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2018年辽宁文学蓝皮书长篇小说春之卷
来源: | 作者:林 雪  时间: 2019-12-02
在本土文学的矿脉上
         ——简评长篇小说《大西院》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期最近的20年,辽宁作家自觉发掘本土文化资源,创新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发表了一批佳作。他们把小说视为历史的文学记录,追求现实主义意义上的史诗性,注重文学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干预,特别注重北方乡村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重点展现中国革命进程在东北、特别是在农村的发展以及对群体、个体命运的影响。 
  魏海龙的长篇小说《大西院》是作者精心打造的一部百年家族史。作品通过平民视角展现中国近当代社会的沧桑巨变。洋洋60万文字犹如一条长长的乡路,124个性格不一、命运不同的人物纷纷出场。作品凝聚了大西院的风土人情,书写了几代人的生活故事,以及不同际遇和精神世界的碰撞。作者精心选取了时代与个人命运冲突、身世与环境的矛盾、新时代与旧传统砥砺,塑造了尤春林、白兰花等数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 
  尤春林是新时期农民的代表,在他的身上有着顽强拼搏的精神,有着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坚守,有执着的创业意志,他也是走出乡村、探索新生活的农民典型。
  白莲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同时也是一个贤妻良母的代表。面对男人的背叛和抛弃,仍然用命运的不公升华出宽阔的胸怀和美好的人性。在男人患难之际毅然伸出援助之手,用博大的爱包容了一切人性脆弱及原罪。她用四年光阴照顾已为植物人的男人直至痊愈。另一位女性人物侯小英把别人遗弃的孩子抚养成人,却不求任何回报,当面对孩子的未来和命运的关键时刻她又一次选择让这个孩子回到亲生父母的身边。母爱在这个女人的身上得到放大和延展。
  余石启身为朝阳洞乡当家人一心为老百姓着想,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带领土地上劳作的人们  走向了康庄之路。
  如果小说只有人物没有背景,那小说里的人物就如同平面浮雕,缺少厚重的时代之感。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产业,还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朝阳洞乡的领导层的博弈和较量,凸显了时代给人们心灵不同的问卷。
  魏海龙深得农村生活的滋养。在他的小说里,弥漫着浓郁强烈、有声有色的东北乡土气息。豆腐飘香,红白喜事热闹。入冬后的酸菜,腊月里的豆包汇成了舌尖上的故乡。正月高跷会,二月二龙头节,婴儿庆生做满月,老人庆六十六、八十等民风民俗时不时出现,作者将其过程和要点叙述出来,一点点在读者眼里构建他的家乡,这就形成了作品中鲜明的本土性特征。
  此外,这部小说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虽然时间选在1984年到2017年,但是整部小说仿佛是一部连绵不绝的史书,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期中华大地上发生的那场波澜壮阔的流民活动,也就是历史上定义为闯关东的这一移民浪潮。小说的主人公家族正是其中的一个族民,是他们挥别关内故土,来到东北落地生根。他们经历了抗日战争烽火、解放战争硝烟,迎来了新中国成立。虽然小说止笔于2017年,但是却展望了2020年,也就是中国将会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愿景  。
  在叙述中,国家政务要事与平民生活交相辉映、时隐时现,成为较明显的时间轴,也赋予了人们生活变化的明显标志。从土地承包到改革开放,从毛泽东逝世到人口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从1995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得到确立土地三十年不变制度福音等;在叙述中作家用展望的目光,思考着农村的发展之路。乡政府里,创新派党委余书记与保守派刘乡长是否发展旅游业的博弈,尤兴福越位不合常规的就任党委书记,尤兴国的果园合同没有到期,而面临投票定夺,沈大光一家的到来,唤醒尤晶晶的身世,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埋下伏笔,滕飞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出现,为乡村工作提供了新生力量,白大海与白大江兄弟之间的矛盾产生嫌隙,而最终在另一代人的努力下得以弥合,理应当教研组长的尤春艳与管理岗位  失之交臂,后终成正果,尤晶晶大学毕业,反哺乡村……如同前苏联小说评论家提出的未完成理论一样,正因为有些事情不可完成,从而更加突出了审美活动的事件性。
  文学风格一般指作家作品中在人物塑造、叙事特色、语言色彩中对时代、地域、民族以及流派等呈现的状态,比如我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东北作家群、“山药蛋”派,“荷花淀”派等等。没有建构其文学风格的作品不能算是好的文学作品,而地域性则成为研究作家作品风格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点上本书作者魏海龙做出了可喜尝试。
  
