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丁宗皓在辽宁省作协九届四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13-06-05
 (2013年5月21日)
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丁宗皓   

  同志们:
  大家好!
  刚才,庆昌主席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对省作协2012年的工作和成绩做了总结,对2013年工作做了部署,我完全赞同。2012年,省作协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促进创作繁荣为根本任务,组织作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采风活动,推出了一批接地气、有底气、聚人气的文学作品;配合全省中心工作积极开展主题创作活动;围绕文化强省的建设目标,挖掘辽宁地域文化底蕴,扶持和推出精品力作,文学创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坚持强化文学批评的引领作用,推出了一批文学理论批评力作;认真组织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系列文化讲座。这些工作,这些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文学事业的发展。在此,我谨代表省委宣传部、代表张江部长,对省作协主席团、理事会和全省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表示由衷的敬意,对本届辽宁文学奖的获奖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对新当选的副主席、主席团成员和理事表示衷心的祝贺。
  下面,就如何推动全省文学繁荣发展,我讲三点意见:
   一、文学创作要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要体现对中国文化的建设性。
  作为文化活动的方式之一,文学创作就是要通过文学叙事建构国家和民族记忆、通过文学形象塑造并丰富文化符号系统,以不断地形成文化共识,巩固社会共同经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自己的方式回应、回答时代和社会生活提出的问题,不懈地建构价值和意义,向大众传播先进文化,并以此推动文化发展。
  当下,中国文学持续地走向繁荣,文学创作总量在不断加大、文学创作队伍日益扩大、老中青作家创作各展异彩、网络文学影响日增。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更坚定了人们对于中国文学发展的信心,增加了世界对中国文学的关切度。这些构筑了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衡量文学成就的标准是,是否能感染人,温暖人,鼓舞人,引发思考,净化灵魂,提升思想和认识能力,给人带来精神洗礼;是否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领人们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在大众中推动形成广泛的文化共识,通过传播先进文化,坚定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国家和民族美好未来的信念;是否能通过不懈的努力,向世界传达中国精神。客观地说,当下的文学创作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距离这一标准尚有很大努力空间,需要我们作家继续求索。
  当下的文学创作,有一些共性的问题值得关注。在这里做一些描述,供各位作家参考。
  其一,文学迫切需要建设对现实生活和外在世界整体观照的能力。文学作品的生命当然源自作家的独特感受,源自作品的个性表达……总之,是源自作家自我精神世界的发育。没有独立自我意识的作家,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文学创作具有私人化、个人化特征,是一种个体劳动,在一定的阶段会呈现出圈子特征,但不论是私人、个人还是圈子,文学创作的过程,是作家个人面向社会、人群和外在世界,把个体生活体验上升为社会共同体验的过程,是置身现实生活不断探索、追问生命和生活意义的过程。今天一些作家精神世界封闭的状态依然存在,有些文学作品沉浸于自己的体验之中,不屑于寻求写作的社会意义,无意于所谓社会价值的实现,他们认为如此才回到了文学的根本。这种追求影响了文学的生长,这类文学的普遍特征是思想能力普遍匮乏,审美价值缺失。多数文学有故事没有思想,有语言没有精神。
  其二,文学创作要参与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释放正能量。时代发展、社会转型最根本上是价值和意义体系的变化。一些作家不适应这种变化,找寻不到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外在世界和价值、意义体系持普遍怀疑态度,反映在文学创作中,就呈现出一种虚无主义色彩。在一些作品里,展现的是人的脆弱与无能为力、人际的隔膜、社会的冷漠、对未来的绝望,人性、善良、同情、爱等等这些意义和价值在怀疑中逐渐失去,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断裂,人被描绘成孤独的个体,仅剩的价值和意义体系,只是物欲的狂欢。在那里,甚至没有文学最基本的人、人性、人道主义立场。文学书写的价值不是向人们展示虚无,而是要给人抗拒虚无的精神力量,让人充满希望;不是不断解构价值和意义体系,而是坚守中国文化固有的优秀价值和维系人类生存的价值体系,同时在文化的碰撞和剧变中,发现新的价值和意义。消解意义不是社会批判,批判带有立场,给出价值和意义选择,而解构不是建设,只是在制造文化废墟。
