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渐渐成为了文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覆盖率几乎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它的影响力直逼纸媒,使得传统的思维与观念,不得不谦虚起来,对网络文学所创造的奇迹刮目相看。
基于网络文学产生的高效应,高质量,高普及,以及它在青年群体里广泛的人脉,更多的人离开了纸媒,转而在网络上潜心创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同时也赢得了点击率不断的攀升。
辽宁作协为此专门成立了网络文学部,负责辽宁网络文学的全面管理工作,工作开展伊始,便迅速了解本省网络的创作情况,及时掌握网络写手的创作动态,对辽宁各地的文学网站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和跟踪。
这对于辽宁网络文学而言,不吝是件幸事,正确的引导与轻松愉快的写作相结合,势必会提升文学网站的发展水准,也会对写手们的创作,及时的跟踪与呵护。
盛京文学网自建成开通之后,即显露出它独特的个性。首先它不同于各地作协办的各种“作家网”,不是作协的电子名片,不是着重介绍作协机构和作协的日常工作,而是建立了全套文学体裁的栏目,大张旗鼓地刊发各种文学作品。但是它又区别于“起点中文网”、“小说阅读网”等文学门户网站,既不“穿越”,也不“言情”。它走的是实实在在的群众路线,面对的是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学爱好者。主编白小易的说法是:“我们搞了一个网上纯文学。”
十多年以前,白小易曾是一家传统文学媒体的主编。那时他就想走群众路线,可是想给文学爱好者多发点稿子都很难做到——版面极其有限,刊物的门槛也无法放低……十多年前的遗憾,想不到现在会一扫而光,自然乐此不疲而苦心经营。
盛京网络文学奖的设立,就是要让盛京文学网聚拢的文学爱好者们在这个平台上玩得更嗨,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更方便更快捷地展示才华的文学天地。因此,在发布消息时,即宣布评奖将排斥名家,增设奖项,使其彻底成为辽沈新老“文学青年”的盛宴。没成想筵席一开,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蜂拥而至——总不能把人家关在门外吧?于是调整思路,把该奖做成面向全国人民的奖。这个做法得到了沈阳市文联领导的肯定和大力支持。本次评奖的资金,是由市文联及《芒种》、《诗潮》联合提供的,并由芒种杂志社、诗潮杂志社和沈阳市作家协会分别牵头组建了小说奖、诗歌奖和散文评论奖评委会。按照预定程序,目前已经进入到紧张的评审阶段,三月底将在网上揭晓评奖结果。虽然大赛进行的时间有些仓促,从征稿到截稿仅有两个半月时间,还是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将近两千份的来稿,总计达700多万字。
网站还填设了儿童文学栏目,不光吸引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家的投稿作品,还吸引了大量的校园内中小学生的投稿。像所有重要的事业一样,文学也需要“从娃娃抓起”。在盛京网络文学奖进行的同时,盛京文学网与沈阳晚报也为热爱文学的孩子们准备了另一场盛宴——“小文豪美文大赛”也在举行。六月一日,孩子们的节日来临之时,获奖的小作家明星也将隆重登场。
此外,响应各级宣传部和省作协的号召,盛京文学网还组织了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征集活动,在数百篇征文中精选了30篇报送省、市宣传部。其中多篇被省委宣传部选中,参加中宣部组织的全国征文比赛。还有20多篇“中国梦”主题作品被新华网转载网站的期刊信息栏目,集聚了省市的各大文学期刊的信息。一方面及时发布和宣传期刊的最新信息,一方面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了投稿信息与平台。
当我们打开江山网站首页,你会被一个数字所深深吸引,“现有文章:
400141篇”。也就是说从2008年至今,江山文学网已突破40多万篇发文量。对于这样一个数字,每一个江山人或者说每一个热爱江山的人,都会有无尽的感慨和感恩。
六年来,江山文学网始终坚持高雅的纯文学路线,为中国文坛的纯净注入一股清流,成为文学界一道靓丽的风景。当你站在高处俯视江山的时候,映入你眼帘是那一道道色彩斑斓,高雅别致的文学阅读频道:江南水乡、古韵醇香、人生百态、军事历史、青春校园等文学栏目。在江山注册的社团就有40多家,作者超过三万人。
江山的每一个社团就像每一个“孩子”在江山这个大家庭里,默默地做着自己的“功课”。军警文学在江山独树一帜,以独特的视觉和建团特色与江山并肩前行。军警也可以说是江山的元老,自2012年6月社长沈墅接任以来,军警已改老面孔的容颜,组建一支能创作、善管理、讲和谐、耐吃苦的领导、编辑团队。
目前东北作家群以发表文章:17124篇,精品文章:3436篇,绝品文章:79篇。当然成绩的取得不否认有前任社长和军警人的努力和付出。但是接任后军警人付出的努力可以说高出原有的一筹。说他高出一筹,是因为军警不仅保持原有军警的工作作风而且在此发展和管理上不拘一格降人才,走出江山看风景览世界。
在社长沈墅的眼里,要把江山的名字举得更高,把军警人的作品放得更远。扩大影响和知名度,让更多人收到实惠。让更多作者的文字与纸媒体“联姻”以及让军警的优秀作者、编辑的身价抬高,是沈社的最大愿望。同时在适当的时期开展些文学的切磋和采风活动也是工作中重中之重。
创建了富有东北地域特色的“东北风情”社团的同时,接管了“峥嵘岁月”和“竹韵茶香”两个社团并与军警社团组成了“东北作家网”。在沈社亲自领导和组织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如:东北三省沈阳联谊会、义县采风、赴山东临清看望古总、大梨树赏梨园、参观沈阳大帅府……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让文友饱览了祖国自然风光和对历史文化的了解,而且为增进文友之间的沟通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特别是对个人文学创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再就是,让作者、编辑加入地方文学界组织成为会员。并参加适当的文学讲座和联谊活动,也是大家所期望的。在中国的网络文学中,东北作者是这其中及为显要的一支生力军,他们的作品也为网络文学这朵奇葩增添了多姿多彩的颜色。他们不畏艰苦,辛勤耕耘;不计名利,默默写作。文学让我们走近,作品让我们相融。为了弘扬江山文化精髓,为了让作者文字走出江山,展作品,推新人。《东北风情丛书》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孕育而生的。2013年12月末由党存青主编的《东北风情丛书》之一《林雨荷诗集》出版。江山人最看重的是一个“情”字,这也是江山具有凝聚力的一个原因。我以江山为幸,江山以我为荣。当穿越时间的隧道,满载丰收的喜悦,江山人将继续承诺着热爱江山的初衷,在江山纯文学的殿堂里,潜心创作,让文字风韵生活的情趣,让文字点缀精彩的人生。
