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向一座水库致敬
来源: | 作者:钱振中  时间: 2020-04-01
  抚顺县上马镇有个洋湖村,提起洋湖村,自然就想到了洋湖水库。在我们抚顺有了名震遐迩的大伙房水库还能显到它吗?但作为抚顺人,除了应为拥有大伙房水库而自豪而欣慰外,真的应该知道东部山区的这座水库,特别是在举国庆祝建国七十周年的日子里,深情回望,凝眸历史,真的应向大山里的这座水库挥手致敬!
  如果说大伙房水库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的话,那么,故乡的洋湖水库就是在“文革”特定历史时期家乡人民在老书记带领下,依靠高度的政治自觉、特有的睿智和非凡的勇气,抗干扰顶压力,仅凭两个生产大队,十二个小队的社员们,以战天斗地的愚公精神,历经八年创造出的令人惊羡、令人感叹的旷世奇迹,成为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创造历史的一个惊天壮举,一个最基层的乡村在困顿中奋发前进的雄姿和缩影。
  那是处在“文革”初起的一九六五年底,抚顺县碾盘公社(行政区划前)最偏远的属地洋湖水库拉开了全公社会战的序幕。会战刚刚铺开摊子,还未及全面展开,就因“文革”高潮的来到,红卫兵、破四旧、后来,两派激烈交锋,当然,还有利益上的纠葛等等原因,本来由公社统一组织的洋湖水库建设工程“搁浅”了,面临“下马”的危险。当时的公社主要领导无奈地望着眼睛急的喷火的洋湖大队老支部书记李广飞。他们知道,这位老书记为这座水库修建的前期审批立项跑断了腿,在公社、县里、市里折腾了大半年……
  这位四野二兵团四纵十二师三十四团的老兵,一个基层指挥官,是名垂中华军史的“塔山英雄团”的一员。在那里他火线入党,立了功,后又参加平津战役等。五五年复员后,他多次放弃到乡里、县里工作的机会,立志扎根贫困家乡,担起大队支部书记的重担,一干就是十年。他组织鼓舞大家拔穷根,奔富路、创文明 ……
  经过他多年缜密的思考和调查,形成了在洋湖村上方小南沟下方的两山之间拦河蓄水的思路,如实现,不但解除了年年牤牛水造成的水患,又能使下游千亩旱田改水田,实施渠水灌溉,引水上山等举措,获一系列综合效益。用老书记概括的话说:“聚百条溪水,灌千亩良田,成眼前之利,造万代后福”。于是,他找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认真勘察测算,做各方面的分析、预算,绘制草图,然后写成报告。当时他在当地找到的专业人员,有的是有历史问题的人,为此,他也受到了责难和批判。就这样,老书记揣着图纸资料和报告跑公社跑县里,有时还要到市里。当把这些图纸资料和翔实的报告摆到县里有关领导的桌上和听到他的汇报后,他们震惊了!他们真的没有想到,这位战场上下来的老兵,竟有这样睿智的头脑和远见卓识,而且,把工作做的如此之细;更让他们震撼的是他改变家乡面貌火样的情怀、过人的胆识、和牺牲精神。因为,要修建这座水库,需舍弃洋湖大队上百亩良田,要拆迁一座刚建完不久的一所小学,更重要的是要在水库上方的半山腰上修建一条近千米的盘山公路……
  在他多方努力斡旋下,终于感动了“上帝”,核准立项,由公社组织修建这座水库。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文革”大潮汹涌而至,一些行政和经济工作受到冲击;几个无直接利益的大队乘机撤退了人马,撂了挑子,全公社合力修建水库已成了泡影,面临着“下马”的厄运。
  面对重大的变故,老书记心急火燎,他又开始跑公社跑县里,无论如何,水库工程决不能“下马”!
  在那个非常时期,老书记凭着他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一个从枪林弹雨中冲杀过来的老兵的胆识与勇武精神,经多次的“软磨硬泡”,最后保住了项目,并与直接获利处于下游的塔二丈大队“结盟”,共十二个小队,不足三千人口来承接修建这座水库。两个大队迅即成立了工程指挥部,在保证农业、工副业生产的同时,更要保证水库的工程进度。在老书记的带领下,两个大队的决心和意志可谓气壮山河,让全公社和全县吃惊不小,都瞪大了眼睛在观望着……
  老书记凭着他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政治素养,对于来自各方面的政治压力和责难有一套迂回周旋的办法,凭借坚强的意志,软硬兼施的办法和他的经历他的人格魅力,在众多有良知的共产党人的帮助下,为故乡免遭了天灾人祸,在风口浪尖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六六年秋冬之交,“文革”浪潮风起云涌的岁月里,两个大队的社员们在水库工程指挥部统筹调度指挥下,在方圆十多里的土地上摆开了战场,意气风发轰轰烈烈地干起来!
