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下旬,辽宁省第十四届曹雪芹长篇奖评选揭晓。按照评奖章程,辽宁曹雪芹长篇小说奖的设立是为贯彻中央关于“抓好‘三大件’(即长篇小说、儿童文学、影视剧)创作”的指示精神,表彰和激励全省作家的优秀长篇小说创作,促进辽宁长篇小说创作的的繁荣和精品力作的增多,“以其立足精品的导向性、权威性、公正性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令人瞩目,”(见《评奖章程》第一、二条)。“精品”与“地域文化特色”这关键词概括了一个地方文学奖的特点:地域文化特色说的是依靠地方性叙事或地方色彩是作家赖以立身的根基和策略,其中的美学体系也是乡土文学美学原则;而精品则意味着地方性叙事其内在价值是以艺术个性和精神向度获得超越和提升,发现和建构的是民族历史和人类命运的普遍性意义。本季度关注的四部长篇小说都是参评作品,在创作态势上体现了作家对地域文化自觉探索的意识,架构复杂历史进程的能力,塑造人物命运的努力,以及讲述中国故事的尝试。
《樱桃岭记忆》再现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悲情往事。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而且也给日本人民造成了巨大精神伤害,无论是战争的参与者,还是战争的受害者。一个经受效忠、战争和军国主义教育的日本年轻女军医,由战争的受害者,变成了战争的参与者,面对效忠、良心和情感的纠结,她又做出怎样的选择…… 东北抗联兴安岭支队小分队机智勇敢地粉碎了日军樱花计划。日本花季少女梅子和母亲百合被日军军医官美惠子骗到中国东北的日军阳春江安抚所充当慰安妇,百合和梅子母女俩在东北抗日联军兴安岭支队政委路云鹏、战士马永生的营救下,得以脱险,母女俩投奔了樱桃岭当年辽西抗日义勇军首领杨怀山和杨宗阳父女俩。日军特务机关长大岛和宪兵队长岗田拟定了在樱桃岭制造无人区,建陆军野战医院,实施活体人体解剖实验的樱花计划。在樱桃岭惨案中得以幸存的梅子为了迫使岗田给惨遭杀害的母亲和众乡亲安葬,被迫做了岗田的干女儿。日军对兴安岭支队进行残酷围剿,为了掩护伤病员突围,支队长赵虎亲自带领警卫排阻击敌人,后子弹打光,战友们全部牺牲,赵虎拉响了身上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在樱桃岭惨案中被中国军医何为忠救出来并参加兴安岭支队的杨宗阳接替赵虎担任支队长,受中共满洲省委指示,杨宗阳带领兴安岭支队小分队化妆进入樱桃岭日军陆军野战医院,为身负重伤的政委路云鹏等伤员治伤,并伺机得到了大岛和岗田的樱花计划。被岗田送回日本医官学校读书毕业后的干女儿梅子,与恋人军医浩男回到中国东北日军陆军野战医院,参与了人体活体解剖实验,她的异父异母的哥哥、兴安岭支队支队长杨宗阳的突然出现,被军国主义教育扭曲了心灵的军医梅子,感到良心上受到了谴责,驱使她站到了正义者这一边,协助小分队得到了樱花计划,最后,帮助杨宗阳粉碎了这个樱花计划。在日军陆军野战医院撤离时,宪兵队长岗田下令用机关枪逼迫五百余名医护人员跳进了阳春江……《樱桃岭记忆》揭露了二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犯下的骇人听闻的罪行:以欺骗和绑掳手段强征慰安妇,残害慰安妇,除中国妇女外,还有苏联、朝鲜等国妇女,还包括日本妇女;制造一次杀害387口无辜百姓的下五家子惨案;实行惨无人道的活体人体解剖;屠杀本部大批军人,包括医生、护士等。小说描述了受过伤害也受过军国主义教育的日本女军医,由战争的受害者,变成战争的参与者,最后受到良心的谴责最终悔悟的过程。小说在选材上既做到尊重历史,又不平铺直叙,科学合理的把史实融为一体。小说人物刻画细腻,情感交织,人物形象鲜明饱满,不落熟套,人物关系处理巧妙得当。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矛盾冲突叠加,可读性强。
《樱桃岭记忆》
发表刊物/出版社 白山出版社
发表/出版发表时间: 2016年2月
作者: 岳广财
《蕙园的春天》是一部描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简约明亮的青春校园生活、纯洁美丽爱情的长篇小说。作者吸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将满腔的挚爱流于笔端。时而激情澎湃、如波涛滚滚的大江;时而温柔恬静,像清纯执著的小溪。娓娓道来人生真爱的美好,得不到爱的心灵悲苦。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情节、富有生活气息的描写,通过对蕙兰、大江、李想等人的理想追求、爱情历程,讲述了80年代纯美的爱情故事,刻画了那一代年轻人,不为世俗所左右,执著追求真善美,坚守理想、爱情,克服重重困难,义无反顾的美丽心灵。展现了一批风华正茂的大学生特有的风采,大学校园多姿多彩唯美的画卷,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坎坷命运。写活了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有大爱,有大痛,深沉曲折的感情经历,具有浓郁的传奇色彩。他们的高风亮节、纯情俊逸,使他们共同经历了一段执著追求、撼人心魄、刻骨铭心的感情之路,是千载难逢、万年少有的金坚玉洁的生死恋情,正如男主人公大江写给女主人公蕙兰的信所言: 觅天涯之蕙兰, 咏千古之绝唱。在时代变迁、人心不古的当下,作者对男女主人公仍然保持至死不渝、终身不变的纯洁爱情,进行了讴歌与赞美。书写了至善至纯至美、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动人诗篇。同时,通过不同人物内心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比,对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思想观念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与探讨。