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归乡记
来源: | 作者:赵 君  时间: 2019-12-03
  农民的出路在土地,只有彻底改变了自己家乡的面貌,才能获得彻底的翻身和解放。我始终坚信。——作者

  小琴和小珍回来已经三天了。彼此的父母都没有对他们说什么,只是对她们的出走表示理解。她们自己也觉得心安理得。只不过是,从大连回来后,她们都变了。小琴的变化是,觉得大连比家乡好,扎根她脑际的想法是,梁园虽好,但不是久恋之家。家乡虽然比起大连要落后和闭塞得多,但这里是生养自己和成长的地方。她从中找到了差距,想改变家乡的面貌;而小珍呢,自从从大连回来后,总觉得家乡太落后了,没有楼房,没有繁华喧闹的商业街道,没有穿着华丽时髦服装的人……,甚至觉得这里的人也都是非常落后的。这样一对比,就对大连那个地方越来越向往,越来越怀念了。
  小琴回来后,捡起了久违多年的书本。她要把扔下多年的仅学习6年的文化重新捡起来。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去小学校请教于山。于山对于小琴的到来,很是高兴。她去大连的事情虽然他早就听说了,但是在她面前,绝不提起。每次小琴来,他都认真解答小琴所提出的问题。并给他指出进一步学习的前进方向。小琴在他的帮助下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把小学六年级的全部课程复习了一遍。很多知识更加扎实了。于山,这个小学教师,在她的眼睛里逐渐高大起来,除了复习功课外,头脑里都是于山的身影和音容笑貌。她觉得,像于山这样的男人才是她学习和追求的偶像。自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提高文化水平。没有文化,改变自己家乡的风貌不过就是一句空话。她找于山的次数逐渐增多,没事就往学校跑。同时,她对王京逐渐疏远起来。她从大连刚刚回来的第二天夜里,王京就来看她了。但是两个人是规规矩矩坐着说话,身体彼此没有接触。甚至连手也没有拉一下。王京也似乎自惭形秽,没有对小琴采取过火的行动。一次,两次,小琴都是礼貌地接待他。甚至他看到小琴在默默学习文化。两个人已经没有什么共同的话语。几次之后,王京觉得索然无味,也就不再来了。小琴落得心静,内心也觉得很高兴。再不是以前一个懵懂的农村姑娘。她要学习,她要上进,努力学好文化,在将来一定要干出一番成绩来。
  在于山孜孜不倦的的帮助下,小琴进步很快,已经开始学习初中的课本了。当然课本都是于山提供的。没有的课本,于山就利用去瓦房店的机会,买回来给她。开始小琴都是想把书钱如数给他,但每次于山都婉拒,说这不过是个小钱,实在过意不去,就用好好学习来报答他吧。
  于山的形象在小琴的眼里变得越来越高大起来。甚至有些开始崇拜了。于山既然不收钱,小琴也就不再给他,并且逐渐觉得心安理得起来。每次于山给小琴讲解功课,小琴总是定定地盯着于山看,好几次把于山看得不好意思起来,于山几次把手在小琴的脸前幌动,小琴也似乎毫无察觉,再继续幌动,小琴才红着脸低下头去。
  于山对小琴的看法也在逐渐改变,以前,小琴在他眼里,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虽然觉得小琴看起来顺眼,但从没有多想过。近一段时间辅导小琴的学习,觉得这个姑娘除性情温和,面貌靓丽外,发觉她的悟性并不差。很多时候,给她一讲就通,不像对某些学生那样,你就是磨破了嘴皮,他还是在那里茫然无知,不能领会。
  于山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就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所以辅导起小琴,那是得心应手,况且小琴的悟性很高,更觉得不费多大气力。
  时间一长,小琴对于山的私人生活就关心起来,经常把于山换下来要洗的衣服拿回家里,洗好晾干第二天再送回来。有时家里做什么好吃的,她也带来一份给于山。于山也告别了原来孤单无助的生活,有人能够帮助处理家务,也觉得生活较之以前充实起来。
  但有一件事情,小琴始终没有向于山打听。那就是于山是不是有女朋友。有一次,小琴把于山要洗换的衣服抱回家,在洗之前,例行检查一下衣服口袋,从一件衣服口袋里发现一封信。一看信封就知道是一个女的写来的。小琴很讲究,在她眼里,于山就是一个好老师,两个人虽然交往很久,但从没有想到男女方面的事情。于山也就把小琴当做一个自己的学生看待。开始,小琴把信掏出来,就放到一边。但是好奇心驱使她想要看看这封信的内容,尤其是看到信封上那女性的笔迹。但是又怕于山知道了会不高兴。思想剧烈地斗争一番后,还是决定打开信封看一看,就是看一看而已。
  小琴的脸红了,心通通地加速跳起来,仿佛要从嘴里蹦出来。但是她打开信封抽出信纸后,看着信的内容,脸色的表情一下子凝固了,心也仿佛停止了跳动。
  信是于山在瓦房店城里的女朋友写来的。大致内容是,以为于山很快会调回瓦房店,但是既然于山不想调回来,那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长痛不如短痛,只能各走各的路了。于山既然喜欢山村的教育,可怜那里的孩子,就在那里教一辈子书好了。原来是一封断情书。小琴看了这封信,不觉对于山肃然起敬,原来城里人也有喜欢农村的。心脏的跳动骤然又加剧起来,脸也更加发红和发热。于山,是一个多么好的人,心地好,而且喜欢这里的人和山山水水。一点儿也没有城里人的架子。回想于山给自己辅导,是那样的用心,但是别无旁骛,从没有说过一句过火的话,仿佛就像自己的大哥哥一样,多么让人崇敬。于山既然下决心在这里教书,那我小琴就一定让他在这里生活得开心。这是心里话,并没有表露出来。
  从那以后,小琴对于山的生活起居越发关心起来。有时候早点儿去,趁着于山还没有下课回来,就把他居住的房间清扫干净,把家里种的蔬菜给于山带一点儿来。后来逐渐帮助于山把饭做好。
  随着逐渐熟识,小琴就不由自主地把去大连的事情详细和于山说明,并将自己的想法也和于山说了。大连虽好,可是并不想在那里常住。家乡虽然暂时封闭落后,但是还是自己的家乡好。她觉得,这里会有发展的,但是需要热爱这里的人们的开发和经营。
  小珍虽然人回来了,可是她的心还留在大连,一闭眼睛,眼前出现的,就是大连的那片繁华的景象。还是大连好,哪像这里这么封闭。什么也看不到。这么多年一直生活在这么封闭落后的地方。尤其是小珍去打工那家人家,对小珍特别欣赏,更让她对大连怀恋不已。自己哪一点儿长得都不比大连人差,要相貌有相貌,要个头有个头。当时,小珍在大连街上曾仔细地观察大连的女孩,回来后偷偷地用镜子和自己对照。不用太长的时间,顶多也就是半年左右,自己从相貌,穿着打扮,就是说话也一定不会比大连人差。自己有着这样优越的条件,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个封闭落后的地方呆下去呢。
