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情寄黑嘴鸥
来源:《环境经济》杂志2022年12期 | 作者:刘国强  时间: 2023-01-09

  全世界共有44种海鸥,其中黑嘴鸥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到易危。多亏了盘锦市黑嘴鸥协会会长刘德天30多年的努力,才把吊挂在悬崖上的物种拉了上来。

  数据显示,全球野生动物数量50多年来锐减近7成。上演这种不可逆转的悲剧有很多因素,但最大的危害因素却是人类!

  地球是个网,每种动物都是网上的一个结。每一个结坏掉,网就破一块。破的结越多,“网洞”就越大。任何物种消亡,都是对地球的破坏。如果网结越来越少、网洞与网洞连成一片,地球会是什么样?人类能独善其身吗?

  1990年5月,《盘锦日报》记者刘德天陪同鸟类专家梅伟义到盘锦湿地考察黑嘴鸥,闻听上述“生态网”理论,刘德天大吃一惊:原来一种动物与人的生存如此休戚相关。自此之后,刘德天好几天睡不着觉,黑嘴鸥3个字萦绕于心。

  1871年,法国传教士司温侯第一次在中国厦门采集到一个标本并命名其为黑嘴鸥。此后的100多年时间里,国际上有大批专家学者为之耗尽毕生精力,均未解开黑嘴鸥繁殖地之谜。

  1984年起,中国学者相继在江苏盐城、辽宁盘锦发现了黑嘴鸥的巢和卵。1990年5月27日至6月13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鸥类专家梅义伟率领的一支中外专家调查组来到盘锦市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在此找到了150个黑嘴鸥巢及300余只黑嘴鸥,深知此事意义重大的梅义伟竟当场喜极而泣。

  经过百余天的详细调查,调查组公布:保护区内有黑嘴鸥1200余只,占当时世界黑嘴鸥总数的70%。于是,一个权威的结论产生了:黑嘴鸥的繁殖地在中国。盘锦的沿海湿地区域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地。这是一个轰动世界鸟类乃至野生动物保护界的特大事件,这个结论揭开了黑嘴鸥繁殖地的百年之谜。

  随行记者刘德天全程参与并发表了世界第一篇确切报道黑嘴鸥繁殖地的新闻稿《中国发现黑嘴鸥繁殖地解开世界百年未解之谜》。这篇文章迅速点燃了研究黑嘴鸥的同行和野生动物保护界。大家纷纷呼吁,工程建设占地的大饼越摊越大,海水养殖如火如荼,黑嘴鸥很可能得而复失,大家要高度重视,赶紧抢救这种濒危动物!

  刘德天在环保论文《九论》中提出“落水论”:“保护黑嘴鸥刻不容缓,好比有人落水,呼吁救人非常重要,但是,岸上的人只呼吁救人没人下水,落水者怎么不溺水而死?我既呼吁救人,也要下水救人。我决不停留在宣传层面,而是亲自去做。”

  1991年4月20日,辽宁盘锦黑嘴鸥保护协会在盘锦市高调亮相,刘德天用去半个月工资,自掏腰包37块6毛钱,成功地完成这件后来创造全世界鸟类保护奇迹的壮举。

  黑嘴鸥保护刻不容缓

  国际动物保护分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5个等级,黑嘴鸥已经是世界“濒危”物种,全球仅有千余只,若再不出手抢救就来不及了!

  自成立协会那天起,刘德天就过上“争分夺秒”的日子,把几天的活压缩到一天干,把多线条工作串到一根纲上。吃饭要快,狼吞虎咽;上楼要快,一步迈两个台阶;写作速度要快,深耕每一个夜晚。刘德天身兼报社记者和黑嘴鸥协会会长两职,两样都要干好。

  早晨醒来第一件事是“过电影”,把一天中的所有工作在脑袋里“快闪”一遍,捋出最急的工作,再决定先去哪边。然后一路小跑下楼梯,先把自行车使劲向前推一把,借着惯性飞身上车,箭一样射向前方。报社距黑嘴鸥协会3里地,刘德天最多时每天往返三四趟,人们已经习惯他的快节奏了,身影一闪走了,再一闪,又出现在身边。

  刘德天在红海滩黑嘴鸥繁殖地与人斗争,用他那写诗文、弹钢琴、吹笛子、画画、拉二胡的手,举起一只丧命的黑嘴鸥高声呼号,一副徒手搏斗、豁上性命的架势;带领志愿者考察黑嘴鸥繁殖地,那双带泥的旅游鞋像灵巧拨动的琴码,在泥泞的坡上坡下灵巧地弹奏……

  “化缘”来的空房子,办公桌椅、卷柜是人家淘汰下来的,电话、传真机、电脑,锅碗瓢勺茶具暖瓶等办公用品,刘德天一个“买”字便搞定;招三个热心公益、能干的人,每月按时发饷;外出办事打车,发材料、发印刷品、张贴彩色广告,奖励手下人。刘德天出手大方、人脉旺,凡是打车、吃饭,只要有刘德天在,别人就花不上钱。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跟刘会长干活不吃亏!”