诠释了人类因信仰缺失、道德失守带来的真爱稀缺、家庭解体的后果,表达了作者尊重爱情、坚守信仰、爱憎分明的精神世界。对青少年的人恋爱观、价值观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及警示作用。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作者深情讴歌真善美,呼唤回归纯洁的爱情,其现实主义题材的情感故事,散发着浓郁的亲情、友情、爱情气息,如同白玉兰一般纯净、清香、高雅、圣洁,沁人心脾。是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与教育性于一体的情感故事,一部意境深远、感情浓烈的美丽诗篇。读者在为男女主人公生死不渝、纯美爱情深深感动的同时,不由自主地反思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如何珍惜美好的感情?全书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者以优美的文字,散文诗一般的语言,清新的风格、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感人的千古绝唱、诗意画卷。
《蕙园的春天》
发表刊物/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发表/出版时间: 2016.9月
作者:兰溪
一个新兵班,九个新兵蛋子。小说以新一班为主体,以富二代新兵“二团长”的视角,讲述了一群“90后”新兵在新兵连的生活。“二团长”个性张扬,怕苦怕累却率直豪气,朱智慧活泼圆滑、开朗有趣,张六斤性格内向、拘谨幼稚,于勇成熟内敛,周山远狡黠和精明,陈胜做事专注还有点冷漠,麦阳为了梦想的执著和任劳任怨,赵闯的随意耿直,蒋显丰的自私与故作成熟……9名新兵家庭背景各不相同,抱着各自的梦想和目的踏入军营,他们希望与失望并存,理想与沉沦同在,在磕磕绊绊、跌跌撞撞中构建着新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理想。 “二团长”是独生子,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因没考上大学,又不愿意听从父母之命重读,便一时冲动,抱着“好玩”的想法步入军营。在候车室与新兵因争座发生争吵;在火车上拒吃分发的面包;在训练场分班时对新兵营高营长的抗议与对峙;初入军营时的好奇与忐忑;私自外出会见陪着一同参军在附近宾馆住着的母亲;洗澡时误把团长当成搓澡工;对女兵程小梅的恶作剧……还未开训,由“二团长”引发的故事不断、冲突不断、矛盾不断。开训后,新兵之间、新兵与班长之间,矛盾冲突没渐次展开,情节更加引人入胜。叠内务抢地盘、点验时的意料不到、尴尬的班务会、新兵给班长的下马威、送礼时的闭门羹、训练中的小惩罚、嫌苦嫌累时泡病号、站军姿时的难耐煎熬,紧急集合时的仓促忙乱,射击时的胆怯紧张.......小说不仅仅讲述了新兵从一名普通青年向一名合格军人转变,能打仗打胜仗实现强军梦的征途上所经历的困惑、沮丧、郁闷以及喜悦、奋进、成功,更是一部书写新兵心灵成长的史诗。
《我叫“二团长”》
发表刊物/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发表/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作者:王宗仁
《家 风》作品讲述了一个普通东北家庭半个世纪里的故事。这个家庭从祖辈开始就恪守并传承勤劳俭朴、孝顺谦和、友善待人的良好家风。靠这种家风,在艰难的岁月中培养出三代兼具高尚品格和优秀才能的子孙,从而赢得尊重,并赢得美满的生活。小说以四儿子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发生地在辽东湾一个由渔村发展起来的小镇。世代以打渔为生的雷家于1942年战乱年代流落到东北,这块肥沃的土地和东北朴实善良的人们让雷家在这里扎下了根。父亲先当渔民,后进企业当倒班工人。母亲是街道小工程队里唯一的女瓦匠。半个世纪中,只念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和文盲母亲并没有也不可能教给孩子们排比押韵的箴言或警句,作为普通人,他们也没有做出豪壮显赫的事业以示范和激励子孙。和多数家庭一样,伴随儿女长大的,也不过就是翻来覆去那几句唠叨再加上笤帚疙瘩、炉钩子的追打。但是,文盲母亲竟让她的五个孩子都接受了高中等教育。这是家风创造的奇迹,也是父母一生最值得炫耀的财富和最豪壮的事业。起作用的,是父母一生都在做给儿女看的立世为人的身教。 漫长的岁月中,雷家虽然也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始终秉持着中华民族最优良的传统和家风:正直、善良、谦和、纯朴。父母正直、善良、纯朴的为人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们人格品质的形成。雷家兄弟之间充满浓浓的手足之情,在那些困难的年代,三哥为了二哥能继续学业,宁愿放弃自已的前途成全二哥,这样的故事在作品中随处可见……他们是最普通的渔民,没有太多的大道理,更没有冠冕堂皇的说教。但他们对知识、对文化有着本能的崇敬,再困难的日子也要供儿女们读书;他们知恩图报,与人为善,与邻里友爱相处,一些细小的生活细节彰显出这家人的可贵之处。作品中很多细节触动读者心灵,让人潸然泪下。
《家 风——屋檐下》
发表刊物/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发表/出版时间: 2017.3
作者:曲扬
回顾辽宁长篇小说创作,对“高原”的跋涉虽然热切,也有可喜的踪迹可寻。但毕竟山高水长,登顶的“高峰”之作仍然路途遥遥。辽宁作家的地方性叙事作品数量丰富,产量颇高,但创新和超越之作仍然寥寥可数。就是说尽管作家完全使作品浸入了地方化,其人物的成长背景是地方的,语言是地方的,生活是地方的,于是也成就了一个拘囿于地方价值的作品,自觉提升建构普遍性的艺术能力普遍不足。通向高峰的中途任重道远,辽宁作家尚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