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刘巍:保持了狼原生态的尊严
来源:辽宁日报 | 作者:  时间: 2015-02-27
     据说,在电影界有三个领域是大家都不愿意涉足的:水、孩子、动物。由于拍摄对象的不可知因素太多,搞不好就会延长制作周期,追加大笔投入甚至血本无归。如今细究起来,数码技术的发展使“水”不那么可怕了,其实从技术主义的开创者乔治·梅里爱透过鱼缸拍摄“海底世界”开始,我们便积攒了一系列对付“水”的手段,直到我们看到了亦真亦假的 “泰坦尼克”、“少年派”等海难片;孩子呢,毕竟大人跟他们可以交流,导演总是有办法将孩子纳入可控范围之内的;看来动物是最麻烦的,因为它和人有着不同的基因链条、不同的思维模式……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无法以己度人的物种。这就不难理解姜戎原著的《狼图腾》在出版十年之后依然独享着文字的荣耀,难以被影像化的原因了。小说2004年出版,中国内地再版150多次,正版发行500余万册——这在当下的出版界绝对是个奇迹。小说还被翻译成30余种语言,英文版、法文版的译本为原著增色不少,在全世界都积攒了人气。终于,慢工出细活,电影《狼图腾》历经7年的筹备制作,在农历大年初一人头攒动的各大影院,与我们见面了。
     人类艺术史上从不乏对狼的崇拜,比如《与狼共舞》等,狼教给人类太多的品质:勇敢、智慧、顽强、忍耐、热爱生命、永不屈服。电影《狼图腾》将“图腾”的内涵外延做了多维诠释,每个人都会在其中感受能量。这部电影当然是个浩大的工程,构建起这工程的根基便是——电影真的做到了尊重“狼”的尊严。
     资料显示,制作团队光养狼就耗时3年,他们看着40多头狼从小长到壮年,从萌宠到雄壮。导演让·雅克·阿诺与“狼王”每日亲吻,演员冯绍峰与狼捕猎、玩耍,培养亲近感也锻炼镜头感。电影有98%的镜头是实拍的,目的就是要给观众展现狼最真实的一面。小说中这样写狼的价值观,“它珍视自由也珍爱生命,狼被俘之后照吃照睡,不仅不绝食,反而没命地吃、敞开肚皮地吃,吃饱睡足以后,便伺机逃跑,以争取新的生命和自由。”也许由于拍摄难度太大,我们在电影中并没有看到狼群内部的交流,小说中对这一面揭示得要细致些。“你看,狼懂气象,懂地形,懂选择时机,懂知己知彼,懂战略战术,懂近战、夜战、游击战、运动战、奔袭战、偷袭战、闪击战,懂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还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全歼马群的战役意图。 ”这也从另一面验证了拍摄的真实,毕竟,他们之间的“狼语”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姜戎曾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给予电影很高的评价:相比之下,我在小说中有关狼眼的文字,则逊于阿诺的电影画面的力量。我们在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奔跑中,总能看到眼睛的特写,也就是说,在文字遁形狼生存真意的背后,图像的色彩构图等技巧赋予狼真实的美感。我们在狼眼的镜头中,可以读懂它们布阵排兵时的处变不惊,它们在狼崽受侵时的愤怒怨恨,它们复仇时的不顾一切……在狼的生存层面,电影保持了它们原生态的尊严。
     电影亦给予狼足够的狼性尊严。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没看过书或不懂狼性的人很难理解:知青陈阵省下自己都舍不得吃的肉喂狼,但狼要挣脱锁链而咬了陈阵的胳膊——这才是真的狼。“陈阵发现蒙古牧民擅长平衡,善于利用草原万物各自的特长,能够把矛盾的比例,调节到害处最小而收益最大的黄金分割线上。”蒙古草原狼代表着野性和强悍,它们智慧、狡诈、勇猛而凶残,这也是全世界的老板推崇此书并以之为蓝本宣讲企业文化的原因之一。人对狼最好的关爱,就是让它以最自然的方式拥有本性,就如影片主题曲唱的:不要怀疑我踉跄的荣耀,我渺小可我眷恋流放。人类,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对狼来说,也不过是陌生的他者,所以我们对狼的豢养、怜悯,都不如静默,与这个我们深爱的物种彼此尊重,并立天河,即便是有偶然刹那间交汇的光亮,还是在各自走入该走的轨道——给狼以狼本性的尊严。狼和人是可以共处的,“草原人其实是运用草原辩证法的高手,还特别精通草原的中庸之道。 ”
     当然,狼之所以成为图腾,除其生存本性之外,还有与其他物种共存共荣的尊严。按照毕利格老人的说法,草原上的每一个生灵,都是在腾格里——蒙古民间宗教最高的神的安排下,有序地生老病死,这样和谐的秩序中,包括人、马、狗、草原,当然还有黄羊、老鼠和狼,每一个生灵都有活着的理由,每一个生灵的死亡都有其意义。小说《狼图腾》似乎在构建一种狼的本性与人的本性对照互文映像,进而引申至人类各种族之间的类比,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类比。就如书中写的,“我刚才忽然想起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他认为,西方人兽性多一些,而中国人家畜性多一些。 ”电影则由于制作团队的国际性和跨文化交际,跳出了民族主义的桎梏,它更本质的是在融合的问题。对于差异,我们彼此尊重。小说的结尾有些凄凉,把那匹狼的牙拔掉,它不再是战士,狼为挣脱锁链导致感染而死;电影却置换成放狼归草原,尊重图腾的本性与尊严,这样的改写更尊重草原的习性和它的自然法律。
     □刘 巍(作者系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