  在大连,吴姐教给她的大连话,虽然在小琴面前没好意思说出口,私下和在内心里不知练习了多少次。短时间内,就让他们看不出我是外地来的人。心里有了这个想法,就想找人说说。当然她的好闺蜜就是小琴了。别的女孩子总觉得小珍一说话,就辣辣的,不敢接近。所以,有了话,还是想找小琴述说。
  几次找了小琴,看见小琴似乎不像以前那样对她热情,整天没事就抱个书本看个没完没了。两个人的共同话语也不像以前那样多了。去了几次,看见小琴这样,她的热情也骤减,憋在心里的话没有人能述说。这个时期,小珍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坐卧不安,甚至连做梦也想着大连。大连好,还是大连好!这个信念,在她的内心里越来越强烈。这辈子要是不能去大连,活着也是没有什么意思了。
  小珍家中劳动力比较充足,她是女儿家,家里也不指着她,所以她在家中是很自由的。这次去了大连,回来也没有心思做别的事情了。托人从瓦房店买回了几种化妆品,没事就对着镜子描呀画的,扭动着身子模仿大连女孩儿走路的姿势。把当时打工那家的女主人送给她的那条八成新的纱绸围巾,对着镜子,在脖子上围来围去。看来,大连,已经把这个女孩儿的心彻底夺走了。
  这一天,她去了温江的家,论辈分,她得管温江的妻子叫嫂子。她从温江妻子那里要来了温江的地址和大哥大的号码,准备再一次和温江联系一下。信写了,把自己的想法和温江详细说了,希望温江再一次帮她的忙。电话也到三台子那里去打了邮政局的电话,所说的内容基本和信中的一样。温江告诉她,这个忙可以帮,而且一定会有机会的。不过,如果她再来大连,一定要征得父母的同意,再不能像上一次自己偷偷瞒着家人跑出来了。小珍答应,这次一定要征得父母的同意,不会像上次那样给温江带来麻烦。
  过了约有一个多月,温江来了信,告诉小珍已经在大连给她找到了另一份工作,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就可以到大连来。
  小珍这次不再瞒着父母了,把温江的来信念给父母听。小珍在家里是娇惯成性的,女儿的要求基本是没有不同意的。也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再说,温江在泡南村的为人大家都是知道的,信得过,把孩子交给他也放心。
  就这样,小珍这次可以光明正大地去大连了。
  去大连的路已经熟悉了,从家到三台子,从三台子做公共汽车到瓦房店。在瓦房店住一宿后,第二天早上再坐路经瓦房店的火车去大连。一切驾轻就熟,对于小珍来说,这些都是熟门熟路了。在大连火车站下了火车出站台,吴姐已经在那里接站等她来了。
  已经有两个月没有见面了。两个人见了面都很高兴。吴姐其实是很喜欢小珍的。小珍那种泼喇喇的性格,吴姐很是欣赏。再说,小珍原来打工那家的女主人和吴姐是好朋友,见面就打听小珍的事情。
  两个人出了火车站,打车仍旧去了工程队的大院。中午,温江办事从外面回来,一看小珍已经到了,很是高兴。于是就把这次给小珍安排的工作说了,征求小珍的意见。
  这次给小珍安排的工作是去一家化妆品店做售货员工作。人家要求得很严,首先售货员必须是女性,而且要落落大方,会接待顾客,而且人必须要长得好,尤其是皮肤必须鲜嫩。所有这些,小珍都具备。好像这份工作非小珍莫属。
  第二天,吴姐就领着小珍去上工了。这家化妆品店位于大连天津街妇女儿童商店的西侧,是一座二层楼房。内外装潢得非常气派。门前的音响里播送着邓丽君轻柔绵软的歌声“何日君再来”。橱窗里,摆着各种化妆用品和皮肤靓丽的化妆模特。那种气氛,使人一见就不由得想进去看看。
  一楼二楼都是化妆品橱柜,一个个售货员打扮得甭提有多漂亮。哪一个都是皮肤嫩嫩的,一张口的声音,就给人有一种皮肤发麻的感觉。这些,对于小珍来说都不算是难事。小珍在泡南村时,看了电影《英雄虎胆》之后,就把里面的阿兰说话的声音学得惟妙惟肖。令小琴听了,浑身直打颤。
  吴姐领小珍上了二楼,化妆品店的办公室在一上楼的右侧。进了办公室,一个约莫30岁左右打扮得非常入时时髦的女人坐在转椅上。看见两人进来,马上和吴姐打招呼,原来她们都是熟人。这位女经理姓王,看了小珍,又听吴姐说明了情况,很感满意。尤其是小珍那一双媚眼,很令王经理欣赏。当下就拍板定下了。住处由王经理安排,中午提供一顿工作餐,早晚吃饭自理。工资每月2000元,销售化妆品格外有提成。有五险一金。“五险”指的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这里要注意的是“五险一金”是法定的。
  吴姐,小珍和王经理签署了聘用合同,吴姐兼做担保人。王经理又对小珍讲解了工作的内容和每天的上下班时间,每个星期有一天休息时间。如果在休息时间不休息继续上班,按照平时工资的双倍发给。
  所有这些,都是小珍没有想到,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此时的小珍,心里真是乐开了花。这次真是一步登天了。一个月的工资,在泡南村半年都未必能挣得来。
  王经理给小珍安排了住处,就在天津街后面离店铺大约300米的地方,每个房间四个人。上下两张床,那三张都住了人,小珍就只能住在那个上铺了。洗漱,卫生间都在室内。对于这些,小珍都是满意的。
  一切安排妥当,吴姐又陪小珍到天津街商店去购买几件适合在大连穿着的衣服。他们俩临到这里时,温江塞给了吴姐500元钱,嘱咐要给小珍添补点儿应时的衣服,别让人看出太土气,不能因为穿着让别人瞧不起。
  小珍内心里感谢温江大哥和吴姐,对自己如此照顾。应该说吴姐比温江更好。没有一个好吴姐,温江大哥未必能够如此。
  说起温江去大连打工,以及在大连结识吴姐。这里面还有一段很让人回味不已的故事。
  先说说这泡南头村。
  泡南头村子北面的这个莲花泡,位于仙浴湾镇和三台满族乡接壤的地方。东边是班屯,西边是羊官堡,南面是王坎子,北边是钦店。总面积大约有600亩。每当盛夏季节,南北四周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水里莲叶碧透,又大又圆。远远望去,就像一大片翠绿的锦缎。锦缎上面,莲花竞放,四裂八半,就好像一片片美丽的彩霞在燃烧,在浮动。再加上泡沿芦苇丛生,蒲草繁茂,逗引得双双紫燕流连忘返,一群群水鸟纷纷来这里安家落户。。泡子里鱼胖蟹肥,水鸟嬉戏,水面上莲花荡漾,莲子飘香。莲花泡早就被列入复县八大景之中,享有“水泡莲风”的美称。
