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曲建武,手提灯笼的行者
来源: | 作者:于永铎  时间: 2020-04-01
  2017年12月29日,《新京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安徽蚌埠某小学六年级的一位副班长,因被老师授予检查作业的权力,就向其他同学索要金钱,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不交就要被逼吃屎喝尿。我相信,这绝不仅仅是件个案。很长时间以来,成人社会的腐败意识早已渗透到了青少年一代,这是不争的事实。《新京报》的这篇文章拉近了我和曲建武老师之间的距离,我的采访突然有了突破,犹如打开了一扇窗户。我们就像老朋友一样隔窗而谈。可以说,如果没有读到这篇文章,我对曲建武老师的理解绝不会如此深刻。
  一   起跑线上的灯笼
  2013年以前,曲建武任辽宁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正厅级巡视员。2013年,注定是他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节点。这一年,他石破天惊,辞去了所有职务;这一年,他来到大连海事大学,担任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2013中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辅导员。
  2013年,组织上已经考虑要任命他到大连的一所985高校担任领导职务,据知情人介绍,当时,很多程序已经走完,只差最后的任命。然而,曲建武却坚决辞官下去了,一头扎进了泥土里,而且,下得干干净净,连熠熠耀眼的“正厅级”待遇都被他放弃了。了解他的人不禁要问:建武,你为什么不往上走走呢?不了解他的人更是一头雾水:曲建武为什么下来了呢?
  2013年,对曲建武来说,是个绕也绕不开的话题。虽然,他不太愿意聊这件事,在我看来,他已经厌烦了这个话题。我们就聊起了别的话题。聊起了他访问过的1000所大学;聊起了他所领导的大连海事大学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聊起了每年要举办的全国辅导员培训班;聊起了他带的15名博士生……我注意到,只要提到“学生”这个字眼儿,曲建武的眼睛都会突然的一亮,眉头就会挑起来,就像两条会飞的鱼,快乐就洋溢在他的脸上了。  
  当下有个流行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于所谓的“起跑线”,曲建武曾经调查过,99%的受访者认为,“起跑线”的终极目标是学习成绩。家长们为了孩子不输,就带着孩子不惜代价参加各种补习班。然而,我们又很少能看到家长为孩子的品德“成绩”担忧的,似乎就没有人在意,孩子们会不会输在这条起跑线上。
  这些年来,我们的学校发展过于重视技能教育,人文教育有所忽视,包括人文教育的核心——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也没有像抓技能教育那么卖劲。并不是危言耸听,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甚至都快忘记了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什么。
  曲建武曾经一次次地呐喊,一次次地敲桌子,一次次地痛心疾首。最终,曲建武不喊了,喊破了嗓子也没有用。他改变不了什么。他需要换一种方式去践行自己的目标,曲建武想靠手提着的那盏灯笼,去照亮年轻人的前路,他想让年轻人走得更稳一些。
  二   当官就当这样的官
  2013年,曲建武56岁,离退休只有4年的时间。曲建武等不及了,他要辞官。在这之前,他思考了好长时间,甚至,早在辽宁师范大学当党委副书记的时候,他就想过辞去职务,专心致志地当一名辅导员。从1982年留在辽宁师范大学任教,30年来,他一边做辅导员,一边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培养出博、硕士研究生50余人。
  2004年,一纸调令让曲建武的辞官愿望落空。组织上任命他为辽宁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接着,又任命他为省教育厅副厅长。
  曲建武不想当官,他对当官有种天生的不适,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绝不是矫情。他甚至极其委屈地说“我当不了官,因为我不会喝酒”,在当时看来,不会喝酒在官场上就是格格不入,就是怪物。
  曲建武上任了,这个职务他喜欢,这个职务可以施展他的抱负,他早就呼吁过建立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这回,可以推动了。
  上任后,曲建武跑遍了省内所有高校。他下去的时候,经常是“微服私访”,不打招呼,说去就去,也许,落脚点也许就在学生食堂,或者学生宿舍,或者图书馆里。他有本事和学生打成一片,三言两语就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微服私访”中,曲建武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沉默的群体。
  孤儿。不是一个孤儿。是一群孤儿。
  那年春节,孤儿小郑不愿意在亲戚家寄居。他走出亲戚家的时候,忽然发觉,天地之大他却无处可去。快捷酒店关门了,小饭馆也打烊了,他没有睡觉的地方,也没有吃饭的地方。他感觉自己被丢弃了。他像一条浮出了水面的鱼,忽然,就无法“呼吸”。小郑辗转回到学校,他又饥又累,忍不住撬开了窗户,爬进了宿舍。除夕夜,万家团圆之际,小郑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哭喊着:
  “妈妈!爸爸!”
