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朱庆昌在辽宁省作协九届四次理事会上的工作报告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13-05-2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努力推动辽宁文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2013年5月21日)


辽宁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朱庆昌

 
  各位理事,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省作协九届四次理事会。我受主席团委托,向理事会报告工作。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一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省作协在这一年中的工作,是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全面反映老工业基地振兴为重点,以加强理论批评为导向,以出优秀人才、出文学精品为目标,以全面提升公民素质为依托,以加强机关和作家队伍建设为保障,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和经验,为繁荣全省文学事业,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为迎接十八大召开和贯彻十八大精神,开展系列活动
  十八大召开前,《鸭绿江》杂志开展了以“献歌十八大”为主题征文活动,《文学少年》杂志开展了“我的未来十年”征文活动。十八大召开后,省作协及时组织机关干部进行收听收看和集中学习;并召开了全省文学界学习十八大精神座谈会,老中青三代作家畅谈了学习十八大报告的体会。春节前,我们还组织处级以上干部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中央的《八项规定》,并根据省委要求制定了本部门落实有关规定的具体措施。
  (二)配合全省工作中心,积极开展主题创作和采风活动
  去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为纪念和学习《讲话》精神,我们在5月初举办了“辽宁文学界纪念毛泽东《讲话》发表70周年座谈会”,邀请全省知名作家、评论家40余人参加,重温《讲话》精神,明确创作方向。此外,以服务大局为基点,以服务人民为导向,精心组织了一系列主题创作采风活动。
  一是“海上辽宁”大型创作采风活动。组织全省知名作家20余人分批到绥中等沿海市县进行采风创作,其中15篇优秀作品在报刊发表。二是辽宁援疆建设采风活动,组织10余人的采访团,对我省援疆人员及援疆成果进行专题采访;三是配合即将在我省召开的“十二运”和公安部门的“清网”行动进行创作采风;四是配合并积极参与中国作协组织的“罗阳事迹采访团”和“与雷锋同行采访团”的创作采风活动。特别是在罗阳事迹采访中,我省作家周建新、林雪分别创作了报告文学《生命八昼夜》、诗歌《光辉·深蓝》并受到好评。
  各市文联作协在组织活动,服务作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沈阳市文联坚持举办创作评论培训班,市作协与《沈阳日报》副刊合作,为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举办征文活动;大连市作协举办多种形式的创作笔会、征文和知名作家进校园活动;鞍山、抚顺、本溪等市作协分别建立了作家深入生活创作基地,并举办了文学作品进社区、送基层活动;丹东、锦州、营口、阜新等市作协积极组织作家深入农村、矿山、校园、警营进行采风创作;辽阳、葫芦岛市作协分别组织作家开展创作交流,并积极开展主题征文活动。铁岭市作协组织了“铁岭女诗人现象”研讨会,并举办了“辽河行”全国征文大赛;朝阳市文联组织召开了多位基层作者的创作研讨会,市作协编辑出版了《朝阳作家名典》;盘锦市作协坚持举办“盘锦文学论坛”,在作家中反响较好。此外,省内各行业、企业文协也都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了许多活动,如鞍钢作协组织文学讲座,培养创作骨干,都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三)围绕文化强省建设目标,挖掘辽宁地域文化底蕴
