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由辽宁文学馆、大连市作家协会主办的老作家于颖新手稿捐赠仪式暨于颖新、于立极、于凤仪作品研讨会举行。文学评论家贺绍俊、韩春燕、张祖立、乔世华和作家刘东、张鲁镭等参会。会议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辽宁作协副主席、辽宁文学馆馆长薛涛主持。
在手稿捐赠仪式上,米寿之年的老作家于颖新向辽宁文学馆捐赠了长篇小说《灵魂之约》等作品手稿,辽宁文学馆馆长薛涛向于颖新颁发了馆藏证书。辽宁作协主席团成员、大连作协主席刘东为于家颁发“文学之家”牌匾。
于颖新、于立极、于凤仪,一门三代作家72年耕耘文学沃土,薪火相传诗书家风,他们执著用文字书写中国故事,展现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精神世界,将一个个鲜活的文学形象展现给世人。于家三代作家共获六次冰心奖,作品入选2014中国好书榜少儿类年度十大好书、中宣部主题重点出版物、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工程等重要榜单和项目。曾获《儿童文学》全国“十大青年金作家”称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人口文化奖小说类银奖、中国出版协会年度桂冠童书奖、万松浦文学奖、辽宁文学奖青年作家奖、辽宁优秀儿童文学奖等近50项,作品被译成英文、日文、阿拉伯文、越南文、维吾尔文和盲文。
研讨会上,辽宁作协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贺绍俊认为,一家三代同堂,共创文学辉煌,共同建构起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文学殿堂,是一种很难得的世纪景观,他们的创作构成了一部浓缩的文学史。辽宁作协副主席、《当代作家评论》杂志主编、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韩春燕认为,从三代人创作中,看到了他们一家三代人内心的善、真挚和纯真,这是形成家风的一个最重要的品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于家三代人的创作向世界贡献了善与光明,给人以向善、向真的力量,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大连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张祖立认为,一家三代作家用文学来构筑当代人的精神,充满了个性而又一脉相传,生生不息,非常值得我们钦佩。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辽宁文学特聘评论家乔世华认为,一家三代创作且有所成就的其实不多见。于家三代都是从儿童文学创作起步的,但是又不仅止于儿童文学创作。他们的创作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值得评论界深入剖析和研究。辽宁作协主席团成员、大连作协副主席张鲁镭发言,她说从我父亲开始,我们家跟于老师家是三代世交,友谊深厚。我一直关注他们的文学创作,特别是于凤仪。在高中时候凤仪就开始创作了,她写得很执着很用心,也很有成就。她现在是湖南师大文学博士,是我们小说创作委员会里年龄最小的,学历最高的一位年轻作家。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大连作协文学评论创作委员会委员、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王家莲认为,这次会议不仅是对三位创作者艺术生涯的致敬,更是一次文学精神的薪火相传,让我们在交流中触摸到文字背后的温度与力量。辽宁作协主席团成员、大连作协主席刘东回顾了与于家三代作家的交往和友情,对三位作家所取得的文学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对于家的文学传承表达了由衷的敬意。他表示,文学创作虽然是一种个体劳动,但对一个创作者的成长而言,良好的文学氛围和环境,文学精神的接力与传承,依然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于家三代作家的成长经历,也为我们发现和培养年轻的创作人才,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老作家于颖新代表于家三代发言,他向与会专家表达了欢迎和感谢。他回顾了文学创作道路上,各种文学活动和交流给予他的滋养与扶持。他相信,此次研讨会同样,会对他和于立极、于凤仪的创作起到促进作用。他认为,人的一生除了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之外培养自己的文学爱好,选择走进文学的大门,融入丰富宽广的文学大家庭,让人振奋而无悔。(大连作协)
下一篇:草木文化蕴含的生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