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曾剑长篇小说《山河望》:火热的青春,辽阔的家国山河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作者:  时间: 2022-06-28

《山河望》

活动现场

  6月25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和北方图书城主办的“火热的青春,辽阔的家国山河——新生代军旅作家曾剑长篇小说《山河望》新书分享会”在沈阳举办。作家、评论家高海涛、刘恩波、周荣以及该书作者曾剑就《山河望》这部军旅文学作品中的成长小说品格以及作者的文化地域性和包容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会由周荣主持。

  《山河望》是新生代军旅作家曾剑的长篇小说。以作家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还原了一段当代军人朝气蓬勃而又刻骨铭心的军校生活。三年战友成兄弟,在火热的军校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训练,一起分享秘密,一起接受考验,其中有奋斗和追求,也充满困惑和烦恼。

  一部拥有成长小说品格的军旅文学

  高海涛在读过《山河望》后,认为一部军旅文学作品拥有成长小说品格是难能可贵的。“《山河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长小说,和其它的军校小说和青春文学相比,它少了一些清纯和浪漫,多了一点复杂和灵动。”《山河望》中,军校三年让年轻人变成熟了,但是这种成熟并不是表面化的境界提升,也没有标志性的英雄壮举。这些年轻的战士生而平凡,却在平凡中完成着被赋予的使命,故事中,李大林牺牲时不过是基层派出所所长。小说最后还附有一篇报道,证实了这个人物是真实的。

  《山河望》叙写一代年轻军人的难忘经历,突出责任和使命,是一部优秀的军旅小说,但是作为一种成长叙事,这本书同时还蕴含了多样的人生感悟和艺术启迪。作品中人物的成长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不确定的、似有若无的,且带一种悲剧性的。“在这些年轻人身上既有确定性的目标、军人的理想和信念,也有青春的懵懂、爱情的迷茫以及对诸多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思考。”高海涛说。

  生命写照映射文学创作

  《山河望》是曾剑对一段个人生命历史的写照、回望和追溯,是一部诚意之作、情感之作、灵性之作。刘恩波表示,书中有许许多多的声音、感悟、生命体验,都是曾剑曾作为个体在军校锤炼自己生命历程所得的精华。“他和他的人物既属于水乳交融,同时又超离他的人物,形成一种渐离效果。”

  对此,曾剑称自己是一名想象力稍弱的作家,“大部分故事会以真实为原点,上面有点阳光,有点雨露,有点阴影,但是基点是真实”。他就书中人物的真实性以及自己的切身体验回忆道,“早在五六年前,我想写我那段军校时光,那段时光对我很重要,改变了我的命运,但同时,我觉得故事平淡。我们是炮兵学院,清一色男性公民,没有感天泣地的爱情故事。和平时期,非特战部队,非特殊岗位,很难出彩。我想,这样的生活写出来一定是平淡的,‘平淡’二字阻碍了我,我迟迟没敢动笔。不过在那次祭奠战友回到鲁院,我七天没写东西,眼前一直是他那座孤零零的坟。七天后,我放下我写了一半的小说,开始写他。我写他,写我,写我们的军校生活。当然,这是小说,有虚构的成分。不过,即便有虚构,作品依然是真实的——情感上的真实。”

  对于小说中呈现出的文化的地域性和包容性,刘恩波认为,虽然曾剑不是土生土长的辽宁作家,但他漂泊而来,像一朵云一样落到沈阳这块土地上,曾剑的小说更是这样,他从革命老区湖北红安而来,那是一片血与火洗礼的土地,来到东北后,他成功地将两个地域文化、两种精神的血脉打通。

  阳光和阴影永远相随,生活肯定是斑驳的

  周荣注意到曾剑在塑造人物时的一个特点,他总是在写小人物,不回避小人物身上的小可爱、小机灵、小毛病。“阳光和阴影永远都是相随的,生活肯定是斑驳的。”正是这些小毛病才让人物更加可爱。在活动现场,周荣呼吁能有更多非军校的年轻人和大学生们能够读到这样的作品。她表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艰难,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苦难,通过这样的作品我们应该让青年人得到一种理解——生活本身充满磨难。现代人常常说自己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事实上它隐含着一种‘生活本应是舒适的,理所当然的舒适生活在等着我们’的思想,但恰恰生活和人生的丰富其实并非想象中那样,应该是摸爬滚打中学习而来。”

  高海涛对周荣的观点深表认同,他补充道,“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去理解什么是生活的不容易,什么是苦难,什么是真正的友爱,其中也包括人应该如何成长,如何去理解忧伤和秘密。”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