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老藤:祛魅者强
——小说《祛魅者》创作谈
来源:2021年10月《小说选刊》 | 作者:老 藤  时间: 2021-09-23

  生活工作在东北,有时自然会咸吃萝卜淡操心地忧思东北的命运,国家对东北的发展寄予厚望,在东北振兴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希望东北能像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那样崛起。但现实不容乐观,东北振兴仍在爬坡过坎,与此同时,网络上一些对东北营商环境的地域黑、偏见和歧视也屡见不鲜,让许多东北人心有不平。对此,我想起了这样一句古话:君子以不辩为解脱,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当然,不辩不等于不反思,我又想起了一句古话: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东北真的需要在反听和内视中找准自胜之路。我在东北两个省份十多个岗位上工作过,对白山黑水间的故事还算有一点发言权,东北除却地理气候无法改变外,工业基础雄厚,人才贮备丰富,国家政策倾斜,该具备的业已具备,那么期望与现实难以统一的问题出在哪里?对此,我从东北老王身上找到了答案,症结原来在文化上。东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肥沃的腐殖土在生长优质大豆稻谷的同时,还生长一些其他东西,这些东西根深蒂固,像田地里的稗子一样难以剪刈。貌似谷子的稗草根系发达,夺走了土壤中本属于庄稼的养料和水分,大旱大涝之年,稻谷死于非命,稗草却能绿油油疯长,东北农民年复一年的春夏“铲地”“薅地”,主要就是除掉这种稗草。谷子与稗草的例子启示我们,在东北振兴之路上,祛魅和复魅的内卷消耗了太多前行的动力。

  作为小说,东北老王显然是虚构的,但小说中许多人和事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影子,我在五大连池工作时有个叫老王的朋友,他的“尚魅”之举甚至影响到东北之外的京广深;我在大连工作时也有一个叫老王的朋友,他是远近闻名的“明白人”,口若悬河,神明自得,每次朋友聚会他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讲,他讲的奇闻逸事听来津津有味,过后便烟消云散。从两个老王身上我悟出,东北要做到自胜,反听、内视和营建文化环境是绕不开的门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水土就是文化,文化是本、是根。振兴东北,文化先行,只有优化文化土壤,种豆才能得豆,而不至于种豆长出瓜来,更何况城市与城市也好、地域与地域也罢,竞争到最后都是文化的竞争。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