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2021年辽宁诗歌扫描
来源:辽宁文学研究中心 | 作者:杨 晶  时间: 2022-08-30

  2021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难忘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一个需要伟大作品、能够出现伟大作品的伟大的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辽宁诗坛生机勃勃繁枝硕果呈现出新的诗学气象精神向度和思想视阈凸显了诗歌写作的时代感和总体性趋向“新时代”已然成为时代的认知原则,也是美学的批评原则,新时代与诗人之间的相互砥砺和彼此命名揭示了诗歌发展的时代诉求和内在命题。新背景下诗歌生产、传播及多样化的文化功能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可能性。辽宁诗坛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不断强化诗歌与现实表达的互动关系,展示当下诗歌对时代的介入及诗人的担当精神。时代新变的景观、新鲜的语言方式修辞技巧给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活力。

  一

  作为主题写作获得第九届长征文艺奖的东来的断桥上的弹孔》、李皓的向我开炮2021年度的重要收获东来是近年来一直深耕于军旅诗歌的诗人接连创作出了东风烈》《党的史诗等多部力作他的诗歌以“新英雄主义”的面貌成为诗坛上引人注目的存在。《断桥上的弹孔重返抗美援朝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以断桥弹孔为中心意象贯穿了上甘岭长津桥等重要战役在回溯中诗人将自己对辉煌革命历程和先烈的炽热情感、理想信念和诗性自觉,都贯注到诗歌创作中,实现了富于创新的超越性表达。这里充满诗性的书写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有感人的局部细节。最深情之处,是对中国军人崇高英雄精神的书写与讴歌:“英雄就是英雄,即使化成遗骸,仍是忠骨/红如眼睛的弹孔,见证过比盐更咸的眼泪/黑似毒日的硝烟,烘烤过紫褐色的前胸/死而不倒的桥身,托起过千万个士兵的赤足/百年钢铁巨人、近千米的臂膀/未因炸掉600米身躯而跪下/相反,孑立的桥墩恰似扑不灭的路灯/指引365个日夜、不忘初心的征程断桥,失去双腿的英雄/至今不肯退场,它警示后人:/历史不会从它的遗骸上轻易迈过/十几万血肉之躯/化成永远挖不完的青山热土诗歌结尾处诗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出深重的叹息和对和平的吁求。“让弹孔变成种植和平之语的树坑/长出风烟滚滚后仍然站立的苍松/让永不再战不再是我们的梦想/为人类祈祷真正的和平诗人以历史之殇构建出时代情绪和与民族精神的崭新愿景东来的诗歌在坚持深情和撼人的力量时更重视诗歌的志把自己的思想熔铸于独特的意象中意象的营造让诗歌从普通庸常的生活中上升思想的漫开让他的诗浓烈深厚深情又深远东来的半条棉被李皓的向我开炮不仅穿越风云书写了红军长征和抗美援朝重要的历史时刻更是有温度的再现出具象的军人形象两位诗人以叙事诗的手法叙写了红军战士拥军百姓黄继光王万成、朱有光、牛保才等多位英雄的形象对英雄们舍生取义的精神进行了高度礼赞揭示出军人们为国献身的生命价值和崇高意义展示出神圣之美让读者对英雄主义感同身受唤起生存与死亡血性与价值在个人生命中博弈选择的可贵坐标