  据说很早以前,从天上降下一块陨石,村里人都叫它为大星石,就落在南岸边上。有三人搂抱那么粗一人半之高。早年来过一个南蛮子,在上面打了些深眼,探寻这块陨石的构造和材质。可是不幸的是,在距现在的20多年前,却因修建松树水库被人为地炸开,做了砌坝的下脚石。现在只留下陨石的底座。让人真是叹息不已,好好的一个自然遗迹就这样被破坏了。
  继续往西走,有几处像女孩前刘海的地方。这几处冬天也不上冻不结冰。水是温热的。就是所说的温泉。
  泡内长满了莲花、菱角、芦苇、菖蒲等,当莲花盛开的时候,周围居民就到泡子里采莲子摘菱角,有的还驾小舟撒网捕鱼。有的坐在岸边柳荫树下持杆垂钓。这里距离复州城很近,是复州八景之一的“水泡莲风”景点,所以复州城里的居民、商人、学生、文人等,每年花开季节他们都来这里观光旅游。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泡子里生长的各种植物,每年枯萎之后就沉积于水底,年深日久就变成了草炭土,俗称土煤。这里的居民每年冬季都到泡子里来挖土煤,晒干之后用它做燃料煮饭取暖。
  莲花泡景色优美动人,传说也离奇古怪。历代相传,泡子里住着一个蛟螺精。那可不是一般的蛟螺精。据说在清代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年月里,还曾经变成人样,进京讨过皇封呢。自那以后,他便成了这片广阔水域的当家人。相传在一个阴雨连绵的季节里,一位农夫路过芦苇丛,忽然发现了一个奇迹。只见泡子里腾起一片水花,一个黑黢黢的大汉跃出水面,在四周转了一圈之后,又钻进了水里。紧接着,一张八仙桌徐徐升起,两个侍女,端上酒菜。两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入座对饮,说个没完没了。太不可思议了,泡子里面怎么会有人,水面上怎么能托住东西?那农夫看着,看得发了呆,连大气都不敢喘。看着看着,忍不住咳嗽起来。这一咳嗽,泡面上的人和八仙桌,立刻沉入泡里不见了。接着,泡子的水开始翻腾,好像开锅。随着一片殷红的血迹泛起,一条身首异处的大黑鱼漂上了水面……。这些怪事,人们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是有一个怪异的现象是无法否认的。大雪飘扬纷飞的时候,莲花泡上红榭绿凋、冰封雪冻。每隔二三年,有时连续二三年,深冬午夜时分。泡子四周的十几个村庄的老百姓都会听到一种声音,如山崩地裂,又像有一辆大马力的履带拖拉机快速开过。一阵轰鸣之声响过之后,第二天早上人们醒来一看,泡子上的厚厚的冰层竟然塌陷裂开了,中间出现了一条大水沟,其宽度好似乡间的车道,甚至连冰下的活水都可以看到。人们传说,这是蛟螺精驾着铁轮车在巡视他的领地所留下的车辙。据说这车辙还能预兆年成呢。车辙如果是南北走向,第二年准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是假若车辙是东西走向,则第二年就要出现灾荒了。
  现在,这种奇人怪事虽然没有出现,但是深冬午夜蛟螺精巡视袍子出现车过冰塌的现象,仍然屡屡发生。
  有人在泡子西面修了一座蛟螺庙。不时有人去上香朝拜。祈祷蛟螺神保佑着一方的平安。很多事情至今也让人无法解释。你说没有灵异吧。有一家姓汪的,不信邪。曾经把庙拆了,用庙的石头砌自己家的墙。于是怪事发生了。这家老二被炸掉一只手,老三被绞断半个手臂,老四断了一段手指。后来,人们还是重新把庙宇修整恢复起来。
  到了夏天,泡内的莲花飘着阵阵芳香,成群的蜻蜓在泡子上空飞舞。泡南村的好多人家在稀粥中加入莲子一起煮,或者在蒸笼上铺上莲叶蒸玉米窝头。窝头上面沾满了莲叶的叶脉印痕和清香。到了秋天,很多人都下到泡里去脚踩莲藕。从水中采出来的莲藕真是应了“出污泥而不染”那句话。采出来的莲藕嫩白得就像出生不久娃娃的嫩胳臂。采出的藕除了自己食用外,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成为泡南村农民的一项收入。
  泡南村就在莲花泡的南端。该村子,温姓人家是大户,人也很多。泡南村的大姓人家之一是温家。温家人非常勤劳,很会过日子。温家的泥瓦匠手艺是代代相传的。凡是温家的男人都有一手不错的瓦工手艺。附近甚至比较远的地方如果有了例如盖房子等瓦工活,都要请这里的温家瓦工去从事修建。温家人很讲信誉,他们所做的泥瓦活和盖的房屋质量是没的说。附近的人家有这种活计绝对是找温家。瓦工,也要有师傅教才能成把手。学艺的过程大致是,先学挑泥、搬石头,侍候师傅垒墙,边干活边学艺,然后学打里子(垒墙的里面)、垒墙面、垒墙角等。由易到难,逐步提高技术水平,最后达到掌握建房的全部技术才算满徒。群众盖房子的时候,都得去找瓦匠头,请他组织瓦工来干活。瓦匠头,被称为是“掌尺的”。他是建筑队伍里面的工程师。他们大部分都是文盲,但是具有建筑的专业知识,搞建筑向来不用画图纸,根据雇主提出的要求,就能在脑海里设计出建筑物的高低宽窄的尺码和建筑物的概貌来。经过雇主的同意施工后,就能盖出像样的房屋来。
  雇主一般不按泥瓦匠的技术高低给工钱,而是按天给工资。掌尺的从雇主那里领取了工资之后,再按每个人的技术高低干活多少发给工资。这种分配方法比较合理,所以直到今天也还在按照这种方法发给工资。掌尺的逐渐由自己组织工程建筑队伍,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领着瓦工外出打工,成为了现在所说的包工头。
  且说泡南村温家有个近30岁左右的一个年轻人,名叫温江,他的泥瓦匠手艺是格外出类拔萃的,并且能够胜任掌尺的工作。多个建筑工程,都是他组织泥瓦工,负责施工。就是在“四人帮”横行期间,他在农闲时节的收入也不菲。所以尽管批判什么资本主义,也无人把矛头对准他。他一家的生活过得比别人格外滋润。“四人帮”垮台了,他更加如鱼得水。农闲时节就在四乡组织人打短工,接工程。。
  改革开放了,温江风闻一些原来在一起作瓦工的人都出去打工了,半年就挣回不少的钱。比在农村给私人盖房子挣的钱多得多。温江想,凭着我的瓦工手艺,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我就为什么做不到呢。趁着年轻力壮,就应该到外面闯一闯。人挪活树挪死。
  考虑了几天,这一天在吃饭时,就把自己的想法跟妻子说了。妻子一听也赞成,趁着年轻,外出闯一闯,改变一下目前家中的贫困状态。说走就走,妻子帮着他整理好行李,带上平常该洗换的衣服,瓦工用的瓦刀等工具,还带上百十来块钱就出发了。