  哭喊声撕心裂肺。保安听见了,保安抓住了私闯宿舍的小郑。学校要处分他。这事被曲建武知道了。曲建武找到小郑,和他坐了大半天。曲建武怕吓着了小郑,他看得出来小郑冷漠的面孔后面藏着的惊恐。曲建武细声细语,试探着和他交流,天快黑下来的时候,小郑开口说话了。小郑越说越多,越说越急,憋了很久的小郑已经刹不住车了。那天傍晚,小郑把藏在肚子里的话都说尽了。在小郑的眼里,曲建武不再是曲建武,曲建武是他的父亲。
  一个远道归来的父亲。
  曲建武掉下了眼泪,他责备自己来晚了,他真的像一个离家多年的父亲,在泪眼婆娑的儿子面前倍感愧疚。曲建武找到学校领导,此时,他一点都不像副厅长,他更像老实巴交的学生家长。曲建武诚恳地检讨着,希望校方原谅小郑。校方经过研究,决定对小郑的违纪免于处分。曲建武又进一步请求校方,逢年过节,能否开个绿色通道,让无处可去的孤儿住在宿舍里。
  “撬窗事件”从此就刻在了曲建武的脑子里,他立即到各高校摸底,这一摸底,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仿佛走入了一个昏暗的不见阳光的通道里,他看见了一张张从来没有看见过的面孔。这些面孔是那么的稚嫩,只是,每个稚嫩的面孔上都少了飞扬的光彩。
  每个面孔都在瞪着眼睛。
  每个面孔都在瞧着曲建武。
  每个面孔都在瞧着曲建武提着的那盏灯笼……
  曲建武掌握了一个数字,全省在读大学生中有1076个孤儿。在曲建武看来,这是1076颗需要抚慰的心,这是1076颗需要温暖的心。曲建武和上百名孤儿做过深入交流,每一次交流,都会让他心疼。这些孤儿都有一肚子的苦水、一肚子的委屈,他们不但缺少爱、缺少疏导,燃眉之急是缺钱。很多孤儿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除去学杂费,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曲建武接触的孤儿中,很多人都显得内向,甚至有自闭倾向。因为没有父母的言传身教,这些孤儿没有掌握解决矛盾的经验。当矛盾叠加时,他们很容易被伤害或者伤害别人。
  经过大量的调研,曲建武决定给有关部门打报告,建议减免省内各高校孤儿大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
  三  高尚的私事
  建议减免孤儿大学生学杂费的报告打上去了,却迟迟没有回音。曲建武着急,急得满嘴都起了大火泡。吃不好,睡不好,抓起筷子时,眼前就是孤儿的面孔,贴着枕头时,眼前还是孤儿的面孔。孩子们都还太小了,有的刚刚走进大学校门,每时每刻都在承受着生存的压力,真的拖不起啊。
  为此,曲建武想尽了办法。如果磕头烧香能解决问题,他曲建武都能把脑袋磕破了,即便磕碎了也在所不惜。
  曲建武原打算在2012年底辞官,到一所大学当辅导员。他的这个想法越来越迫切,他对自己的现状有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我都55岁了,好比是踢足球,再不下场,比赛就结束了。曲建武想在退休前再完完整整地带一届学生。从1983年毕业留在辽宁师范大学当辅导员开始,他就没有一天与学生脱离,哪怕是当了副厅长。
  在曲建武的眼里,既然没有能力凭一己之力扭转不良风气,他只能身体力行,带出100个有着崇高人文精神的好孩子,也能自我安慰了。
  学生就是一棵棵即将长大的小树,需要他这个园丁护理。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园丁,他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园丁,他是一个充满着理想主义情怀的园丁。他容不得学生在品德上有一点点的瑕疵,有了瑕疵就意味着小树长歪了。他对学生讲过许多人生的道理,大多是循循善诱式的,大多用的是当下贴心走心的词语。他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直白的狠话:“谁爱国我爱谁。”冷丁听来,都不像是他的风格。
  曲建武只想下去带学生,只想做一个普通的辅导员,帮助学生们长高、长直。他认为,大学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一旦放任不管,一旦核心价值观出现偏差,走出大学校门,就基本上无法挽回了。