  那是怎样壮观的劳动场面啊!没有一辆推土机、铲车、汽车,有的就是马车、手推车和最简单的工具。筑坝工地上红旗招展,人喊马嘶,车轮滚滚。那时我虽然在校念书,也常常接替母亲到工地上推车运土。没有包工只有分工,劳动竞赛的小红旗似火苗在点燃每个社员奋勇争先的热情,大家互相鼓舞,你追我赶,整个工地热火朝天如火如荼。而在山巅上开山筑路的青壮年小伙子们,抡锤打钎,他们腰系绳索,铁锤撞击钢钎声和着他们雄壮的号子在大山里回荡;人们仰头望着他们,竟是那样的酣畅而豪迈。工地上的大广播声遏流云,动人心弦,一首首优美的歌曲和工程进度通报、劳动竞赛的报道,好人好事等等,给了人以极大的鼓舞和力量。那种氛围,多少年以后似乎还在眼前映现耳畔回响,成为我心灵深处永远闪亮的一道风景。
  而在另一条战线上,还有一班人在抓紧时间迁移新建即将被水库淹没的一个小学,那可是三个自然村唯一的一所小学啊!为了一方土地上的长远利益,变水患为水利,洋湖六个小队不但要忍痛舍弃近百亩好田地,还要重建一所小学,再占一块最好的土地给孩子们。为了明天,为了大局,他们豁出去了!                                                
  开山劈路,推土筑坝,重建小学,“三大工程”齐头并进,而且还要抓好日常的农田管理,搞好各项工副业生产,提高分值,在极端困难的境遇下,保证一家一户的收入和生活。要知道,遥遥无期的水利工程,不但让他们慷慨付出辛劳和汗水,而且要降低他们的分值,削减他们每年多少经济收入啊!这是摆在两个大队当家人和全体百姓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然而最令他们头疼的还是修路问题。这是一条重要的公路干线,通往后安镇、三块石、以至于新宾、桓仁、吉林通化南道方向的都要由此经过,当老书记山盟海誓般地承接水库工程时,交通部门对于这条公路干线提出种种责难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就是说,在他们眼里,仅凭你们两个大队的力量,在大坝合龙之前,能重建一条符合国标的盘山公路,简直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
  新公路必须开通,从哪通,只有一种选择——劈山开路,而且这条路坡陡弯急,最高点在垂直百米以上的悬崖上,等于搬去半座山,其难度即便是搞专业工程的也是要望而生畏的。
  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在一片质疑声中,以老支书李广飞为首的“一班人”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论证,以坚定的信念,最后郑重表态:工程绝不下马,开山劈路和推土筑坝同时进行,保证大坝合龙之日验收合格正式通车!这是山一样的庄严的承诺,这是咬钢嚼铁般的意志凝固成的誓言,这是老书记李光飞经历的又一场“塔山阻击战”。
  多少个日日夜夜,昼夜不停的火炉锻造的一捆捆钢钎源源不断的上山下山;他们把青壮年的精英派上山,握惯撅杠锄把的手第一次抡起了大锤,握起了钢钎。从生到熟,他们腰系绳索,悬立在百米山崖上,抡锤掌钎。飞钎误伤了手,流了血,这是常事,他们忍着伤痛,相互鼓励,继续咬牙挺着干。一时间,铁锤叮当,号子声声,隆隆的炮声昼夜响彻在山谷,更是在每家每户人们心底里鸣响,给他们以极大地鼓舞和振奋。工程进度不断报捷,历经两年多不分春夏秋冬的苦战,一条蜿蜒的盘山公路渐渐现出了雏形。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在这种施工工具原始而又简陋,连一台推土机都没有的情况下,在这种险恶的施工环境中,有两个青壮年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还有一些人终生落下了残疾。
  当年修公路的场面是惊险、恢弘又壮观的。农闲的冬季时间,人们不在猫冬,青壮年在山上打眼放炮,老人妇女孩子们在山脚下将炮崩下来的石头进行分类集中,大坝护坡石就是从这里选出来的。天寒地冻,人们与冰凉的石头打交道,装车推运,滚来滚去,其艰苦程度令人咂舌。
  公路竣工时,一位革委会领导陪同市里交通部门的专业人员来验收公路,望着没用一台推土机和任何机械,愣是用铁锤、钢钎和手推车,撬杠等简陋工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修了这样一条如此高难度又高标准的公路时,都惊呆了!听了工程指挥部的汇报,在场的许多人都抹了眼泪,那位主管工程验收的领导泣不成声地说,这条公路不但合格,而且是全优工程,是抚顺人的骄傲,是抚顺的“红旗渠”啊!