  目标,就是大连。坐在去往大连的火车上,他遇到也去大连打工的人员。他不说话,只听他们闲说话。从他们的话中,得知大连海港在扩建,需要不少的打工人员。于是他在火车上就暗暗在内心里定下来,先去大连海港看看。
   闲话短说,温江很快来到大连海港,但是一打听,那里的技术工种并不缺,只是缺少力工。老实说,在家乡做瓦工,总是别人给他打下手,太出力的活还真没有干过。但是来到这里,首先就要从力工做起。
  上工的第一天就是扛水泥,别的力工,一次扛两袋,而他只能扛一袋。虽然一直生活在农村,可是扛起水泥袋来,觉得天转地转,浑身站不稳。但是也只得坚持着干。干了一天,饭量较之以前大增。但是这里吃饭管饱,能吃多少吃多少。
  扛了几天水泥袋,觉得周身力气也大增,走起来也快得多了。之后,包工头子又让他和别人抬沙子。仗着他的身体好。一大筐沙子,两个人抬起来,也还吃得消。他们抬沙子,是供搅拌机搅拌,有时还要抬小石子。抬完沙子抬石子,一天下来,腰酸腿疼。而且,抬得稍慢,包工头子不满的声音就会传过来。话中夹杂着骂声。温江在家里哪里受过这种气。一次,实在累不过,温江就和包工头子说,能不能再加一副抬。这样下去实在让人吃不消。包工头子却说,“凭什么给你加一副抬,我们历来都是如此。加一副抬的钱你拿?我从早上到现在嗓子都喊哑了,有谁可怜过我?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走人!”
  温江听他这么不客气,还夹杂着骂,气得流下了眼泪。头上的汗和和眼睛流出的泪水混杂在了一起。刺激得眼球很疼。他腾出一只手抹了一把汗,心里头骂道:你他妈简直是个冷血动物,等我将来翻了身有了钱,看我怎么收拾你。
  中午吃饭时,包工头子拍着温江的肩膀说:你小子还真行,看着不太棒,但是干起活来不比别人差。
  可温江心里骂:将来你如果落到我的手里,看我怎么收拾你。
  其实在内心里,温江还是有点儿感谢这个包工头子的,要不是他说出那样狠的话,可能温江就不会坚持到现在。心里说,我就是要干个样子给你看。我出来一定要挣到很多钱,等我有了钱,我也要自己组织工程队伍。干出个样子给你看看。看看我是怎样对待打工人员的。
  工地的力工活,温江几乎干遍了。这才轮到他给大工打下手,给大工递砖,帮助抹灰。一边干一边和自己原来的瓦工活做对照。原来在农村,他砌墙等都是使用的石头,石头的性状各异,所以对于每个石头的砌法有所不同。到大连砌墙都是用砖。按说砖的形状很规整,应该好砌。但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如果按照砌石头的办法砌砖墙,很可能就会砌得歪斜。温江一边给瓦工做下手,一边在内心里琢磨着。
  可是自己实际操作的机会很渺茫,几乎没有机会实际上去试一试。就这样,干到了年末。
  他心想,砌砖的技术我基本学到了,可是在这里没有施展的机会。就这样做小工,永远也不会赚到大钱。我真的不想在这里继续干下去了。我不怕受苦,但是我必须看到我将来的希望。
  温江整整干了一年。到年终发工资,工地上只给了1000元。说好的,每天10元。一个月就应该是300元钱。一年就应该是3650元。刚来时说好不扣饭伙,年终又说要扣除伙食费,每天扣除3元钱。每月扣除90元,一年就是1080元之多。即使如此,还应该发给2570元呢。经理说,工地没有钱,上面又没有拨来钱,只能发给这么多钱。所欠的,来年上工时再补发。温江本来不想在这里干了。可是工地又要欠钱。这下子终于把温江惹火了。积存在心底深处的怒火终于爆发出来了。
  温江说:“你到底给不给钱,不给的话,我就把这里点把火,咱们谁都不想好。”
  经理说:“看你敢胡来,小心我打断你的腿。”
  温江说:“我等着你,只要打不死我,我就来点着你的房子。”
  经理看温江不怕硬的,四周也没有别人,就拿出余款,扔给温江,让他赶紧滚蛋。温江收起钱,打好行李,就离开了工地。
  温江拿着钱回到了泡南村。不管怎样总算没有白出去跑,再说,总比在农村挣得多。对此,妻子还是满意的。至于在外面辛苦和受罪,温江没有透露给妻子半句。一家总算过了一个消停年。
  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温江的心里又开始活动了。在大连呆了一年,多少摸索出点儿经验了。这次,他长了个心眼,没有只奔一个地方,他多走了几个招工点。这次是沙河口的一个发电厂有工程要做。工程的内容基本和海港的工程差不多。这次他来得比较早,很多的打工人员过了二月二才陆续上来呢。
  招工点首先对温江这批打工的要进行技术测试。温江看过别的大工砌墙的经验,而且在做下手时又细心琢磨学习。在试工的时候一次就通过了。这使温江喜不自胜,打心眼里高兴,再不用受包工头子的窝囊气了。
  温江在砌墙的同时,还学习了装修。那可是以前从未看到和听说的。装修工作初始,要学会给地板铺地砖,铺复合木质地板,给卫生间墙上贴瓷砖。温江觉得,村里的茅房城里叫卫生间。一块瓷砖是很贵的。最便宜的也要8元,贵的要五六十元呢。这次在大连装修,才知道城里人是很能花钱的。他们把刷得很白的墙面凿掉,再往上面贴上瓷砖。只是一个卫生间,装修就得七八万。就是放在沙发前面的小桌子,也得几千元。
  在装修公司,温江还学会了做木匠活,做家具,喷漆。所喷的漆都是有一定毒性的。干完一天,回到住处,连饭都懒得吃。鼻子擤出来的鼻涕,都是白乎乎的液体,夹杂着一股甜味。据说漆里含有一种叫甲醛的化学物质。吸的时间长了,就会得一种绝症——骨癌。即使这样也得硬着头皮干呀。
  就这样,瓦工、木工、装修工、喷漆工做了将近一年。这几个工种的关键技术基本掌握了。
  又到了年关,在这个时候,好多打工的人都要回家过年,可这时又偏偏来了活计。装修公司的一位经理心急如焚。在他心里,温江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时,一个原来的装修队的队长也要回家过年。怎么办?这位经理找到温江,和他商量要他留下来,并委任他做装修队的队长。
  这对于温江来说,不啻为一个绝好的发展机会。回家也就是过个年,家里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负担。他权衡再三,决定留下来。他的决定让经理很高兴。温江把过年的钱寄给了家里,就带领装修队的工人去到装修现场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温江的带领和努力下,这次装修工程做得很好,客户非常满意。客户为了表达他的满意,另外又拿出一万元给这家公司。经理看见温江给公司带来了信誉,很是高兴,除照常发放工资外,将这一万元奖励给温江的装修队。温江按人头发给了下面,自己也没有多留一分钱。这件事很让工人们感激。以往的包工头子,都是拿大头的。到工人手里的只是寥寥无几。
