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好人谭久多
来源: | 作者:冯金彦  时间: 2019-12-02
  爱心老人谭久多学雷锋的故事
  
    
  历史总是这样。
  历史总是习惯于忘掉一些旧的名字,以便记住一些新的名字,新的感动。
  在太子河岸,在辽宁省本溪市的观音山下的小市镇这片厚重而纯朴的土地上,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朴素的共产党员的故事,也被历史珍藏,被岁月珍藏。他用11年的对雷锋精神的坚守,用近万次无私的服务,写就了一份人间的温暖和感动,写就了一份忠诚和奉献。
  11是两个形象的数字,像两道无限延伸的铁轨,把他的理想送得很远、很远;11像横跨天堑的一道桥梁,让善良和真诚在这片土地上一路绿灯。
  
  一
  严格地说,谭久多的故事要从20多年前说起。那时,他工作在草河掌变电所,一个偏远的农村变电所。
  变电所附近,有一个姓张的大娘,无儿无女,生活困难。四年多的时间里,没事的时候,谭久多就去大娘家,帮大娘修炕、修电视、劈柴,照顾大娘的生活。
  后来,由于工作的突然调动,谭久多来不及和大娘告别就去了偏岭,去筹建一个新的变电所。
  大娘挺长时间没有见到谭久多,就四处打听,托人给他捎信。可谭久多工作的地方偏僻,信息不通,三年后谭久多才从别人口中知道大娘找自己。他特意在单位请了假,买了水果,从小市坐车去看大娘,回到变草河掌电所,才知道大娘一年前已经不在了。谭久多非常懊悔,在乡亲们的指点下,他找到了大娘的坟地,把拎来的水果摆在大娘的坟前,跪在大娘坟前大哭了一场。
  他觉得对不起大娘,对不起大娘的一份牵挂,一片深情。他似乎无意间给大娘留下了一点温暖,又因他突然的离去而把这份温暖变成了一个孤独老人的痛苦期待,这份隐隐的内疚在他的情感深处堆积了20多年,20多年后,当他给一个又一个老人重新找回微笑的时候,这份内疚才像山谷里最后的积雪消融。这一段说不上刻骨但难忘的经历,也给谭久多一个启示,世上有许多事不能等,孝敬老人不能等,子欲养亲不在是作儿子的憾事,做好事其实也不能等,你想为谁做点好事可那人不在了,也是你的一件憾事。
  于是,2000年退休后,谭久多就在小市镇的煤炭巷租了个房子,办了一个爱心服务站,他要用自己的手艺为残疾人和困难户服务。1972年就参加工作的谭久多从没有离开过农村的变电所,一个人在乡下摸爬滚,他练就了好手艺,好本事,心灵、手巧,什么都会修,什么都会干。起初,他只是想为贫困户和残疾人免费维修,可当他看到贫困户和残疾人的生活困难,不但免费维修而且还搭上买零件的钱,当时他的退休工资只有700元,时间不长就维持不下去,连买材料都没有钱了。他去找工友林爱民,两个人平时并没有太多的交往,太深的交情,可听说他做公益活动缺钱了,林爱民二话没说借给他一万元,用这一万元,他不但交了房租,还填置了一些必要的工具。一年之后,借的1万元还没还上,他手里又没有钱了。这次,林爱民又什么话都没有说,再借给他一万元,正是这两万元,让谭久多走出最难的日子,坚持了11年。
  11年来,谭久多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但在他11年爱心服务的道路上,他也曾经一次次被人们感动,是人们的支持,关爱和理解,支撑着他,让他走了下去。
  从事爱心服务11年,他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从来都是捡孩子的衣服和鞋穿。大儿子脚大,大儿子的鞋他穿着不合脚,小儿子的脚又小,他穿着小儿子的鞋又挤脚,脚发涨,每天晚上他必须烫烫脚才行。
  2011年底,去本溪电业局明山分局作报告时,明山分局送给他两套工作服,这是他目前最好的服装。两套工作服,他都整整齐齐地摆在那里,平时不舍得穿,有什么重要活动才穿上。
  谭久多的内心善良和柔软,似乎一阵微风吹过都会溅起波澜。他看不得别人的痛苦、不幸,他的眼中和心里也放不下一粒别人痛苦的沙子。
  每次走进困难和残疾人家,面对一双双渴望的目光,他的心就软了,就痛了。他不能放弃,也不忍放弃,只要有一点力气,他就要把爱心服务进行到底。
  
  二
  11年来,谭久多骑坏了四辆自行车。