  刘德天却认为:只要把钱花在保护黑嘴鸥上,“值得!”只有妻子张兴梅知道“值得”背后的巨大压力和苦楚,30多年来,刘德天没向家里交过一分钱,协会所有开支居然是“自掏腰包”!

  为了养家,张兴梅辞掉在盘锦的工作,到距盘锦100公里远的营口大石桥企业上班。可每天掰着指头精打细算,微薄的收入也只能勉强填上两个孩子上学、赡养老人支出的窟窿。张兴梅以每天少下一把米、少吃一点菜积少成多,足足攒了五年时间才存下2600元,计划买台洗衣机。这钱,竟突然成了刘德天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黑嘴鸥保护会议的会务费!张兴梅火了,涕泪纵横:“你工资不交家,连伙食费都不交,我不跟你计较,可我洗衣裳洗不动啦……”

  刘德天夜里伏案赶稿,张兴梅也奋笔疾书。第二天早上,妻子指着“离婚协议书”让丈夫签字。刘德天怎么也没想到,妻子这次真的火了,居然提出离婚!

  仿佛揉碎的月光,不肯再回天上重圆。见丈夫不签字,张兴梅破门而出,直奔区民政局。按理说,“理亏”的刘德天说些服软的话,剧情会得到反转。不!这不属于刘德天的性格!刘德天仍然理直气壮地阐释这钱花得值!所有解释都成超市货架上的过期品,张兴梅不理会。

  刘德天争辩自己除了保护黑嘴鸥花点钱,从不胡作非为。张兴梅心头一震,这倒是真的。丈夫身正、言正、行正,满身才华,她犹豫一下,仍然没有停下脚步。丈夫不管家务事,只有她最清楚,儿子和女儿上学、交补课费,每次都东挪西借、比抽血都难受,再这样下去,家就散了!刘德天虽然没有“服软”,却做出史无前例的承诺:“从下个月起,我的工资交家。”“真的?”“一定!”

  张兴梅也“见好就收”。离开工资还有几天,刘德天就“打提前量”,协会请画家画黑嘴鸥用钱,彩色广告用钱……张兴梅平和地向丈夫摆摆手:“行啦行啦,不用你交工资了!”

  协会经常组织多种形式保护黑嘴鸥的活动,搭上工资还要吃“探头粮”,张兴梅宁可难为自己也决不难为丈夫。可是,儿子女儿年龄仅差1岁,穿用和学费都“挤一块”,难啊!凑够上大学学费,张兴梅规定儿子每月生活费600元,女儿500元,她的月薪只有百余元,月月都要借钱。借的次数太多,有的亲戚见她就躲。能借的人都借遍了,还是“月月愁”。幸好北京有位远房亲戚不嫌弃,张兴梅就从人家手里“倒钱”,拆东墙补西墙。心里亏欠人家,每年寄些盘锦大米,以万般愧疚的心理还人情。

  张兴梅以瘦弱之躯艰难撑着这个家,每天都挣扎在债务窟窿里跳不出来,这天,刘德天居然又让妻子借2000元,支持他召开中日韩3国黑嘴鸥保护研讨会,在月薪百元左右的时代,这又是一笔“大钱”!张兴梅知道丈夫的脾气,说话仗义、办事豪气、一诺千金、好面,不管多难,这会是开定了!张兴梅内心非常为难,沾亲带故的人家都借遍了,有的借了多次,从人家表情和脸色里感受了深深的自卑,还向谁开口?她愤怒地丢下一句:“张口就要这么多钱,我是开银行的啊?”但她了解丈夫,又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迈一步,“这次我给你圆上脸,开完会,我们必须离婚!”

