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2018年辽宁文学蓝皮书短篇小说秋之卷
来源: | 作者:张忠诚  时间: 2019-12-02
  春有花,秋有果。在这个属于丰收的季度里,我省短篇小说创作收获颇丰。“老人儿”闫耀明、冯伟、曾剑分别发表了《白鞋子》、《月琴声声》和《一个人的战斗》,“新人儿”周雨墨的《金大娘》出手不凡,且发表在名刊《小说月报·原创版》;近年偏向于剧本创作的李铭,本季度发表了《北陵的藕》;近年来我省小小说写作蔚为可观,以青年作家李伶伶为代表的,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小小说作者,庞滟、李云华等人的创作渐入佳境;2018年第7期《天池》杂志推出了“葫芦岛小小说专辑”,这亦是个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
  小说的气味,或多或少都会跟作者的气味有几分相投,曾剑曾是个军人,他的小说字里行间有股气,不谄媚、不妥协,不拖沓、不张扬,每一个字写下来都是板上钉钉的,读下来能听得见声响的诚恳。做小说除了是他的爱好,还应该是他的良心。《一个人的战斗》(《芒种》2018年第8期)写了专业军人李四(李上树或者李尚书)三十年坚守万亩樟子松林场,头发“熬”白了,嘴巴“熬”口吃了,女记者采访李四,他说的坚持下来的秘诀就是“熬”,“熬”是个多义词,有时是委曲求全,有时是卧薪尝胆,有时还是战斗力,一个好兵需要千锤百炼,甚至九死一生才能“熬煎”出来,一支部队与另一支部队遭遇,有时需要狭路相逢勇字当头,有时便是比“熬”功,谁熬的住,谁就是胜者。小说结尾李四挥舞镰刀,抵制开发,这是一个人的战斗,但在此之前三十年的煎熬,又何尝不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煎熬战。小说冷静、克制,短兵相接,李四的熬令人动容。
  一双白鞋子,三个少年,一个误会,五年时间,当失踪的白鞋子再现,少年丹西心中的结破解之后,成年丹西涌上了悔恨、失落,还有无边的落寞。镇子要拆迁了,归来的丹西成了镇子的陌生人,这种陌生从来是双向的,就像丹西犹记在心的白鞋子,童年的玩伴,每当回首,似曾相识中也更多的是陌生。看似小心翼翼储藏的童年,掀开遮尘布,轻轻触碰便会尘烟四起。丹西耐心刷洗的白鞋子,再次出现时已成破烂,从少年走向成年,有些是要被时间掩埋的,但有些注定是刀刻铜铸般不朽,成为人生的藏品,永不出售,丹西回到镇子时,他的脚上穿着的还是白鞋子。夏老师是少年丹西爱的启蒙者,结尾的再次出现,表现了作者滴水不漏圆熟的小说技巧。小说《白鞋子》(《长江文艺》2018年第9期)里,作家闫耀明用并不复杂的故事架构,呈现了少年成长的另一种艰难,或许这也是作家在致敬自己已然逝去的童年时代。
  冯伟发表在《特区文学》(2018年第4期)的《月琴声声》,没写什么“正事”,四个退休老头,在公园爱晚亭组建了个“戏曲班子”,吹拉弹唱,自娱自乐,只是缺了个弹月琴的。柳月琴就来了。月琴弹的好,嗓子也好,这个“组合”成了明星乐队,观众多了。本来挺好的事,可戏里永远没有戏外好看,在得知月琴“没老公”后,四个老头真真假假,上演了一出“争风吃醋”的好戏。月琴赠送了每人一件像样的乐器后,不知所踪。一生独身的月琴,这种风波是非怕也不是头一回遇见。这四个老头也是的,何必呢,玩就好好玩呗,非起啥幺蛾子呢?至于月琴何处来,又往何处去了,这不劳看客操心,大千世界,哪还容不下一个月琴呢?不过,这事可也真说不准。
  《金大娘》以人物为题,小说也是贴着人物写的。一个女人的一生能做什么?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男人与女人回答的也会不一样。小说中金大娘是个“格格”,生不逢时,溥仪退位,“格格”不值钱了,但贵族之气还是在骨子里的,尽管金大娘更多时表现出的是个“悍妇”,像个母夜叉。金大娘的一生是与辽西小城的历史命运纠结在一起的。当历史的波谲云诡,在一个普通女人身上发生作用,个人的命运也不再是个人命运,一个女人的命运也是家国天下,也是民族苦难,作者很好地处理了小人物与大历史的关系。金大娘是高傲的、低俗的、执拗的、变通的、狡黠的,甚至有些猥琐。在金大娘的世界观里,充满了实用主义,这样的人容易被利益诱惑,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她又是坚定的、大义的。当她尝尽了人间悲欢,生之艰难之后,她原谅了曾经伤害过她的县长夫人。在这个原谅里,有三分缘由,一分是同为女人,一分是沧桑之后,余下一分,说到底,是善良。
  冯璇的《举过头顶》(《鹿鸣》2018年第7期)写了一个悲剧,也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留守。起初是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后来妈妈也进城去了,乌布里成了留守儿童,他有一个被父亲举过头顶的愿望,结果在车祸之后,这个愿望只能留在他的画纸上了。一个孩子的愿望有时很轻,有时又极重。杨木兰们,乌布里们,各有各的卑微愿望,各有各的劳碌奔波,各有各的生而不易。
  李铭的《北陵的藕》,写中年男人老沈,与单位同事小满的婚外情。老沈在单位能写,看不惯单位里各种龌龊,职称没法兑现,倒是造假者逢迎者能行,老沈一面替人写论文赚钱,一面对冒名顶替的领导深恶痛绝。穿过老沈的个人危机,我们能窥见纷繁的世相。
  庞滟本年度,截止九月末,共发表了18篇小小说,有多篇被《小说选刊》等选刊转载,在她的小小说里充满了各种人生危机,《父亲的大餐里》不能再喝酒吃肉的父亲,《突然响起的敲门声》的她,《伤》里的齐小娥,危机背后有善意、有美感、有力道。庞滟的小小说坦诚,不做作,语言不花哨,直来直去,却总是能准确地抵达叙事的目的地。
  《天池小小说》是专发小小说的刊物,有着稳定的发行量和很大的影响力,在第7期推出了葫芦岛专辑,这应该成为一个文学现象被关注,一个地市有这么多的作者在写小小说,无论如何这都是值得振奋而又惊喜的。在上稿的18位作者中,有已经成名的李伶伶,也有近两年出手不凡的李云华,也有新面孔刘素平、刘颖、张凤凯等。李伶伶的《关关雎鸠》中先生失去儒雅后,将粗俗的一面展示出来时,卫竹见识了人的复杂,同时也无意间打碎了一个梦;《姚二嘎与赵老蔫》中洋溢的是郭宏文笔下熟悉的辽西山屯味道;李荣军的《驴性》里相依为命的黑驴与老汉之间的不舍令人动容;文鑫的《不服》官场暗斗,还沾着点潜规则的意思;李云华的《杨梅的心愿》写出了小女孩杨梅天真可爱,包袱扎的牢,抖的响,见功力;周建强的《豆腐轶事》写了小心机,见人性,有味道;这18篇小小说,家长里短,大智慧,小心机,各色人等,杂色不一。尽管有些篇章有稚嫩之处,但我们依然有理由相信,未来这些作者将生长出一个小小说的辽西“百花园”。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