  此外宁明的组诗致敬大国重器》、刘亚明的这就是祖国》、响沙的从历史深处摇来的红船等作品均过目难忘。今天,当一只有力的大手/在航泊日志上郑重地签下名字/就签订了对一个伟大梦想的庄严承诺/世界的聚光灯,在中国的海军节这一天/聚焦海南,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民族致力于伟大复兴的意志与力宁明两栖利剑》);“捧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任何一方泥土/都十分亲切。亲切得让我/穿透时空,看见/许多在枪林弹雨中倒下的先辈/他身上流淌着黄河长江/我有理由相信,并且/浅显地理解/这就是/祖国”(刘亚明这就是祖国》);“偌大的华北/红船的前甲板/古老的北京/红船的驾驶舱/天安门广场上的纪念碑/一块新中国的压舱石/高高的旗杆/是红船崭新的桅杆/我们的诗和远方/是星辰大海/重新规划的航线/依然沿续/红船上的顶层设计”(响沙从历史深处摇来的红船》)。作家们以开阔的视阈敏锐的洞见,穿越时空隧道,或追记红色记忆或追溯精神成长史或歌咏赞颂英雄伟绩重温历史,再现当下,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风云的光辉历程,热情讴歌了伟大的时代和人民,为更好地铭记与传承红色传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些诗歌印证了诗歌的“记忆”功能以及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精神履历,彰显了军旅诗人的使命担当展现出中国军人面向未来的崇高精神为新时代的军旅诗续写出无愧于光辉岁月的崭新篇章。

  东北被誉为“共和国工业长子”中国工业的摇篮百年历史,工业题材诗歌在斗争的火焰中诞生,在建设的大潮中扬帆,诉说着历史,讴歌着一代又一代令人崇敬的时代楷模。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辽宁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大省在新工业新科技加速发展变化的历史时刻一大批优秀的工业题材诗歌不断涌现引发了我们关注时代经验和美学经验相融合的诗学命题和社会学命题工业诗歌的崭新经验和丰富性以及精神质素在新时代的书写中得到了思考关照与总结

  巴音博罗李轻松等人的诗歌是本年度工业题材代表性作品巴音博罗的主题组诗要是大海能停止流淌》《晨光中升起的炼钢厂》及诗歌午夜时分的炼钢厂》回忆》,以“炼钢厂”为场域和核心意象从时间维度精神向度出发书写着新工业时代的“命运史诗”和“启示录”天女木兰花开了,父亲的马饮着那冷却的铁水/我已为尚在远方的断肠人写好谣曲,但不吟唱/我是钢铁厂的遗腹子,在淬火中成长/我感到我自己就是不朽的,如同不朽的你们/那群兽!我们会从祖先指引的方向重新出发吗/我向它致敬巴音博罗有时我读自己的诗在深夜的炼钢厂》);午夜时分的炼钢厂,一切都沉寂了/但有一样东西还活着黑暗中,总有一样东西独自活着……/而钢铁厂的心跳,隐隐有力/那是海与大地的心跳,长河般的脉动”(巴音博罗《午夜时分的炼钢厂》);黄昏那是时间这伟大沉默的导师!/他在指引人们阔步前进就像北方的荒野/铜号在召集群山向钢铁厂汇涌波动/使得肉体中坚强的部分慢慢变为不朽”巴音博罗不要在钢铁厂面前谈论大海》)。这里,“钢铁厂”成为开放式的精神共时体在那里有“凝固的大海”空旷的厂房”冷却的铁水”一头苍老的狮子”也有“伟大的机器的运转”一匹浑身散发着热气的马”波光粼粼的晨曦和暮霞”……诗人笔下的“炼钢厂”既指向历史又指向未来既是经验的又是前瞻的产物从传统的前工业社会到后工业时代文化心理的艰难嬗变工业文明的漫漫历程呈现出复杂的现代性经验这里对历史的铭记与慨叹,更是对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精神的致敬与歌颂。

  李轻松在2021年出版了诗集《铁水与花枝》,发表了组诗《三江源》等作品,是收获满满的一年。诗人反复书写着“铁西区”这一前工业社会的典型空间,注重关注、传达社会转型时期这块土地上人们的焦虑与溃败,迷茫与追寻的精神状况。“在不安的波涛或不明的风暴中立命”“(李轻松《广场舞》);“只剩下那哀鸿、虚无。那滚滚洪流/是时代的又一次颠覆!(李轻松《暴走团》)”;“那时,一粒尘埃落在个人的头上/都是一座时代的大山——被压垮的身体/比被压垮的精神更沉重/它对我而言一直是个废墟之墟、莫名之状”“有人用质疑全世界的音调/说出我心里那个窟窿,那光荣的失败/那恰到好处的差异感,那空旷里密集的楼群/我灵魂的载体,在刺眼的反光中/一种混合的气质,一座倒塌的积木/铁西区有我的人生自传,而我在帕慕克的版本里”(李轻松《铁西区》)这里,诗人有喟叹、反思,有徘徊、展望,给予时代巨变中的个体最真诚的人性关怀。