  这2000元钱只是个零头,几十位中外专家的机票、住宿和餐费,把刘德天的“环保奖”5万元奖金填进去,还欠3万元外债。宾馆人员跟着后屁股催债,刘德天着急上火患了糖尿病。副市长张耀武得知专款特批,为刘德天堵上欠债窟窿。

  会议完美收官,中外领导和专家的热烈掌声刚刚散去,张兴梅第2次递过来冰冷的离婚协议书。刘德天放不下面子,跟着妻子大步流星奔向民政局。从家到区民政局不到1公里,却比半生都长,数幅画面在刘德天眼前“闪过”,家里她是顶梁柱,从协会开张那天起,妻子就是没有任命的免费的办公室主任、秘书兼司机,对外能张罗事,对内会管理……

  突然,妻子鬓边一缕白发被风掀起来,针尖一样刺痛了他的眼睛!刘德天陷入深深地自责,她才30岁出头,如果生活不这样劳累和辛苦,能有这些白发吗?

  沉默的发丝像沾满白色松香粉的二胡弦,为谁拉响?不服软的二胡手刘德天的喉结向下一滑,强行把感情咽下去,故意板紧面孔,在民政局前停下脚步。

  张兴梅催促他进屋,刘德天悄悄扯一把张兴梅的衣袖:“哎呀,回去考虑考虑吧!”张兴梅复述眼前的艰辛,刘德天说:“将来会好的。”张兴梅再次收回离婚协议,她相信丈夫的话:“将来会好的。”儿子、女儿大学毕业后先后成家,全力支持协会工作。

  儿子开饭店挣了钱,给协会买辆越野车,协会随用随到。从盘锦市区到黑嘴鸥保护地80多公里,涨潮、下雨必去,每次汽油钱就百余元。而今疫情下饭店早就黄摊,儿子仍然对父亲承诺:“爸,请你放心,别看饭店关门,需要车随叫随到。”

  盘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地,协会功勋卓著,至今已发展成为遍布国内外30个会员单位4万余名志愿者的社会环保组织。黑嘴鸥数量由协会成立之初的1200只,繁殖到12000多只,保护黑嘴鸥栖息地(湿地)50余万亩。刘德天和他的协会先后获得“地球奖”“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福特汽车环保奖”“SEE生态奖”“中国环境保护特别贡献奖”“中国公益奖”“自然环境保护传播奖”“全国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母亲河奖”“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全国5A级社团组织”“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中国环境NGO第一人”“黑嘴鸥之父”。

  在中国,有两个抢救濒危物种最成功的案例,一个是大熊猫,由濒危转为易危。另一个就是黑嘴鸥,同样由濒危转为易危。不同的是,前者举国家之力,有世界基金介入,后者由刘德天独撑门面。在盘锦,刘德天的名声十分响亮、人见人夸。豪气、出手大方,仍旧是他的代名词。不计协会正常的开销,现在象征性地给3名工作人员开支,每月支出4800元。每月一到开支的日子,刘德天把钱给张兴梅,张兴梅以“协会开支”名义把工资打到工作人员卡里,从不拖欠。

  这么多年,工作人员并不知道,刘德天的每月养老金5300元,去了给他们开支,还剩500元。协会如此庞大的工作量,这500元肯定不够开销,因此张兴梅不时微笑着催促刘德天:“什么时候交伙食费啊?”刘德天只是咧嘴浅笑一下,轻轻地,张兴梅也咧嘴浅笑一下,轻轻地。

  从1991年成立协会开始,31年哪,当年他们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携手从遥远的地方来。而今又是新的起点,他们初心不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还要到遥远的地方去……

  浅浅一笑,已胜千言万语。

  生态智慧保护黑嘴鸥栖息地

  黑嘴鸥在高空盘旋了成百上千次,最后择辽河东岸盘锦红海滩湿地为家,因这里远离人群、安全。连片的碱蓬草成为荫蔽物,适合黑嘴鸥安家落户、生儿育女。它们把巢安在碱蓬草丛中,建成隐蔽的产房,地上的动物看不见。黑嘴鸥生性警觉,夫妻双双育儿,一只趴在巢里孵化,另一只在天上飞翔放哨,每有黄鼠狼、蛇、豆鼠子天敌靠近,天上的伴侣会大叫报警。上年的碱草能筑巢,身边又有小螃蟹、沙蚕、鱼等食物,安家吃喝全解决,用人类的话形容,这是难得的风水宝地。

  黑嘴鸥的巢通常会“组团”分布在同一片植被里,巢跟巢之间的距离很近,有的不足半米,甚至更近。成群筑巢,过集体生活是黑嘴鸥联手保护种群,呵护后代的有效手段。

  可是,在世界上消失119年又重现的黑嘴鸥,面临再次失去家园的危险!

