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2016年辽宁文学蓝皮书报告文学夏之卷
来源: | 作者:王 宁  时间: 2019-12-02
  本季度,著名作家徐光荣出版了长篇传记文学《蒋新松传》,予以专评以记之。
 
不朽的精神丰碑
               ——评徐光荣长篇传记文学《蒋新松传》
 
  光阴流转,昔人已逝,而其未竞之事业能够在后人手中再接再厉、发扬光大,乃是一个人生命价值最大化的体现。
  作为一代科技帅才的蒋新松,是我国著名自动控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原所长。他是我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研究的开拓者,领导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与水下机器人。他参加了国家“863计划”制定并连任4届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确立了自动化领域发展战略并组织实施,领导并成功主持了潜深6000米无缆水下机器人研制。在他的领导下我国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连续获国际大奖,使我国自动化科研领域进入世界领先水平。他虽然已经离开我们近20年,但他以其生命的开创性价值和作为知识分子崇高的精神境界,依然成为辽宁乃至中国科技事业不朽的精神丰碑。
  著名传记文学作家、亦是辽沈文化名家,同时也是辽宁传记文学事业集大成者的徐光荣先生,在古稀之年,不顾多病之躯,以顽强的意志、求真的精神,无私的胸怀,多方采访、搜集资料,撰写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之长篇传记文学《蒋新松传》,为辽沈文学界与科技界打造出一道宝贵的精神盛宴。徐光荣作为辽宁传记文学的资深作家,为辽宁的地域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不但撰写了具有独创精神的《辽宁文学史》,对古代至现代的辽宁文学做了详尽而有见地的梳理,而且他的传记作品覆盖面尤为深广,涉及了科技英才文化、博物收藏文化、英雄模范文化、文学艺术文化、古籍整理文化、辽菜厨艺文化、体育精英文化等等诸多范畴。可以说,徐光荣是辽宁文学界文化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反映时代,以文学方式深度参与社会生活的代表性人物,他为辽宁文学、特别是传记文学,描绘下了浓墨重彩的图画。
  徐光荣1983年即开始采访写作以蒋新松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先后岀版、发表了《魂系人工智能王国——蒋新松传》、《科技帅才蒋新松》、《魂系机器人》、《心向大海》等作品,他用不知疲倦的笔触反复书写这位中国机器人事业的开创者,以科学救国为毕生追求的科技伟人。同时,他又是与蒋新松是无话不谈、心心相印的挚友,因而他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的鲜活资料,并将强烈的主观情感倾注到对科技伟人传记的创作中。所以,他奉献出的作品是带着温度的,叙述是带着体恤的,文字有着悲悯、也有着激昂,他以对新中国一代爱国知识分子感同身受的情感和理解来写作,因此与一般的追忆性传记创作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书以近40万字的篇幅,以蒋新松人生历程为经,以他在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中开拓创新业绩为纬,勾绘了他在为祖国与科学进行的永不休止的探索,逆境中不气馁,风雨中敢担承,拼博奉献的可贵精神风貌和富于战略眼光的将帅风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终成为中国机器人事业的开创者。本书让读者不仅了解他坎坷飘泊的生活经历、致力于人工智能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能管窥到他作为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成长历程,以及中国新时期科技发展的重要历史进程。作者以汇融浓情与哲思的语言,将传主的人生勾画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富于感染力。
  传记文学的中心是写人,如何写好人,令笔下人物熠熠生辉,成为独特的“这一个”,是所有传记文学作家面临的最关键问题。传记文学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史实性,要求确保资料充分尊重史实,具有客观性、真实性;二是注重文学性,作者可以根据一定的事实进行合理想象,运用文学技巧,如小说的某些表现手法,塑造个性鲜活的人物形象。作家对这两个方面的掌控程度直接决定着传记文学的写作质量和文学含量。徐光荣作为一名享誉文坛的传记文学作家,有着驾驭多类型多样式传记文学的高度娴熟的艺术技巧。在浩如烟海、千头万绪的原始资料中,他能进行有效的鉴别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最有意义的、最能代表传主性格发展历程的材料处理的熨帖得当,因而他的著作显得丰富充实,具有专业性,又不乏文学性、可读性。
  在创作《蒋新松传》过程中,作者面对传主众多的生平资料、科技资料中,准确地找到了传记文学的逻辑原点,即牢牢抓住了蒋新松人格形成的原动力,通过对他成长里程中每一个重要事件的表现,揭示出他性格成长以及成为新中国机器人事业开拓者的真正动因。即“是他少年时代就在心中深深扎根的爱国情怀和人生磨砺中日渐形成的与命运顽强搏斗的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一代知识分子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这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最质朴最深厚的情感积淀。在二十世纪中国处于剧烈变动的历史时段,个人的生命历程无法与时代相分离,作为从旧中国走过来,成长于新中国的一代知识分子,蒋新松用自己谱写的历史,来证明自己无愧于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时代,更“不使自己的妈妈失望”。在历尽坎坷与磨难的前半生和全身致力于机器人事业的后半生,执著的信念与必胜的决心是蒋新松生命的全部支柱。
