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沃土,播撒希望。7月11日,由辽宁省作协主办,庄河市文联、庄河市作协承办的“播撒文学的种子——文学照亮生活•公益大讲堂”在庄河市辽宁文学之乡工作室举办。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石一宁以《生活、观念与技巧》为题作了精彩讲座。
省作协一级巡视员孙伦熙、庄河市文联主席孙义鼎、庄河市作协主席周美华以及庄河市作协会员、文学爱好者在现场聆听了石一宁关于文学创作的深刻思考和见解。
石一宁,壮族,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编审。著有文学研究专著《吴浊流:面对新语境》、评论集《走向文学新天地》《民族文学:现场与思考》《文学经验:探索与言说》、散文集《薄暮时分》《湖神回来了》《履痕心绪》、传记文学《丰子恺与读书》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副总编辑、《民族文学》主编。
石一宁在讲座中强调,文学创作需经历生活、观念和技巧三关,通过深入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念和掌握高超的写作技巧,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他提出文学创作应以生活为基础,深入体验生活是创作出有深度作品的关键。他批评了当前文学创作中题材狭窄和同质化的问题,提倡作家应拓宽视野,深入不同领域的生活。同时,他强调了正确的文学观对于创作的重要性,包括文体观、体裁观和风格观等,认为这些观念将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和特色。此外,石一宁还讨论了技巧的重要性,认为技巧是情感传达和内容表达的恰当形式,而真正的技巧是与作品内容融为一体,达到“无技巧”的境界。他鼓励作家学习经典,追求创新,创作出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文学作品。整场讲座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石一宁与部分与会人员合影