  辽宁省政府决定,把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六市连接起来,建成沿途近海、亲海、观海的滨海景观大道。可是,规划图上的大道恰好从黑嘴鸥繁殖地南小河穿过!这条路必然撕碎黑嘴鸥的家园,人进鸟退,繁殖地要没了,黑嘴鸥的家园也要丢了!

  刘德天疯了一样昼夜呼吁,晚上给市委书记、市长写长信,白天拜访所有“能说上话的人”,又发表专题文章,呼吁保护黑嘴鸥家园,呼吁把盘锦这块“中国黑嘴鸥之乡”的金字招牌擦亮,呼吁各界人士保护盘锦生态环境……

  市领导高度重视,省领导英明决策,把海滨公路向北移挪7公里,最终迎来春暖花开,结局圆满。

  1993年,闻知国家级辽河三角洲农业开发综合项目即将拉开帷幕,刘德天的脑袋“嗡”地一下大了!其中建水库规划地恰在1100只黑嘴鸥繁殖地,开发5700亩稻田的地方为350只黑嘴鸥的家园,一旦项目开工,世界上第一、第二大黑嘴鸥繁殖地将毁于一旦!

  刘德天吃不好睡不着,嘴上起一排大泡,他深知在小小的盘锦日报上呼吁无济于事,找盘锦市领导不管用,即便找上省领导也不管用,因为,这是国家级重点项目!从盘锦到湿地80多公里,刘德天三天两头跑现场观察,眼见水库挖地基、插铁桩、浇注水泥,仿佛每根铁筋、每根桩,都狠狠插在他的胸膛!一旦大坝修成灌上水,就全完了!

  刘德天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却力不能及。他只是一个地级报社的小记者、科级干部,怎么能阻止得了这个大项目?怎样修改这两处生态败笔?这只“蚂蚁”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跳出“热锅”,以一己之力打“大翻盘”的主意!

  刘德天直接给时任农村农业部副部长的刘培植写信,刘培植把信转给分管农业工作的国务委员陈俊生。陈俊生非常重视,当即批示成立调查组调查。很快,农村农业部、财政部等5部委成立的联合调查组来盘锦调查,要求迅速解决3个问题,第一,这里有没有黑嘴鸥?第二,需要不需要保护黑嘴鸥?第三,如果需要保护,专家们需要即刻拿出方案。经过反复研讨与论证,最后确定:为黑嘴鸥建3个安全岛。

  原计划开发稻田的5700亩湿地规划撤销,国家划为永久性保护区,周围挖壕沟、架刺线封闭管理,成为鸟类繁殖地,也是候鸟迁徙停歇地,现已成为辽宁鹤类繁育中心。

  湿地是一块肥肉,不断有牙齿啃咬。1993年,有一老板要开发湿地2000亩养虾,保护区三番五次阻止,人家理都不理。负责人令部下“快请报社刘主任来!”刘德天撰文《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发表后影响很大,市委书记直接给老板打电话命令马上停止开发:“这件事不是盘锦的事情,也不是辽宁的事情,是中国的事情。”

  2012年10月,刘德天发现黑嘴鸥保护区核心部分南小河突然冒出来个车库来!这里是黑嘴鸥的繁殖地,不能进人,也不能走车。车库建成人来人往,必有噪音、油污和生活垃圾,危害太大。很快,“大家伙”隆重登场,打起圈梁、浇起水泥了!

  车库是大型央企所建,保护部门的人拦不住!刘德天以报社记者和黑嘴鸥协会会长双重身份急就战斗檄文在网上炸开,网民们纷纷谴责、转发,影响很大。时值北京有重要会议即将召开,这个负面新闻非常“打脸”。市委书记责成当地领导给刘德天打电话,赶紧撤下稿件。刘德天说:“撤稿有两个条件,第一,拆除车库,第二,恢复生态。”大型企业领导派人协商,刘德天坚持上述两个条件不松口,大型企业只好连夜拆了车库。

  第二天早上,领导又打来电话:“车库拆了,你撤稿吧!”

  刘德天说:“我没看见。如果真拆了,你安排人拍些照片传我。”

  刘德天从邮箱里看到照片,这才撤稿。

  刘德天的“飞鸟战略”

  “砰”的一声,一块石头破窗飞入刘德天家,碎玻璃散落一地。

  妻子张兴梅叮嘱丈夫:“得罪人太多,晚上十点过后别出门了。”刘德天表面答应,内心却不以为然。他清楚,要想不得罪人,除非放弃保护黑嘴鸥,这怎么可能?刘德天质问要开发湿地养虾的老板:“如果你不立刻罢手,我一定让你的投资打水漂!”