  《大西院》魏海龙著
  团结出版社 
  2017年12月出版
  
  
苍茫如字
            ——简评长篇小说《玉虫》
  玉虫并不是指昆虫一种,它可以用来喻灯花、比灯火,如唐代韩愈《咏灯花同侯十一》里的诗句:“黄里排金粟,釵头缀玉虫。更烦将喜事,来报主人公。”更多时候用来指虫状的玉雕首饰。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基石,辽宁省特产的岫岩玉构成了辽宁独有的岫玉审美文化。辽宁作家唐大伟创作的长篇小说《玉虫》就是以玉石文化为背景,以玉石界传说传奇为素材的作品。
  佟一琮家里祖辈都是玉匠,可是他父亲佟瑞国却反对他碰玉,但又将他抓周时的那块玉系着红绳,栓在他的脖子上。告诉他要善待这块玉,玉是通灵的,救得了人的性命。佟一琮母亲对他的女朋友程小瑜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佟一琮与程小瑜草草结婚后去了上海打工。程小瑜进了外企,事业发展得很好,而佟一琮痴迷于玉,不安心于现在的工作,听说玉王要运往鞍山雕成玉佛,佟一琮执意要回去,为玉佛送行。两人的关系渐行渐远,终于,程小瑜投入了一位成功男人的怀抱。佟一琮出没于全国各大玉器市场,认识了一位老板步凡。佟一琮渐渐懂得,真正的好作品,卖的是艺,不是玉。而这艺的内容就多了。不能就玉而玉,地质学、古玩、根雕、外国美术、佛学、儒学、道家等等,各方面都要学习。佟一琮自此真正入了道,在玉行里浸淫,在商场上拼杀,最终成为了业界赫赫有名的玉雕大师、玉王,并找到了自己心爱之人。
  长篇小说《玉虫》主要以玉石行业为背景,描写了古董收藏圈里的各种明暗规则,是是非非。本书以主人公在成长为一代玉石大师过程中的坎坷起伏、爱恨情仇、谋略博弈、热血拼搏为主线,故事引人入胜。书中人物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智力博弈和谋略对决,其曲折、复杂令人叹为观止。贯穿于情节始终的人与玉、俗与雅、具象与意境等元素通过一个个极富质感的艺术形象跃然纸上。
  小说以“玉虫”佟一琮为核心人物编织了一个放射状的“玉网”,通过佟一琮与程小瑜、穆小让(甚至包括花雪痕)等女性的感情纠葛,通过他与索秀珏、步凡、穆明、小马哥等周边人物或师、或友、或“敌”的感情碰撞,特别是通过他与母亲安玉尘、父亲佟瑞国之间的恩恩怨怨,将“琢玉”与“炼人”很好地糅合在一个庞大的“玉场”之中,形成“混响效果”,小说通篇充溢着对岫玉的描摹与礼赞,然而作者却借人物之口申明玉雕“卖的是艺不是玉”,这说明作者深谙此理,这部小说同样写的是人而不是玉。既然讲的是一位玉雕大师的成长故事,作家势必通过对主人公佟一琮的成长经历的叙述传达出玉文化的含蕴与精髓。作者在写作这部小说时,先后拜访了多位岫玉雕刻大师,因而得以巧妙地在故事叙述中嵌入真实事件,成为故事背后的故事,虚实相映,曲折动人。与之相呼应的是一明一暗两条叙事线索。明线就是佟一琮由离家求学到上海打拼,最后回归故里终成正果的成长过程,暗线则是母亲安玉尘所象征的以玉文化的精神淬炼之路。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其中有不少涉及到玉器或与玉有关的名篇名句,如「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郑风-女曰鸡鸣》)其意是:我知道你来慰劳我,把由几种玉组成的佩玉赠送给你。“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秦风-小戎》)之意为:想起我那心上人,温文儒雅有如美玉。屈原《九章-涉江》中云:“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此句是说:登上昆仑山品尝玉之精华,可与天地一样长寿,像日月一般光辉。这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少用「玉」字的句子或题名,还有涉及玉的主题与情节。四大古典小说之首的《红楼梦》则是玉、人关联互喻象征最为密切的作品,贾宝玉、林黛玉绝代双璧的悲剧故事已成经典。
  既然讲的是一位玉雕大师的成长故事,作家势必通过对主人公佟一琮的成长经历的叙述传达出玉文化的含蕴与精髓。作者在写作这部小说时,先后拜访了多位岫玉雕刻大师,因而得以巧妙地在故事叙述中嵌入真实事件,成为故事背后的故事,虚实相映,曲折动人。与之相呼应的是一明一暗两条叙事线索。明线就是佟一琮由离家求学到上海打拼,最后回归故里终成正果的成长过程,暗线则是母亲安玉尘所象征的以玉文化的精神淬炼之路。
  或许是作者的有意为之,当我们循着“温润”二字来逐一解读小说中的人物时,居然吃惊地发现通篇竟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坏人”。身世的差异和观念的差别,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可能东邪西毒、南辕北辙,他们或执着、或神秘,或舍己助人、或利己欺人,然而一个“道”字却将所有的人物规范在各自既定的性格轨道而“不逾矩”,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塑造艺术形象时的良苦用心,以及在小说创作中所秉持的美学理念:“寓神奇于平淡,示美好于丑拙,显庄严于诙谐,现慈悲于揶揄。”
  作者在为小说设置悬念的同时,故事的线索又相对单纯,这样便使得整个作品张弛有度,相反相成。小说中有名有姓的出场人物仅十余个,大的活动场景也不过三五处。人物的出场均十分自然,几乎是水到渠成、呼之即出;场景时空的转换也顺理成章,相当洗练,从岫岩到上海、从岫岩到新疆环环相扣,莫不如此,从中不难看出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 
  玉文化从产生之时,就用玉赋予了道德观,所谓“君子比德于玉,君子佩玉”等都是对玉进行人格化。玉的道德内涵在西周初年就已产生,从那时起,发展了一整套用玉道德观,将其理念化、系统化是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以后,儒家的用玉观一直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中。儒家道德以其涵盖仁、义、礼、智、信而著称。《玉虫》出版后能受到读者的欢迎,与玉道德深入人心、玉的人格化广泛被民众所接受有直接的关系,也是是玉器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玉虫》唐大伟著
  金城出版社
  2014年2月出版  
  

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