  曲建武要和时间赛跑,他迫切希望能早一天到学校,早一天当辅导员,早一天带学生。
  这个时候,因为孤儿减免学杂费这件事没有结果,曲建武就不再提辞官的话了。有人瞎猜,以为他想通了,想往上奔了。
  实在没辙,曲建武找到了在省里担任重要职务的老同学,话没出口,他自己都要臊死了。曲建武请老同学帮忙安排他拜会省委领导。曲建武希望得到省委领导的重视,尽快批准减免孤儿大学生学杂费的申请。听完曲建武的请托,老同学动情地说,建武,这是找我帮忙的最高尚的一件私事。
  经过各方努力,2013年,辽宁省政府正式下文,全部免除省内公立高校孤儿大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拿到这个文件,曲建武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他捧着文件,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眼前就出现了孤儿们的面孔。他突然就看到了一张张笑脸,听到了一声声热切的呼唤。
  曲建武听到了1076个孤儿的齐声呼唤。
  此时,曲建武就是孩子们的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跋山涉水回来的父亲,他这个父亲,欠着孩子们好多好多的温情。他答应,再也不会离开,他要在有生之年好好补偿缺失的那份爱。
  到了该告别的时候了。做了两届副厅长,有成绩,也有遗憾。他遗憾手中的权力太小。如果是更高级别的官员,如果权力再大一些该多好啊。如果有足够的权力,他可以推动省内高校建立起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如果有足够的权力,他还可以强力推动许多工作。
  曲建武走出办公室,走进了主管领导的办公室,将自己的想法和主管领导进行了汇报。主管领导大吃一惊,当即回绝了。别说你曲建武现在干得这么好,即便你犯了错误,辞官下台也得走组织程序。后来,两人都说了些什么,曲建武一个字也记不得了。只记得从主管领导的办公室出来时,浑身冒汗,脚步踉跄。他心里难受,难受不被理解。他掰着手指头数,56岁了,再不下场,人生的这场足球赛真的就要结束了。
  论当官,不乏比他有能力的人,缺了他,对组织上没有任何影响。论当大学辅导员,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辅导员学科建设,曲建武自信是领头羊,这才是他的阵地,缺不了他,也不该缺了他。完整地带一届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品德好,有格局、有人文情怀的栋梁之才,让学生们代代传承,都提着一盏灯笼,去照亮更多人的生命之路,不更有价值吗?这是他最应该做的,也是最值得做的。
  为了表达自己的真诚,曲建武声明放弃所有职务,包括正厅级待遇。似乎只有这样的决绝,才能让人感知他的一身凛然正气。
  四  心底纯净
  童年时期,曲建武一家从城里被下放到了辽南地区的农村。家与学校有10华里的崎岖山路。曲建武不怕苦,他每天都要早早出门,顶着满天的星斗上学,风雨无阻,从来没有迟到过。他就是这么要强,从小就懂得要努力争当先进。
  有一年,夜里下了一场大雪,把整个山村都淹没了。曲建武家的屋门被大雪封住,怎么推都推不开。他怕迟到,就推开窗户跳了出去。山路找不到,曲建武就凭着直觉往山下摸,一不小心就掉进了雪窝里,曲建武爬出来,奋力走着。
  他只有一个念头,别耽误了生炉子。
  他坚持着,一直坚持着走到了学校。
  那天,他还是第一个到校,却破天荒地没有生炉子。他已经冻僵了,手脚都不听使唤了。老师来了,老师吃惊地看着他,老师又紧紧地搂着他。
  老师说,建武,你真是个傻孩子。
  老师的这句评语,曲建武一辈子都没忘记。怎么会忘呢?傻就傻呗。说起傻来,插队时期的曲建武就更傻了。春天往山上抬粪,都是两个人抬一筐,曲建武硬是一个人挑两个人的量。肩膀磨破了,就垫条毛巾,一天下来,毛巾都被鲜血染红了。这样的傻事,他做得太多太多,都数不过来。年终,生产队里评工分,以往惯例,最高的每个工给8分。
  曲建武,14分。
  全体社员一致举手通过。
  老农民说,建武从插队那天开始,就是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不给他14分,老百姓心里不安!
