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合力建构网络文学批评形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张杰 | 作者:  时间: 2015-11-10
  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让网络文学又火了一把。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网络文学,成为当代文学研究面临的重要任务。近日,“文化视域中的网络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师范大学举行,学者围绕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关系、网络文学主流化及其前景等议题,共同把脉网络文学发展。
  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化发展提供新契机
  从1998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红遍网络后,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网络文学创作数量井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用“三分天下”概括当今文坛格局,即以文学期刊为阵地的传统型文学、以市场营销为依托的市场化文学和以网络科技为平台的新媒体文学,也就是网络文学。
  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相互观望、不相往来的格局逐渐被打破,主流文学开始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与网络文学展开对话。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南大学教授欧阳友权介绍说,2011年,第八届矛盾文学奖将网络类型小说纳入评奖范围;2012年,中国作协组织网络文学作家与名家结对子,对网络小说创作进行重点扶持,这都意味着传统文学对网络新媒体文学的认可和接纳。
  在山东师范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周志雄看来,网络文学写作语境和写作方式的改变带来了文学叙事的变化。网络叙事的主体是多职业的自由身份者,其个人经验和对文学传统的民间式理解蕴含新的文化内涵,有当代文化发展逻辑的合理性,网络叙事参与时代文化建构,为当代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提升自身品质 担负时代传播使命
  在资本、读者、作者多方诉求的合力下,网络文学产业不断壮大。如何提升自身品质,承担起伟大时代文化的传播使命,是网络文学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
  从网络文学的运作来看,经济和资本的力量更为强大。白烨提出,网络文学及其衍生出的影视剧、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等,已经形成完整的利益链,各方变成利益共同体。资本的力量强大后,美学的力量逐渐淡化,其人文含量、思想含量不断减少。应借鉴传统文学因素,把传统文学、流行文学、类型文学结合起来,使作品具有更好的文学性,这是网络文学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文学强调,文学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注重思想上的深刻内涵,要有民生的历史担当和人性的温暖,要有艺术审美方面的精致和创新,这种很高的要求,对于网络文学来说可能还很难达到。”欧阳友权说。
  周志雄认为,受商业因素影响,为了作品能够迅速更新、快速传播,网络文学确实存在文学性逐渐减弱,内容同质化、作品类型化等现象。但也必须看到,商业化不是简单否定网络文学的理由,网络写作、发表、阅读乃至商业运作机制带给文学新的形式和内容,是时代文化转型的一部分,使文坛更为多元化。需要警惕的是商业化对网络文学的不利影响,比如过度商业推广、媚俗写法、大量注水等。
  网络文学研究要有介入性
  与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发展态势相比,网络文学的研究相对滞后。建构行之有效的网络文学的批评标准和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白烨告诉记者,网络文学的研究不能照搬传统文学,传统文学通常研究的是作品,网络文学比较复杂,它的创作本身是和读者互动的,作品只是它的一个环节,对网络文学的研究要有跟踪性、介入性,包含对网络文学生产过程的研究和介入。他提出,研究者要根据网络文学的特点学习一些新的理论,和广告学、营销学、传媒学结合,把不同的研究力量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在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单小曦看来,学界现有的文学批评模式——学院批评、作家批评、媒体批评、草根批评等,每一种单独批评模式或者他们的杂语共存方式,都不适应处于急速发展中的网络文学,建构读者、作家、编者、学者四方主体的合作型批评,可能是一条符合中国网络文学现实需要的批评路向。
  欧阳友权说,当前文学理论界的研究和网络文学实际创作有一定距离,研究者应了解网络文学的生产机制,切入到网络文学现场。他建议,未来网络创作队伍、网络文化企业(网站)和作家协会、文化管理者应联起手来,齐心协力做好研究。网络文学批评者、网络文学创作者、网站应该多一些交流和沟通,打造网络文学理论批评共同体。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