  本书对蒋新松的生平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跟踪式考察,凭借文学的构思方式,复原了一代科技帅才的心灵成长轨迹。作者从蒋新松战乱中的童年写起,写到他的“一个伟人在成长”的中学时代,以及在上海交大热情投身科学事业的开端,直到他进入中科院后,仗义执言,因为历史的错误而成为科学院系统最年轻的“右派”,下放农村、工厂劳动,跌入人生的逆境。而随着新时期科学的春天来临,蒋新松大展科技帅才的宏图,成为我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研究的开拓者,并且领导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与水下机器人,成为科学技术产业化,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实践与推动者。还写到他成为首席科学家、院士 “资政”以后以富于远见的战略思维,为国分忧,为企业寻找出路,最大限度地贡献自己的全部光与热,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在这样一个对科技伟人的人生故事讲述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个渐次高大的灵魂,他时刻与这个世界进行对话、交流,他对科学探索持之以恒的精神贯穿于他整个生命历程中。他在自传中道:“科学事业是一种永恒探索的事业,它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成功的欢乐,永远是一刹那。无穷的探索,无穷的苦恼,正是她本身的魅力所在。从事科研工作40年了,我又进入了新的一轮无穷的探索和无穷的苦恼中……” 作者并没有回避蒋新松的苦闷与彷徨,从错划“右派”,到“文革”十年,科学事业惨淡经营,对人才的束缚,令主人公处于人生的最低潮。但是下放农村,下放工厂,反而给了他一次亲近大地与人民的机会,给了他改造生产实践条件、技术革新的机会,他反而将之转化为报效祖国、将科技报务于现实生产生活的动力。作者将这样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时刻准备着献身于科学事业、同时又在坎坷中挣扎的普通人的形象刻画得生动逼真,并力图从人格境界方面来丰富他的性格构成,突出了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科学的无限钟情、高风亮节、大家风范的性格的本质特点,这也是新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群体性格的真实写照。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传记文学的观念也经历了更新的过程,20世纪传记文学的兴盛发展也印证了这个文体与时俱进的独特魅力。传记文学之所以引人注目,除去人们对传主真实人生经历的关注之外,它的写法、它的文学魅力始终是作家天然的任务,是读者天然的阅读期待,这同时也是一个横亘在作家面前的难题。作为一位致力于传记文学创作50余年的老作家,徐光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处理了这个艺术表现的问题。这本《蒋新松传》,虽然篇幅长,科技专业知识涉及多,专业性较强,但并未妨碍阅读的兴趣,它之所以鲜活可感,富于立体感,而没有流于一般此类传记的平淡无味之感,是因为作者不仅就蒋新松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作以详细的介绍,更对他的大师风范、人格力量和心灵世界给予了积极的关注,令一代科技帅才的形象丰满鲜活、立体可感,充满了人间情味。比如,全书开篇就写了作者在蒋新松家与他共同聆听德彪西的交响乐《大海》时的情景,作者与传主共同见证了那种大气磅礴、气势逼人、宽广宏阔的音乐对自然的表现力量,同样也印证了传主人格的境界与胸怀如大海般的宽广,在惊涛骇浪中做果敢的弄潮人,奔向理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决心。这类与传主的心境、情怀相一致的“细节”、“闲笔”,读来让人感到兴味盎然,发挥了文学在人物传记里所散发出的特有魅力。作者很好地把握住了这种表现技巧,并且运用得当。这种对人物最深层次的个性、灵魂的挖掘,对于一个传记作家是至关重要的。正如本文前面所述,作者与传主是心心相印的挚友,他所获得的是别的作家无法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他是蒋新松音容笑貌的真实感受者,是他情感律动、事业发展的见证者。他常常用生活中真实的情节、话语、故事、回忆来进入创作,他主观情感的大量注入,令传记有了生命,有了更厚重的情感。因而,传主、传记与作者,在这里成为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它们共同成就了这场对伟大灵魂与伟大事业的记录。
  当一个人的肉身随着生命的凋零而逝去,他的生存价值也基本宣告了结束。但作为一代科技帅才的蒋新松,他所开创的机器人事业却日益在祖国的建设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他生前身后的事业得到了继承和弘扬,因而他的生命就获得了不朽和永恒,他的人生价值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实现。我们今天读着以他个人经历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新中国的成长建设史,不禁会感叹,我们这个时代也许比过去更需要这样的科学家,更需要这样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更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我们写下大师的传记也不仅仅就是为了纪念与回顾,是否对当下社会的深刻反思要比之更重要呢?看看我们这个时代更欠缺的是什么?我们从他们的遗泽中还能发掘出什么?我想,一本人物传记所留给读者的可反思回味的东西应该还有许多许多,传记文学所传达给读者的东西亦不仅仅是纸面上的。
  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将因此而矗立于后人心中。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