九州文苑由海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范彧创建,现有成员三百余人,成员组成有作家,画家,编剧,导演,编辑,地域遍及全国各地。自2013年创建至今,为广大文学艺术爱好者搭建了一个文学交流的平台,为大家创作交流投稿发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已经成为了文学艺术工作者与读者和观众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
九州文苑以他的先进性和时尚性兼收并蓄,吸引了大批文学艺术工作者参与其中,成绩斐然.每周都有定时的主题讨论,或是名作赏析,或是同题写作,或是艺术讲座,各种文艺种类相融合,彼此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网站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其中西藏臧边体作家张祖文的加盟更是给这里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力.张祖文出版了《拉萨河畔》《我在拉萨等你》、《拉萨别来无恙》三部长篇小说,《忽然天好蓝》短篇小说集,《看着你开花》散文集,西藏卫视《在西藏》栏目为张祖文做了一期《笔触高原》的专访节目。让我们了解真实的西藏,积极创作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河北小小说作家楸立、创作小小说不到两年,在全国各种小小说大奖赛荣获多项奖项, 小小说《红孩子》受到了中国小小说专家杨晓敏的高度评价,作品被选入许多选本.辽宁诗人田力的加盟让他们在诗歌领域里有了新的追求,田力曾荣获台北世界华人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在全国各地诗歌大赛中频频折桂,鼓舞了成员们的创作热情.天津著名诗人闫培举经常来往海城天津之间,带来了诗坛新的信息,多次参与海城诗歌朗诵会,并携天津诗人来海城交流.古体诗人张新伟为成员们古体诗创作指点讲座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出版了<中国诗人>杂志三卷.著名书法家栾义家的作品被收入中国<鉴宝>杂志,<中国铁路文艺>对他做了大幅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对他进行了报道,他的<百福图>被定为中华国礼作为文化使者赠送给二十多个国家.辽南葫芦王任传令的葫芦烙画因为浓郁的国画风格和娴熟的书法技法成为网络的热点,受到很多搜藏家的青睐.九州文苑很多成员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获奖. 作家范彧还被评为2013感动鞍山网络人物,他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事业发展中心、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14赢在起跑线•少年中国梦”春节联欢晚会撰写了全部文稿,并在教育频道少儿频道及网络上播出.九州文苑兼收并蓄,吸引了很多作家诗人画家编剧加盟,在网络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云霓,鞍山人,点击量破千万的大神级网络作家,曾在《经济日报》社供职8年,现已在海内外出版言情小说8部,共500余万字。2003年开始网络文学创作,2007年凭借在起点连载穿越言情小说《满朝文武爱上我》引起轰动而声名大振,至2009年,续书《金宫》、《奉旨休夫》连载完成并在大陆出版,引起热烈反响,读者在豆瓣、当当等发表的网评远超原著数十倍,“满朝三部曲”实体书至今畅销不衰,被书迷奉为“言情小说必读经典”。
而后,云霓创作了都市言情小说《查无此人》、校园言情小说《穿水晶鞋的女巫》和以仙侠背景的言情小说《美人三千笑》,构思上匠心独运,喜爱云霓作品的读者群体不断扩大。
2011年至2014年,云霓接连推出《庶难从命》、《复贵盈门》、《吉时医到》三部古言小说,引领起“重生复仇”的大旗,一如既往的好评如潮。这三部超百万字的古言小说均在台湾出版,甫一上市便人气爆棚,销售租约及作者人气榜均冲到第一名,被誉为“重生题材第一把交椅”。目前,《庶难从命》影视版权已被北京某上市影视公司购买,《复贵盈门》简体版已在大陆上市热销,《吉时医到》辅一连载,简体版权便被抢购……
网络写作更新换代极快,云霓以傲立潮头十余年,每一本书都释放正能量感染着读者,每一本书无论网络还是实体销售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每一本书都不可多得百看不厌的好书。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作家学者的关注,2014年2月,云霓受邀参加了中国作协组织的鲁迅文学院网络作家培训班,在提升自身文学修养的同时,也得到了传统文学领域的认可,而此时,她才刚刚30岁。
网络文学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其繁荣的程度已经不容小觑,精英化变成了新的需求,推动网络文学不断产生新的格局。在15年间,网络文学的自然增长率,雨后春笋般提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10年前,国内网民将近8000万人,而到了2003年以后,网民已经达到了6亿人,几乎占了国人的一半。网络文学之所以受到热捧,主要的根源在于它的民间化与娱乐化,它不要求过高的技术含量,但又不降低自己的选稿水准,尤其对初尝写作的新人,倍加关怀与培养。这同纸媒版面的有限与选稿的苛刻相比较,自然会败下阵去。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文学的未来创作空间依旧很广阔,其发展趋势会一路引吭高歌。我们除了祝福,还能做的就是为网络文学多点几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