  大坝合龙那天,人们望着眼前这条用鲜血汗水和生命铸就的盘山公路,眼里无不浸满了酸甜苦辣相融汇的泪花……
  年时间,水库工地指挥部不知换了多少茬人,但不论是谁在那里坐阵,都秉承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不管是什么“政治气候”,不管是严冬酷暑的自然环境,大目标小目标,周计划、日进度,攻关克难,无所畏惧。两个大队的党支部和水库指挥部上下呼应统筹安排调度有方,而且协调一致。为了建成水库这个大目标,他们同命运心相连,齐心合力拧成了“一股绳”。
  十二个小队的社员们,急水库所急,需水库所需。全体社员,在八年时间里大都在水库轮番奋战过,而每一位到水库参战的人,都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对指挥部发出的号令和各项指标不折不扣的去贯彻去落实,充满了热情,释放出能量,干得有声有色。公路通车,大坝合龙,小学校建成,“三项大工程”提前报捷。
  多少年以后,当年曾参加过水库会战,成为他们朴素的人生中最光彩的一页和美好的回忆……
  人心如碑。在这些英雄群体中凸现出很多站排头的老书记、老党员、老队长和老愚公似的社员和突击队里的小青年、铁姑娘们。
  在近八年的“抗三伏战三九”的苦战中,共投入了近三十万个工日,动用三十万立方米的土石方,修建了一个长202米,高15米,底宽50多米,顶宽4米的大坝和20多米宽的溢洪道,更有与大坝平行的一公里长的盘山公路和两公里长的沙石路,它们像条玉带似的悬挂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
  巍然的大坝缚住了苍龙,不到3000人口的两个大队的社员们用了八年时间,以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以高昂的劳动热情,在那个特殊年代,向世人昭示,人定胜天不仅仅是愿望而是现实。同时也证明了,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共和国的土地上,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为了保证水库水源的旺盛,实现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老书记还带领大家建立了一个二十多亩地的苗圃,培育了各种树苗,仅油松和板栗就有四十多万株上了山,至今还在受益,有效地保证了这里的水长流,山更青,天更蓝。
  多少年以后,当年曾参加过水库会战的老老少少们,忆当年,成为他们人生心底里最引以为自豪的一件事……
 
四 
  岁月流逝,怀念如丝。明丽的水面映现着老书记李光飞清癯的身架和一个军人特有的坚毅面容。老书记带领大家历经艰难修的这座水库,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富庶和安康。是啊,近200万立方米的储水量,不但根除了水患,还使下游实现了旱改水,平畴沃野,千亩稻田,一览无余,亩产由过去500多斤一下子就提高到1000多斤。水库以它秀美的姿容,引来了八方游客和关注这里的人,同时也带来工副业的全面发展,水库养殖,岸上牧鹿,山上果树,综合效益,使这片土地成了聚宝盆。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和“三农”政策的落实,这里的人,更是借助天时地利,大做山上的文章,香瓜种植和蔬菜大棚等产业名噪一时,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清一色的琉璃瓦新房,大多数农户都有“代步”的车辆和各种各样现代的农机具。
  原来的羊胡村,因修建了这座水库而变成了今日的“洋湖”,虽是同音,却映现着历史的变迁和这里的百姓们在特殊年代谱写的一曲血汗交织的壮歌。
  记得,在2000年的暮春时节,那位带领大家披肝沥胆修建这座水库,为这方土地的丰腴献出毕生精力的老支书李光飞以他76岁的年龄淡然辞世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年逾古稀的老书记,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安度他的晚年,他一生淡然,对自己的生活处境很满足,从不向组织伸手要任何待遇。他的战友们,找到了他,了解了他,被他感动,便向上级反映,为他鸣不平。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记起了他,曾经与李广飞是并肩战斗过的一个营的战友,他很感慨,表示在当年一定要见他。在这之前,市民政部门也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和他的业绩,也曾专程到他家看望他,着手解决他应有的待遇。但遗憾的是,他在这年的春天便辞世了。
  乡亲们以当地特殊的习俗和方式,强烈要求乡里县里批准不予火化,代之以传统的土葬,并在他身上覆盖党旗,用这些来表示对他一生殚精竭虑,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感念之情。
  当送葬的长长队伍行进在他带领大家放炮开山、劈石推土,用血水和汗水铺就的盘山公路时,人们呼唤着他的名字,呼唤着当年为劈山开路而献身的壮士们的名字,哭声喊声以及汽车喇叭的哀鸣声在偌大的山谷里久久地回荡……
  在抚顺市委纪念建党八十周年的文集里,李光飞的名字和事迹被载入史册。这对他是一个告慰,也是对故乡感念他的人们和为这座水库出过力流过汗做过贡献的人,心灵上的一个慰藉一个寄托……
  面对这座巍然的水库和碧水青山,感情的潮水在我心中奔涌着,他们那一茬人大都作古,仅有的也已老态龙钟,念及他们艰辛奋进的人生,不由得感慨万端……我记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话,“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以老书记李光飞为首的“一班人”就是落在我们故乡土地上一颗上好的种子啊!
  生活的浪花、历史的足迹、时间的积淀,在生活的旷野上,那些非同寻常的脚印却踩出了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壮歌和传说,他们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我们的生命中交相辉映,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沉醉,让我们警醒,这或许就是故乡的深度和魅力吧!
  由此,也倏然地让我想到我们的共和国,每个村寨,每个企事业,每条战线,不就是这样一步步风雨兼程地走过来的吗?
  浩淼的盈盈碧波和四围相互拥立的峻岭青峰,就是这方热土上的人们形象而逼真的写照……
  啊,故乡的那座水库,那些可爱的人!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