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乡村记事
来源: | 作者:苏万新  时间: 2019-12-03
马铃叮咚
  我的家乡辽阳县唐马寨镇,在辽东半岛的中部地区,也算得上是一个鱼米之乡。
  我上小学的时候,正是农业学大寨的年代,无论是城镇和乡村都形成了“各行各业齐动员,千军万马皆参战”的局面,我所就读的那所乡村小学也积极响应,号召开展积肥活动,支援农业生产。每星期六,老师除了留给我们数量不多的作业外,便是要求我们星期一交上一箩筐的牲畜的粪肥。那时我家东面隔道相邻的是一个生产小队,公路上时常有队里的牛羊、骡马、毛驴一类的牲畜从此处路过,每当听到那叮咚作响的铜铃声,我们就知道是生产队的驴车马车收工回来了。于是,我每每在写完作业后,便带上铁锹,挎上藤筐,约上两、三个同学一起去生产队的院子里或乡村的土路上拾粪,这生产小队的场院因此总是被我们几个给拾掇得干干净净。
  一转眼,我上了小学四年级了,四年级的学生每天玩耍的东西自然就多了一些,踢毽子、打蓝球、打羽毛球是班级里热衷的课外运动项目。而对于我们这般十一、二岁的男孩子来说,尤其喜爱踢毽子。踢毽子不受场地限制,而且还可以自己动手加工制作。制作的材料一个是我们俗称的“大钱”(即清朝乾隆或嘉庆时期的铜钱),另一个就是牲畜的鬃毛了,还有用来加固的竹签。“大钱”当时几乎每家都有,而这鬃毛当然还是要来自于生产小队里的“资源”了。
  晚秋时节,正是牲畜换毛的季节。一个星期天,我和住在同一条街的桂田子、老根儿几个趁生产队的院子里没人,偷偷地溜进去,循着叮叮咚咚的铃声,找到正在觅食的毛驴,一人按住它的脊背,一人搂住它的脖子,另外一人则负责动手割鬃毛。就这样,几头可怜的毛驴经常被我们几个给“修理”的不成样子,脖子上的鬃毛和尾巴上的毛稍被我们剪得七短八秃的,我们为此也没少挨父母的训斥。尽管挨了不少责骂,但做毽子的过程却是十分快乐的。我们把驴鬃毛穿进“大钱”的方孔里,用竹签加固后,然后把底部多余的鬃毛和竹签用小刀削掉,再把底部在砖石上“哗哗”磨几下,一只毽子就做成了。有一次,在剪驴鬃毛时,我们还曾遇到了一次危险。
  那次可能是我们不小心剪到了驴的皮肉,那驴脸马上变了,一怒之下把站在驴子尾部的老根踢了个正着,一下子摔出三米多远,万幸的是只是擦破了点皮。但从此以后,我做毽子的奢望,就“一蹄顿失”了。
  现在,村里的生产队队宅早已变成了青砖红瓦的农舍,过去的牲畜马车也难得一见了,但儿时那叮咚作响的铜铃声、小伙伴们在一起嬉笑闹骂的情景至今仍萦绕脑际。虽然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机陪伴,但那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却是十分有趣而美好的。
看戏
  在我的印象里,看戏一直以来是上点年纪的人才应享有的事情。
  我的年少时节,正是国戏和地方戏曲广为流行的年代,可我和同龄的小伙伴们一样,对这些咿咿呀呀的戏剧唱腔不感兴趣,尤其是京戏,一句唱词缠来绕去的唱半天,听起来简直要跑上十万八千里地。与我相反,我的母亲特别喜欢看戏,也喜欢听戏。那时还没有电视机,我家的那台半导体收音机的戏曲频道自然成了母亲的“专用”了,每天晚上一到播放戏曲节目时间,我便要跟着受罪了,不得已与老人家一同享受这“一曲采茶歌,人寿年丰城郭”的北腔南调。
  评戏,是母亲特别喜爱听的剧种,什么《花为媒》、《茶瓶记》、《秦香莲》,里面的唱段母亲几乎都能记住。耳濡目染,让我这个听众于锣鼓铿锵笙管悠扬之中也一知半解地学会了几句台词。
  每年的腊月里,村里经常组织一些青年人排练戏剧节目,当时盛行的越剧、黄梅戏,还有高跷秧歌等地方文艺大都排练,排练节目的场地就选择在村部的礼堂,演出也在礼堂里,舞台是用建筑用的脚手架和几十块木板搭建成的。我们一帮小伙伴放假在家写完作业,无所事事,便跑到那里跟着看热闹。有一天,村里演出的是评戏《刘巧儿》,也许是出于对这出戏的喜爱,来看演出的人特别多,偌大的礼堂被挤得水泄不通。我们几个小伙伴不知道什么时候给挤散了。我随着拥挤的人流竟从后面被挤到了台前,由于个子太矮,差点被大人们踩到脚底下,幸亏在台上有个负责拉幕的好心人看到,一下子把我拎到了台上。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有些后怕。
  不只是看戏,其实我还有次表演的机会。我有个表姐夫,也喜欢看戏,有一次,来我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我说,小鑫子,大队(那时候的村委会都叫做大队)准备排《小女婿》,还缺少个小演员,大队的张会计说你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年龄也合适,准备推荐让你来演“小女婿”呢!
  可惜我天生没有表演的天赋,一听到让我演戏竟紧张的不得了,最后还是央求表姐夫替我将此事给婉拒了回去,以至于后来再不敢到村部的礼堂去看戏了。现在,母亲有时还向我们提起当年的这件趣事喱。
  现在想想,我那时能到村部看戏,可能是对演员们穿的花花绿绿长袍水袖的服装感兴趣吧。每当一个新人物出场,我总要新奇地瞧上一阵子,有时候还会带着纸笔对着台上那些演员画起来。
  如今,时间过去已将近四十年了,但村里的礼堂、村里那些热心的演职员、戏剧服装,还有那些小伙伴……,都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始终挥之不去。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