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春访台山
来源: | 作者:邱立新  时间: 2020-04-01
  人说,心灵的感悟来自生活的点滴,来自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召唤。我的家乡昌图县在辽河干流之源上,在这片辽金两代祖先休养生息的热土上,滚滚辽河水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孕育了辽河流域、明长城脚下人民的昨天和今天,“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尽管,我不是漂泊在外的旅人,但一方燕子衔一方泥,家乡的黑土地,总是我心灵栖息的土壤,她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昌图人的心灵梦。家乡的山山水水里,有一处风景一直牵引着我的心绪,唤我去奔赴一场相约。那里,便是明代塞外草原上的长城最北极——大台山。
  今春,一个春风暖暖,山花妩媚的早春日子,我终于来到了远离世俗喧嚣,静卧在青山绿岭中的一个小村庄,大台山下的昌图县泉头镇农林村。
  农林村是明代边墙遗址大台山脚下的小山村,在明朝时期隶属于辽东镇下辖地区。据史料记载,农林村所在的台山段长城是“中国最北长城”。
  人说,春是一幅诗意的水墨丹青,而这里的春色更有祖先科尔沁草原塞外风光中的豪迈阔达。一踏上宽阔的村口大道,视野顿时开阔起来,向前望去,绿野禾苗一望无际,红瓦白墙村落洁静古朴,这时,耳边忽然传来耕牛哞哞的叫声,还有田里犁地耕种的吆喝声,在宁静的田野里飞扬着悠长辽远。
  沿着农家院门前沙石路向西行,左侧山地田垄以上茂密果林榛林铺满山岗。山风拂过,绿枝轻抖,迎来暖暖晚来春意。经山坡羊肠小路向北绕过山梁,一团粉雾霓裳迎面扑来,抬头望去,原来是小架山山坡烂漫粉色山花,如春心少女般娇艳欲滴。花香溢在温和的山风里,入怀入心,沁人心脾。我按捺不住对朵朵春花的喜爱之情,向着铺满烂漫花海的山坡奔去。山并不很高,站在重重鲜艳粉嫩的色彩中向下眺望,高高的“百花村”门楼匾额在春日暖阳映照下,更显得生动醒目。
  以前,农林村是远近闻名的“穷棒子村”,小伙找不到媳妇,姑娘嫁不出去。可如今,在建设美丽乡村大潮背景中,村民在党的政策指引下,用勤劳智慧为农林村赢得生态“百花村”的美誉。
  向东遥望,一重重连绵起伏山峰被春风点染得郁郁葱葱,气度不凡。同行的农林村长城保护志愿者老罗告诉我说,那就是依山而建的明代边墙--明长城。瓦蓝瓦蓝的天空浮云朵朵,群峰中有一座山峰昂然挺拔,气度不凡,大家气象赫然可现。它就是我日夜想往登临的--大台山,当地人亲切地叫它“台山”。
  台山海拔高444米,山体呈东西走向,我们从南坡向上攀登。路上山石缝间草丛浓密,色彩繁多的山花一束一丛。山不是很高,我们一鼓作气登上了山顶。山顶上高草萋萋,松树、柞树密密匝匝。这时候,山风也骤然猛烈起来,吹动树梢树叶发出悦耳的飒飒声。草香、花香、泥土香熏蒸了似的迷醉了我。云气飘浮之下,几棵粗壮古树在奇峭的山石间傲然挺立,分外突出。山脊上用石块、夯土垒成的烽火台、墩台遗迹,历经岁月风霜打磨只留下了斑驳沧桑,不仅让人心生感慨。较少的墩台在山石间还微微隆起着,早已敷满层层蒿草。蒿草青了黄,黄了青,底层厚厚枯草托着新绿青草鲜亮葱茏,诉说着推陈出新的沧沧岁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想,这斑驳的断壁残垣,该是一个民族曾经滴血的伤口吧。
  沿着山顶小路往北坡下行几步远,一处宽阔的山顶坡地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很方正的旧房遗址。老罗说,这是当年“四平战役”时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指挥所。四平战役期间,解放军民主联军第三纵队曾在这里打败借用长城为防卫阵地的国民党新六军所属部队,使他们不能北援四平,为四平战役赢得了时间。现在,从附近密集的弹坑战壕和掩体工事遗迹上,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大台山战役的激烈场面。
  下山的时候,村里已升起袅袅炊烟。牛羊入圈、鸟儿归巢的声音描画出一幅淡雅的山村晚归图。走在故乡的山塬上,回望伫立在暮色夕阳里的台山,我恋恋着不忍离去。它像一位从历史岁月中走来的风霜老人,依然坚持着一份寸土寸金的厚重情怀,佑护着静卧田垄里的绿树农家。那时那刻,我的眼前是一个沉甸甸的世界,富饶、灿烂,五谷丰登。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