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在希望的田野
来源:沈阳日报 | 作者:宁珍志  时间: 2023-12-12

  以《闯关东纪事》《田庄台事情——辽河水道文明纪实》《春归库布齐》等长篇报告文学引起文坛广泛关注的杨春风,新近一部《田间逐梦:科技小院15年助农实践》再次产生热烈反响,作为及时把握社会进步脉搏、准确再现时代崭新风貌的报告文学体裁,又在作家笔下放出生动、绚丽的光芒。《田间逐梦》是一曲土地之歌,是一曲希望之歌,是一曲融会中国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带领十几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扎根乡村努力奋斗,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780个“科技小院”15载光阴累累硕果的生命之歌。

  什么是科技小院?其创建者、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张福锁说,“建立在农村、涉农企业等生产一线,集农业社会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于一体,以‘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四零’模式开展科学研究、示范推广的平台。”直接点儿,科技小院是“新时代的一种新型助农模式”“助力农业生产,助力农民致富,助力农村发展”,更利于研究生培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科技创新等其他效能。《田间逐梦》围绕这些核心要略,展开波澜壮阔的记叙,形象地印证、诠释它们,浓墨重彩,历数科技小院建立15年来奋斗历程发生的“中国故事”。科技小院的梦想与实践、艰苦与壮丽,在作者细腻而深情的心灵园田里,开出了一章又一章的璀璨花朵。

  《田间逐梦》叙述笔调客观从容,既有大开大合的时代观照,又有具体事例的细微洞察,还有旁征博引的举一反三。有农村地域历史的文化纵深,有农业当下快速发展的现实比较,有关于农民物质精神双双丰收的满心喜悦。课堂的知识浇灌着田野的庄稼,书本的学问滋润着农家的梦想,科技小院春风浩荡,吹遍祖国的塞北江南。《田间逐梦》两条叙述主线平行前进,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们在科技小院的生命履历,和全国各地科技小院所取得的成就及产生的效能,两条线索两个视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映衬,各有重心。最后两条线索合拢集聚,升华并彰显科技小院对我国农业现代化作出的历史贡献,即全书结束的一章:“使命:从‘中农模式’到‘中国经验’”,也为“一带一路”提供了生态农业的模范样本。

  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报告文学的核心是人,写人的思想动态精神风貌,写人的犹疑彷徨、徘徊苦闷,写人的坚忍挺拔、拼搏牺牲……《田园逐梦》虽然写科技小院创建至今走过的路程,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流动性大,场面、事件更替频繁,但令科技小院焕发光彩、一路捷报频传的仍然是人。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始终掌握着科技小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蓬勃势头。杨春风紧紧维系这一点,从构思到书写,显示出不凡的语言操控本领,特写镜头般地聚焦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奔赴农村为建立、巩固科技小院全身心的投入与付出。张福锁、李晓林、王冲等专家教授,曹国鑫、刘志强等研究生……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喜怒哀乐怨五味俱全,有过高瞻远瞩的规划,有过临危受命的果敢,有过思想反复的斗争,有过两难境地的抉择,有过失败挫折的气馁,有过豁然成功的喜悦……杨春风不是平面描写,而是立体化“塑造”,让他们置身于问题、事件的漩涡中心,用纠结、用矛盾来锻炼、验证他们,让地里五谷、水中鱼虾、树上水果的低产、虫害直接面对他们——给他们展示技能的空间和对象。他们像在考场一样应对试题,而泥土实诚不说谎——收获季节证明了“是骡子是马”。他们是科技小院“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不怕苦、不怕累,和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心心相印,命运与共,作家的笔下,是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

  《田间逐梦》忠实记录了科技小院给乡村振兴所带来的变化,尤其是思想观念技术方式的改变;忠实记录了新时代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更高要求与更多期待,尤其是在现实的字里行间闪烁出来的对未来的瞻望。作家的表述靠事实说话,靠金秋说话,靠细节说话,靠全国各大报刊的褒奖报道说话,靠科技小院在亚洲、非洲国家所产生的积极反响说话……杨春风的“记录”是全天候的,《田间逐梦》,有款款叙述,有精当描写,对话、日志,现场、往事,需要出现的“议论”一经在目,则有画龙点睛之妙,成为章节的精神“领袖”。

  《田间逐梦》撰写的科技小院意义在于,它是建立在农村的常态化存在,是中国农业大学老师和研究生的必授课和必修课。科技小院遍地开花广受农民欢迎、解决问题的时效,更说明它有长期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同时,《田园逐梦》把国家战略与世界农业进程作为凭靠背景,其视野和境界早已超出题材本身。科研人员必须走到田间地头,走到农民中间,把科学实验做在农田,打破现代农技的闭锁局面,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农民在生产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没有门槛限制,任何人都可以进来,24小时敞开大门,任何村寨的农民任何时间都可以自由出进,不收取任何费用。而农民在此进程里,获得的不仅是技术与丰收,还有格局与观念的改变,告别因小农经济产生的落后、狭隘、愚昧、偏执,更早融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田间”劳作,实现更加浩远更加富饶的梦想。或许,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度里不可能出现的,却能在中国出现。《田间逐梦》的成功,即把这种出现,热诚饱满地概括在一部30万字的著作里。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