  省作协从2011年开始,启动并组织实施了“文学擦亮城市”活动,以文学视角透视城市文明,挖掘城市文化底蕴,作家阅读我省十四个城市的十四篇散文在《辽宁日报》发表,并被《光明日报》分别以摘要形式发表。2012年又创作出十四篇报告文学,以《天辽地宁十四城》为题结集出版,彰显了全省十四个城市各自不同的文化符号和文化特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此外,我们去年还组织作家分两批进行了辽河源文化寻访活动,先后到河北的平泉、内蒙古的克什克腾,吉林的辽源、四平,以及我省的铁岭等地,探寻了东西两个辽河源的文化地理,感受辽河流域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并写出一批作品在报刊上发表。
  (四)扶持和推出精品力作,文学创作出现新的繁荣局面
  为扶持和推出辽宁文学的精品力作,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在以下几方面做出了努力。
  1、启动我省重点作家作品扶持工程。借鉴中国作协经验,根据我省实际,我们从去年开始启动了这项创新性工作,重点扶持长篇小说创作。经过专家评委的认真审读和评选,最后确定了津子围的《海之蓝》、陈昌平的《影葬》、苏兰朵的《画皮城》、尹守国的《高速公路》、郝万民的《山的风,城的云》等5部长篇为省作协首批重点扶持作品。
  2、加强对签约作家的服务管理。通过加强创作调研和选题规划,省作协签约作家的创作水平不断提高,15位签约作家均有作品被重要选刊选载。
  3、面向全国推介辽宁作家作品。2012年我省共有5部作品经推荐被全部列入中国作协的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分别是孙惠芬的长篇小说《生死十日谈》、尹守国的长篇小说《高速公路》、林雪的诗歌《我歌唱一条江》、张笃德的诗歌《一个人的生命能走多远》、沙爽的网络文学作品《深的蓝,浅的蓝》,这种入选量在全国各省名列前茅。
  一年来,全省各门类文学创作呈现出新的繁荣,主要创作成果如下:
  长篇小说:杨大群的《伪满洲国演义》、王旭光的《城市守望者》、张涛的《大红门》、张艳荣的《跟着团长上战场》、温恕的《工人村》、李同峰《鲁西南村庄》、赵凯的《马说》、刘新华的《苍茫》等,总计约30部。 
  中短篇小说:周建新的《塔山兄弟》、马晓丽的《俄罗斯陆军腰带》、孙春平的《晚霞乘务》、刁斗的《整风》、于晓威的《眩晕》、陈昌平的《斜塔》、老藤的《波澜不惊》、鹤蜚的《土豆在飞翔》、李铁的《李杜的憧憬》、女真的《黑夜给了我明亮的眼睛》、谢友鄞的《地下》、侯德云的《圆的正方形》、刘国强的《月亮琴》、 李铭的《幸福的暖雪》、张鲁镭的《城里小屋》、尹守国的《我与市长有关系》、孙焱莉的《荞麦的日子》、鬼金的《新生活》、曾剑的《像白云一样飘荡》、苏兰朵的《彩信》、牛健哲《出入带门》、宋长江的《温泉欲》、聂与的《那晚没有出租车》等,总计约100篇部。
  散文:王充闾的《中国人》《中国事》、王秀杰的《遥远的乡音》、文畅的《情系鞍山》、高深的《那片淡淡的白云》、素素的《旅顺口往事》、董学文的《公转与自传》、万琦的《低吟区》、杨雪松的《携庄子游于艺》、沙爽的《逆时光》、王开的《我意天下》、初国卿的《浅绛轩序跋集》、于勤的《推窗有蝶》、周艳丽的《人间好日子》等散文集,以及刘兆林的《平顺喊山》、邵永胜的《小事的味道》,宁珍志的《我在高原》、崔士学的《有多少条垄在围着村子跑》、郭宏文的《一滴水的声音》、张大威的《色之美》等,总计约150篇部。
  诗歌:王鸣久的《我见我来》、林雪的《昔日已远》、柳沄的《想起雪山》、李轻松的《无力重述的事物》、宁明的《态度》、李见心的《香草的天空》、王妍丁的《复活的夜晚》、大路朝天的《其实注定的是遗忘》、王永新的《虚构的时光》、王菁菁的《光芒正在酝酿》、蓝歌的《丰碑与交响》、李皓的《战地黄花分外香》、玉上烟的《在江南》、娜仁琪琪格的《身体中的梨花》、李霞的《爱在此时》、宋晓杰的《时光的旧衣裳》、夏雨的《你要像春天来看我》、红娃的《春天,无法完成的历史》、微雨含烟的《意外之美》、梅笛的《一间涂漆的白房子》、冯金彦的《泥土之上》等诗集和组诗,以及由铁岭市作协选编的《金花绽放——铁岭8朵金花诗歌作品选集》,总计约300部组。
  儿童文学:薛涛的《小城池》、阎耀明的《白星星》、常星儿的《唱着歌走过的地方》、李楠的《春暖花开》、老臣的《和父亲出门远行》、车培晶的《西瓜越狱》、董恒波的《我的梦想是飞天》、王立春的《黑夜是魔法诞生的时候》、李丽萍的《奔跑的兔子》、于立极的《吉祥一家》、冰夫的《气球猫历险记》、刘东的《星空的预言》、李浚丰的《一颗千年的莲子》、詹丽娜的《蝶计划》、陈琪敬的《有魔力的数学神殿》、周学军的《寻找红麻雀》等儿童小说、童话和儿童诗,总计约60篇部。
  报告文学:刘元举的《银发打工者》、王兴华的《锡伯夫妻抗日传奇》、徐彻的《张作霖》、陈醒哲的《盛京医事》、胡世宗的《泉·最美》等,总计约30部。
  (五)树立评论大省形象,加强理论批评对创作的引导
  近年来我省评论家群体表现不俗,一批重点文章在全国产生影响。2012年这方面工作又有新拓展。