  四辆自行车,都是谭久多从废品收购站买回来,每次买回的破车收拾收拾,就成了他的交通工具、帮手,不但他骑,还得驮工具,因而他的车子,比一般的人费,一辆自行车别人能骑四年,他连两年也骑不上。
  他的第一辆车是2000年7月份买的,骑了三年,圈都烂掉了不能用了,可又没有钱买车。他就推着破车,把服务站里的废铁,用不上的旧零件凑了凑,一起推到废品收购站卖了50元钱,又推回一辆旧车。
  11年里,他骑着自行车跑了几万里路,进行着爱心的长征,风风雨雨的4000个日子里,他撒下的不只是一片车铃声,还有一地真情的种子。
  片断一
  家住小市镇谭家堡的孟广清是谭久多的“老客户”,从第一次服务开始,孟广清家的活谭久多就包下了,孟广清也信得着这个实诚的老大哥。
  去年11月,孟广清打来电话,家里的暖气坏了,洗衣机坏了,三轮车也坏了。
  谭久多接到电话,拉上两个儿子,带上焊机等工具,雇车赶到20多里外的孟广清家。爷三个安装锅炉,维修电器,忙了一上午才把一切都收拾妥当了。要走时,谭久多看院里简陋的车棚坏了,二话不说又操起电焊,把破烂的车棚重新加固了。爷三个累得一身汗,看得孟家人不过意,坚持付点钱,哪怕把雇车的钱给了,谭久多说啥也不要,连孟家准备的热乎乎的饭菜都没动一筷子,就带着两个儿子回来了。回来的路上,两个儿子十分动情地对谭久多说:“爸,你一定要立住为民服务这个牌子,你老了,干不动了还有我们俩。”
  片断二
  2011年腊月27,谭久多接到一个求助电话,说家里的水管被冻裂了,漏水不止。
  谭久多没有多想,带上工具就赶去了,去了才知道事情并不好处理,由于是室内的主上水管冻裂,地面上已经结了一层冰,水还在不断地从裂缝处喷溅出来。找到总开关把水关掉是最好的办法,可总开关怎么也找不到,谭久多别无选择只能顶水作业,他先将冻裂的管子用锯锯掉,管子一掉水从水管喷涌而出,堵也堵不住,谭久多一下子就成了水人,厚厚的棉衣被水打透了,人打着冷颤干活。他顶着水套扣,接管,在水中一干就是1个多小时,活干完了,人已冻透了。
  他推车回服务站时,刚走了十几分钟,身上就开始哗哗往下掉冰碴。回到服务站,他脱下湿透的衣服放在电暖气上烘着,因为服务站没有换的棉衣,他只能披着单衣蹲在暖气旁。
  恰巧邻居进屋,看见他的狼狈样,开玩笑说:“你在屋里待热了?”
  谭久多自嘲地说:“心里热。”
  那次,他感冒了一个星期。
  片断三
  一个叫姜希元的残疾人,把谭久多当做自己家里的人。家里的大事小情,大活小活都给谭久多打电话。
  阳台跑水了,地板被水泡了,一脚踩上去水就泛上来了,谭久多把地板拆开,打上水泥地面,把地板重新铺好。
  热水器上水管坏了,漏了一地水,谭久多把水管换了。
  最有意思的是一次老姜打来电话,谭久多急三火四去了,问什么事。老姜说,门上的把手不亮了。
  门上的把手不亮了,你用洗涤剂擦一擦不就好了,谭久多又好气又好笑地说。
  三
  谭久多爱心服务站的墙上挂着许多日记本上,下乡调查记录,爱心帮扶活动台帐,党员活动记录……打开本子,一笔笔捐款,一次次活动都记得清清楚楚的。
  2011年11月18日
  第二次去碱厂镇赵堡四组汪永婷家看望,送去大米1袋,豆油1桶,现金800元。
  参加人:王刚、谭红军 、于桂新、杨英、关晶……
  2011年11月20日
  组装暖气,修理管道
  买件用47元(不含车费)
  谭久多爱心服务的每一笔收入,每笔支出,都清清楚楚记在帐上。可记在帐上的只是数字,所有的捐款,谭久多都是把捐款人带到被帮助人的家里,让捐款人亲自把钱交到被帮助人的手里。 谭久多说这叫直接捐款,这样做,一是让捐款人放心,二是捐款人只有真正走进被帮助的对象时,才会感受到爱心的温暖和力量。
  汪希振是谭久多日记本上多次提到的一个名字。
  汪希振是碱厂镇赵堡村的农民,妻子早年病逝,为了女儿,他没有再成家,20多年他又当爹又当妈,一个人拉扯着孩子。
  女儿上大学了,他松了口气,想安度晚年,谁想天降厄运,正上大学的女儿突发精神分裂症,中途辍学了。他带着女儿四处治病,花掉家里仅有的积蓄,孩子的病却依旧不见好,绝望阴云一样笼罩了所有的日子,一个悲苦的走投无路的汉子,无奈之下拨通了谭久多面向社会的公开服务电话。
  谭久多听完电话,立刻让儿子开车,连夜赶往50公里外的赵家堡。
  走进这个一贫如洗的破房子,望着痴痴呆呆的孩子,原本就善良的谭久多流下了同情的眼泪。
  从此之后的半年,他带着爱心服务队的志愿者先后4次去汪希振的家,给他送去钱物3000元,给老汪的女儿洗脸、洗头、买药、看病,帮老汪收拾屋子,还在县委组织部领导的帮助下给父女俩办了低保。
