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不负青春
来源: | 作者:周晓楠  时间: 2019-12-02
  感谢有这么一个机会,把我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读书体会向作协同事做以交流,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既是一部青葱少年的成长史,又是一部干事创业的奋斗史,还是一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从政史。书中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展示了青年习近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至真至朴的为民情怀、无私无畏的历史担当,充满着大智大情大理,给人以深刻启发和宝贵教益。这部书受到广泛赞誉和热烈欢迎,我认为有以下力量和魅力。
  一、真实感人的故事,使这部书散发着独特魅力。事实最有说服力,也最能打动人。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胜过一打枯燥刻板的说教。《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并没有记录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更多的是亲历者所述的历史细节,鲜活地还原了一位最初迷茫彷徨的城市知青嬗变为坚定自信的“黄土地的儿子”,一位懵懂少年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党的优秀干部的成长历程。而讲故事的人,既有与总书记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陕北朴实的农民,还有当年与总书记有过接触的各界人士。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进行原汁原味的再现。故事因为细节丰富所以真实,全书因为内容真实所以感人。书中 “四关”的故事, “苦读经典”的故事, “解衣推食”的故事, “奖品换农具”的故事,与乡亲打成一片的故事,做群众工作的故事,实在令人动容、令人敬佩。这样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这样一本清新、朴实的书,怎能不力透纸背、打动人心。
  二、高尚的境界,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独有的个人魅力。高尚的境界,主要表现在:
  (一)志存高远。大部分人不同程度上都会有艰难困苦的人生历程。艰难困苦可以锻造一个人的心智,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成为一个人无所作为的借口,毁害一个人。究竟如何,关键看人生态度。要么在困境中崛起,要么在困境中毁灭。习近平是在困境中崛起的人。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他有追求,志存高远。曾任延川县文安公社知青专干的刘明升说:“近平立志办大事,不搞形式主义。”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王燕生说:“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在梁家河7年,他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养成了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决定了所走的人生道路。习近平后来返回北京,又有了有前途的工作,但他反而放弃了看似更平坦舒适的道路,下沉到基层,沉到社会实践的最前沿去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走得很充实。这是有大抱负、大气魄、大勇气、有大使命感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在农村7年的努力拼搏、自强不息,习近平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走好了人生的第一步。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的“有追求”,主要体现在“为民族担当”“为人民担当”“为党担当”。
  (二)肯于吃苦。在困境中生存和生活,首先意味着要经受苦难。能吃苦者,就能经受苦难的考验,能磨其心志,苦难会成为一个人成长的教科书和难得的精神财富。怕吃苦者,会整天处在抱怨之中而不可自拔。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习近平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一开始要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应当说,这“四关”都很艰难。正如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书中提到,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延川县梁家河村民张卫庞、吕侯生、刘金莲说:“近平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1969年在延长县插队的知青孔丹说:“陕北七年,他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这些朴实的话都是真实的写照。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习近平没有消沉,不对身边的人抱怨什么,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苦闷,反而锤炼了意志,顶住了压力,度过了这“四关”,也使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思想得到了提升,认识得到了提高。习近平把7年最珍贵的青春岁月,留在梁家河这个山沟里。7年艰难困苦的知青岁月,为习近平担当党和国家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的“能吃苦”,主要体现在他为民族、党和人民的事业夙夜在公、竭尽心力。
  (三)酷爱学习。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学习能改变命运。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戴明说:“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另外两个与习近平一起到梁家河插队的知青赵华安、张春富也说:“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期间,装满了两个箱子的书。他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他读的书有政治、历史,有文学、哲学、军事,他还注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经典古籍。政治能帮助他明确政治方向,哲学能帮助他抓住事物的矛盾、本质、问题、重点,历史能使他看到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并从中汲取历史智慧,文学能丰富他的精神世界,了解五彩缤纷的人生。他读书注重分析对比,力求知其所以然。当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之所以具有哲学的眼光、底蕴和智慧,之所以能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之所以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就与他注重学习、读书有关,与他“厚积薄发”的积累有关。今天,他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建立在他对中国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四)求真务实。只有心里想着、装着群众,才会想着为群众办实事,进而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为群众做实事,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无论是在当知青的时候,还是在当大队书记的时候,习近平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人民服务。梁家河村民武晖说:“进平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习近平在梁家河村带领村民打淤地坝,建沼气池,办代销店、铁业社,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困难。习近平说:“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
  (五)深懂辩证。习近平所读的书,最多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辩证法。他认为,简单孤立地谈论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不顾其他方面,是片面的,就把整个问题简单化了。习近平强调,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他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处理各种矛盾,做各种细致的工作。他做群众工作很注意方法,也很人性化,从不采取强势、高压的做法,总是尽量做思想工作,认为把人的思想做通了,心理疙瘩解开了,事情也就顺理成章做好了。习近平看问题,习惯从多方面考虑,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方式,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反复推敲,互相印证,而不是简单地只从一个方面刻板地考虑问题,更不自以为是。这使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雷平生说,习近平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较多思考。当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树立辩证思维,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就与他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注重学习唯物辩证法有关。
  (六)敢于担当。敢担当才能办大事,敢担当才能成伟业,敢担当才能造福人民。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解决过去长期想解决但没有解决好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但没有办成的大事,就与他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气概相关。梁家河村民梁玉明说:“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习近平做事情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一旦担起责任,就有自己的想法,就敢干事,敢干大事。不论大事小事,遇事总是沉着淡定,始终保持情绪上的冷静,因为他认为,做大事者要具备冷静的心态和自控能力,这样即使事务再紧急,也可以有条不紊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当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具有敢于担当和战略定力的品格,与他在梁家河7年知青岁月所养成的担当精神和战略定力是直接相关。
  温故知新,溯往抚今,才能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总之,我认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部让我们励志、感动、坚强、树立完整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好书。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