  温江在家里做瓦工时,也总是当一个施工的小头头。那时他就养成了平等待人的好习惯。从不看人下菜蝶。也从不以势压人。大家都愿意与他合作。他的这种平等待人的做法在装修队里重又表现出来,很是得人心。
  通过这次装修,该公司的经理看出了温江的敦厚品质和工作能力。随着装修公司的需要,又提拔他为公司副经理。温江如鱼得水,工作热情越来越高,他的能力也越来越发挥出来。经理委托的事情,他都圆满完成,就是在与客户结账的时候,他都分文不差,拒绝客户的请吃。这样一来,就越发得到了经理的信任。很多员工都愿意跟着温江干。只要是温江揽下的工程,都完成得好,得到客户的信任和好评。
  经理对温江的人品和工作能力越来越了解,信任感也随之提高。温江成了经理依靠和合作的不二人选。这位经理很有心计,觉得公司的兴旺发达是和温江的紧密配合和合作分不开的。为了稳住温江的心,决定把公司10%的股份拨给温江。温江从此成为了该公司的股东之一。
  到了第三年,经理还有别的公司要经营打理,就把装修公司的全权交给了温江,并又增加了5%的股份给他。
  人无信不立,温江就凭着自己诚实的劳动,得到了公司的信任,仅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一跃成为公司的正职和决策人。所辖部下也都愿意和温江一起干,因为他公正,赏罚分明,这样的带头人很难遇到的。
  温江的文化水平并不高,经营好公司需要招聘管理人才。一位刚刚大学管理专业毕业的女大学生叫吴娟的应聘做了他的办公室主任兼秘书。
  这个吴娟,是大连人,人长得秀美,性格温柔。对温江交给的工作无不尽心尽力。在吴娟的努力和对外公关下,公司的业务不断扩大。快到三年的时候,公司的规模翻了一翻。
  人这种东西,尤其男女感情问题,是无法说得清道得明的。一个大学毕业生,放着未婚小伙不爱,却偏偏爱上了温江。是什么原因呢?是由于温江的为人处世让别人感动。俗话说,男人因爱而崇拜一个女人,女人因崇拜而爱一个男人。两人年岁相差有10岁左右。温江的为人,领导能力,让吴娟深深地佩服; 吴娟的工作公关能力,让温江觉得人才难得。很多时候,都是在吴娟的细心打理下,才使公司的信誉越来越高,合作伙伴越来越广。在公司董事会的研究一致同意下,将公司增加了工程建筑方面的内容。真正地成为了一个从基建开始一直到室内装修的完整的工程队伍。
  一次,温江由于工作过于劳累,不幸病倒了。在生病期间,吴娟包揽了公司全部工作。并且每天都抽出时间无微不至地照顾温江,天天定时向温江汇报当天的工作。使得温江虽然生病,但公司并未因他生病而工作有所懈怠,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温江想到的,吴娟也想到了;温江想不到的,吴娟也考虑到了。男人可贵的是责任心,女人可贵的是善解人意。
  温江感动了,深深地觉得公司离不开吴娟。吴娟也觉得温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男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之间无话不谈,彼此离开就好像缺少了什么东西。在一次共同招待客户回来时,两个人趁着酒意走到了一起。自此以后,吴娟对待温江更是尽心尽意,虽然也知道温江已有家庭,但是也心甘情愿和温江在一起。在不了解温江家庭情况的外人看来,吴娟就是温江的一个贤内助。
  离家四年未回去了。温江还是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他决定回去一次,也可告慰全村,我温江终于有出息了,混出个人样了,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把工作向吴娟交代清楚之后,温江去大连的最繁华的天津街商店购置了必要的物品和礼品后,就起程回家了。
  由于温江的从大连回家,才引起了在中篇小说《两个打工妹》中的小珍和小琴去大连打工的故事。
  小珍想到上次和小琴短暂来连,又匆匆被叫回去的过程,真是使得小珍无限感慨。这次重回大连,小珍下定决心要大干一番,否则就无脸再回泡南头村。如果还像上次那样,会让乡亲们瞧不起的。
  当天晚上,在化妆品店上班的几个小姐妹都回来了。一看增添了新的伙伴,都纷纷上前来问候,小珍也大大方方地回礼,并把从家里带来的土特产分给大家食用。大家都觉得小珍真的很懂事。其实小珍这次来,吸取了上次两手空空的教训,这次真的是下定了决心,有备而来。这一层,她早就想到了。和几个小姐妹谈话,也操着一口大连腔。是几个小姐妹误认为她就是大连人。再打听那三个人,也都是来自农村,一个是普兰店的,一个是金州的,一个是长海县的。当夜无话,第二天早上,洗漱已毕,就到天津街西面靠大连火车站的一个浆菓店吃了油条和豆浆,一个人不过才花了一元五角钱,吃得已经很饱了。
  在往回走时,一路浏览街道两旁的景致。使小珍感慨万千。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不辜负温江大哥和吴姐的一片苦心,干出个样来,也像温江大哥一样,再回到泡南村,一定要让乡亲门刮目相看。
  第一天上班,小珍格外小心,对每个一同上班的人都给一个笑脸,给大家留下的第一个印象一定要好。一楼二楼的小姐妹一共将近40人,各个是靓丽超群,都是一副粉白的面孔,皮肤都很鲜嫩。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个化妆品店的化妆品一定是很管用的。要不这些售货员怎么能各个都是这样一副好面孔呢。真应了《红楼梦》中对美女的描写,“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小珍很注意别的售货员的一举一动,接待客人的方式和举止,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和别的售货员毫无二致了。尤其是那一口大连话,更是可以乱真,丝毫不亚于真正大连人说话的腔调。在应付接待客人方面,也像一个很有经验的化妆品的行家一样,对所销售的化妆品的特性和成分说得头头是道,很令客人刮目相看。王经理对小珍也很满意,看得出这是一个搞推销的好苗子,因此也格外看好,给她创造能够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上班一个月,就提拔她做柜台小组长,工薪也上调了200元。第一个月,小珍的固定工资加提成,就拿到将近4000元。小珍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留下近1000元的零花钱外,其余3000元都存入了银行。