  如今,老汪女儿的病好转了,生活的条件改善了,老汪看见了希望。
  老汪的事是找上门的,有些事却是谭久多自己捡着做的。
  杨永贤是棉织社区的特困户,原本也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可命运却在某一天不再对她微笑,丈夫离她而去,两个儿子都患上了重病。全家三口人只有她一个人低保的补贴。
  谭久多听说杨永贤的情况后,马上和爱心服务队的人员去杨永贤家,了解情况,帮助杨永贤走出困境。
  他们送米、送面、送油、送钱,孩子治病的药钱不够,谭久多又组织县幼儿园的老师给杨永贤捐款。在爱心的搀扶下,自卑、自闭的杨永贤重燃生活的希望。杨永贤告诉儿子说:“我们一家都要好好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老谭。”
  谭久多所关心的却是让杨永贤一家不但有信心而且有能力把日子过下去,过好。
  春节,单位发了一袋大米、一袋白面、两桶豆油,他直接拉到杨永贤家。
  县里奖励了他2000元,他一分钟没舍得动,用这钱给杨永贤买了两台缝纫机。谭久多知道,一时的帮助只能解一饥管不了百饱,要让杨永贤一家生活有保障,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只送给她一个不行,得给她一个果园。谭久多要帮助她收一些破旧的衣服,让杨永贤扎成抹布再去销售,自己创业,自己造血。
  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亲身体会到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为他人做点好事, 我心里有着一种满足感。特别是一些残疾人和孤寡老人,他们需要我。看着他们的生活如此艰难,我也要继续走下去。”
  四
  2011年,县政法委把县城所有弃管楼楼道声控灯的维修工作交给了爱心服务站。
  谭久多刚接手,便有许多电话打了进来,一个封闭小区一下子就打进38个电话,细细一了解才知道,有些小区的物业图省事了,把谭久多的电话贴在楼门口,把本该他们自己做的活转嫁给了谭久多。有物业管理的小区不是谭久多服务的范围,可老百姓的电话打来,谭久多不忍心解释,接到电话就去维修,这样一下子把全县声控灯维修的担子压在自己肩上了。这副担子重啊,光凭力气不行,仅有服务的精神不行,还需要资金的投入,他把一分钱掰成四瓣花,经费不足,材料不够,谭久多就将换下来的灯座拉回服务站,一个个检查修理,一修就是半夜。
  今年三十的晚上,鞭炮声把许多声控灯烧坏了,大冷的天,谭久多带上两个儿子出去维修。这个还没修好,下一个报修的电话又打进来了,维修完6栋楼,回到家已是十二点多了。
  谭久多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虽然没能在家好好的过个年,但是我心里很踏实,因为我知道只要我把他们的灯修好就不会有人因为楼道漆黑而摔倒,只要他们能安安全全地过个好年,我这个年就过得很满足。
  2011年11月6日
  共换掉灯座12个,修好7个,都重新利用,节省42元。
  这半年多来,在小市镇的街道上,人们常常看到一个用自行车推着梯子,东奔西跑的老人的身影
  仅仅半年多的时间,谭久多已经维修一万多盏声控灯,许多坏了半年、一年没人管的声控灯,一个电话打来,谭久多就赶过去,把灯修好。
  谭久多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谭红军,小儿子叫谭红生。老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谭久多从开始做爱心服务那天起,两个儿子就是他的帮手,特别是干力气活时,谭久多一个干不动,总有一个儿子在身边。每次活动,谭久多都让儿子跟自己去,参加的活动多了,时间长了,耳濡目染,两个孩子都有了父亲同样的热心肠,都有了同样的爱心。
  看着父亲骑着自行车驮着工具,东奔西走,风里来雨里,有时去泉乡,山城子这样的地方,一个来回40多里太辛苦。哥俩心疼父亲,俩人一核计,大儿子拿钱给父亲买了一台大发面包,哥俩研究买车时没告诉父亲,把车提回来开到服务站时,儿子才说:“这辆车捐给服务站了。”由于单位的工作性质,大儿子是上一天班休息三天,小儿子是上一天班休息一天,休息的时间,两个人就成了爱心服务站的专职司机
