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过后,辽西的农村便开始收秋了。都是机械化收割,一般不出半个月,几乎就收割完了,接着就是“关场院门子”。
关场院门子,是我们这里的一种习俗。秋收结束了,富有仪式感的人家,就会买大鱼和猪肉,邀约亲朋好友聚一聚,喝点小酒,庆祝一番。为美好的收成,为结束一年的忙碌,为待进的猫冬生活。
说实话,每到中秋,我总是盼望“关场院门子”,就像小时候盼过年一样,总希望哪位亲戚约我去参加他们关场院门子的家宴。因为那时我不但能吃上好吃的,更重要的是我喜欢热烈欢快的气氛,还能分享到他们丰收的喜悦。
每当看到农家院里金黄的玉米堆满仓时,我的这份企盼就开始了。在一个朗朗晴空之日,我的企盼就实现了。
那是一个星期日的早晨,早饭后,打扫完卫生,我泡上一杯茶,拿起一本书,正要打发时间。这时电话响了,我一看是小姑子的电话,心情立刻激动起来,心想一定是约我去她家吧?真让我猜中了,她亲昵地对我说:“嫂子,你和我哥今天来我家吧,关场院门子”。我没有半点犹豫就答应下来,心里说不出来的高兴,因为这正是我内心热切的企盼。
再也顾不上品茶看书了,着一丝淡妆,穿上一套素雅的裙子,蹬、蹬、蹬......下楼了。去超市给她婆婆买两箱纯牛奶,拎一大兜水果,兴冲冲驱车前往十几里外的小姑子家。
汽车在宽阔的柏油路上行驶,哨兵似的道旁树护着两边一望无际的田野远远地向车尾跑去。我望向车窗外,雨后的天空越发的瓦蓝,像一块大大的蓝水晶罩着这片肥沃的土地,映衬着秀水农庄。西风也是恬淡的,携着五谷的芳香,飘散在空中,飞扬到远方,沁入人的心脾。绿色、淡黄、嫣红......树叶色彩斑斓可亲,五颜六色下,有牧羊犬的活蹦乱跳,还有牧羊人清脆鞭哨声的回响荡漾,这是一幅多好的生活画卷啊!
不觉中,就到了小姑子家。这是一个不小的村庄,住着几十户的庄稼人。红砖瓦房俨然有序,水泥、柏油路纵横交错其间,还有一个文化小广场,一看就是富足的屯堡,美丽乡村的一隅。
小姑子的婆婆,这位81岁的老人,一如既往的热情,拉着我的手走进她的大屋,屋里宽敞明亮,收拾得干干净净。她老人家红润的脸庞满挂着慈祥幸福的笑容,亲切地和我拉家常,嘘寒问暖。不一会儿,妹夫的姑表弟一家、姨表弟一家也来了,气氛更加热烈,欢声笑语回荡在屋里厅外。
寒暄过后,我还是忍不住到房前屋后转一转、瞅一瞅。房后不远处是一个宽大的牛圈,膘肥体壮的大乳牛得有十几头,几个新生的小牛犊有的吃奶,有的在享受牛妈妈的舔舐之爱。
回过头来我又看到了小山似的玉米堆,悄悄地问先生,这堆玉米能有多少斤?他告诉我说至少得有15万斤。“15万斤?”我惊讶地看着他,“比我们俩一年的收入还多”。此刻,我内心不禁泛起一丝感慨,我们这样的工薪阶层和人家比,可要逊色得多了。况且人家现代化猪舍里还有几十头猪呢。正房右侧耳房是一个小作坊酒厂,醇香的味道扑鼻而来,芬芳了整个小院。我不禁走进酒坊,正赶上出酒这道工序,晶莹的红高粱酒汩汩流出,由七十度到六十度再到五十度;妹夫告诉我,度数越高酒越好,好酒没有低度的。他还说生意不错,销量可观,五粮酒、高粱酒还能远销到河北、浙江等地。
我感慨万千,是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农村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早已过上了吃得饱、穿得暖的日子,再也不是只有过年才能吃顿白面饺子、猪肉炖粉条的日子了。满屯泥土房、“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使所有人走上了小康路,老百姓不仅仅是吃得饱,还吃得好、吃得健康,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连年迈的婆婆也总是喋喋不休和我们说:“哪承想,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呀!老百姓种地不但不要钱,还给钱,共产党好啊,上哪找这样的好社会。”这大概就是老百姓的共同心声吧。
“开饭喽,大嫂吃饭啦!”亲切的召唤声打断了我的思绪。一大桌子丰盛的菜肴:清炖草鱼、小鸡炖蘑菇、油焖大虾、清煮蚕蛹、酸菜血肠……都是东北名菜。酒是自家酿的五粮酒,醇香爽口。觥筹交错间,谈笑风生,谈家事、国事、天下事;谈播种,谈犁锄,谈收成;谈种子,谈化肥,谈农药;谈科技……还有未来的打算。
我插不上话儿,只觉得乐呵,不时说些感谢的话,感谢他们的盛情,夸小姑子勤劳能干,夸妹夫致富有方。
饭后,我抢着洗碗,我对小姑子说:“你忙乎一秋天了,又做家务,多累啊,休息一会吧。”小姑子啥也不让我干,她说:“嫂子,现在种地、秋收不像以前了,都是机械化,几天就完事儿,累不着。”接着又告诉我说:“连秸秆都粉碎还田了,自己需要喂牲畜做饲料的,就直接打包成草捆储藏起来。”
男人们继续喝茶聊天,侃侃而谈间由赡养老人聊到子女教育,又由农事聊到了村屯环境整治、垃圾处理······
女人们聊扭秧歌的精彩,广场舞的愉悦,网购的窃喜,还掺杂着对各自老公的种种嗔怨。
真是日子好了,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我看到的是他们满脸的喜悦和幸福。
不知怎地,我好羡慕他们的富足安康、轻松愉快、和谐幸福。小时候一心想逃离农村的想法荡然无存了。现在的农村远比我小时候居住的农村好得多。尤其是干净的卫生间,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或电热水器,农村人洗澡不再是难题;厨房也干净整洁,不再是只有一口大铁锅,不管酷暑严冬都烧树叶子苞米杆子煮饭烧菜,而是用燃气、电炒锅、电磁炉、电陶炉、电饭煲炒菜煮饭;抽油烟机也安上了,做饭时不再烟气杠杠、热气缭绕。
此刻我不禁想,退休以后回到我日思夜想的故乡去,那个住着几十户人家的村庄,和乡亲们一起种菜,一起养猪、养鸡、养鸭……和他们一起扭秧歌,一起跳广场舞,一起歌唱;给他们讲历史,听他们讲故事;还可以义务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我想这也算是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吧。那时,秋收结束我也会兴高采烈地“关场院门子”,杀猪宰鸡,捞一条大鱼,备一壶老酒,邀约好伙伴好邻舍,“把酒话桑麻”。
唠着,唠着,已是午后两点多了,我们也该返程回家。这时阳光越发的明媚耀眼,把周围的一切照耀得更加澄澈光亮;天空湛蓝,秋风飒爽,果香四溢。回望那渐远的村庄,不自觉地向她挥了挥手,心里默念道:明年这个时候我还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