  在主题写作中,邵悦的《天地为证》《大湾区》、商国华的《风雪扑来我放歌》《人人都是战疫的旗》等作品也人印象深刻。商国华在诗中写道:“风雪也好暴雪也罢/即便是雪霾张狂的咆哮/也难不倒沈阳人击雪而歌的肝胆/我们是谁不弯的脊梁就是我们的旗幡/共和国大工业是我们把握罗盘/担当就是我们代代传承的风范”“是什么力量让没膝的暴雪/一次次在我们身边动迁/是什么情感让人性的秧苗不再发黄打卷/是什么精神让道德驱除了铜臭的泛滥/回放雪地战歌的大片/思索让我们找到了答案/是一层层“科学有序”的排兵布阵/是敢和困难挑战的理念/造就了家乡人的性格内涵”(商国华《风雪扑来我放歌》)诗人镜头下虽然是最为普通、常见的搏击冰雪,却深情描绘出“合力攻坚”的沈阳砥砺前行的“奋进的诗篇”,高度礼赞沈阳这块热土作为共和国工业摇篮在新时代“有活力,有温暖,有希望”及所具有的“担当”精神。全面脱贫的完成,是中华复兴大道上的醒目路标,在歌咏扶贫佳作中,邵悦的《天地为证》从立意、造语到传情,可谓无一不新又无一不实,诗中云:“我只是一块长方形的普通巨石/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三日/被矗立在梨子寨的档口/肩负的红色使命,深刻而醒目/——精准扶贫”“奇迹,随一声汽笛穿越千年/轰隆隆地拯救了我贫困的肌体/永世难忘的红色大字/是别在十八洞胸前的荣耀”,谱写了在脱贫攻坚路上榜样的无穷力量。

  2021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无论是日常时刻还是非常时期,“诗与真”一直在考验着每一个写作者吉奥乔阿甘本说:“诗人——同时代人——必须坚定地凝视自己的时代。”诗歌具有穿越时间穿越历史的诗学传统真正的诗歌一定是那些能够穿越时空抵达未来的作品让我们在人类精神共时体与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上看到人性命运时代的参差光影和真实面目今天诗歌越来越成为个人自我封闭的遣兴选择什么题材进行书写,“写什么”,不仅关涉诗人的立场,也是文学自身的重大问题关乎形而上层面的思考成为作家们反思自身创作的良好契机。正是基于文学对当代性的敏锐感知与对时代最为切近的回应当下的主题诗创作与新的时代主潮之间的关联与互动为时代精神的构建添加强健而有益的思想质素。

  二

  “诗无达诂”,就诗歌本身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极具个人化的表达。是诗人内心深藏的风景,安放着诗人的灵魂,拥有巨大的阐释空间诗歌是情与思的艺术心灵的写作是诗歌的本体近些年我们可以看到一大批新鲜的诗歌血液在辽宁诗坛身影活跃这里有年轻的诗人也有成名已久的老一代在努力探索与创新呈现出特殊的风貌和语言质地诗言智激活和扩大诗歌的智性已成为当下诗歌创作主潮之一应该说这种写作并没有脱离现实只是现实在这里变得更隐秘了诗歌的边界向更广阔的视阈拓宽辽宁诗歌已汇入当代诗歌多元化写作的大潮中这一写作不仅关乎个体情感和命运的轨迹而且指涉时间的内在意旨和人类的永恒性命题其重心在于认知视角关照方式及取景位置个人感受和想象的深度参与是这种写作的关键所在佚园的假山《春天的黄昏,车过辽西》(外二首)林雪的红樱子与平复帖》、李见心的阳光与雪《以雪为号》蒋振宇的诗六首等作品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皓的诗歌诗意醇厚智性突出质地深邃形成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个人风格《佚园的假山》具有深厚哲理意味。假山再假,它也是山/何况它还有一个卧虎的形状呢”“我们是一群照猫画虎的人/把倒影看成了人间”诗人由平常无奇的假山,却平中见奇,意味无穷,引发了对历史的反思,对成规的质疑,揭示了万事万物的本质。李皓的这种充满哲理的深刻自省意识,建构性的想象力、介入与疏离的观照方式,纵横在他大部分的诗歌中