  其三,我们今天的写作迫切需要回到科学理性的道路上来。非理性写作是一个普遍现象。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中的中国社会影像是否是中国社会真实、客观的文化形象?是不是虽然承受文化转型带来的精神巨痛但自信而不懈探索自己发展道路、注定推动世界文明进程的生机勃勃的形象?能否客观、科学认识中国社会是作家最重要的文学能力,非理性认识必然带来非理性的文学想象,这样的文学又如何能够给出正确的意义和价值?如一些官场文学,从中可以看到作家对政治文化由来已久的偏激想象和认识,政治几乎是权谋文化、厚黑学的代名词,从而忽视政治文化在维系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影响,更遮蔽了政治文化的理性力量。又如职场题材文学写作,职场被置于市场经济背景下,文本书写的关节点,是资本对生活和人精神世界的渗透,对人尊严的剥夺和对人性道德扭曲。在资本面前,一切成为交换的商品,人的精神力量消失,只成为另类的物质符号。此类文学创作,预设了一个无序、无理性、无道德底线、无文化禁忌、人皆回到原始状态的社会生活背景,这个背景就是文学非理性倾向产生的土壤。如此缺少理性的文学创作非但给不出意义和价值,而且还不断解构并破坏固有的意义和价值。
  上述三种情况,是我们对文学包括网络文学阅读的一个直接体验,不知道是否准确,愿意把这些观点拿出来与大家商榷,欢迎大家批评。上述问题的存在,有非常复杂而深刻的原因。与作家把握当下复杂变化着的现实的能力不足、价值取向不明有关,同时也与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有关。这些思潮给作家怀疑一切、解构一切意义提供了依据,也因此割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那么,像这样的写作局限,在辽宁文学中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是否引起大家足够的警惕。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研究中国社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书写社会生活,是中国文学进一步繁荣的关键。我们应该注意,当下西方对于中国的意义已经发生结构性改变,科学地面对和汲取西方文学和文化成果是摆在作家面前的一道课题,如何走自己的道路?如何获得文学的中国经验?如何为人类文明贡献自己的文化叙事?文学是一字一句写出来的,每一个字句都应该浸透价值和意义,都应该充满希望地指向中国文学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写作对文化的建设性,已经成为一种历史要求。
 
  二、作协要把文艺理论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坚持文学理想和文学价值标准,正确引导作家创作,为辽宁文学发展营造好的氛围。
  作协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对文学发展的引导。办文学刊物、文学评论和文学评奖都是发挥引导作用的重要手段。作协要通过这些手段,推出一批具有较高思想含量和艺术水准的文艺作品,并以此为参照标杆,催生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涌现。也就是说,文学评奖、文学批评包括办刊物,它的目的是要给文学界提供一个价值标准,引领文学在健康、正确的道路上发展。
  其一,要积极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完整的文学活动必然包括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而文学健康发展需要这两者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一个时代理论批评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时代的文学走向和文学创作所能达到的高度。这种文学理论批评对于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反复强调,已人所共知,但关键在于如何切实发挥其重要意义。面对纷纭复杂的文学现实,理论批评能否及时作出正确的分析与总结,积极指导引领文学创作,与文学创作相互促进,相偕发展?当下的文学批评饱受诟病,一些文学批评家们失去批评操守,失去批评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文学批评走向了主观化、神秘化和自我封闭化。因此,转变批评风气,提升批评品质,发挥批评作用,成为摆在文学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作协在这个过程中,责无旁贷。要下大气力抓文艺理论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制定切实有效的规划,培育良好的文艺理论批评生态,从而推动文学健康发展。《当代作家评论》是我省乃至全国开展文艺理论批评的重要阵地。这样一本省份办的刊物,能够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内成为同类刊物的排行第三,是非常不容易的。它始终保持全国的学术视野,不降格以求,同时大力推荐我们辽宁作家,兼顾到辽宁作家的创作。它是我们辽宁文学界的一张名片,也是我们中国文艺批评界的一张名片。省作协要持续办好《当代作家评论》,有责任保持它的地位和光荣。
