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和改进对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提高新会员政治素养、创作能力和文学水平,12月6日至21日,省作协举办2022-2024年度新会员线上培训,全省600余名新会员参加了此次培训。这是近年来省作协依托辽宁作家网会员培训平台,组织的第二次新会员在线培训。
这次培训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加强思想引领、政治引导,提升新会员服务新时代的素质和水平,引导新会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艺术理想,根植生活热土,讲出独特的辽宁故事,为推动新时代辽宁文学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培训课程设置注重政治性、实用性和指导性,授课教师都是国内知名学者和文学名家,课程包括《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 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新时代文学:新格局、新经验与新表达》《谈文学创作与投稿》《构筑文学高峰的思想指针》《把主旋律创作当成一门学问》《高扬文艺的人民性 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作家的修养与境界》《提高著作权意识 保护作家合法权益》等,涉及文学工作的方方面面。12月21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彭学明以《文学的正负》为题,为辽宁新会员在线讲授了一节生动的结业课。
本次培训专家理论功底扎实、文学修养深厚、传授内容实用,课程有政治高度、文学深度、情感热度,针对性强。会员们认为,在线培训形式灵活,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可以随时观看回放,通过在线观看视频、撰写心得、填写问卷,大家对文学创作有了新的领悟和思考,会少走很多弯路。
以下为部分会员心得摘编:
何秀丽(沈阳):冬日阳暖,窗外风凛凛,室内意浓浓。作协组织的文学讲座很有深度。文学大家们或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或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多以士子情怀怀家国大义,也有文人风骨做深刻剖析,还有关注文学热点做精彩分享,更有凝视时代关切高度站位。报告者高能量输出,听课者心旷神怡如沐风露。
曲丽娜(大连):在这趟文学的列车上,我了解了文学创作要有使命担当,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紧跟时代的脉搏与呼吸来从事个人写作;我知晓了文学创作要把握思想高度,把主旋律创作当做一门学问,写出人性中的矛盾冲突;我还懂得了只有将自己投身到生活中去,将千千万万个人民当成我自己,才能写出具有“人民性”的、紧跟风向标的好作品;我还知道作为一名作家,要提高著作权意识,像爱惜每一颗粮食那样,爱惜自己笔下的土地,爱惜土地上开出的花朵,结出的果实。
李钰政(锦州):培训中,范玉刚教授主讲的《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 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让我明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当下的文学创作等文化活动指明了方向,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学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时代、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这一课让我在创作理念上有了质的转变。在新时代,作家肩负着记录时代、反映人民心声、传播正能量的重大使命。我们不能仅仅沉浸在个人的小世界里抒发情感,更要将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天地,去挖掘那些体现时代精神、彰显中国力量的故事,用文字展现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让读者通过我们的作品感受到时代的脉搏跳动。
马馨(阜新):失明后很多事都按下了暂停键,心中便燃起学生时代的梦想,就是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用笔墨讴歌我们的时代。通过学习培训课程,心中便有了更大的目标,用文字描绘美好的生活。这次培训的每堂课都蕴含着各位老师的辛劳,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投稿,老师都事无巨细地讲解,我仿佛穿越回学生时代,心中便有了年轻的激情,充满了求知的欲望,认真学习知识,才不辜负祖国和时代。
纪伟东(朝阳):往昔谈及主旋律作品,脑海常浮现宏大叙事框架下略显刻板的印象。培训中,老师们的剖析如利刃破茧,重塑认知。主旋律绝非单调的口号堆砌,而是鲜活历史、沸腾现实的精准提炼。结合辽宁本土特色,从辽沈大地工业转型中坚韧创业的工人群像,到乡村振兴里新农人扎根黑土地的质朴奋斗,皆是蕴藏无尽能量的素材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