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2016年辽宁文学蓝皮书儿童文学夏之卷
来源: | 作者:王 宁  时间: 2019-12-02
  本季度辽宁儿童文学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不可多得的盛宴。6月份召开的“放眼世界——辽宁儿童文学发展恳谈会暨辽宁儿童文学改稿会”,不但邀请了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的执行委员张明舟做了关于儿童文学如何走向世界进程的报告,而且辽宁儿童文学新老作家欢聚一堂,切磋创作,共同提高。作为辽宁儿童文学发展的新举措与新动向,此次盛会显示了辽宁儿童文学立足辽宁、走向全国,根植本土、放眼世界的开放性发展性眼光,也印证了辽宁儿童文学顺应新世纪儿童文学发展新动向,脚踏实地,热情培植文学新生力量的决心。
  在经历了从上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10年的“小虎队”品牌的辉煌时期之后,一大批作家进入他们创作的成熟期。与此同时,辽宁儿童文学也面临着自身发展的深刻调整,对新世纪儿童文学观念的理解、对儿童文学审美标准的变与不变的思索、对创作新生力量的培育、对儿童文学市场与读者的关注等等问题日渐显现。如何在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再塑辽宁品牌魅力,创新发展,何去何从,成为摆在辽宁儿童文学发展道路面前的重要问题。
  从本季度辽宁儿童提供的作品样本中,我们或许可以对上述问题作管中窥豹式的解读。从总体上来讲,辽宁儿童文学依然坚守着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路径,以反映儿童现实生活问题、塑造新世纪儿童形象为主要特质,同时带有浓郁的东北地域文化风情和对自然、传统、乡土文化多姿多彩的书写,即,辽宁儿童文学有着自我的、天然的辨识度。
小说:对儿童生活当下性的表达
  詹丽娜的小说《玫瑰,玫瑰》一改她一贯浪漫抒情式的都市少女题材风格,将叙述的目光对准了都市底层少年的生活,塑造了身处逆境,自强不息的少年形象。住在待拆迁棚户区的少年东旭,与在天桥上摆摊的妈妈相依为命。因为他自强优秀,赢得了家境富裕的女同学夏玫的深厚友情,夏玫尽自己所能地帮助东旭家,夏玫是他心目中的仙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互助、支持。棚户区的生活,亦是首一唱三叹的诗,有着太多难于诉说的侧面,东旭在成长,他终于敢奋起反抗几个不良少年的打劫,捍卫自己的尊严,他发誓要带着妈妈离开这里。因为拆迁补偿问题,住户与开发商的矛盾激化,导致了作为开发商女儿的夏玫被绑架。最终夏玫的爸爸改变了想法,住户拿到了高额的补偿费,而仙女一样的夏玫却去了国外。东旭则静待玫瑰花开,夏玫归来。这篇小说以少年生活为主线,让主人公面对底层生活的种种苦难,让他在苦难面前自救成长。小说用他的目光打量这个复杂难言的世界,更以扇面辐射的形式,触及了许多当下社会生活问题的侧面,虽有一点人为设计的巧合的痕迹,但其强烈的现实性与当下性,令其仍然不失为一篇内涵丰厚的儿童小说。
  闫耀明同样是一位积极深入生活,关注当下儿童心灵成长的作家。《墙上的沈阳》则是关注留守儿童群体的心灵诉求、精神成长的作品。小说从女生徐阳阳的一个拍墙上的报纸的习惯动作写起,娓娓道来一个酸楚又温暖的留守儿童故事。这张报纸是一张旧的糊墙的《沈阳日报》,可是却是父亲徐大成、母亲刘麦子从打工的地方带回来的,是她的心事,是孩子心目中温馨的力量之源,是亲情的标志。小说通过写留守儿童生活的几个平淡的瞬间和他们内心的活动,表达了他们渴望亲情与关爱的内心世界。同时,令人欣慰的是,小说中成人世界也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与父母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以解思念之苦。小说平和、温暖却也有淡淡的愁绪,促使人们对如何有效地关爱留守儿童进行思考。《红月亮》则写了校园生活的一个小片断,余老师因为被学生贾刚意外推倒住院,准备学校的体操比赛任务就落在了班长刘哲、体委肖诚等几个同学身上。他们尽职尽责,不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还弄清了贾刚推倒老师实则是无意的失手,而他是贫困家庭的自强男生。小说写出了几个男孩间从冲突,到和解,最后到互相帮助的心理过程,赞美了人性向善的力量。
