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在书信里重逢旧时光
来源: | 作者:四 丫  时间: 2019-12-03
  秋日的午后,我在家整理书柜,竟抖落出一沓昔年的书信。那些被时光做旧了的纸张和字迹泛着柔和的光,吸引着我重温曾经的岁月……
  九岁时,因为看弟弟,我还没上小学,但姐姐们的语文书早被我统统翻烂了。可能我从小就有“恋兵情结”吧,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是“大哥守边防,寄来一张相,站在月光下,紧握手中枪……”无意间,听说堂哥金山所在部队备战某边防,我激动极了!我的大哥,也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呢!那天,趁着“大人”上班去了,姐姐们上学走了,把弟弟哄睡,我翻出姐姐的小楷本,小心翼翼地撕了一张,一点儿“狗牙印儿”没留。这样,就不会被察觉新本儿少了一页,那时的作业本不算前后皮儿都是三十页。我握紧心爱的铅笔头,那是短得不能再短的了,把尾端缠上纸条增粗笔杆,裹紧了塞进废钢笔管里,才可握持。当然,写写又短了。最后只好破开笔杆,把笔芯半塞进一截苞米杆瓤子。我写下开头:“敬爱的大哥”,然后,冒号;另起一行,空俩格,写正文……而今我也很是好奇,想来一颗天真的心,一支稚嫩的笔,接下来写的什么呢?这已然成谜了,哈哈!信写完了就藏在我的衣袋里。我没有买邮票的那八分钱,也没有金山大哥的具体地址,所以暂时无法投递。谁知这秘密被大姐发现了,她告诉了“大人”。爹妈很惊讶!商量我拿出来给他们看。少时的我是那么羞怯的一个乡下小丫头啊!说什么也不肯。那年秋天,“大人”叫我上学了,说“不能再耽误老四了。”一封没有寄出去的信,却了我所愿,送我进了学堂。
  此时此刻,在书信里重逢旧时光,百感交集而又迫不及待。我打开的第一封是《辽宁青年》杂志社的回信。一九八四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曲《我的中国心》征服了亿万炎黄子孙。但很快,关于那位歌唱家因来大陆演唱这首爱国歌曲而被害的流言也由社会传到了校园。那天,我跟同学们争得面红耳赤,我坚信这是谣传,同学们却众口一词,说得有鼻子有眼儿。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给他们拿出“铁证”!我表姐是我老家村子的小学老师,假日,我常去她那读书看报。当时《辽宁青年》和《新少年》杂志正在联合开展“有问必答”活动,我马上写信求问,很快就收到了回信:“我刊至今未得到有此消息。大家对一位香港进步人士的爱是可以理解的,但对谣言我们还要分辨是非才对。”面对铁证,同学们再无二话。乡野孩子,给大城市的杂志社写信,当年,师生们眼里,这需要超凡脱俗的胆识。小个子的我再次成为校园里热点话题的中心人物。今天,重读这封有生以来我收到的第一封信,信上杂志社名头的红色和圆珠笔字迹的蓝色褪色了,纸的折痕有的地方也裂成了口子,但它还保存着岁月的体温……
  第二封是妈妈的回信。嫁到外县以后,家信多了起来。妈的一句“天冷,早点穿棉衣裳”的叮咛,从前从不曾经意,那时却鼓动得热泪扑落,打湿信笺。生活经历越多,信中诸如“少年壮志不言愁”的豪言壮语越少了,倒是柴米油盐,老人孩子,冷暖病痛之类,越来越成为急切地想相互了解的内容,而最让人熨帖的便是“一切安好”四个字。诗人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话,真是走心啊!一九九四年,听闻老家发大水,局部受灾严重,我慌忙给家里写信,笔在手中颤颤发抖。直到收到回信说家中人、畜、房屋、稻禾粮谷均安,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这时才真正理解了少时背诵的“家书抵万金”的涵义。
  第三封是《婴儿画报》杂志社的来信。信的末尾只有日期,没写年份。如今推算,大约是二OOO年吧。那时,艰辛的生活使我一度忘记了自己曾是个文学爱好者。直到有一天,我收到这封来自北京的信。信中极大地肯定了我给刊物的意见和建议,并热情诚挚地邀请我参与探索婴儿的启蒙教育。我这才想起,之前,我将两年多来给儿子订阅的二十九册《婴儿画报》图文并重做了系统而客观的分析评价,然后寄给了杂志社。这封意外来信,复苏了我早已寒凉的文字梦。此后梦续前情,投稿、退稿;再投、再退;再投……二零零八年,我收到了北京《健康报》的样报和稿费通知单。
  第四封、第五封……那个下午,我忘了收拾书柜,一封封展开旧信,徜徉在回忆里。一封信,就是一段旧时光的剪辑,连缀在一起,我仿佛实现了穿越。时光都去哪儿了呢?没想到,多年以后,凭这一纸纸素笺,重逢了纯真的自己,深情的自己,怀抱初心追逐梦想的自己……我真的要对这“白字黑字”说“Thank you”了!
  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我们不停奔跑,在一个又一个成功后与时俱进,同时也不得不与某些从容挥手作别。“慢生活”的美好被凝成琥珀,在记忆的摩挲中散发幽香和光泽。而人就是这样矛盾的高等动物,一方面追逐更先进的生活,另一方面又与曾经的温馨恋恋不舍。
  那晚,跟一位久漂异乡的文友QQ聊天,他说,又是秋天了啊!秋天的北大荒到处是成熟的气息,吸一口,就醉得不行不行的。前些年还能在亲戚朋友的信里读一读故乡的味道,现在,也没人写信了。我说,干脆咱们给彼此写封信吧,就那种传统的书信……
  那天,文友放飞的“白鸽”跨越万水千山落在了我的掌心:“信和随信寄来的大豆都收到了,豆煮了吃了,信读了一遍又一遍,重新品尝故乡的秋,游子禁不住泪流满面……”

上一篇:相看两不厌,唯有太阳山

下一篇:表弟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