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多重视角下的网络文学
来源:光明网 | 作者:  时间: 2016-11-14
  曾几何时,追看网络小说对文艺青年们来说还仅限于一种私秘的乐趣,被老师和家长明令禁止,也不是什么值得和伙伴炫耀的谈资——人前需手捧“100本必读世界经典小说”粉饰身份。时过境迁,IP声势如潮。有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大约有2.97亿人阅读网络文学作品,占中国互联网用户的43%。看网文已成为中国人上网的重要理由之一。曾经那些用《百年孤独》的魔幻装腔调的文青们,成为在地铁上低头刷玄幻文的上班族;曾经不入流的网文作者们受到资本的眷顾加持,成为收获颇丰的“大神”。
   以网络小说为代表的网络文学日益从边缘走向大众,正在努力谋求文学殿堂中的一席之地。坚守在白纸黑字传统文学阵地中的院校学者们也感到了局势的变化,开始将网络文学纳入文学体系中考量。
   有学者指出,时下的网络文学在脉络上属于通俗文学的一部分。小说繁荣的明清时期,堪称是网文的前世——《金瓶梅》之于《红楼梦》,正如同网络小说中的“同人文”。二十世纪初,鸳鸯蝴蝶派为通俗小说的代表流派,风花雪月、才子佳人、宫闱秘闻的题材在今天的网文中也占据半边天。然而,到了五四新文化启动的“文学革命”,文学知识深刻重组,通俗文学在相当长的时间被视为脱离现实而遭到学院派否弃。通俗文学的再次卷土重来,是金庸、琼瑶等人充当了先锋。在前路顺畅的背景下,通俗文学趁网络之势迎来了黄金时代,裹挟资本,打破了传统精英文学体系的高墙。
   有学者对网络文学持消极和观望的态度。他们认为,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小说脱离历史现实,不具备文史洞见。这是一个天马行空的世界,盗墓的秘境、冶艳的春境,能直击读者的猎奇心和情感痛点。这种基于欲望满足的写作能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但是人们并不能从中获得思想上的深刻冲动。一边是“为人生”的传统文学体系,一边是“为欲望”的网络小说,在二者竞争角力的当下,学者们也为传统文学发出悲观的疑问:如果坚守着纸媒时代的文学知识和传统,残山剩水能不能守得住?
   对于网络文学欣欣向荣之势,更多的声音是为其助力护航。基于这种积极论调,网络文学是一种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广泛吸收古今中外、线上线下各种文艺资源的文学类别。在近20年的发展中,汇集了70后、80后和90后三代青年的共同智慧,饱含着最丰富、最具活力的信息。网络时代的特点,是去精英中心的,是一个自由的商业机制,在这样的机制下,文学中雅与俗的二元对立被颠覆了。北大学者邵燕君指出:网络文学一个最大的功德,是它恢复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阅读和写作梦。
   当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明暗里竞争博弈,学者们的态度也时有交锋。在学理之外的其他层面,网络文学也呈现出不同面向:
   在投资者的眼中,网络文学商机无限,处在绝佳的“变现期”,ip热将长期持续高温。而在通俗文学领域内,网络文学有时被当作“不明规矩的莽撞者”——金庸斥江南侵权一事,正是对网络文学中“同人文”的质疑,灰色地带亟待制度来规范明晰。在全球视角下,中国的网络文学已声名在外了。2015年初,中国网络小说开始在北美流行,时至今日已俘获全球百万读者。Wuxiaworld网站是主要的译介阵地,日访问人数达30万以上。近日的《纽约时报》网站还对《花千骨》及其改编情况进行了介绍。可以说,曾经不足挂齿、如今备受争议网络文学已悄带着中国文化“走出去”了。
   多重视角下,围绕着网络文学的发问太多:从哪来到哪去,好不好,有多少价值……须明确的是,这是一个充满诸多可能的、生机勃勃的领域,是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标签,一切盖棺定论都为时尚早。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