  1、《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继续发挥品牌优势。《人民日报》年内刊发的《中国文学发展状况》蓝皮书和《文化建设的“辽宁声音”》一文,以及《辽宁日报》刊发的《辽宁学术期刊的中国视野》一文,都对该刊的成绩与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该刊全年所发文章被《人民日报》《新华文摘》等重要报刊转载达14篇,摘引近30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文学理论类核心期刊”排名由第四位升至第三位,刊物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2、积极组织理论专题和重点创作研讨活动,全年共举办15次。其中影响较大的,一是立足辽宁和东北,举办了以“东北作家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主题的特邀评论家论坛,对辽宁及东北现当代作家群体的创作特质、优势、潜力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二是面向全国,与沈阳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合作,先后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当代文学高峰论坛”、“文学理论期刊与中国当代文学”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三是贴近实际,突出重点,与省内有关部门及各市文联、作协合作,举办了“辽宁儿童文学发展研讨会”、沈阳“长篇小说创作版前研讨会”、朝阳“新辽西派散文创作研讨会”等,注重对作家作品的评介和引导。
  3、继续推进《辽宁文学巡礼》工程,组织有关业务人员分季度对全省文学各门类创作进行跟踪扫描,及时写出述评文章,在《辽宁作家》和辽宁作家网上发表,全年撰稿30篇近10万字,受到全省会员的欢迎和好评。 
  4、发挥特邀评论家群体优势,贴近文学发展实际规划选题,推出一批有质量的理论评论成果。据统计,省作协特邀评论家去年出版理论专著和评论集5部,发表理论评论文章96篇。此外,我们还积极参与、配合省委宣传部“廖文”品牌文艺理论的撰稿和宣传,均产生了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进一步树立了我省理论批评在全国的影响力。
  一年来的理论评论成果也比较多,主要有:廖文的《现实主义的精神立场》、王向峰的《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理论指引》、胡玉伟的《<讲话>与一种文艺“新传统”的生成》、吴玉杰的《人民主体性:党的文艺思想的历史演进》、张祖立的《辽宁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研究》、周景雷的《新世纪十年长篇小说总论》、丁晓原的《主旋律报告文学的叙事优化》、马力的《改革开放三十年辽宁儿童文学艺术新质研究》、林建法的《重建文学批评的文化生态》、古耜的《挽住散文这头怪兽》、李保平的《谁让我们轻浮地活着》、高海涛的《一部小说英文版的意义》、赵慧平的《在坚守中探寻东北文化精神》、张立群的《先锋文学的后现代突围》、王明刚的《立体化的美学史写作》、孔凡飞的《大众传媒对辽宁儿童文学的影响》、王晓峰的《批评家的责任和使命》,白长青的《端木蕻良小说创作的艺术审美再识》、韩春燕的《空间叙事与当下小说的村庄呈现》、梁海的《建构中国当代文学的美学品格》、秦朝辉的《如何唤起文学的尊严》、贺颖的《轻与重:审美的知情者》、刘恩波的《穿过心灵腹地的个性化书写》、石杰的《为底层知识分子讴歌》、李黎的《<温故1942>:从小说到电影》、王宁的《捍卫“文学性”》、李桂玲的《〈当代作家评论〉视域中的莫言》等,总计约300篇部。
  (六)增强导向性、提高权威性,完成四项省级文学评奖
  根据评奖规则,2012年我们组织进行了四项省级规范化文学奖,即第七届辽宁文学奖文学评论奖、文学翻译奖、青年作家奖和第十二届辽宁曹雪芹长篇小说奖的评奖工作。通过完善评奖规则,严格把握标准,经过认真负责的初审和终评,最后评出5篇部评论、2部译作、4位青年作者获奖,另有1部理论专著和3部长篇小说分别获荣誉奖和提名奖。
  (七)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组织“公众系列文化讲座”
  按照省委宣传部的部署和要求,省作协作为全省公众文化系列讲座活动的牵头单位,从9月份开始在中国医大和鞍钢等大学、企业和基层单位,先后组织举办了5场讲座活动,邀请省内外著名学者、评论家仲呈祥、郭雪波、顾奎相、高海涛等分别做了《文化自觉与艺术欣赏》、《文学与社会》、《文学与校园生活》、《工业题材创作的文化关怀》、《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等课题的演讲,受到了工人、学生及基层群众的欢迎,听众约达5000人次。