  我们再来看看林雪的诗歌在组诗红樱子与平复帖中诗人写道:“无需指证,所有的赭色/都来自红缨子/除了赭色,它什么都不取代/么都不提供/对于自身以外的其它/它唯有缺席。而对于缺席/它擅长这古老的技艺/她以缺席为使命和己任/多雨的夏季,黄昏吸饱了雨水/植物不修边幅、听天由命/诗句和呼吸正在纸上显影/她宁有近于麻木的自尊供遴选/也放弃用别的色彩取悦小时代/她深知被忽视的微粒与渺小之重要/不会因整体的巨大而减少”(林雪红缨子》);“河图洛书有宇宙万物的密码/我漫游的中原就是中国/历史不会重复/却押着相同的韵脚/在巩义,出土的玉蚕曾是一部/宏大戏剧中多么微小的一环/在这份克制的沉默里/谁认领所有后见之明的自负?”(林雪想象巩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饮者/只有李白属于全世纪/此时,我们是幸运的/也是中空的。一杯酒的光芒/照耀外部道路,也有/向内的填充和自省林雪《五粮之尊》)。从颜色香气到地方志书法作品直至抗战时期李庄诗歌意象丰富可谓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时间空间与人精心建构起独特的关系这里充满了诗人的想象自我到世界历史到当下此处到远方在一诗中调用了稠密的信息,繁而不杂、奇缀妙连。极其微观的空间却支撑起一个强大的无限延拓的精神空间繁复的意蕴传达自我的独特生命体验心灵感受,这里有悲悯和忧虑还有热爱和感慨

  李见心在组诗《以雪为号》中有这样的书写:“多么哲学的一天/连太阳撞到南墙也要回头/时光之轴的转折点上/雪花敲开了黑暗的骨头/光阴和光明怎样较量……如此悖论的一天/稀薄的雪片闪着磨刀的光”李见心《冬至遇雪》);披雪列车穿过黑夜/抵达我的梦/我喜欢这个词/带给我的寒冷与暖意/铺天盖地的意象/肉体的寒冷,精神的暖意/灵魂常被它撞痛李见心《披雪列车》)。这里、时间、生命都成为诗人关注的主题。李见心的诗洗练空灵洗练不仅是语言的精粹还有意义的纯净空灵不仅是敏锐灵动还有神谕的顿悟与升华因此她的诗节制不喧嚣,却具有跌宕和动感在繁复的意象中引发想与感叹,凝聚着启迪与力量

  海德格尔“在大地之上和大地之中,历史的人把他安居的根基奠定在世界中。作品对大地的展示必须在这个词严格的意义上来思考。作品把大地本身移入世界的敞开并把大地保持在那里。作品让大地成为大地。”2021年辽宁诗坛的诗歌有很大一部分涉及的是“地方”“大地”“家园”“乡土”题材关于“大地”的本源性写作一直文学的传统它让我们再一次回到了写作的起点和源头即过去时态地方根系下精神图谱族裔信仰地方性知识从现实关照整体性层面对人的终极问题对话和盘诘萨仁图娅一路追云》、李轻松三江源》、王文军回乡书《看见满天极美的繁星》翟营文人神共居的地方》、张少恩《梦中的回眸依然是我的故乡》等都是其中出色的诗歌