  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知青点里欢呼雀跃,大家纷纷报考。眼看着报名截止时间到了,队长问曲建武,你为啥不去报考。曲建武说,他曾说过要扎根农村,他不能食言。队长说他傻。队长劝他,读大学,有了知识,可以更好地为农村建设服务。一席话,打开了曲建武的心结,他这才去公社报名,差一点儿错过了报名时间。复习功课期间,曲建武没请过一天假,他只利用业余时间,挑灯夜战,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辽宁师范大学。
  曲建武的毕业分配志向很简单,哪儿艰苦,他就愿意到哪儿。有人说,你这不是犯傻吗?曲建武笑一笑,心里却说,这辈子就傻到底了。有人告诉他,西藏最艰苦。曲建武说,我就去西藏!从此,他就留意西藏的人文地理,读了一些和西藏有关的书。曲建武了解到,西藏高原缺氧,体能差的人上去就能跨了。在曲建武看来,这不是问题。大学4年,他每天都要跑个1万米,他要把身体练得结结实实的。
  曲建武做好了准备,到西藏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毕业分配时,学校考虑到他的综合素质优秀,就让他留校,担任辅导员。曲建武虽然遗憾没有如愿去西藏,但他很快就调整好了,愉快地当了一名辅导员。
  五  家访
  1986年的暑假,曲建武决定去系里最贫困的小小刘同学家看看。大学老师家访,他算是开了先河,难的是,几十年从没有间断过。小刘家在辽西的喀左县农村,曲建武坐了整整一天的火车才到喀左,下了火车,又等了5个小时,才挤上了一辆公共汽车。车子开了两个小时,又突然停下。司机说,大凌河发大水,汽车底盘低过不去。司机要调头开回去。曲建武急了,不行,绝不能半途而废!他下了车,不顾危险,趟水过河。
  有人喊,你不要命了?
  曲建武趟过了齐腰深的河水,走到了对岸。对岸是一片庄稼地,连个人影都没有。曲建武一路走着,就像小时候在大雪地里走着一样,任何困难也别想动摇他的意志。他忍着疲惫,一直走到天黑,一直走到一弯朗月升起来。
  小刘同学一家目瞪口呆,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个大学老师会千里迢迢来做家访。他们家太穷了,曲老师能图个啥?
  曲建武图的就是要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具有责任感的好学生。他盘腿坐在土炕上,大道理也讲,小道理也说,为小刘同学规划了人生之路。他鼓励小刘同学毕业后返回家乡,就去当地中学当老师,把知识奉献给乡亲们。这样,不但能为国家建设作贡献,还能照顾上家庭,减轻家庭的生活负担。
  两天的家访,曲建武跟着老刘家上山下河,侍弄庄稼,干着各种农活。整个村子都轰动了,大学老师来家访?不是说胡话吧?直到曲建武要离开了,村里人也没看出来他像大学老师,看干活的架势,就是一个庄稼汉嘛。
  闫沛兴是大连海事大学2013级的大学生,是曲建武从副厅长位置上下来后带的学生。曲建武注意到,新生报到的时候,小闫是一个人来的。曲建武还注意到,当时,闫沛兴背着一个大编织袋,手里还拎着一个行李卷。那样子,在校园里非常抢眼。
  有一天,曲建武突然听说闫沛兴要退学了。这是怎么回事?曲建武马上联系上小闫,让他不要冲动,天大的事,见面再说。小闫本来想悄悄地走,接到曲老师的电话,小闫内心一动,突然就有了一种预感:他有救了。
  闫沛兴的老家在甘肃,是一个穷山川。家里有50只羊,这是他们一家的生活指靠。小闫的父母以放羊为生,当地紧靠腾格里沙漠,漫漫黄沙,只有零零星星的野草,要让50只羊吃饱,闫沛兴的父母每天要赶着羊走上一百里的路。这样的家庭居然一下子出了两个大学生,对父母来说,压力实在太大了。闫沛兴的父母总是吵架,吵架成了家常便饭,成了他们转移压力的唯一方法。
  闫沛兴为此苦闷,甚至都有些抑郁了。来到大连,见到大海的那一霎那,他觉得自己犹如一叶扁舟,没有方向,甚至没有未来。家庭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学业的压力,让他迷茫。
  感谢生命中遇见了曲建武老师,小闫被解救了,小闫的父母也被解救了。经过多次交流,闫沛兴和曲老师建立了信任关系。曲建武让闫沛兴尽管安心学习,其他事由他来想办法。他又给闫沛兴的父亲写信,诚恳地拜托老闫注意搞好家庭和睦,千万不要伤了孩子的心。
  4年来,曲建武光是用微信就给小闫写了十几万字,微信内容面面俱到,简直就是一部人生的百科全书。即便是父子,也未必能得到这样耐心细致睿智的指导,闫沛兴从一个抑郁的山里孩子,变成了自立自强、心有大爱的阳光男孩。有谁知道,曲建武付出了多少心血?
