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2012年二季度辽宁散文述评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12-09-06
   夏日植物的繁茂似乎昭示着本省散文创作的葱茏景象。在许多写作实践者看来,散文是一个最契合有感而发式的文体样式,谁都可以在这个领域一试身手,这一方面造成散文的门槛很低,一方面预示着它对散文的文体品质有着更高的期待。本季度,辽宁的散文创作在老中青三代作家那里都能找到丰收的回应。
  5月份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的老作家高深一部散文新作《那片淡淡的白云》,凸出该部作品追溯记忆的文本品质。该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发表在国内刊物上散文作品近百篇,作品内容涉及西北往事、旅途观景、历史札记、人物速写等宽广的题材视域,作者感时伤事,忧思深广,字里行间投射出一位老知识分子的深沉激越的历史情感。尤其第九辑《童年与军旅》系列追忆性作品,从暮年成熟视角打量童年、少年时光,叙述醇厚、老道、清新,娓娓道来,不枝不蔓,标志着作者新的写作高度。
  王秀杰擅长以行走在大地上的方式,精心捡拾隐匿在自然万象中的美的翎羽。发表在《鸭绿江》2012年第1期的《鹤意充盈的大院》从史料和现场两个视角,追溯王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渊源,透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命运变迁。以谦卑的文字,表达身为王氏后裔的自豪与感恩的情感,自然流露的真情,极富亲和力。发表在《鸭绿江》2012年第5期的《草原夜色美》精心捕捉草原日出时刻的奇景,将日月同辉的瞬间比喻成日与月短暂的对话,使草原上的自然景象被主体情怀笼罩,具有一种充沛的感性之美和童话意趣。她发表在《海燕》2012年第6期的作品《三清人护山“有道”》,高倍放大三清人从自然理念出发科学修建空中栈道的核心细节,衍生出尊重自然、维护自然权益的现代人文环保意绪。作者一路追踪当地建设者体恤自然的心路历程——从为树木让道,到立志把三清山建设成一座举世瞩目的文明山、生态山,为当代三清山人画出了一副高贵纯美的心灵肖像。这样一幅肖像正是当代中国在处理开发与保护关系上所欠缺的功课。叙述不急不缓,一张一弛,语言平实而清丽。
  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董恒波在游历散文中不时放进童真的气质和文化的积养。在发表在《文艺报》2012年6月15日的散文《在仙岩和曹村流连》中,作者一开篇就把我们带入前辈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名篇《绿》的经典氛围当中——“我第二次来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在这个耳熟能详的句式中,我们自然回顾起朱自清先生所给予我们的难忘的仙岩印象,这为作者节省了描述的空间,使他能够直接进入到文化的思绪当中。相对于第一节,曹村的段落更为精彩,作者对这个走出了82位进士的小村落充满了文化的仰止和敬畏,表达了作者对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积极的文化出路的探求。
  西藏特有的时空氛围和神秘的人文气息,给作家诗人提供了在寻常的城市寻觅不到的陌生感。宁珍志发表在《鸭绿江》2012年第4期上的散文《我在高原》以西藏为水,清洗沉浸在城市浮尘中的旧日灵魂。作者从整理西藏之旅的心灵相册中,择取“孩子”、“目光”、“干净”三个关键词,展开心理与现实的碰撞与聚焦,期待着产生审美心灵的电光效应。叙述紧凑,词语繁复优美。
  与该篇几乎构成同题创作的是白长鸿发表在《满族文学》2012年第2期的散文《斯米拉山口的藏族女孩》,它以小说般的细致的笔触,徐徐展开一个观光客眼中的藏族女孩的内心世界,小姑娘的愿望和诉求不过是拥有几件合身的衣裳,这个简单的要求,激起了同行的几名观光客的恻隐之心。作者回到城市后与妻子上街按照藏族小姑娘的照片寻找合适的衣服,以了却心底的重负。
  发表在2012年3期《满族文学》的张大威的散文《色之美》向我们展示了想象所能抵达的宽度。蓝、灰、黄、紫、粉五种颜色引发作者自由狂放的联想,以想象为经纬建立一个色彩的宇宙,这个宇宙是多维的——它同时又是情感的宇宙,思想的宇宙,人生的宇宙。写作视角新颖。
  沙爽发表在2012年6期《文学界》上的散文《人言》,是又一篇聚焦女人一生,展开抒情与剖析的人物散文。沙爽的此类文章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系列,让人们从女人的独特视角来审视人生与世界。她敢于抛却已被人们接受的惯常结论,凭着自身的深厚学养和敏锐的洞见力与理解力建立自己的判断。她以缓慢的叙述笔调、深切悲悯的情怀解读人物关盼盼的一生。以此一生论及人言的危害。人言,我们都太熟悉它了,智者不屑,愚者不弃。从这个角度讲我可能就与沙爽的观点相异了。被人言所害的死,是不值得的死。能取不值得的死,只能是愚。如果说沙爽这篇文章的主题仅限于人言,就会埋没这篇文章丰富的其他内涵,沙爽甚至在字里行间随处都有人生絮语式的感受。这也是她一贯的行文风格。
  辽宁的散文创作实力在全国的位次还处在一个力争上游的阶段,尽管本省的散文作家不乏才情和艺术积养,但与全国一流的散文创作还有一定的距离。这要求我们的散文创作必须有一种不破不立的大精神,方能走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