  对于地方诗人和民族诗人来说家乡地图意味着他们最后的精神依托和记忆坐标他们不只是一个个点一个个物而是现实和记忆结合的产物是地理意义上的又是精神上的标识是想象的共同体因此对于精神漫游者或返乡者来说,“地图”是充满生命力的可以一次次重返凝视和漫游萨仁图娅的组诗一路追云规避了一般意义上的“风景诗”的惯性危险更接近于伟大恒久的自然元素与精神世界的一次次深度对话和沉思巍峨我的精神/苍翠我的思想/长白山聚合万物之灵情深意长”“天籁深蓝澎湃着池水波光/星云之上行空的天马声韵铿锵”萨仁图娅长白山麓》);“一路追云盘桓而行/高天上逆风而翔的鸟儿/是我心灵放飞的雄鹰/鹰自大漠来打开一片辽阔”“拥有宇宙因为我们存在/追问存在源于心的虔诚/云一样轻柔呼吸融入无际的蓝中”萨仁图娅一路追云》);“放牧心灵在思路草原/行程无边快乐无边/风中感受风/诗在心远方不远”萨仁图娅放牧心灵在草原》)。在诗人这里风景不是外在的观光化的“风景”而是主体与风景交互后产生的“内在化景观”诗人借物象细节和场景完成了一个时代的地方伦理的深度揭示和总体象征器物錾刻历史细节即为象征萨仁图娅笔下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具有了时间性与象征性这时的“物”指向了心象与终极之物的对应具有超越的本质也正因此诗歌咏叹式的书写带有了生命的印记精神的象征及思想深度获得了独特的诗学的精神重力

  王文军关注的仍是田园和“乡愁”。“其实,这些年生活在别处/我心中积攒的酸痛/是村头密密麻麻的杂草/再浓的树荫也遮不住/再凉的秋风也吹不走/很多时候,更像/一个在大雪中跋涉的人/突然遇到一堆篝火/却被他的火焰灼伤”(王文军《回乡书》)。诗人在乡村日常的景与物的描摹中参杂了悲悯、不安和忧伤,读来意蕴深厚,有深刻的自省、反思,既是指向个体,也是指向时代。大地是精神依托和记忆标识,尤其是在地方性知识和大地伦理遭遇挑战、消颓的时刻,在这个意义上,王文军的村庄对应的是大地“共同体”的碎片,乡愁已被呼啸而来的现代性景观遏止。由此,对这一精神结构的审视,既有地方性,又拥有人类性和普遍性

  三

  为辽宁诗坛带来新鲜血液的是一些可以被称为先锋写作的新生代诗人。虽然产量不是很高,诗人数量并不太多,但是却带给我们新的活跃的诗歌元素丰富着诗学,标志着新的美学基因的生长。刘川的《怀陈子昂及其他》、赵明舒的《雨中的行李和深夜灯盏》、孙担担的《春天好像来了》、孙甲仁的《海水正蓝》、剑厚《一个人的远方》等都是这一年的重要收获。刘川的创作在2021年度仍是诗歌革命者的代表。《在另一个城市的人群中》诗人写道:“一个人/叫我乳名/吓我一跳/一个人/叫我绰号/吓我一跳/一个人/叫我网名/吓我一跳/一个人/叫我笔名/吓我一跳/一个人/叫我身份证号/吓我一跳/一个人/叫我刘处长/吓我一跳/一個人/叫我本名/我已不敢答应”。紧紧围绕一个人的“命名”入手,从乳名、绰号、网名……到最后的本名,传达出对“自我”的迷茫与命名的焦虑。“我是谁”——这里既有对时代的困惑也是指向“人”的千古难题。《怀陈子昂》中,以“诗人独立”为对象,写下诗句:“某年某月某日/某诗人独立/向前看又向后看/四顾空茫,一声长叹/今年又过该处/据说该诗人还在/我看见他曾经张望的地方满满的都是人/人太多了,我再也看不见他独立”。一个动作、一个物象或一个场景,发现它们并将日常经验化为命运感的注定成为优秀诗人。刘川的几首诗都是对最平凡、最琐屑的事件叙述中,笔锋突转,造成情节上“突变”的戏剧性效果,以冲击性极强的“破坏”带来诗歌的独创性和多歧义,充满戏谑和反讽,并最终都指向主体的反思与悲悯、救赎,通往思想的高度。