  老板说:“你这是断我财路啊!”

  刘德天说:“你破坏湿地,在害鸟的命,在断人类的生路!”

  老板指着刘德天的鼻尖威胁,刘德天拍着自己的胸脯:“我刘德天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你随时来报复吧,我等着你!”

  有人向他举报,湿地有人持枪打鸟。刘德天请他记住车号。举报人说这两个人可不好惹。刘德天凭借车号找到猎手,竟然是在职警察!刘德天直接找上门去,让他们在道歉和上报纸曝光之间选一个,警察震惊又感动,震惊刘德天像侦探一样找到他们,感动他为保护黑嘴鸥如此执着。当即道歉,并且化敌为友,成为保护自然生态的志愿者。

  假如我每天喝一碗泪,心中一定长满珍珠,寂寞时数一数,那才幸福。时常被人威胁,担心家人遭暗算,为协会搭钱不时被人追着讨债,刘德天对我说:“坚持,就是我的动力来源。哪怕经历太多次失败,只要坚持,总会赢得胜利。”

  为坚决遏止开发、捡蛋、狩猎歪风,刘德天发起“南小河保卫战”,呼吁政府成立南小河保护站,从开展环境教育、借助舆论监督、发挥专家智慧、依靠政府决策入手,促进盘锦湿地保护迎来晴天丽日。政府重视刘德天的建议,2020年,在盘锦红海滩湿地吹响“大决战”号角,400多台挖掘机同时作业,598家水产养殖大户全部退出,一次收回“退养还湿”面积8.59万亩,恢复自然岸线15.77公里。

  为了给鸟类办好伙食,盘锦市以年放养弹涂鱼数万尾的速度递增,其中2022年放养9万多尾,放养面积415亩,增多环保收方数字。近年累计投放沙蚕230万尾。刘德天深深为眼前一小片有食物的水着迷,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在那动,就像火车运来了一小片海洋。

  平庸的人躲避痛苦,优秀的人不怕吃苦,杰出的人自找苦吃。刘德天持续做大众宣传、大范围在中小学生中授环保课,黑嘴鸥保护深入人心。在盘锦,不管老少,见到受伤的鸟就救。打114电话就能找到协会,找到刘德天。

  一天午夜,刘德天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一位出租车司机捡个半死不活的小雏鸟。刘德天说:“送我这来吧。”

  十多天后,领养志愿者沈仁琦报告:“会长,这鸟是天鹅啊!”刘德天让摄影师每天去拍摄,把这只天鹅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很有意义。“天鹅”长大了,志愿者告诉刘德天:“那鸟不是天鹅,是一只鸭子!”刘德天笑了:“好啊,是鸭子也救一命,我们初衷很好。”刘德天给它起个名,叫“天鹅鸭”。

  在一次活动上,刘德天把司机和志愿者都请来,二人分别讲述“天鹅鸭”的救助和养育过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协会组织志愿者救助伤病小鸟上千只。按下葫芦起来瓢。鸟类迁徙牵涉中国多个地区,跨国至越南、日本等国家。刘德天放眼全球,提出“飞鸟战略”。

  2001年,他撰写《关于全方位保护黑嘴鸥战略》,提出国内国际同下一盘棋,全方位保护举措。黑嘴鸥为候鸟,每年都往返迁徙,盘锦本地保护好,它到其他地方受到伤害,这种保护将前功尽弃。要做到黑嘴鸥飞到哪里都安全,各地都要成为黑嘴鸥的安全家园,大家齐心协力办好这件事。

  刘德天组织人绘制黑嘴鸥中国沿海分布图、黑嘴鸥世界分布图,达到以中国为中心,世界范围都得到有效保护。刘德天的在全国和全球部署保护举措,受到热烈响应和支持。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感慨道:“人类的活动是有国界的,而鸟类的活动是没有国界的。”

  黑嘴鸥在全球都安全了,我国树立了全世界鸟类保护成功榜样,成为全球鸟类保护的经典案例。岁月把他用旧,他会翻新自己。别看刘德天年过七旬,仍是一枚最活跃的音符。精力充沛堪比小伙子,上楼一步跨两级台阶,天天奔忙,扼守在保护生态“前线”。

  刘德天虽没有成为他向往的诗人、画家或者音乐家,但他每天的生活都是音乐、画和诗。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