  泡南村,真是一个风景格外秀丽的地方,有山有水。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是个很好休闲疗养的所在。就说村北面,是一望无际的莲花泡。小琴夏天经常来这里玩,对于莲花泡的美景,总是恋恋不舍。夏天天气热,小琴就忍不住脱了鞋,下到浅水的地方蹚一蹚。水里的小鱼,并不害怕她反而上来啄她的脚,弄得她痒痒的,痒着痒着,不由得就咯咯笑出声来。把脚从水中往水面一踢,总会有几条小鱼被踢翻在空中,紧接着又落在水里,这才恋恋不舍地向泡子深处游去。几只鸭子,把身体竖直地扎在水里,屁股却露在外面,两只蹼爪使劲朝后扒向前面浮游,那是在追赶小鱼。抓住一条小鱼,就露出上身,仰面把抓住的小鱼囫囵吞下。之后扑啦着双翼,快活地呀呀叫着。
  云雀,在空中嘚嘚地欢叫着,似在给小琴助兴。
  多好呀,小琴此时也是非常快活的。进入雨季,泡子里的莲花都开了,一眼望去,绿绿的莲叶,粉粉的莲花分明。发出的阵阵香气,吸在鼻子里,胸中是一阵宽松,都被香气注满。那滋味,比吃什么美味都让人惬意。每当此时,小琴就迷醉了,被满泡子的莲花香气迷醉了。如此美丽的风景,在现代工业如此发达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中国,真是很少见的。
  小琴自小就喜欢家乡,她始终相信,没有比家乡更好的地方了。自己如有机会,一定会为建设家乡,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出一把力的。
  这一天,闲着无事,小琴沿着泡子的东面,顺着泡边往北走去。泡子东面的白灰厂已经被扒掉了。以前烧白灰,总是有不少污染物飘落到莲花泡里,致使有的小鱼因被白灰呛而死去漂在泡子的水面上。白灰厂的周围也是寸草不生,露出一片光秃秃的石头。乡里环保部门与白灰厂的负责人几经交涉,终于使白灰厂同意关门迁到石佛寺大队的西山上。自那以后,泡子东沿就又恢复了以前的绿色环境。再往北走,就是班屯了。班屯又是农场又是种畜场。离班屯还有半里多远,就会听到牛的哞哞声和羊的咩咩的叫声。在班屯的东山上被一片白色的羊群所覆盖,不时有羊群从山上下来到泡边饮水。常常在晴天,从东往西是一片片白云在飞快地飘移,看得人眼花缭乱。
  泡子的四岸都还是自然的形状,四周都是土岸,直接与水接触。在少雨的日子,泡水水面自然降低回缩。一旦到了雨季,随着雨水的增多,泡水逐渐上涨,向四周扩张,莲花、菱花也都开放了。身在铺满浮萍的上方,真像似花园开满了鲜花。这时,无论是小船还是人都不再进得到泡子里面,因为水下面是盘根错节的莲花藤所缠绕,小船难行,人也寸步艰难。各种鱼就在这个季节生长得最快。经过一个夏季,小鱼一下子能长到一斤或者一斤半。在夏季将过,莲叶莲花凋零的时候,就有人开始下挂网,头天晚上下好了网,第二天去提网,总是会有不少的鱼被挂在网上。不得不使人感叹,真是鱼米之乡啊!
  小琴就是喜欢这个莲花泡。无论冬夏,几乎每天都能和莲花泡接触。冬天,当蛟螺神驾车经过,泡子的冰裂开,现出泡水来,又是捞鱼的好机会。所以一年四季这里都不缺少鱼的出产,家家都对泡子的鱼情有独钟。对于做鱼菜,都有与外面不同的独到的烹调法。小琴从小就看到母亲做鱼,做出来的鱼味道鲜美,甭提有多可口了。有人说,在这时候吃泡子人家做出的鱼,拿刀割你的耳朵也不觉得。这种说法无疑是夸张的,但也说明这里对鱼的独特做法绝对是独出心裁,独树一帜的。时间长了,小琴就在母亲做鱼时细心地观察,现在基本上掌握了做鱼的技巧。都说大连的鱼好吃,但是在温江请她和小珍吃大连海味馆的鱼时,小琴就认为,大连做的鱼是好吃,但是比起家乡这里做的鱼来说,那还是要差一筹的。那么这里是怎样做鱼的呢?
  首先,做的鱼必须是活鱼,现做现抓。鱼抓来之后,再刮鳞,开膛破肚。除了肝肠不要外,其余的内脏都要留在鱼的腹腔之中。用清水冲洗净沥水,然后用刀在鱼体两面各剞上数条刀纹。鱼收拾好了,下一步就是准备好做鱼的作料。葱花、香菜、大蒜、八角、花椒、盐、酱油、醋(最好是酿造醋)、白酒(或者料酒)、白糖等混在一起,放在一个大碗或者小盆里。将锅置于旺火加热,倒入食油烧至七成热时,提起鱼尾,先将鱼头下油锅炸一下,再顺势下鱼体,用手勺推移,炸至微黄时捞起沥油。炸完后,将鱼拿出来,用勺子将油㧟出,只留少许。再把鱼放回锅中,倒上混合好的作料。最后,把啤酒打开,倒入锅中,代替汤料,注意不许加一滴水。加热做好后,鱼是鲜嫩的,鱼肚处的肉,用嘴一抿就碎了。
  在大连吃的羊肉,也不如家里做得好。班屯有种畜场,每个集市上都有牛羊肉出卖。泡南村做羊肉也是有自己的特点。家里做的羊肉无论怎样炒,炒出来的羊肉都是嫩的,不会因炒过火而咬不动。这个做法也是母亲教给小琴的。
  首先,把羊肉切成一公分大小的方块,再将粉子(淀粉)化开成糊状,在锅中将食油缓开后,将羊肉块在粉糊中过一下,再放在锅中炒,同时将各种作料下至锅中,在爆炒过程中孜然是少不了的。炒好后的羊肉也是鲜嫩的。足可以称之为饭桌上的上品。
  小琴想,这里有着大连所见不到的美味,如果将来发展好了,不会比大连差到哪里的。
  小珍在大连一晃快半年过去了。每到休息时间,小珍就到大连的各个名景点区去游览。除了以前吴姐领她们走过的地方外,小珍又去了星海公园,老虎滩,大小石槽,傅家庄,棒棰岛等。在海边的大连就是美,在万里无云的天气里,站在海边,那叫一个美。蔚蓝的大海,一望无际。远处驶来的轮船,竟然是先看到桅杆烟囱,整个船形才逐渐显露出来。海鸥高高低低地一边叫着一边飞来飞去,时而把整个身子扎到大海里面去。坐在老虎滩的海边,海下的各种植物,小虾小鱼清晰可见。海里有一种植物,就像葵花一样散开着,当小珍把手指插向小葵花的花心时,那花就猛然关闭了,真的很好玩。后来向别人打听,才知道那叫海葵。海葵还会自己吃海水里的小动物呢。当小动物游落在海葵的花心里,花就关闭了,把小动物闷在里面吃掉。那它是植物还是动物呢?问别人说不清,她自己到现在也没有弄明白。
  总之,小珍在大连是愉快的。整个环境都令小珍向往和喜爱。大连话也让小珍学得惟妙惟肖了。就是大连本地人听小珍说话,也不会想到她原来是外地来的。
  模仿着别的姑娘,小珍去美容院把头发微微地烫了,使头发稍稍向后卷。每天早上起床,洗漱完后,小珍就用店里赠的美容膏搽脸,然后用白脂粉薄薄地扑一下脸,再照镜子看看,那真叫一个美。小珍不免顾影自怜起来。班上的小姐妹也认为小珍长得就是漂亮, 不比哪个影星差。小珍就越发得意起来。在向顾客介绍化妆品时,那声音娇滴滴的,很令顾客神往。不用说,经小珍介绍的化妆品,顾客是信得过的,你看人家自己就保养得那样好,她所使用的化妆品能差得了吗?
