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尹航:鲁院的签名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13-05-27
  来鲁院之前,我并不知道这扇大门会通向哪里,更不知道这里的魔法石会点亮怎样的幻境,又会遇到怎样的人,只剩下高兴了。
  接到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届高研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夜里,漫步在抚顺的街头,当空一轮鹅黄的圆月,心情却变得有些复杂——我不敢肯定眼前的一切都是真的,而不是出于幻觉。如果一觉醒来,发现这都不是真的,只是黄粱一梦,该怎么办?
  但这一切的确是真的。不用愚蠢地用针扎自己的手指,我看一眼窗外明丽的清晨,内心涌起的想长啸的冲动,足以让我吹着口哨,翻检行囊。北京,每年都去上一两次,而这次比任何时候都令人犹疑顾盼。在那里住上两个月,这本身就是全新的体验,更何况是在鲁迅文学院。搜索网上的资料,会找到这样的介绍:鲁迅文学院是一所招收中青年作家、文学理论评论家、文学编辑家和文学翻译家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专业培训机构,是中国作家协会直属的局级事业单位。前身是文化部和中国文联共同创办的中央文学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1954年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1958年停办;1980年经批准恢复为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1984年正式定名为鲁迅文学院。学院组织有大批国内第一流的作家、评论家、学者、教授参与教学。自2002年春季起,鲁迅文学院开始创办高级研讨班。
  继续搜索下去,找到了《鲁迅文学院历届高研班学员名单》。那些在国内文学界响当当的名字,像瀑布一样飞流直下,让人眼前不间断隆起记忆中与这些名字紧密相连的文学作品,几乎可以筑起一座冰山。其中,仅辽宁的学员就足够令人仰视:首届的孙惠芬、巴音博罗,第二届的刁铁军、刘元举,第三届的薛涛、张宏杰,第四届的于晓威、周建新,第五届的高海涛、秦朝晖┅┅那么,这些老师,今后我真的可以在一个人的时候,叫声师兄、师姐吗?
  临行前抚顺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召开八届七次会议,其中有项议程,就是欢送我进京学习。带着这样沉甸甸的情谊和期望上路,装满两个月生活用品的拉杆箱,就显得毫无重量。到了鲁院,找到贴有我名字的房间,一床、一桌、一椅、一台电脑、一方茶几、一盏台灯┅┅对于写作所期望的一切,一样不缺,还用奢望什么呢?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学员,就这样开始了张弛有度、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在学员自我介绍时,我是这样说的:我的名字比较好记。有句成语——引吭高歌,我就是尹航。来自中国石油作协,现在抚顺石化工作。小的时候一直梦想成为一名书法家,后来感到写作的道路更加顺畅。我的写作以散文为主,至今已经在北大中文论坛散文原创做了八年版主。记得2005年参加在北大勺园举办的网络资源研讨会,来了新加坡、香港和国内高校的许多学者,我当时就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一个好的平台,能遇到许多比自己优秀的人,并且发现这些人比自己更努力。我这次参加鲁院的学习,同样有这样的感受。我为到鲁院学习自豪,更为认识鲁院的老师和鲁二十的同学自豪。
  这些都是肺腑之言。后来的学习生活,也的确印证了我的直觉。老院长白描在题为《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品格》的讲座中,以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三次浪潮理论为线索,系统讲授了新媒体给文学带来的变化和需要什么样的文学品格,特别是结合亲身经历讲述路遥和陈忠实等西北作家的创作情况,耐人寻味。常务副院长成曾樾和蔼可亲,和学员们一起吃食堂,把大家的需求都想到了前面。副院长李一鸣可以说是我的贵人,在抓阄选导师的时候,经他抓阄,我荣幸地成为了《人民文学》副主编宁小龄老师在鲁二十的第一个弟子——在正式以师徒身份与宁小龄老师促膝长谈的那天夜里,我当着师弟和师妹的面告诉老师,得知您是我导师的那天,是阴历四月初八,我的阴历生日。今天见到您,是5月23日,刚好是我的阳历生日——就是这样巧合。班主任李蔚超是北大博士,孩子还不满周岁,但她用自己的亲和力和热情,激励学员团队在风清气正的班风中,不断收获学习成果、排演出火爆热烈的文艺晚会,身在全媒体的演出现场,甚至让人错觉这里不是文学院,而是音乐学院┅┅可以说在这里遇到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无论是院长、老师,还是保安、门卫,都把学员当宝贝一样看待。
  至于学院安排的课程,更是异彩纷呈,名家荟萃。这期高研班的主题是“作家的责任和使命”,是继鲁十九之后这一主题的延展。中央党校文史部主任、教授周熙明老师的讲座,更像是一堂哲学课,他的学术视野在理性主导的现代文化和近代史中穿行,让人对怎样理解文化强国,有了更深思索;王蒙题为《红楼梦的小说学案例》的讲座,让人感慨的是,这位年近八十的老先生,依然保持着活跃的思维和敏锐的反应;吴义勤题为《文学发展状况的认识》的讲座,较全面地评述了一年来当代文学的主要创作成果;胡平题为《作家的成长——关于中国特色的作协文学院教育》的讲座,不仅较详细地介绍了作协文学院教育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状况,还说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趣事。
  的确,在鲁院的学习生活,时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惊奇。他们不仅来自老师、来自学院,也来自同学。记得临来鲁院之前的一天晚上,即将中考的儿子很郑重地找我谈了一次话。我以为是让我买什么稀缺的图书。他是很爱阅读的,从小向我和妈妈要过的奖赏,只有书。读小学的时候,觉得无书可读,卡夫卡也读得津津有味。近年热衷网络阅读,背着我和妈妈在偷写玄幻小说,藏在他房间写字台下——那个记事本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他对我说:“从网上知道,陈艾阳这个月的12日也要去北京学习两个月,如果他是你的同学,给我要个签名。他要是不给签,也不要勉强。”来到鲁院查找学员名单,果真有陈艾阳,这期学员里共有两个是来自网络的。但一时不知道是哪个人,听儿子说他是个二十多岁的南京人,每一个差不多年纪的南方人,我都留意观察。问一个同学,知道他在学习期间还有很重的写作任务,每天关在房里写作,不长露面。在学员见面会上,看着桌牌,发现他刚好坐在我的后面。在学员的轮流发言转到远处后,我马上向他说明了情况,递给了他纸笔。他爽快地写下了——尹帅棋:前程似锦,心想事成!落款是方想——他的网络笔名。
  属于我自己的惊喜,是求到了铁凝主席的亲笔签名。通过查看往届高研班的博客,知道铁凝主席每届高研班开班和结业,都会抽时间参加,并与学员合影留念。出发前就带了本崭新的《笨花》。开班仪式铁凝主席果然来了。仪式后,同学们围着铁凝主席合影组成的人墙,几乎到了密不透风的程度,我的愿望看来要落空了。渐渐同学们的照片拍得差不多了,我挤过去,没来得及自我介绍便唐突地求取签名。好在铁凝主席没有在意,一挥而就,很洒脱的钢笔字。
  而我得到的另一个签名,多少有些戏剧性。我们这些学员赶到首都饭店紫云厅,去听中国作家协会八届三次全委会的讲座,我旁边坐着的一位老先生,问我:你看到阿城了吗?我看他手上拿着会议座位图,气度不凡,便好奇地问他:您是?他说:刘恒。我几乎是本能地递过纸笔,请他签名。他只是低调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手机号码。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