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写在山水之间关于党建的红色读本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冯金彦  时间: 2020-08-07

  冯金彦,男,1962年生,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本溪日报》总编。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等近百家刊物和报纸发表散文、诗歌、评论、小说。出版诗歌集《敲门声》、《水殇》、《泥土之上》,散文集《一只鸟的颤栗》,理论集《背向城市》。散文获《人民日报》、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征文奖,诗歌获《人民日报》诗歌征文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四次获《人民文学》散文征文奖,四次获《诗刊》诗歌征文奖,《中国青年报》散文征文一等奖,《中国旅游报 》散文征文一等奖。

  

  此刻,我们开始阅读红色高官。

  首先我们把穿镇而过的太子河,当作一枚书签使用,以便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能把它夹在我们需要反复阅读的重要章节之间。

  至于另外的三道河、五道河、小夹河,让它们自由行走,以便把高官415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红色故事,一点一点都收集起来。

1

  作为序言,高官曾经长夜漫漫。

  为凿开暗夜,早在193511月,本溪县第一个中共特别支部的烛光就从远处传过来,1945年成立的中共本溪县委员会,更是让高官红色燎原。1948年初秋,一个重要的时刻,从远方飞过的名字蝶一样把夜划开,星星之火在寂寞的长夜绵延。一支蓬勃着春天的力量与思想的队伍走向高官,枪炮声熄灭之后,有154个名字在山坡长睡。40年后,重建高官镇烈士陵园,把分散的烈士墓集中到一起。当时,从墓穴里捧起一位烈士遗骨时,“啪”的一声,从遗骨上掉下来一粒子弹。一粒锈迹斑斑的子弹,记录了当时战斗的激烈与胜利的来之不易。

  高官的优秀儿女也走出家门,把青春甚至生命献给伟大的事业与火热的土地。从资料上,我们知道一个叫陈亮的年轻人,1948年牺牲之后,除了名字,连他的故事我们都找不到。

  英雄远去,留在高官留在亲人们心中的,不只是一段深深的怀念,一个朴素的名字,还有爱与激情,他们的理想与追求被点燃之后,照亮高官。这明亮一直在高官传递着,在岁月之间传递,在人与人之间传递。

2

  高大与渺小,都是人间的烟火。

  但是精神不行,一种伟大的思想依旧在高官看守着这座小镇,散落在山川之间的1052名党员,像铆钉把尊严与希望安装在高官。前辈用鲜血凝固的革命精神依旧在高官被珍藏,藏在河的水声里、桥的砖缝里、枝头飘拂的绿叶上。

  于是,高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60平方米的面积足够大了。

  足以安放所有的英雄的名字,足以安放为了高官镇行进在历史的轨道的每一个党员的名字和每一个志愿者的故事,足以安放所有的红所有的激情与澎湃。

  要让所有风尘仆仆的党员,所有为高官镇的前进而流血流汗的人,生命精彩的瞬间与事业美丽的片段都在这里停留,在这里集合,在这里舒展自己的翅膀与理想。

  把一个又一个故事收藏在这里。

  把一个又一个名字收藏在这里。

  只是高官太大,415平方公里土地上党建的生动与美丽,只能分开书写,把14个村的事迹,把86个自然屯的故事,把一个二级党委、一个党总支、31个支部的鲜红,把1052名党员的精彩,一一写下了。31个支部和1052名党员,对于高官的山水,是一种钢铁结构,是一种支撑,是2.2万高官百姓的希望与仰望。正是有了红色的基因,正是有了坚强的支持。高官的党建生动而鲜活,融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体现在民生的每一个成果中。

  3000万元硬化100余公里的道路。

  1000余万元新建二道、牛寨子、后崴、法台四座桥梁。

  对于高官镇党委来说,这是写在大地上的党课讲稿,最朴实的讲稿,也是最生动的讲稿。

  3000万元,修建30公里的防洪堤坝。

  400万元,维修15000米的自来水管道。

  1210万元,建设肖家河、沿龙、松树台美丽乡村项目。

  对于高官镇党委来说,是党旗飘扬的生动解说词。

  在高官镇,党建是具体的是细小的,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刻在地上,落在心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1052名党员的学习笔记上,那些甚至有些笨拙的字体上感受到,我们可以从党日活动捕捉到,从入党积极分子的申请书上倾听到,从村党员活动室充满匠心的设计上认知到。无论有多少困难,高官镇党委努力做到的就是不让党徽在高官的每一寸土地上、在高官2.2万百姓的心上,蒙上一丝灰尘。

  一丝也不行。

  阳光明亮。

  党徽明亮。

3

  东经123,北纬41

  是高官镇的门牌号码。

  党组织是经,党员是纬,编织出党旗的鲜艳。

  高官镇党委在党建上登高望远,大手笔大写意。1000万元的党建经费投入,助力14个村的党建,村村都有平均35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2600米的文化广场。村村屯屯,红色元素灿若红花。村头、屯口、街巷、村名石屯名石,红色文化长廊,成为一种地标。

  拧紧支部书记的螺钉,选配好12名副书记,42名村两委的后备干部,村干部平均年龄48岁,学历60%高中以上。4名大学生、一名退伍军人,为村党建提供人才的支撑。人才活水才能润绿党建的绿洲。

  人在,阵地才在。

  1052名党员注册学习强国的学习平台。70多岁的老党员不会下载使用,党小组长到家里下载辅导。62岁的党员刘继英,孩子在荷兰,她人到了荷兰,学习却从未停止。

  思想的磨砺,亦如梅花之香来自苦寒。

  10名“本溪好人”的申报推荐,耸立起高官道德的高地。

  于是,我们从高官镇党委前行的足音里,从高官发展的历史脉络里,感受到党的基层组织的温暖与力量。拼搏与创造依旧是动词,依旧行进在高官1052党员的队伍中,依旧在开辟事业的辽阔与生活的美好。从镇党委到普通的党员,忠诚与奉献是他们共同的底色,是他们共振的频率。无论是建设工地,改造现场,工业园区,还是青山与绿水之间,党员的身影都是一个风景。

  党建铸魂,经济发力。

  仅2019年,高官镇就实现生产总值35.5亿元,招商引资3.3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91亿元,财政收入2.35亿元。

  一只鸟从高官飞过,一只鸟从高官抒情地飞过,鸟儿的鸣叫仿佛是写给静美高官的赞美诗,写给党建的抒情诗。此刻在高官镇,我只是喊了一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太子河就从我的梦中流过。

  阳光如水。

  月光如水。


  采访感悟:

  许多平淡的东西,许多平常的东西,才是我们生命中的之珍之贵。像阳光与空气一样,我们从来不觉得它是我们生命重要的一部分。穿行在高官的土地上,我们深深体会到这些看上去普通的名字,普通的党员,才是我们的事业最珍贵的,是美好的。是我们也需要仰望的星星。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