  自从小珍进入这个店,店里的生意格外好。比以前火爆多了。王经理格外对她另眼相看。每个月销售提成都不少于2000元。进店以来,除了日常花费,小珍在银行存了将近20000元左右。小珍从未见过这么多钱,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有时在睡梦中常常笑醒过来。
  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小琴的进步很大。于山看到小琴这样刻苦好学,也认真地教。初中一年级的课程,小琴快学完了。学了代数和几何,使小琴的头脑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特别是学了几何,在小琴的头脑之中有了另一种感觉。不知不觉地就把莲花泡的影像进入到了自己的头脑中。莲花泡是那样美,怎么划分它,才能使泡子更美呢。将来,我要是有钱,首先就要承包这个莲花泡。承包后,就要在莲花泡上面修一座十字形的栈桥,把它一分为四。东西南北的人都能在栈桥上往来,喜欢垂钓的人就可以在栈桥上任意一个位置垂钓。
  小琴边学习,满脑袋里作的都是家乡将来发展的梦。莲花泡子的西边的山上将来会怎样,哪里种苹果树,哪里种梨树,哪里种桃树……在小琴的头脑里,都有自己的规划和打算。
  在拜于山为老师一边学习中,一边托于山回城办事时,代为购置治山治水的书籍,科学养殖和种植的书籍等。于山也为小琴的执著而感动,就更加尽心尽力地辅导小琴的学习,小琴有不懂的地方就问,于山就给予耐心的解答。
  小琴越来越觉得于山已成为自己不可或缺的朋友和老师,于山在小琴的精心照顾下,原来杂乱无章的生活过得井井有条。衣服有人给洗,饭菜有人给作,或者特意作好送过来。不知不觉,两个人都觉得离不开对方了。
  于山,这个中师毕业的学生,当年就是为了扶贫助教来到泡南村的。自从来到泡南村,泡南村的教学质量直线上升。孩子们在于山的教导下,都很爱学习。几次瓦房店市小学作文比赛中,泡南村小学有好几篇学生作文入选,主要的辅导老师就是于山。一连几年于山都是瓦房店市的优秀教师。
  看到于山取得的这些成绩,小琴也喜在心中,为有这样的好老师感到高兴,要知道,于山也是小琴的老师呀。
  两个人渐渐地熟悉了,也开始无话不谈。小琴把自己对家乡的想法告诉了于山,于山很支持,鼓励她先好好学习,练就了本领,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梦而努力。
  时间就这样飞快地逝过。于山已经26岁了,小琴也已经过了20岁。小琴和于山的接近,父母是认可的。村里的很多人也认为这对年轻是很般配的。不久,村长从中看出了点儿门道。在一次村会之后,和于山谈起了这件事情。问于山对小琴是如何看的。当然,小琴在于山的心里的形象是很美好的,温柔,善良,善解人意。村长在和小琴的父母沟通之后,又征求了小琴的意见,就正式给他们提媒了。
  双方都觉得很满意,这桩婚姻就这样定下来了。
  小琴一心想着学习,一半会儿还不打算结婚。于山也在自修大专的课程,每天除了教课,也在孜孜不倦地努力自学着。看着这对上进的年轻人,别说小琴的父母,就是村里人也觉得很高兴。
  于山和小琴的婚姻定了下来,两个人之间就有了进一步的接近和发展。除了小琴对于山的生活起居更加关心和照顾外。两个人的关系也较以前近多了。于山除了教小琴功课外,还经常找一些中外的小说引导小琴阅读。通过阅读这些小说,小琴的思想境界有了进一步的开阔。觉得人生竟然是那样美好。尤其看到男女之间的恋爱竟然是那样浪漫。心里有意无意地对和于山的将来有了无限遐想。在一次小琴帮助于山打扫寝室后,于山第一次拥抱了她,两个人的嘴唇接触到了一块。小琴的脸色红红的,心脏狂跳不止。虽然以前也和王京接触过,但是今天的这种感觉还是第一次。有了第一次接吻,就有了第二次。于山很是喜欢小琴,发现小琴的口中散发一种芳香,那种感觉是从未感觉到的。由此对小琴就更加锺爱了。晚上两个人相约到莲花泡边,亲密地依偎着。于山有一副好嗓音,经常小声地哼唱着歌曲给小琴听。小琴原来也是喜欢唱歌的。在学校读书时也曾得到音乐老师的称赞。对于好听的歌曲,小琴也在用心地学习,慢慢地就能和于山一起合唱了。小琴最喜欢的歌曲就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敖包相会”。每唱到情热处,两个人就紧紧地互相搂抱着。两人的嘴唇不由自主地贴到了一起。那种感觉真是好极了。每每一唱起这两首歌,最让小琴感动了。
  小琴除了平常抓紧时间学习外,一到农闲,就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好在于山也认真教她。在相爱的人之间,有了爱情这个杠杆,学习什么都快。小琴在于山的鼓励引导之下,很快自学了初中的全部课程,除了英语有点儿困难外,别的课程进展得都很顺利。为了学习好英语,小琴是下了不少功夫的。每天都定点看中央电视台的教英语节目。郑培蒂老师的课程她是一次也没有落下,早上利用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到莲花泡岸边大声朗读记忆英语单词,小琴读英语的声音落在泡里,再从泡里反弹出来,别提有多好听了。甚至正在欢叫的小鸟听了她的朗读声音也停下来,静静地听着,欣赏着。
  对于将来,小琴是有打算的。除了要建立个人的婚姻生活外,就是要全身心地投入改变家乡落后面貌上。她要努力奋斗,攒钱,攒够了钱首先就要承包这个莲花泡。承包后,要在泡内养鱼,在周围的山上栽植果树。泡南村的四周山上栽种水蜜桃是最理想的了。来到莲花泡旅游的人们都喜欢吃这里产的水蜜桃。这里产的水蜜桃在大连地区是最可口的了。
  另外还要美化莲花泡周围的景色。头脑中计划着将来要在莲花泡上面修一座十字形的栈桥,把它一分为四。东西南北的人都能在栈桥上往来,喜欢垂钓的人就可以在栈桥上任意一个位置垂钓。