  (八)落实改革目标,发挥品牌优势,努力办好文学期刊
  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2012年省作协所属文学期刊的转企改制工作得到了积极稳妥的推进。《当代作家评论》《鸭绿江》和《文学少年》都按要求完成了改制的前期目标。在此进程中,《鸭绿江》继续坚持社会效益,发挥品牌优势,改进内部管理,扶植文学新人,推出优秀作品,取得了初步成效。《文学少年》在改版升级的基础上,立足未成年人的素质提高,形式和内容都更加贴近读者,贴近市场,年内发行量持续稳步增长。一年来,《辽宁作家》也更新了版式风格,以宣传作协工作,服务全体会员为宗旨,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性和信息量,广受会员好评。辽宁作家网全面改版后,栏目更加鲜活,信息更加生动,贴近会员,贴近读者,点击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九)努力做好作家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作家队伍综合素质
  提高作家队伍素质是文学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为提高长篇创作的整体水平,举办了首届辽宁长篇小说创作研讨班,邀请了毕飞宇、刘庆邦、李佩甫、柳建伟、雷达、胡平、周大新等茅奖获得者和著名评论家为学员授课。
  2、为扩大文学的影响力,引导作家接触和熟悉文艺创作新形式,举办了第二届影视文学创作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积极发展壮大会员队伍,经省作协推荐,2012年我省作家有14人被批准加入中国作协。省作协新发展会员86人,会员总数达到 2428 人。
  (十)强化服务意识,落实责任目标,加强机关全面建设
  去年我们在机关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效。在加强学习的基础上,机关进一步强化了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作协工作的自觉性;机关各处室和事业单位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广大会员服务的宗旨,发挥各自的工作职能,努力提高业务水准、岗位技能和工作效率,在服务会员、业务协调、创作引导、后勤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强化内部管理,以落实目标责任制为载体,科学设置目标,合理制定标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均合格完成,受到省目标考核组的充分肯定,一些专项工作也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表彰。
 
  二、2013年工作设想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新的一年省作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团结和带领全省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推出人才,扶持精品,促进创作,活跃批评,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为辽宁文学事业向更高水平繁荣发展、促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做出新贡献。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导作家提升文化自觉
  
通过三个方面工作,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一是加强机关党员干部,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二是利用公众系列文化讲座,宣讲十八大精神;三是利用举办作家培训班和创作研讨活动,深入领会十八大精神。
  (二)围绕中心,突出主题,组织征文和系列创作采风活动
  1、2013年是毛泽东同志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50周年,为此我们组织作家进行“重走雷锋路”创作采风;《鸭绿江》《文学少年》和辽宁作家网也要开展相应的征文活动,以专刊或专辑的形式推出反映新时代雷锋精神和英模人物的文学作品。