  满涛的《鱼旺的期盼》的主人公鱼旺是个生活在海边的留守儿童,与爷爷守候着清冷的家。一次偶然的机会,鱼旺拯救了一条在黑鱼湾罕见的受了伤的大鱼,并且每天定时给它喂食,他们有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宛如母子的情谊,有了大鱼的陪伴,鱼旺不再那么孤独。但是,他的秘密很快被同学石小勇发现了。在大鱼眼看成为石小勇父子的网中之物的危急时刻,作为老船把式的爷爷又一次拯救了大鱼,将它送回老洋。这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却隐含着一定的寓意,它将对自然与生物的捍卫与保护,与人类对亲情的渴望作了类比式的描写,对动物寄寓的同情与关爱同样也是人世间所呼唤的。
  另外,薛涛出版了“获奖小说名家导读本”(中篇小说)系列4册,是他优秀中篇小说的结集。
诗歌:对自然与人文的贯通
  王立春诗集《乌鸦诗人》,在她以往清新自然的乡土诗风基础上,进一步重组意象、提炼诗意,将自然物象与儿童思维作了适宜的对接。秋千、油菜花、蝌蚪、月亮、星星、乌鸦、草莓……作者将许多拟人化的自然风物赋予生命,用儿童化的比喻、大胆的想象,构建了人物化、性格化、顺应自然天性的万物生存环境。对自然的反复歌咏之下,王立春诗歌的本质依然是“情感”二字,情感,或者说爱的情感,是她诗歌灵感的内核,对儿童、对自然、对土地、对弱小生命的爱,无私的体恤,悲天悯人的情怀,含着热泪的眷恋与呵护,甚至那些不忍不离不弃的情愫,成就了王立春诗歌的情感底色。作家与童年息息相通,连接一体,才会有诗意,这诗意才是真真切切的,是绵长不绝的。
  宋晓杰的诗集《四季的韵脚》以24节气为序,每个节气之前配有一段简要的介绍和说明,然后再以诗歌的形式,以现代的情感,诠释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气,这种形式对儿童读者亦是一种审美的、寓教于乐的陶冶。节气是与自然、土地、生产生活相关联的自然人文现象,千百年来如影随形,与中华民族的生存息息相关,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作者以现代与传统沟通的目光,追寻雨水、墒情、花鸟虫鱼的味道,让当下的孩子找到他们父辈、祖辈的出处,找到家的来龙去脉,找到中华民族生命的源头。作者在叙述每个节气时,捕捉到相关联的自然之物,刻画了儿童心中、眼中的外部世界。这里有儿童自我的成长与觉醒,有儿童的梦想,儿童的追逐,有对无尽青春诗意的抒怀,离生活更近,离心灵更近,是由实实在在的生活而生发出的诗意。因此,清新明丽词句之下,别有涤荡心灵的魅力。
童话:对人性的多侧面解读
  李丽萍的童话《雨中的舞蹈》虽然也是一个以留守儿童为主人公的故事,但作者则用童话幻想的笔墨将其引入了另一个世界。在幽深山谷里,生活着一个快乐的老奶奶、一个小女孩,以及一只猫、一只狗,生活的贫困没能阻止祖孙俩坚强乐观的精神。为了迎接小女孩父母的归来,他们召集了家里所有的家具什物、山里所有的小动物召开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在这个狂欢化的盛会当中,人与动物、器物的个性尽情地在大雨中飞扬,他们让心中美好的情愫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因此迎来了一个爸爸妈妈再也不离开的美好的大团圆结局。童话借助拟人化的写法,寄托了作家对留守儿童的深切关爱。
  李浚丰的童话《羊啊,羊》是一个带有寓言性质的童话,它对民族性格中的劣根性给予了一定的批判。主人养育了公羊、母羊以及两只小羊一家,他们虽然自我感觉生活得很幸福,但他们的朋友、旁观者麻雀时常提醒他们危机的来临,他们却议而不决。终于,主人要杀一只羊来待客,让他们决定谁去牺牲。他们一家为彼此着想,犹豫不决,一次又一次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却被老狼串了空子,老狼对这一家逐个击破,消灭殆尽。羊一家终究没有听信麻雀的劝告,不敢反抗,在软弱和犹豫面前丧失了生存的机会。这则童话以小见大,对我们民族性格中软弱性的一面给予了血淋淋的揭示,警醒世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喻示了一个民族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自我抗争,就有灭亡的危险。
散文:对童年童趣的追忆
  王立春的散文《戏匣子迷》写得平实却饶有趣味,通过追忆童年家里的收音机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无限探究的乐趣,回味了过往年代的的童年特有的童趣体验,旨在告诉人们,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向往与探索,是与他们的生命同等重要的事情,他们在这样的探索中体验着世界、体验着生命的未知与乐趣。文字质朴诙谐,又饱含着眷恋的深情。
  综上,本季度辽宁儿童文学正以踏实、稳健的文体实践,走一条自我探索、自我创新的实验之路,也许其深刻性与艺术表现上还不够成熟,但已经迈出了可贵的步伐,实属可嘉。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