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对振兴战略的一次艺术解读
来源:沈阳日报 | 作者:  时间: 2014-05-26
   5月17日下午,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辽宁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铁西区委、铁西区政府联合摄制的30集电视剧《大路上》在北京举行了专家座谈会,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仲呈祥等12位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上编剧商国华和导演沈好放介绍了《大路上》的创作初衷和拍摄心得,十余位专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与会专家认为,《大路上》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是一部真实反映我国大型企业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扭转乾坤的正气歌。
  用艺术的方式展现铁西工业史
  《大路上》编剧 商国华
  我一直生活在铁西那片土地上,2000年前后,我目睹了铁西国有大企业死与生的过程,特别是企业工人家属所经历的阵痛以及他们追求的尊严,这是我用剧本的方式展现历史的初衷。
  首先,我希望通过电视剧展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体现工人曲折的命运史。1998年以后,大型国有重工企业一落千丈,工人们在这一阶段遇到的种种困难,在文学界基本是被忽略的,所以我希望通过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生命的悲欢展示出中国工人阶级——生的奋斗与死的坚强。
  其次,我想通过这部电视剧补充那段特定历史时期企业工人在困惑中的英雄形象。当时的企业像在悬崖边上,工人们明知道向前走是荆棘遍地,却仍然没有退却。在这种极端困难条件下思想张力是一种精神,是工人阶级特有的以敬业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放大。
  最后,我想通过这部电视剧补充东北工业发展史。从2003年以后到今天,短短十年之间,沈阳换了一个模样。剧中表现出来的变革故事、人物精神世界和一幅幅风景画都与东北振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种强大的气场贯穿全剧
  《大路上》导演 沈好放
  一部好的电视剧,气场会帮助导演、帮助编剧将平面的东西变得鲜活起来,这部电视剧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这种气场。商老师作为40多年生活在铁西的剧作家,剧本中呈现的那种硬梆梆的生活,足以打动人心。
  为了捕捉更多的细节,我特别拜访了沈阳五个大工矿企业老板,听他们讲述企业改革的艰难。辽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率先告别旧的体制,产业工人要重新寻找出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面临的不单是生活上一时很难解决的困难,还有内心对于尊严的重新认识。
  经过了十年的改革,铁西不仅建成了全新的与世界同等水平的工业,工人的生活环境也是焕然一新,一幢幢新的楼房,充满了新生活的希望,也充满了新时代做人的尊严。我觉得这正是剧中最大的改革成果。历史要求改革,恰恰这十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让工人阶级重新找回了往日的尊严。
  主题上超越了一般的工业题材
  著名文学评论家 丁振海
  该剧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振兴东北战略部署为主题、主线,艺术呈现了沈阳老工业基地加快振兴步伐,实现工业转型的艰难历程,释放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能量。
  第一,全剧前30年、后30年的关系处理得辩证稳妥,既肯定了上世纪50、60年代,老一代工人技术人员对共和国作出的巨大贡献,又凸显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而剧中塑造的那些可歌可泣、性格鲜明的国企领导干部和工人技术人员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历史地、发展地展现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艰巨而辉煌的十年历程,具备了史诗的品格。第二,全剧在反映十年历程的基础上,抓住了两点,一个在精神层面,一个在具体体制改革层面。精神层面上,全剧将工人阶级的骨气、志气和责任感、使命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但除了有志气还要有能力,剧中所谓的能力表现为创新,一方面是以科技为龙头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是体制创新、企业重组、资源整合,两线并进、相辅相成的。所以说,这部剧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上超越了一般的工业题材。
  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沈阳的巨变
  著名文艺评论家 张德祥
  首先,《大路上》这部电视剧让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沈阳的巨大改变。
  其次,《大路上》这个题目本身也传达了正确价值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凝聚人心。虽然企业面临困境,但无论是工人还是厂长,他们的心都和企业连在一起,为企业想办法,重新创造新的辉煌。
  再次,一个时代的到来必定要有一批人付出,那么这个时代付出者是谁?就是工人阶级。国企改革,首先面临着下岗,下岗意味着生存没有保障,直面改革一路走来不是鲜花,我们也有困难、泥泞的时期,敢于面对真实历史的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崇高者。所以说,工人阶级才是为这个时代作出真正贡献的人,也是为国企改革付出了代价,为时代付出了代价的人。
  最后,该剧抓住了国企改革的核心——创新,写国企改革、写工业或者写中国特色的发展,创新是核心。国家一再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今天我们把这个话题通过作品传达给世界,传达给观众,我觉得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一曲扭转乾坤走向世界的正气歌
  著名文艺评论家 李准
  30集电视剧《大路上》是我国国有企业在世纪之交,特别是新世纪扭转乾坤走向世界的正气歌,也是我国产业工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再肩负自己主人公历史担当的位置上创造新奇迹的一首大风歌。
