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家网原网站入口
集市与家
来源:辽宁作家网 | 作者:章山峰  时间: 2025-02-14

  我从小喜欢逛夜市和早市。那些灯火与泥泞交织的记忆,像一幅幅褪色的老照片,镶嵌在我童年的时光里。

  夜市是热闹的,早市是朴实的,它们两条平行的河流,一条流淌着夜晚的喧嚣与梦幻,一条承载着清晨的烟火与生计。

  而我,是这两条河流中的一叶小舟,随着岁月的波流,悠悠荡荡

  早市是属于母亲的。天还未亮,她便轻轻推醒我,带着我穿过朦胧的晨雾,走向那片泥泞的菜市场。

  早市的泥泞是湿漉漉的,踩上去会发出吧唧吧唧”的声响,像要粘掉我的花布鞋

  母亲的手里总是拎着一个塑料编织的方筐里装着她对一家人三餐惦念

  她会在鱼摊前驻足,仔细挑选一条新鲜的鲤鱼;会在菜摊前弯腰,挑拣几把翠绿的青菜。而我,跟在她的身后,踩着满脚的泥巴,躲过一处处水洼,心里却只惦记着回家后能不能吃到热腾腾的豆浆油条。

  那时的我,并不理解早市对一个家庭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我只觉得,早市是一个乱七八糟的世界,充满了鱼腥的气息和嘈杂的讨价还价声。

  直到多年后,当我站在早市的摊前,手里拎着布袋子,学着母亲的样子挑选蔬菜,又不得其法,才忽然明白,早市的泥泞里,藏着的是生活的重量。

  与早市的泥泞不同,夜市是属于我的梦幻世界。在兴顺街七马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围绕着铁西电影院和兴顺街这一点一线,形成了自发的兴顺集市

  平日里,白天也有的,但夜市的灯火才是它的灵魂。每当夜幕降临,摊贩的灯光依次亮起,形成了一条街市上的银河,点点星星落在了人间。

  夜市里,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五颜六色的发卡、闪闪发光的玩具、香气扑鼻的小吃……它们为我打开了一个了解世界的大门。

  我记得,爸爸总带我去街里面一家面店吃馄饨,或者豆浆油条。那家面店的人很多,我经常和爸爸坐在靠墙的那张桌子,边上就是暖气管,冬日里暖烘烘的

  吃完后,父亲会带我去铁西电影院看电影。我年幼看不懂电影,就在电影院门口玩耍。

  上学之后,我每天放学都喜欢去兴顺夜市里逛逛。那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数不胜数。我记得小学时买过一个金黄色亮闪闪的发卡给母亲,她一直珍藏到如今。中学时,我去买过一双小套袖,因为和摊主讲价,他还狠狠地祝福我:“小丫头,以后你肯定能发家。”那时的夜市,像是一个巨大的万花筒,每一眼都能看到不同的色彩与形状。

  大学四年我是在西安读的,毕业后又忙于工作,逛夜市的时间少了。后来听邻居说,夜市搬到了建设大路的路北,我特意去过一次。那里的人明显少了很多,摊贩的灯光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明亮。夜市的喧嚣似乎被时光冲淡了,只剩下零星的叫卖声和黑暗里稀疏的人影。

  再后来,夜市就搬到了皇姑区塔湾附近,已经完全是美食一条街了,火了很多年。但那里离我家太远了,我只去过一次。美食夜市依旧热闹,摊贩的灯光依旧明亮,依旧喧嚣繁华

  等到再年长一些,我也需要为家庭操持一日三餐的时候便也开始逛早市,逛集市。

  最近去了造化大集,那里大约有三条街,卖的都是农产品,很接地气。新脱壳的大米三块五一斤,新摘的碱地柿子酸酸甜甜。

  我最喜欢的是豆沙烤饼,一块钱一个,能放好几天。如果硬了,就放在微波炉里加热一分钟,仍然松软好吃。

  每咬下一口,都想起当年我在兴顺小学读书时,爸爸把我接回家,在临近平房的巷子口买的那家烤饼。那家烤饼是我童年记忆里最好吃的零食之一,具体的味道已被时光冲淡了,模糊了。

  但时光冲不淡的是我对集市的热忱和情感,随着岁月流逝越发沉甸甸。早市的泥泞里,藏着的是生活的重量,夜市的灯火里,藏着的是童年的梦幻,大集的喧嚣里,藏着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这些人间烟火里,承载着人们的欲望与梦想,以其可感的酸甜苦辣寓意着人生的喜怒忧思

  于是,把集市抱回家,也就变成了家的样子。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瓜果蔬菜,都是家的模样。

  走过集市,走过四季,一切都成了心底最温暖的记忆。无论在这样的空间与时间里行走多久,我总是朝着家的方向。

上一篇:月光皎洁的夜晚

下一篇: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