  2、为鼓励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今年我们将在全省未成年人中开展“放飞中国梦,做志向远大的好少年”主题征文活动。这次活动由省文明办和省作协联合主办,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努力扩大活动的影响。
  3、继续组织好以“海上辽宁”为主题的沿海经济带创作采风活动,以文学创作反映和谐辽宁、美丽辽宁建设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就和风貌。
  4、继续做好辽河文明寻访活动,充分展现辽河流域历史、现实、文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打造地域文化品牌。
  5、继“文学擦亮城市”采风活动圆满完成之后,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准备启动“乡土辽宁”阅读乡村创作采风活动。计划在全省每个市选择二到三个著名乡镇或先进村,对现代乡村进行文学解读,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展示现实发展风貌。
  6、继续做好十二运采风活动,反映我省城市建设和体育事业发展成就。
  (三)加强理论批评建设,进一步引导和促进创作繁荣
  1、组织特邀评论家围绕文学创作的人民主体性主题,举办评论家论坛和全省创研工作座谈会。加强理论引导,推出一批重点文章。
  2、以特邀评论家为主体组织撰稿,启动《辽宁当代文学论集》的征稿和编选工作,以研究、评析辽宁作家的创作成就为基本内容,探讨辽宁当代文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继续办好《当代作家评论》杂志,保持权威性,扩大影响力。以该刊创刊30周年为契机,举办相关活动,探索中国当代文学成就与期刊建设的关系及发展方向。
  4、精心组织创作研讨活动,加强对省内重点作品的引导、研究、评论、宣传和推介。
  (四)继续抓好青年作家培训工作,加强作家队伍建设
  一是要继续进行专题性的青年作家培训,今年计划举办首届儿童文学创作研讨班;二是为加强对网络文学的关注和引导,准备举办一期网络文学创作培训班;三是要完成省作协签约作家的换届评聘工作。
  (五)努力做好文学评奖、职称评定和重点作品扶持工作
  今年是辽宁文学评奖的大年,我们要进一步规范评奖办法,完善评奖机制,组织好第八届辽宁文学奖的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诗歌奖、辽河散文奖、报告文学奖和第九届辽宁优秀儿童文学奖的评选。努力做到更加公开、公正,提高评奖的权威性、引导性、示范性,更好地发挥文学评奖调动作家创作积极性,引导创作繁荣的作用。
  今年我们还将进行新一批全省文学创作专业职称评审工作。要精心组织,公正实施,充分发挥职称评介、使用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从而推动全省文学队伍向高层次迈进。
  我省重点作品扶持工作于去年正式启动,今年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适时举办研讨和推介活动,力争让得到重点扶持的作品达到应有的质量,产生应有的影响。
  (六)立足高标准,办好所属文学期刊和辽宁作家网
  2013年,省作协所属的《鸭绿江》《文学少年》两家期刊要突出文学品位,发挥品牌优势,办出各自的特色和影响力。《鸭绿江》要坚持纯文学的导向,传承地域精神和开放性视野,办出新的成绩;《文学少年》要细化读者定位,贴近少年生活,在全国儿童文学期刊中要独树一帜。《辽宁作家》要积极配合作协工作,更加贴近会员和读者;辽宁作家网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增强开放性和互动性,力争办成全国有影响的主流文学网站之一。
  (七)全面加强机关建设,充分发挥作家协会的职能作用
  继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强化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上,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基本文化素养。要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高效率、高标准地完成协调、联络、服务、倡导的职责和任务,为把省作协建成学习型、服务型,文明、和谐、高效的文学工作机关而继续努力。

  同志们,让我们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进,努力拼搏,勇攀艺术高峰,不断创作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