  第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改革深入的难点,又是中国在21世纪发展的一个巨大的亮点。新中国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上起飞,然而20世纪末,很多重工业工厂特别是机械制造工厂都陷入了一个困境。这部剧非常令人信服的从国企的最低点写起,通过改革和工人的奋斗,走到了世界最前沿,填补了工业题材空白,贯穿了整个中国重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支撑中国梦,它的份量力比千均,应该在央视一套播出。第二,这部电视剧站在普通工人中间,以满腔热血揭示了工人阶级在发展和改革进程中,勇于承担历史重任,成为中国整个老工业基地改革的一大亮点。该剧全景式揭示了沈阳铁西区的老一辈和年轻一辈产业工人在最困难的条件下,靠着自己诚实劳动,不但养活了自己,也帮助了周围人,为工人阶级,为国有企业的员工争光。第三,这个片子激情讴歌了大型国有企业——共和国长子在发展中的担当精神和主人公精神。真正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国防支柱型产业主要还是国企承担,而以徐光汉等人为代表的国企主人公,更是经济发展大厦最主要的支柱,他们身上的团结互助精神,忍辱负重、宽大为怀的精神,都是国有老工业基地的传承精神。
  领悟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活教材
  著名影视评论家 仲呈祥
  首先,我们不能局限地认为《大路上》仅仅是一部工业题材电视剧,它体现出一条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是植根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上,要趟出一条自己风格的道路,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道路,所以这个电视剧不仅仅填补了工业题材的空白,还用实践证明今天的中国影视艺术要走一条真正的有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因此,该剧也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电视剧人,学习、践行、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重要指示的一部活教材。
  其次,这部剧把蕴含在中国工人阶级心灵深层、精神结构当中的文化基因发掘出来,与当代生活相联系,与现实需求相衔接,爆发出精神能量,不仅仅是国企职工看了会感动,所有的中国公民都有感触。中国国有大企业的工人太令人尊敬了,他们的人格、他们的尊严、他们的情怀、他们的使命、他们的担当都为当代中国人树立了榜样,这才是正气歌、正能量。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应该播这样的戏。
  讴歌了工人阶级的崇高精神
  《光明日报》文化部主任 彭程
  这部剧一开始反映下岗职工的生存艰难和内心沉重之感,很真切很凝重很细腻,同时几个人物形象性格也表现得很生动,能够扣击观众的灵魂。
  之前看过商国华老师的情景舞台剧《我们走在大路上》。三幕剧,用音乐、舞蹈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上个世纪末,铁西区工人面临工厂经营艰难的状况,那种强烈生存压迫感以及他们不甘心沉沦,奋斗、挣扎、奋进,终于走出困境,再造辉煌这样的一个感人心路历程。这一幕幕场景和现在工厂从艰难中挣脱出来,凤凰涅槃、再塑辉煌的外在是相互印证的,在描绘外在变化的同时也深入刻画了内在情感和心路历程。
  总之,这部作品既有广阔的历史图景再现,大时代整个铁西区的艰难转型,又有个体在其中所付出的代价,宏大叙事与个人体验相结合,充满时代感,正是在宏大和细微之间,这部作品呈现了巨大的叙事张力,讴歌了工人阶级勤劳朴实、自强不息、奉献祖国的崇高精神。
  展现了沈阳企业的独特文化
  《光明日报》文化部副主任 李春利
  我去年去铁西看了宝马生产线,中国人的智慧和德国人的严谨,让我看到了两种文化融合出来的精神,企业文化在沈阳老工业基地很特别,这样的精神气质在片子里都能读到。
  第一,这部电视剧写了改革,但是没有回避矛盾。从企业的最低点起步,看到奄奄一息的人,我们不知道这个人接下来的命运怎么样,看到百废待兴的企业,我们也不知道企业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发展,种种矛盾疑问让这个故事本身充满了可看性。第二,这个故事写了变与不变。国有企业改革,大量的企业职工下岗,他们改变观念,改变生活,从生存本能到人的自尊,人的尊严意识觉醒;而不变的是坚韧的精神,是传统道德、是孝心、是珍爱、是不离不弃、是共度难关。这里面精神气质非常可贵,也是这个时代所缺失的。 第三,这部剧把矛盾冲突设计到了更高的层次上,打破了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模式,家和国的命运连在一起,个人和时代发展连在一起,把个人的关系上升到集体荣誉感,探寻生活意义和理想,这也是《大路上》独树一帜的地方。
  见证了铁西的十年变迁
  《文艺报》艺术部主任 高小立
  首先,《大路上》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工业题材电视剧。我们在这部剧里看到了直面国企改革的现实,感受到工人工作的场景,感受到工人和工人之间的情感。
  其次,铁西区是我们这部剧里的重要载体,而且是沈阳,中国重工业的符号。十年间,铁西区从东搬到西建,到变为崭新的铁西区,这其中蕴含着整个沈阳重工业传承的精神。
  为工业题材剧带来一股正气
  《求是》杂志文化部主任 赵光
  《大路上》的隆重推出,不但让处于边缘的工业题材电视剧打了翻身仗,也带来一股正气,这是一部真正的国企改革史诗剧。剧中的这股正气主要体现为迎难而上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再创辉煌的勇气。
  中国的改革不是少数改革家搞起来的,广大国企产业工人才是改革发展真正的脊梁。《大路上》艺术化地表达了这样一个主旨,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计划经济年代还是市场经济时期,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咱们工人阶级依然是好样的,依然是我们的领导阶级,是我们国家形象的代表,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也是一部真正的主旋律正剧。波澜壮阔展现了国企浴火重生的艰难历程。
  对民族精神的一次展现和呼唤
  《中国电影报》副社长 唐榕
  电视剧《大路上》的推出不仅是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改革中实现全面振兴的历史回顾,也是对民族凝聚力的一次讴歌,对民族精神的一次展现和呼唤。
  《大路上》这部剧将改革中所呼唤的勇气和担当,所思考的一些出路,所关注的一系列的问题一一进行挖掘、抒写和展现,在历史纵深中挖掘讲述故事,在回顾与反思中启迪当下,总结得失,在积极与奋进中重振雄风、找寻出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提振中华民族的真实写照。(刘胤宇)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