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商国华是辽沈文学界的一棵常青树。他的工业题材创作在辽宁尚无人超越,无论是诗歌,还是报告文学,都当数“头名状元”,是辽宁文坛的“黄忠老将”。最近商国华英文版的《锻造中国芯》,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打动了外文出版社呢?阅读商国华的作品,我习惯于回顾他往昔的创作,再来审视他的新作有什么不同。报告文学《锻造中国芯》,延续了他《引擎》《钢铁作证》《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作品的大工业情怀,所不同的是,该作品站在共和国70年的历史节点上,紧扣新时代的激流涌动,呈现了中国工业走向世界的一道靓丽风景,令人感受到了心与芯交融的十足力道。
作品将沈阳鼓风机集团振兴发展的历史,作为共和国70年工业奋斗史、创业史的一部缩影。为了创作这部作品,作者历时一年半之久,先后采访了66位当事者,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通过叙述一系列新产品研发,描述一个又一个典型人物形象,作者将他的大工业情怀嵌入笔端,向人们展现了一幅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这是一部展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进程的用心之作。沈阳鼓风机厂,是在共和国初创时期百废待兴的时代背景下,逐步成长起来的大型工业企业,是在马棚里起家的。沈鼓技术引进的奠基人、厂党委书记贺祝山,在资本家工厂干活的时候,左手受伤,没钱治疗,后来感染了,没办法做了截肢。在这位只有一只手的厂长带领下,一代人筚路蓝缕,宵衣旰食,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国庆十周年之前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压缩机,为其后研发生产大国重器奠定了基础。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粮食的时候,沈鼓造出了能生产化肥的压缩机,提高了粮食产量。在棉花需求靠进口,人们穿着清一色的时候,沈鼓造出了乙烯压缩机,出现了五彩缤纷的衣料。当天然气满足不了千家万户烧水、做饭的时候,沈鼓造出了电驱压缩机,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当国家进口原油激增,沈鼓人又造出了10万空分压缩机,实现了把煤变成油的夙愿。一个企业见证了老工业基地的兴衰,贡献了老工业基地凤凰涅磐的新生。无论今夕,都展现了“共和国长子”的责任担当。几代人为此呕心沥血,在作者的笔端,正是从历史的深处钩沉出现实的路径,把不忘初心写进作品,把牢记使命昭示世人。老工业基地振兴依然在路上,循着这条路的方向,人们看到的是光明前景,更铭记着往昔的荣光,那是不竭的动力之源,是不断向上攀升的引力所在。
这是一部展现集成众智创新领跑过程的用力之作。“有一个镜头几乎是共同的,无论是谁,也无论是站在哪个层面上的人,凡是对历史的回望中,除了凄苦与无奈,就是欣喜与泪水的交融了,沈鼓的回望属于后者。”沈鼓集团是为国家化工和能源行业提供工业心脏设备的制造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始终保持了国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创造了无以数计的中国第一。在锻造国家砝码,比肩国际同行的道路上,他们从一个“跟跑者”,发展到现在的“并跑者”,正在向着“领跑者”的方向挺进。在不断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创新领跑的过程中,浓缩了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主导百万吨乙烯设计的姜妍,她深知“研制百万吨乙烯是我们沈鼓三十年的梦,只能成功,而不能失败。”她不是二传手的性格,她是属于主动进攻型的。她说:“一个人如果真正对一件事发生了兴趣,那是什么事也替代不了的。因为设计百万吨乙烯压缩机,是我一生中追求的最大梦想。”当这项标志着我国大型石化装备实现重大突破的科研取得成功之时,身披党的十九大代表荣光的姜妍说:“我的荣誉是沈鼓的共同荣誉,珍惜这个荣誉,我从不敢有半点怠慢。”沈鼓的10万空分压缩机,是中国重大装备领域的“国之重器”,是我国空分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的总设计师是汪创华,主要设计者是武斌。从研发、工艺、制造、试车、投入了沈鼓最佳的技术阵容,号称“百团大战”,这是一个涉及50多个技术难点的全新课题,它的研制成功无疑是中国核心技术为国争光添彩的精彩一幕,也是民族工业登上新台阶的浓重一笔。而研制它的人们,在短暂的欢欣之后,又投入了新的研发当中,因为他们深知:“中国给了沈鼓一个舞台,沈鼓人就应该永远不知疲倦地大步流星地甩开膀子加油干。”
这是一部展现产业工人挺直脊梁心路历程的用情之作。“沈鼓一路走来,证明了一个道理,历史赋予每代人的使命是不同的,但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每个人,尽管所处的年代不同,而为国家的利益和国家的名分,去担当的责任又是相同的。”作品所展现的正是不同时代,中国工人阶级压不垮、困更坚的“脊梁”精神。沈鼓人给我们锻造的这一幅长长的脊梁挺直的钢铁画卷,让我们看到了走在这支队伍前面的,不仅有技术领衔的明星大腕们,还有企业领军人的勇毅担当,还有行业主管者的高瞻远瞩,更有普通劳动者的默默付出。“如果把沈鼓比作一个舞台,那么,研发和装配只能说是开场与压轴的重头戏,而承接研发的制造、加工才是舞台上具有丰富故事情节的重要桥段。”车间里的车、钳、铣、刨、磨、电焊、装配,十几个工种近280人参与到一项系统的工程。“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党员啊!”一个名叫李建的工友,这一句简短而有力的回答,不仅震撼了作者,也使每一位读者油然生出一种深深的敬意。就是这样一群叫产业工人的劳动者夜以继日地劳作,才成就了一篇“国之重器”的精华之作。尤其应该大书特书的是,在向着中国创造进军中,思想观念的解放和家国情怀的担当,显得弥足珍贵。每一项发明创造,突破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瓶颈,还取决于人们的观念和情智。是啊,中国的也好,外国的也好,压缩机在工作状态时是不分国产化与外国货的。那么,为什么还要置成熟的经过检验的外国产品不用,而甘愿冒着风险用未经检验的国产品取而代之呢?如果不照此办理,永远只能是跟跑者。如果没有一种科学精神加革命精神的气魄,就没有创新可言。这中间蕴含着的,就是思想观念的大胆解放和家国情怀的无畏释放。沈鼓的实践者以其傲世的成就,印证了改革创新永远是一种披荆斩棘无畏向前的事业。托举这一伟业的,正是一个又一个敢于做梦、敢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民族脊梁。
《锻造中国芯》,撷取的只是沈鼓人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一组画面。作品问世了,沈鼓人的创新创造一点也不曾止步。继10万空分压缩机之后,15万空分压缩机已在路上。最近,沈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继双在参加全国两会接受采访时透露,130万吨压缩机组已于4月份在中石化中沙天津石化安家落户,再一次刷新了中国创造记录。沈鼓人把使命与责任扛在肩上,正在一茬接着一茬传承着为国家分忧、为民族争光的接力棒。我们期待着作家商国华继续关注他们,关注这一群人的接续奋斗,创作出新的用心、用力、用情之作。
上一篇:刘亚明评王文军诗集两篇
下一篇:诗意在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