  如果说,人们用“官二代”、“富二代”去描述一个特定阶层人的话,那么这两个真诚善良的年轻人应该是最标准的“爱心二代”。
  五
  本溪县电台的包艳丽是第一个采访谭久多的记者。
  2009年,感到一个人的力量有限的谭久多给县电台的“小马帮你忙”栏目打电话,包艳丽于是走近了谭久多,走进了一个老人的内心世界。采写谭久多的节目播出后,小包和她的四个同事也成为了谭久多爱心服务队的一员,不但是一个新闻事件的记录者,还成了爱心服务的推动力量。她们和谭久多一起,一次次走进贫困户的家庭,走进敬老院,走进一个个温暖和感动。
  二道河敬老院是他们常去的地方,去得次数多了,老人们都认识他们了。
  双目失明的崔大娘,无儿无女,喜欢爱心服务队的孩子。一次听见电台记者雨桐的声音好听,就说,说话的小女孩你过来。
  雨桐听见老人喊,忙走到大娘身边。老人握住雨桐的手说:“孩子,我无儿无女的,你能让我摸摸你的脸,叫我一声奶奶吗?”
  雨桐只怔了一会儿,便紧紧地抱住老人,大声喊:“奶奶。”参加活动的几个女孩子听见老人的话也一起围了过来,齐声叫奶奶。
  被幸福打湿的老人摸着雨桐的脸,泪流满面。
  不但老人哭了,在场的女孩子们哭了,在场的爱心服务队的人都哭了。
  那一刻,包艳丽真正读懂了老人内心的孤独和期待,也明白了谭久多爱心服务的价值和意义。他们给老人带去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关爱,还有心灵的慰藉和爱的传递。
  2011年春节,本溪县电台又一次传出一个亲切的声音。
  爱心服务队在春节期间不休息,如果听众朋友家里有电器方面需要维修的,可以随时拨打谭大爷的爱心服务队的联系电话:13624143316,不只是残疾孤寡老人,而是包括咱们所有的听众朋友,像您家里的厨房炉具、电灯、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还有土锅炉甚至是暖气片漏水、管道烂的等等,这些困难,只要谭大爷能做到,都会力所能及的帮助您。并且是不收任何维修费用的。
  不只是春节,谭久多在本溪县的电台、电视台都播过自己的公益广告,在本溪县许多小区楼道门口都贴着他的服务名片。他的服务项目,联系电话都写得清清楚楚,方便群众找他。
  在本溪县,有困难不但可以找警察,有困难还可以找老谭。
  六
  2012年3月14日,雷锋生前的战友乔安山听说了他的事迹,专程去本溪县看望谭久多。两个传承雷锋精神的老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乔安山动情地说:“你的事迹非常好,社会需要我们这样做,更需要你这样的人,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乔安山提笔写下“学雷锋精神做好人”几个字送给谭久多。
  学雷锋精神做好人,这话说到谭久多的心里,这话也是他后半生的追求。
  2009年以来,谭久多和他的爱心服务队共开展活动46次,参加人员5000多人次,而且成立了碱厂和社区两个爱心服务分站。一花独放不是春,5000朵鲜花一齐绽发,就春色满园。
  2012年9月5日,经本溪县委组织部批准,在观音阁街道党工委煤炭社区党总支成立爱心服务站党支部,谭久多任第一任支部书记;县民政局为“爱心服务站”进行了正式的注册;市电业局也为爱心服务站授旗,授予其“本溪县电力公司谭久多党员爱心服务分队”的旗号。2011年,谭久多和他的爱心服务站被本溪县政府、县综治办授予“2010年度平安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谭久多被本溪县委授予“先锋奖章”荣誉称号,被本溪市文明办授予“雷锋奖章”荣誉称号。
  一花引来百花香。
  11年来,谭久多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做好事的时间很“久”了,做的好事很“多”了。他以11年的坚守,让爱的星星之火,在山城大地燎原。
   
  
  

上一篇:倾听雷锋

下一篇:与雷锋结缘的人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