们遗弃的历史。战争和侵略令他们成为漂泊异乡的孤儿,而人道主义和大爱之心却使他们拥有了一位位超越血脉、国界、仇恨的中国父母。”——《日本遗孤》
  随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日剧台湾,历经50年殖民地的苦难;伪满东北,过了14年亡国奴的生活;全民抗战,历时8年,可谓一寸河山一寸血。1945年,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战胜利的到来。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那场浩劫,但一部部血淋淋的史料上却记载着日本政府当年对中国人犯下的滔天罪行,所以,自小便从内心深处厌恶一切和日本有关的东西,尤其是日本人。
  前些天,有机会读到了刘国强先生所著的长篇报告文学《日本遗孤》,让我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也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中日战争那些背后所不为人知的故事。
  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赢家。作为侵略方的日本,也没能逃脱这样的厄运,爆炸在日本土地上的两颗原子弹,彻底地摧毁了日本政府的殖民梦想,还使得很多无辜的百姓成为了战争的殉葬品。在这场战争的角斗台上,无数的日本儿童成为了日本政府推上祭台的替罪羊,他们便是“日本遗孤”。
  多年前,一个日本老师的课堂上,老师对孩子进行了这样的教育:他把准备好的两个苹果拿给学生们,他把小的那个比喻成日本,把大的那个比喻成中国。他说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岛国,而中国却是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宝库,他怂恿日本孩子们到中国去,占领中国人的土地。这就是他们所说的“大苹果梦想”。
  怀揣着“大苹果梦想”,一批又一批的日本百姓移民来到中国,从1914年到1945年间,日本向中国东北总共移民约166万人。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天,被人们称为“胜利日”,意味着二战的彻底结束。这是一个中国人民欢呼的日子,全世界以各种方式狂欢庆祝,呈现出一片节日的气氛。可就是这样的日子,对于那些日本移民们,确成了他们的祭日。当他们得知日本政府投降的消息后,大批的“开拓团”移民陷入了恐慌和绝望中,“大自决”事件在各个开拓团发生,先后几天的时间内,便有近万人“自杀”,与其说是自杀,不如说是被逼迫,她们相信了如果回不去日本,就只有死路一条的说法(这是日本战败军官灌输给她们的)。
  我们知道,这世界上最伟大的便是母爱了,为了孩子,母亲可以付出千辛万苦。然而,当我读到《日本遗孤》大逃亡的那段,心里确涌上了一种难以抑制的愤恨。我感受到了两种不一样的母亲:日本战败后,开拓团为了能顺利离开中国,后到日本,逼迫妇女和儿童自杀,以减轻负担,于是,一出出悲剧接连上演:日本母亲把开拓团团长发下来的毒药亲口塞进自己的孩子嘴里,日本母亲亲手把孩子溺死水中,日本母亲径直把刺刀插入孩子的胸口,日本母亲用绳子把孩子逐个吊在树上,日本母亲将手榴弹掷向自己的婴孩……
  读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我的心在抽搐,不为那可怜的母亲,而是为了那些无辜的儿童,日本母亲为了那愚昧无知的信仰,居然对自己的亲生骨肉痛下杀手。然而,这个时候,最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无数的中国母亲看到了这样的场面,不顾家人的反对,不顾别人的嘲讽,从死尸堆里把奄奄一息的婴童抱回家中,如亲生孩子般的照顾着,养育着……在这样无私的母爱里,谁又能想到,这些中国母亲中,有的丈夫被日本人杀害,有的亲骨肉命丧关东军之手,有的自己曾遭受日本警察凌辱死里逃生——然而,她们却收养了“敌人”的孩子。确实,就连日本人也没有想到。在他们屠杀中国人的时候,何尝有过一丝怜悯。可是,中国母亲没有这样做,她们以一种超越了国界的母爱向世界证明,她们是最伟大的母亲。
  这些被中国母亲救下的日本遗孤们是幸运的,善良的中国人和中国妈妈,还没来得及修补战争创伤,就向她们伸出了救援之手——4500多个日本孤儿被中国母亲收养。
  在当时,对于刚刚结束战争的中国来讲,生活成了最大的难题,中国母亲连自己的温饱都难以得到保障,还要照顾收养的日本孤儿,她们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留给他们,为了让孤儿上学而让自己的孩子辍学,为了照顾孤儿终生未嫁,为了给孤儿治病倾尽所有……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每一段故事透露出浓浓的母爱和一件件心酸的历程。
  中国政府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从1953年起,便开始为日本遗留在中国的侨民办理回国问题。但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出现了大批的“回国潮”。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日本遗孤们舍不得离开自己的中国养父母,很多的日本遗孤是在给自己的养父母养老送终后才返回日本的。从此以后,她们架起了中日两国友好往来的桥梁,也深深地埋下了友谊的种子。
  不同于其他中日战争的书籍,这是一部充满了人情味的书,亲情和母爱贯穿始终,不由让我沉迷其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感人肺腑的语言对话,还原了每一个历史事件,让我们如同亲临。以至于每次阅读时,情绪都会被其中的情节所牵动,所感染。
  我有幸采访到了本书的作者,他对我说,他是留着眼泪完成每一次采访的,每一件都是真人真事。当他第一次翻阅了这些资料后,便被吸引进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用了前后六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部作品。
  战争是无情的,他使多少母亲失去孩子,多少妻子失去丈夫,多少孩子失去父母,多少人失去家园。可战争中的人们是有情的,在全世界曾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战争中,儿童成了最弱小的群体,有了那么多国际母亲的爱,她们才得以生存下来。然而,那刻在心灵上的伤疤,又有谁去抚平,还有那伴随一生都无法磨灭的痛楚。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