  大三那年,小闫面临着毕业后是考研还是就业的选择。他找到曲建武老师,请他帮忙拿主意。曲建武恰好看到省里有个文件,政府鼓励大学生到西藏工作。这个文件让他眼睛一亮,去西藏,到祖国最需要的边疆干一番事业,那是多么宏大的人生啊。曲建武试探着和闫沛兴探讨,没想到,闫沛兴一个高儿地蹦了起来。他早就有这样的念头,只是担心自己不够格。
  进藏的事就算定下来了,曲建武买了许多书送给闫沛兴,让他系统地看一下中国史、世界史、思想史、宗教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西藏史。他还鼓励闫沛兴,要有唐僧西天取经的精神,拿出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创立一种新的“教义”,彻底取代“藏独”的影响。         
  闫沛兴的父母虽然也支持儿子进藏的选择,曲建武却清楚,老闫家实在太困难了,他们肯定需要儿子回去支撑这个家。可是,曲建武又希望他们能深刻理解大学文化的至善性,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好儿女志在四方”,“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谆谆教诲。   
  暑假刚到,曲建武就乘车去了甘肃,他要专程去闫沛兴家做家访,看看自己能帮闫家做点什么。曲建武来到了闫家,看到了一个极端贫困的家庭。家徒四壁,空空如也,连房梁都塌了。为了让闫沛兴安心进藏工作,曲建武说:
  “沛兴,国家的事情你去做,你家的事情我来管。”
  临别时,曲建武拿出5万块钱交给闫沛兴的父亲,让他赶紧修缮房子。老闫感动得老泪纵横,他一个劲儿地问,曲老师,你这是图个啥呀?
  六  春风扑面
  曲建武桃李满天下,有许多学生已经当上了省部级高官。在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时,曲建武忧心忡忡,他担心学生们禁不住诱惑,担心被腐蚀。曲建武就和这些学生联系,给他们写信,给他们打电话,不厌其烦地跟他们讲廉洁奉公。他曾经对一位学生是这么说的:
  “孩子啊,千万不要参加社会上的宴请,小心被坏人利用了。实在想吃喝,老师请你。”这话成了这名学生的座右铭。
  几十年来,曲建武访问了1000所大学,他发现,西方国家的大学并不是所谓的“自由化”,他们也有思想政治教育。耶鲁大学的内森·黑尔雕像上就有一段著名的爱国语录:“我唯一的遗憾,是我只有一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曲建武对此心里有结,既然西方国家的大学都有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怎么可以在这方面弱化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讲话如春风般的温暖,句句说在了曲建武的心坎上。多年来让曲建武彻夜难眠的忧虑一扫而光。有人高兴地说,曲老师,有了习总书记的讲话,咱们辅导员的春天来了。
  曲建武说,现在只是春风扑面,等全社会都理解了习总书记“立德树人”的深刻含义,我们的春天才算真正地来了。
  七  践行者
  前不久,曲建武去了一趟哈尔滨,不是出差,是去见他的学生。这名学生大连海事大学本科毕业被保研到哈工大的飞机发动机专业深造。到了哈尔滨,曲建武没顾得休息,带着学生直接去参观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曲建武动情地说:“老师要求你,一定不要被物欲利益迷了双眼,要坚定信心,一定要研制出保家卫国的利器。”
  学生含着热泪说:“老师放心,在未来的航发史上一定有您学生的成绩,我一定终身为国家服务。”     
  采访就要结束了的时候,曲老师透露,下个4年,他要抓一下辅导员队伍的正规化培训,要让这支队伍后继有人。在我看来,曲建武要操心的事实在太多了,哪一样都放不下。他是大连海事大学孤儿之家的家长,他表过态,只要活着,每年的中秋节,都会和孩子们在一起过。曲建武还向他带的贫困生们承诺,谁也不准饿着肚子上课,吃不上饭尽管来找我,我管不了你吃好,但我一定管你吃饱!
  曲建武说:“一个青年学生,即便知识再多,如果没有情感,无论对民族、国家,还是对他的父母,甚至自己,都是不负责任的,所以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是至关重要的。”
  曲建武告诉我,他为之奋斗的全部意义就是习总书记说的“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夜深了,我们互相道别。
  曲老师走在校园里,龋龋而行,我忽然看到他手里提着一盏灯笼,我知道,那是一盏理想主义的灯笼,是一盏可以照亮心灵深处的灯笼。微弱的光影下,又出现了许多许多个曲老师,他们都是提着这样一盏神奇的灯笼,在理想的国度里默默地行走。
  此时,满天繁星闪耀。

上一篇:香醇巷口

下一篇:空杯留香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