  同时,我们要团结、组织省内批评家开展一些高水准的文学批评。《当代作家评论》依托刊物做了一些文学活动,那么我们其他部门能不能也做好策划,提供一些大型的、有价值的、有丰富信息传达的,能够让更多作家来聆听、来学习、来交流的平台。这里还有我们省作协特邀评论家队伍。特邀评论家是一个很整齐的队伍,尤其是这些年还吸纳了多位省内高校从事文艺批评的骨干教授,已具备了较强的研究批评实力。接下来,我们能不能更坚实地做一些策划,更好地对全国的文学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对本省的作家进行集中推介。希望省作协在这些方面提出一些好的设计。
  其二,要努力办好文学刊物。《鸭绿江》和《文学少年》是省作协办的两个品牌性的文学刊物,是作家们展示、交流和学习的阵地,是文学人才成长的摇篮,承担着培育、发掘和集结人才的任务。创刊于1946年的《鸭绿江》,是我们一说起来就很骄傲的刊物,在80年代有它自己的繁荣期。今年,《鸭绿江》改版,现在看来已经有了新的起色,但要成为一个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期刊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我们的编辑队伍立足辽宁放眼全国,选择最好的作品,联络最好的作家,培育我们地方的文学力量。我们需要在这些方面做更大的努力。
  其三,要继续高标准地开展辽宁文学奖各奖项的评选活动。文学创作当然不是以评奖为目的,但评奖却是评价艺术作品水平、推动文艺创作发展的重要衡量与奖励机制,具有引导创作和激励作家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省作协可以通过组织评奖工作,推出优秀人才和优秀作品,并以此作为示范和导向,激励作家进一步投入创作,催生更多优秀作品。在评奖中,要注重“名副其实”,加强评奖管理,规范评奖过程,严格评奖标准,切实发挥好文艺评奖的示范导向作用,确保评奖的含金量、公正性和权威性。不为了评奖而评奖,不一味贪多贪大。辽宁文学奖至今已经举办七届,对于培养和鼓励辽宁作家、孕育优秀文学作品发挥了很大作用。希望省作协继续做好文学评奖工作,真正发挥评奖实效。
 
  三、作协要建立文学生态意识,强化服务意识,为不断催生精品和人才,创新工作。
  辽宁是一个文学大省,但还不是文学强省。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去做。
  其一,要在制度上营造一个有利于优秀文学人才脱颖而出、多出成果的良好环境。要加大文学名家的培养力度,要为中青年作家创造宽广的施展平台和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他的骨干作用,从而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参与文学创作、提高创作水准。同时,作协不仅把名家、大家作为关注点,也要重视广大基层创作队伍,为他们沟通信息,提供平台,做好服务,建立广泛有效的创作机制。要善于从不知名、业余的文学爱好者中发现、挖掘、培育人才,特别是对有潜质的崭露头角的新人,要多加关爱,悉心培养,大力扶持。要鼓励倡导老作家在培养文学新人上发挥作用,即一手出新作,一手扶新人,从而形成文学名家与文学爱好者并重、文学名家带文学新人的良好态势。要通过办培训班、创作采风、笔会交流等多种形式,创造机会,让大家走出家门,走出书斋,走进广阔的现实生活,提高作家的把握生活能力、思想理论水平和艺术修养。
  其二,要有计划地向全国推介辽宁优秀作家和批评家,要打造一支“文学辽军”。名家名作是一种重要文化资源,是一种号召力,是实力的象征。一个地方,如果较长时间在全省、全国没有叫得响的精品力作和知名人才,这个地区在文学创作上的地位势必下降,影响势必减弱。我们辽宁有一些作家在全国范围内很有影响,也有一些具有很高创作水平但知名度不高的作家,作协要将他们集结起来,形成创作合力,并向外推介。要组织文学理论批评力量对他们进行集中、深入的总结和研究,打造一支具有辽宁风格、较强实力、较大影响的“文学辽军”。当然,出精品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作协要在重点选题、精心策划、创造条件、把关提高上下功夫;对有才华、有影响、有潜力的知名作家要给予更多关注和倾斜,力争在一两年内辽宁能够推出几部思想性、现实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推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家,筑起辽宁的文学高地。
  其三,作家协会要学习、借鉴其他省份好的经验,在繁荣文学创作,团结队伍,凝聚力量,人才培养等方面广开思路创新工作。要关心和爱护广大作家,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生活上真诚关怀,善于同广大作家、业余作者交朋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作协要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尊重作家的创造性劳动,以符合文学规律的方式领导文学工作,不断提高推进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实现辽宁文学可持续发展。
  本雅明在评论波德莱尔时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波德莱尔是一个没有氛围的星星。星星是需要氛围的,任何一个地区不会横空出世一个孤立的作家、单个的作家。我们一定要注意到那些文学强省、文学大省都是在一个很好的文学群体上产生他自己的大家。所以一个地区的文化氛围对一个地区优秀作家、作品的产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作家协会要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增加自身的凝集力,要形成辽宁文学发展的良好氛围。这样,更多的星星才能出现。
  最后,借此机会祝大家身体健康,学术能力精进,文学创作丰收。谢谢大家!(吕颖根据录音整理)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