  在辽宁诗坛上赵明舒孙担担孙甲仁剑厚等都是具有浓厚的自觉意识执着于艺术探索的诗人。2021年让我们记住的诗歌有很多:“三五个小鸟/离开树枝/像几枚风中的落叶/三五个苹果/放在桌上/它们刚刚被洗过/三五个念头/久藏于心/如蒸在锅里的馒头/三五个人/围灯而坐/这恰好是密谋的人数赵明舒《三五个》);天籁曲圣贤书苦丁茶热咖啡/滋味不在意义归零/月照无眠又遥不可及/风虽在近处但游荡了一晚/却不知道该如何敲门/我只能坐在我的对面/看自己满身的碎/满眼的虚妄与苍茫孙甲仁自饮》);“泥土埋住那么多亡灵/在春天/泥土按捺住亡灵欲破土而出的乡愁生死不可混淆/泥土的歉意挂满迎春树枝头孙担担春天好像来了》);“一个人/一棵游走的树/孤立独行/一直朝著向前的方向/远方/或许有成片的树林/茂密蓊郁诱惑/或许依然/只有一棵游走的树/一个人/孤立独行”剑厚一个人的远方》)。这种探索不只是技艺的锤炼更代表了诗人永恒的责任和要义即在即时性和表象中发现永恒的秘密和时间的法则诗歌从细小和幽微之物的一次次凝视对话和擦亮开始不仅关乎个体情感和命运的轨迹而且指涉人性存在记忆死亡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之域体现了诗人作为精神修行者对对自我及世界的关照由诗歌完成精神的自我疗救考验着优秀诗人的视野胸襟与方法论的体现先锋诗人们以最热忱的努力丰富与推动着辽宁诗坛

  此外,古诗词创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郑雪峰的《玉楼春丙申上元》、刘志威的《三首绝句》、杨明山的《二十四节气词》、项南的《绝句四首》等都是其中的重要作品。郑雪峰诗云:“鬓端冉冉霜初透,还念婵娟容易瘦。高楼到处碧阑干,只有天涯凭最久”(郑雪峰《玉楼春丙申上元》)文笔摇曳,情绪黯然,深沉地写出上元夜寄意之殷、系念之切,语辞转间曲尽深衷。刘志威、杨明山意真而又深情的放歌抗疫勇士,礼赞新时代精神与风貌:“白衣勇士,蓝色忠臣。逆行者万古长今”;“千年故地渐澄明,大道之行,海晏河清”(杨明山《二十四节气词》);“白衣奋起搏瘟神,请战何曾顾己身。不是胸中存大爱,焉能甘做逆行”(刘志威《赞医者》)。“抚今思古”的古之常题,则在诗人项南笔下焕发新生,如《新民辽塔》云:“重檐翘角倚云骧,宿鸟无声月似霜。千古潢南无尽梦,留遗风雨入文章”。

  2021我们欣喜地看到,诗人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对诗学的自觉追求使得辽宁诗歌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文学辽军以其独特的诗学品格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展现着重要的影响力作为黑土地上的书写者正是在老中青三代诗人的努力下用真诚与热情虔诚地坚守缪斯之神的纯洁与神圣处处显露出新时代的蓬勃之势和昂扬气象灿烂并影响着中国当代诗坛他们的创作,未来可期2022年的诗歌创作我们满怀期待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