  通过她不断地加强阅读,头脑进一步地开阔了。她把自己的设想讲给于山听,于山也非常支持她。
  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是小琴日夜萦绕心中的一个梦。
  三台满族乡,是瓦房店的粮仓,是瓦房店主要的产粮区。可它有复州河、岚崮河从中间流过,往西入海。风景别提有多秀丽,何况还有美丽如茵的莲花泡,更使三台满族乡增色不少。来三台满族乡旅游的人就越来越多。常常有的游客带着钓竿来莲花泡,在岸边垂钓,都是满载而归。
  莲花泡需要管理,这样下去不但很多自然资源白白损失浪费,也使莲花泡疏于管理,很多功能不能得以利用和发挥。村里注意到了这一点,乡里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一次乡里在泡南头召开的现场会上,乡长特地提到了这一点,并向泡南头村的村民征求意见。
  小琴听了,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会议一散,小琴就去找于山,把乡里现场会的精神和于山讲了。于山也很高兴,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泡南头村,是个比较落后和封闭的地方,外面的消息很少进来,村里的人无事也很少出去。所以尽管别人也参加了现场会,但是很少有人对此热心和注意。这个现场会几乎就好像给小琴专门开的一样。
  小琴对于山说,她要参与对莲花泡的管理,想把它承包下来。于山举双手支持她,在于山的全力支持下,两个人写出了一份对莲花泡承包的初步设想和规划,用以改变莲花泡的现有状况。也对承包所需要的资金做了初步预算。由两个人一起去乡里上报。乡长亲自接见了他们,仔细地听取了他们的设想和计划,觉得可行。但是还要由乡里的主要负责人进一步研究落实。两个人听了,甭提有多高兴了。
  没有让他们两个人等多久,也就是一周时间就有回音了。乡里对他们的设想和规划很是欣赏,专门开了会议讨论了他们的规划,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初步决定无息贷款5万元。此外还无偿资助3万元。实行免税三年,减税两年的待遇。他们心里非常激动,尤其是小琴,几天来都没有睡一个踏实觉。天一亮就到莲花泡四周踏勘。于山还请来了瓦房店市的水利勘察队对整个莲花泡进行了测量。对莲花泡的规划是,第一,把它作为全乡和周围临乡的储水水库,第二要做好水产养殖。首先要对泡子四周进行修缮,并用石块将泡子四周沿岸砌起来。为了灌溉水田,分北东南三个出闸口,可以北对胜利乡,东对复州乡,南对三台乡进行灌溉。泡子之大,可以满足5万余亩水田的灌溉任务。泡内养鱼,各种鱼类,有鲤鱼、草鱼、武昌鱼、鲢鱼、虾等,计划每年产鱼5万市斤,莲藕4万市斤。每年的冬季,还可以提供5万市斤的土煤。泡子西面环山,山上栽有果树,将来在其它三面也要栽种果树,除苹果树外,还要栽种桃树。据来旅游的人们讲,这里出产的水蜜桃非常好吃,是别的地方所没有的。很受旅游客人的喜爱和欢迎,遗憾的是栽种得太少,产量很低,供不应求。
  莲花泡,特别是盛夏,来旅游的人非常多。在这里玩后,要返回到三台乡的驻地去吃饭,住宿也要在那里。住宿可以,但是往返吃饭可就不方便了。
  于是决定在泡南村建一家饭店,专门为来旅游的人解决饭食的方便。副食每次都少不了泡子所产的鱼虾。植物水产有莲藕、莲子等。料理都是独具特色的,尤其是鱼,其烹调方法是小琴家几代祖传的。
  莲花泡的工程,给泡南村解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就是在农闲也有活做。解决了常年可就业人口40余人。村里对此是赞誉有加的。无论是老一辈还是年轻的一辈,对小琴都是非常钦佩的,称赞她有正事,用普通的话说,就是有事业心。真的是给家乡办了一件大好事。
  两年过去了,泡南头村到三台乡政府的道路也重修了。公路是柏油路,公路加宽,原来从村里到乡里爬山越岭得用几小时的时间,现在只用半小时就可以了。如果騎自行车,那就更快了。
  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能卖钱。现在大批栽种的桃树已经结果,水蜜桃的产量也大大地增加了。来这里旅游的客人,基本上可以满载而归。
  小琴计划着,她发现,这里是冬暖夏凉,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这里80多岁的老年人,随处可见,还是一个长寿村。在泡子四周都发现了温泉,就是冬天,村民来洗衣服,水都是温温的,不冰手。随着眼界的开拓和从日本打工回来的人的述说,小琴又有了新的想法。从日本打工回来的人说,在日本,从南到北到处都有温泉,无冬历夏,都有大批国内外的人来温泉休养避暑洗浴。就这一项,每年都会给日本增加一笔很大的收益。
  一个家乡未来的发展梦,在小琴的头脑中不断酝酿着,成熟着。
  在小琴的头脑中,未来家乡的面貌不断酝酿成形:
  莲花泡在农田耕耘农作物生长季节,由北东南三个方向对外供水,浇灌良田;西面的山上种植着苹果、水蜜桃、梨、枣和核桃;莲花泡上面修一座十字形的栈桥,把它一分为四。东西南北的人都能在栈桥上往来,喜欢垂钓的人就可以在栈桥上任意一个位置垂钓。
  在南端修建避暑山庄,有多口温泉井一年四季提供热水。此外,还有一个规模相当的饭庄,招待四面八方来此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每年对国家的贡献都会不断增长,很多城镇的居民争相来此落户,老百姓的生活会更加美好。这里一定会真正地成为辽南的旅游胜地,鱼米之乡。
  小琴小珍二人的归乡记,到此暂告一段落。欲知后事,还待以后本人细细叙说。
  

上一篇:骑大青骡子的爷爷

下一篇:续香火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